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忆与杂写

出版日期:2015-4-1
ISBN:9787108051753
作者:杨绛
页数:282页

内容概要

杨绛,(1911-)原名杨季康,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江苏无锡人。毕业于东吴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肄业。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后共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55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及随笔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忆与杂写》《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等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书籍目录

代前言 坐在人生边上
第一部分 忆旧
记似梦非梦(一九九三年十月)
记章太炎先生谈掌故(一九九三年十一月)
临水人家(一九九四年四月)
方五妹和她的“我老头子”(一九九七年五月)
钱锺书离开西南联大的实情(一九九九年五月)
狼和狈的故事(二○○○年九月)
难忘的一天(二○○一年十月)
怀念陈衡哲(二○○二年三月)
我在启明上学(二○○二年三月)
陈光甫的故事二则(二○○三年四月)
尖兵钱瑗(二○○四年八月)
温德先生爬树
劳神父
记比邻双鹊
剪辫子的故事(二○○九年二月)
锺书习字(二○一三年七月)
忆孩时(五则,二○一三年十月)
回忆我的母亲
三姊姊是我“人生的启蒙老师”
太先生
五四运动
张勋复辟
第二部分 杂论
记我的翻译(二○○二年十月)
翻译的技巧(二○○二年十二月)
向林一安先生请教(二○○三年八月)
不官不商有书香(二○○四年四月)
手札若干纸失窃启事(二○○五年三月)
请别拿我做广告(二○○七年四月)
“杨绛”和“杨季康”——贺上海纪念话剧百年(二○○七年九月)
钱锺书生命中的杨绛(二○○九年六月)
漫谈《红楼梦》(二○一○年元月)
魔鬼夜访杨绛(二○一○年二月)
俭为共德(二○一○年三月)
汉文(二○一○年七月)
第三部分 序文
《堂吉诃德》校订本三版前言(一九九三年九月)
《名利场》小序(一九九三年十月)
钱锺书对《钱锺书集》的态度(一九九七年十一月)
《(宋诗纪事)补正》序(二○○一年四月)
《钱锺书手稿集》序(二○○一年五月)
《杨绛文集》自序(二○○三年七月)
《洗澡》新版前言(二○○三年十月)
……
第四部分 书信四封
出版说明

作者简介

本书收录了杨绛先生近二十年间的各类回忆性散文、杂论、序文和书信。2011年,杨绛先生百岁诞辰,《文汇报·笔会》曾对她做长篇访谈,是为《坐在人生边上》。这篇文字至为重要,征得杨绛先生许可,作为本书的“代前言”。


 杂忆与杂写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2条)

  •     这是她零散文章的合集,仍以回忆录为主,另有杂论、序文、书信等。回忆录中既有大人物,也有小保姆,后者更吸引人。越来越理解她对钱锺书的理解、支持与奉献了,没有杨绛就没有钱锺书。直接嫁给“大哥”的是小三,亲手培养“大哥”的才是大嫂、是共掌鼎镬的正妻——话糙理不糙吧
  •     部分回忆文章,还有一些关于翻译治学和为人的经验,值得一读。
  •     喜欢先生的文字。知道了与三联的渊源。
  •     喜欢听往昔的故事。
  •     这本写的过去的事少一些,多是序
  •     这本书做笔记的时候没看清副标题,以为是一九三三年那本,所以一开始评价不高。一九九二年的这本,每篇文章都非常好读。年轻时有年轻时的视野,年长时有年长时的风度,我是这么认为的。从钱锺书、杨绛夫妇身上真的学到了非常多,爱情也好,生活也好,做人也好。应该时不时拿出来读读。
  •     童年趣事,家庭往事,民国往事,一篇篇文章娓娓道来,虽然平淡,但动人心弦!
  •     爱听前人语
  •     只爱读第一部分忆旧。
  •     此书收录了杨绛很多随笔、序言、短文等,实乃“杂忆与杂写”。依旧很好。从先生谈翻译的部分,看到她在这方面的付出,任何人的结果都不是轻松的。纵为一个实在了不起的人,她总是谦逊的,以卑微的姿态面对世人。不愧为杨季康杨绛。
  •     听长者絮语,时而觉得有趣,时而觉得琐碎。
  •     杨先生真是一个看的通透之人。购于2016上海书展
  •     後來說翻譯技巧的事情 我就已經困死在了第一頁⋯⋯以及序文部分也跳了⋯因為我看書不看序。其他的都還好。對於這本沒有太大感觸。
  •     雑憶個人很喜歡、而拾遺部分則索然無味、可能是現在的年輕人少有讀堂吉訶德的吧。
  •     如聆听长者絮语,朴实、有趣、豁达。
  •     凡世间的幸福婚姻,大都势均力敌。一点儿没错。杨绛的才情也担得起“先生”一词,毫不逊色于钱钟书,只不过二人所涉领域略有不同。照她的话说,是她保存了钱钟书的淘气和天真,劳苦功高,作为读者既感激又艳羡。
  •     其实有一些要紧的东西点到了没细说。比如内战胜利前,聚会时,杨绛、钱锺书、胡适、任鸿寯等人对于去留的态度。但至少那种紧张情绪是有点到。实在是喜欢杨绛先生的文风,写幼时在上海读私立女中,写父亲去世时因战乱交通不畅时的急迫和无奈,读来叙事清晰朴实而又不失生动。
  •     文章本身无甚出彩的地方,多为记述。杨绛与钱中书伉俪两人却是值得佩服的。
  •     精彩的不多。更多是一种阅历的呈现。
  •     2016年9月阅读,书来自单位图书馆。杨绛先生的文字,很有特点。就是那么简单的记述自己的故事、别人的故事。可能因为经历的太多,文字清淡的很,没有炫技,连感慨都很少,让你自己去感受,去体会。可能年纪越大,对这样的问题会越有共鸣。一辈子都是骄傲的,做自己,不苟且,连一丁点算了就这样吧都没有。
  •     和增订本重复的有十几篇,余下的也多在报刊上读过。有些文字其实并不出色。好在老人这把年纪还能动笔,令人佩服。
  •     4.2
  •     越老越好看,翻译那一章写得好像讲义一样细致,钱钟书生命中的杨绛那一章满满都是自豪感,成全一个天才需要比天才更高的智慧呐~~
  •     喜欢第一部分忆旧
  •     周末早起读书真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好歹这么久也坚持下来了。读了两个小时杨绛,困得不行,喝了茶以后,精神挺好,现在读完,还不错。里面有一句钱钟书的话很有道理: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会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发现。2016-07-02。
  •     质朴,这两本杂忆杂写可以看出杨先生的语言文风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着。
  •      如今,能读到百岁老人的文章实属不易。想着,如果当初那些名家能健康地走到古稀之年,留下几笔的感悟该是多么难得。年岁竟可以将人锤炼出这样的心境。一壶醇酒。 另外,作为翻译的初学者,杨先生的那篇翻译的技巧十分经典。
  •     杨绛先生的文字真是让我读的舒服到骨头里。
  •     杨绛先生的文字很朴实,也很有力。可不知最后书信部分的澄清、说明、拒绝,都有没有被现实所尊重。
  •     此书有几个版本,几版的目录似乎都不尽相同,编排组织也有变化。编者似乎过于求全,有些文章实不必写,也不必收入文集。只一篇回忆为章太炎先生做记录一篇读来有意思。
  •     第一部分杂忆五星,后两个部分翻译技巧和序言有点像凑字数。
  •     觉得没有上一本好。只是在想,如果没有文革他们的成就该远超今天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