《最好的抉择》书评

出版日期:2016-7
ISBN:9787213074806
作者:[ 美]杰尔姆•格罗普曼(Jerome Groopman),帕米拉•哈茨班德(Pamela Hartzband)
页数:253页

做聪明的患者,做智慧的抉择

在信息发达、网络便捷、治疗手段日新月异的今天,去哪里看病、看哪个医生、采取何种治疗手段,患者往往面临着更多的选择,可是当没有哪个选择明显地优于其他时,人们的心中便又多了一份踌躇与茫然。尤其是当每一次选择都决定着自己生命的长度和质量时,我们更渴望做聪明的患者,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最好的抉择》通过两位来自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医生教授对十六位患者的长期访谈,用跨学科知识解读医疗活动的本质,将患者做出艰难决定背后的心理学机制以及人文道理用通俗易懂的故事展现在读者面前,帮助我们打破医疗思维的误区,为自己的健康做出最佳抉择。书中以病例为单元,分别选取身患高脂血症、甲亢、关节疾病、癌症、白血病等患者,用两两对比或自身对比的方式讲述患病者的看病就医经历。例如作者杰尔姆和帕米拉,他们既是医生也是病人,杰尔姆因腰痛追求极致治疗反而手术失败,引发他关于自身思维模式的反思;帕米拉则厌恶风险和副作用,追求极简治疗,同时她也喜欢把这种理念运用在她的病人身上。而这两位医生的共同结论是:了解患者比认识疾病更重要。因为不同病人会有不同的治疗偏好,而这与他们的价值观、对生命的态度息息相关,现代医生的职责其实是提供专业的判断,病人则可以自行选择如何面对自己的病情,双方共同决策,共同承担。当然,这可能是最为理想的一种医患“共谋”。而在实际生活当中,病人做出自己的医疗决定时往往受到来自多方面的影响,也有着复杂的心理学原因。《最好的抉择》专门设有“打破医疗思维的误区”、“决策背后的心理学”、“医生与患者的谏言”两个特别板块。“打破医疗思维的误区”从案例出发或分析、或补充、或发散思维,帮助读者了解容易犯的错误,而“决策背后的心理学”则通过对一些心理学概念进行解析,帮助我们找到决策机制的关键按钮。通过对“健康素养”、“痛苦指数”、“聚焦错觉”、“决策冲突”等心理学概念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为何有些人的选择更明智,为何有些人即使失去身体的一部分也还能快乐的生活,为何在面对艰难决定时我们会无比焦虑,等等。在一篇篇详实细致的记录中,我们可以生动而清晰地看到每一位患者从发现自己得病,到选择医生,与医生商讨、制定治疗方案,进而接受治疗的全过程,以及当面对有可能失败的治疗、对医生的不信任、离世前的抉择等问题时不同病人的不同反应。虽然身体健康是所有人的共同愿望,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医学是一门精确却不确定的科学,书中的例子很可能就是自己或家人未来某一天会面对的境况。越早了解这些看病就医的常识,打破认识的误区,就意味着我们有更多机会掌握主动权。所谓“同病不同命”,个中差别很大程度上就来源于我们有没有及早提高自我管理健康与疾病的能力。《最好的抉择》是一本难得的关于病人与医生共同探寻最好治疗方式的第一手记录,也是教会我们在面对疾病与死亡时该如何做出最有利决策的参考指南。虽然我们目前的医疗体制、治疗手段和医患沟通方式还有待发展与完善,很多人面临的境况可能比书中描写的更加艰难危险,但是对于生命这件事,任何时候去寻找更好的可能性都为时未晚。

《最好的抉择》,病人选择治疗方案的策略,从个案引出严肃的研究的结论,4星

本书作者是两位医生,据《三联生活周刊》说,是一对夫妻。本书举了一些比较典型的病人的面对医疗选择的案例,从这些案例引出心理学与医学的相关的研究结论。有些人极端相信医学,愿意尝试最新的治疗方案,有些人则极端保守,极力避免接受治疗。书中一个重要的信息是:医疗在某些情况下存在一些灰色领域,多个治疗方案之间不好说哪个更正确。这是医疗科普书中比较少见的一个题材。作者的专业背景也能保证书中信息的可信度比较高。我的评价是4星。比较值得看。以下是书中一些观点与信息的摘抄:1:戴夫现在的状态,被心理学家称为“决策冲突”(decisional conflict),即在不同的方案之间拿不定主意。戴夫知道这是个生死攸关的抉择,但他又担心,无论选择哪个,自己都会后悔。#1532:按照我们的分类,米歇尔是一个“笃信者”,她认为最充分的治疗是保持健康的最佳途径。#1803:有一些病人对于药物治疗给自己带来的风险和益处认识不足,医生管这种情况叫作“健康文盲”,#1924:许多研究显示,有20%~50%的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或者哮喘的患者不会按照医生建议的疗程服药。#2935:认知心理学家将这种别人的故事对我们施加的强烈影响称为“易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bias)。#3116:病人刚刚开始判断自己的病情,思考应该采取怎样的治疗手段的时候,受到“易得性偏差”的影响最大;这是决定他们偏差最强大也是最常见的力量。#3217:这种思路叫作“自然主义”,或者用认知科学的话来说,这叫作“自然主义偏差”(naturalism bias)。他们认为一定有一种更聪明、更安全的自然疗法,不借助人工合成的药物就能预防和治愈疾病。#3318:老生常谈,但是许多人宁愿维持现状,也不愿意采取其他行动,因为担心情况可能会变得更糟糕。心理学家将这种心理称为“损失厌恶”(loss aversion)。#3459:了解某种治疗手段所带来的风险和益处的能力,专家们称之为“健康素养”(health literacy)。#35610:另一项发现则更加惊人。如果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告诉人们,他汀类药物对于预防可能发生的心脏病的真实疗效,超过之前两倍的人将会表示,考虑到这种药物的副作用,他们不会服用他汀类药物。#46811:医生经常将自己对治疗方案的好恶施加在自己病人的身上。#90112:病人们应该意识到,对于某种症状是否应该接受治疗,专家们的意见也不统一。比方说,美国和欧洲的专家委员会所制定的高血压治疗指南就完全不一样。#102913:在海伍德看来,对于许多治疗手段来说,存在一片很大的“灰色地带,在这里,医学治疗到底有多大的益处其实是说不清楚的”。#104414:美国内科医师学会代表了全美的内科医生,2010年他们所给的报告指出所有的指南,如果专家组没有对此进行修订,5年之后就应该停止使用了。#107915:很多人建议,在看病的时候应该带上一个家人或朋友,或者能够为病人代言的人,他们能够充当病人的“耳目”,能够更好地领会医生说的话。#136816:不论是在医学院还是在作为住院医生实习期间,医生们都没有受到过鼓励病人说出自己偏好的正规训练。#139017:这些研究认为,想要通过量化数据的办法来决定医疗选择是不周全的,它们想把一个复杂又让人烦恼的想法简化,但是这个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冲突,因为它总被人们的情绪所左右。#158718:马特表现出来的是我们医生常说的“科技倾向”,他认为新的科学技术肯定比旧的技术要好,这反映了他曾经接受过工程师训练的经历,以及作为风险投资家总是把目光关注在新事物上的个性。#160619:研究同样显示,医生在给病人提供建议,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法的时候,他们会把自己的偏见投射到各种可能对生活产生影响的副作用上。外科医生会强调放疗的副作用,而放疗专家会强调手术可能导致的严重副作用。#163020:史蒂文找到了一个医生和病人沟通中非常重要的缺口。医生使用的语言和术语对病人来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或者病人根本就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170821:但是,当医生向保罗提出要进行骨髓移植手术的时候,保罗发现生意场上的这些前提根本就派不上用场。因为你根本没有办法客观地评价各种不同的结果。#235022:同样的道理,许多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往往低估了自己适应新环境和新情况的能力。#239523:在“SUPPORT”项目结束后的几年时间里,很多后续研究发现,生前预嘱没有实现预期的效果,部分的原因是因为病人对于治疗的预期会在整个治病过程中不断变化。#249124:但是只有30%的医生表示在他们实际的医学决策过程中,患者的偏好是最主要的决定因素。#305025:我们相信这些词汇能够进一步为我们提供思考的空间:笃信者和怀疑者;无所不用其极和尽量少干预;自然主义倾向或者技术主义倾向。#3242


 最好的抉择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