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子说林

出版日期:1997-7
ISBN:9787543428997
作者:黄苗子
页数:309页

作者简介

《苗子说林》:由于有些不平凡人曾经把自己早年,中、壮年的彪炳功业,在暮年昏毛中亲手涂上耻辱的污黑,于是有人惋惜他们辞世太晚;其实,即使是平凡人,也不应过长地"延年益寿"的,人过了八十,回顾一下过去一辈子到底干过什么来?就不禁渐感交进。文字可以观察世情,《苗子说林》是个人心思才力的结晶。


 苗子说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哈哈,偶然买了这本书偶然就读了这本书前半部,看老头指点书画,絮絮道来,道出了自己的书画心得。虽然我半懂不懂,但对学习书画者,一定会有所得后半部,看老头杂文,的确精美,言而有物,语言犀利,文字简练,分明一个世事洞明,刚直的老头子,哈哈还没看完,《床虱》《尺牍》里静静的叙说着那个10年浩劫的感觉,。。。抄2篇大家看看床虱  [1] 查《辞海》,臭虫一名荐螕,一名床虱,以《臭虫》做题目,老伴嫌太俗,荐螕这个怪名没有人懂,因以《床虱》为题焉。   我这个人虽不算绝顶聪明,可一般也不太傻。比如说,看了敦煌壁画中描写一个王子因为看见老虎饿得要死,就自己跳下岩去“舍身”,用身体喂饱了那饿虎的事,至少我是不愿意干的。因我还从未遇到一个三岁娃娃横过火车正在驶来的铁轨这一瞬间,所以我还无从考验我有无勇气扑过去推开孩子,自己“舍身”在火车下那种崇高的毫不利己精神。   我之所以不想“舍身喂虎”,是因为从小就知道老虎是“坏人”,它吃人,除了把它关起来在马戏班表演、哄哄孩子之外,老虎对人一无是处(当然你如患过风湿症,你会说虎骨酒还有点用处,可是那不是活的老虎);而救孩子呢,那你可以举出十百种理由,虽然你当时想的,可能只是一种:对人类的感情。   在我的一辈子中,我也曾有一个时期做过那王子所做差不多的“慈悲”的、愚蠢的舍身行为。但那不是我自愿的,而是十分无可奈何的一种大慈大悲。   也就在那个“史无前例”的日子,我曾被投入四面是墙,门口站“警卫员”的所在。“警卫员”,这里需要略加说明:他们并不是为了我去“警卫”别人,而是别人派来“警卫”我的——我只是被“警卫”的对象。   最初,我以为这个所在只是我一个人活着,铺板、铁窗,全是死寂东西,太寂寞了。可是天黑之后,我始而彷徨,继而恐怖:   “还有我们!”   “我们!”   “我们!”……   诸位,我遇到的不是鬼(鬼不是活的,不可怕。),我听到的不是声音,而是巡回在我的胴体上的爬挲动作,原在这个密不通风的小小地带,除我之外,还生息着无数生灵,它们是——臭虫!   臭虫,我以前也见过,我不应大惊小怪,但是你尝过成千上万臭虫永无休止地向你一个人袭击的滋味吗?   不知道因为我是“要犯”而把我隔离,还是因为我是“嫌疑犯”而对我优待,总之我是一个人一个单间。据说这里的铺板是睡六个人的——换句话说:应当由六个人分担的被“吃”,现在由我一个人来承担了。古时候祭把大神的牺牲,还分别由马、牛、羊这躯体庞大的“三牲”来献享呀,何况牺牲还是早已宰割过,早已没有知觉了的呢!   明知道“古人韩愈写了《祭鳄鱼文》就起到了驱逐鳄鱼的作用”,这是彻底的撒谎,因此当时,我也不想写《祭臭虫文》。   我无可奈何地、一天一天地熬下去,正象元曲里说的,“消瘦了沈郎腰、潘郎鬓”!但我却意味不到臭虫在我身上,每晚到底吸去多少血。   然而我到底不是一个彻底的消极主义者,我那时天天在读经典著作,知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及“调查研究是解决问题的首要条件”等唯物主义法则,于是我就运用到臭虫身上。   我起初发现,把臭虫按死在铺板上是百发百中的,可是它在墙上爬,你有再大的本领还是难于逮住它,你明明看准了,用指头往下一按,结果是——不见了!经过几个月的实践和观察,我才发现臭虫的脚原来跟壁虎一样,在立面上爬行时能够用足趾吸附在物体上,但当它感觉到受袭击时,便立刻弹跳到地面去,你就无从按住它。当我意外地发现这个秘密时,我随后就用右手承堵在下面,然后用左手中指按到墙上,这一来,我的敌人就乖乖地跳入我的右手掌中。   臭虫一般不在床板面上做巢,而在底部,它发现这样更安全些。你不要以为臭虫的喙只能插进人的柔软皮肤里吸血,不是的,它比钢钻还厉害,能够把床板、墙壁啃出很深的窟窿和沟缝,它们的“住宅区”,就是凭这张铁嘴一口一口地啃出来的。当我发现床上和墙壁上,臭虫在那里挖洞产卵时,(一个母臭虫一年产卵三、四次、一次就产卵50枚!)我曾经用饭粒和窝窝头封堵住那些洞,但第二天,轻而易举地就被它们搬掉了。   那时我真感到遗憾:第一没有昆虫学的基本知识,第二,缺少观察和培养臭虫的科学仪器,因此我无法完成一篇对生物学界具有重大贡献的科学论文。不然;我今天也许已成为生物学博士。   按照我当时的身分,是无法向我的“警卫员”提出消灭臭虫的强烈要求的。但大约一年半以后的一个夏天, 当我拖着如柴的瘦骨(现在, 朋友们都承认我是个“老胖子”)“放风”回来之后,发现房内充满敌敌畏的气味,我知道这是开了恩,第一次用药杀臭虫了。   但是当我俯身一望,床底下凝聚了一大摊血和无法计数的臭虫尸体,我立刻感到心情不怎么舒畅,这是长期积聚下来的,我自己身上的血!谁不愿意把鲜血献给应当献给的地方呢!   最近,看到一个画家朋友画的一本以动物为题材的画册,有一页他画了一个臭虫,却幽默地题道:臭虫——“先生,杀死我,不可惜你的血吗?”我当时即欣赏这句子的智慧,但心头却似乎泛起一点“山抹微云”那样的轻翳。注:我看的版本里,画家朋友直接写明黄永玉。遗嘱  一、我已经同几位来往较多的“生前友好”有过约定,趁我们现在还活着之日起,约好一天,会做挽联的带副挽联(画一幅漫画也好),不会做挽联的带个花圈,写句纪念的话,趁我们都能亲眼看到的时候,大家拿出来欣赏一番。这比人死了才开追悼会,哗啦哗啦掉眼泪,更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我坚决反对在我死后开什么追悼会、座谈会,更不许宣读经过上级逐层批审和家属逐字争执仍然言过其实或言不及其实的叫做什么“悼词”。否则,引用郑板桥的话:“必为厉鬼以击其脑”。   二、我死之后,如果平日反对我的人“忽发慈悲”,在公共场合或宣传媒介中,大大地恭维我一番,接着就说我生前与他如何“情投意合”,如何对他“推崇备至”,他将誓死“继承我的遗志”等等,换句话说:即凭借我这个已经无从抗议的魂灵去伪装这个活人头上的光环。那么仍然引用郑板桥的那句话:“必为厉鬼以击其脑!”   此外,我绝不是英雄,不需要任何人愚蠢地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白流眼泪。至于对着一个普普通通的、木知木觉的尸体去嚎啕大哭或潸然流泪,则是更愚蠢的行为,奉劝诸公不要为我这样做(对着别的尸体痛哭,我管不着,不在本遗嘱之限)。如果有达观的人,碰到别人时轻松地说:“哈哈!黄苗子死了。”用这种口气宣布我已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这是恰当的,我明白这决不是幸灾乐祸。   三、 我和所有人一样, 是光着身子进入人世的,我应当合理地光着身子离开(从文明礼貌考虑,也顶多给我尸体的局部盖上一小块旧布就够了)。不能在我死时买一套新衣服穿上或把我生前最豪华的出国服装打扮起来再送进火葬场,我不容许这种身后的矫饰和浪费。顺便声明一下,我生前并不主张裸体主义。   流行的“遗体告别”仪式是下决心叫人对死者最后留下最丑印象的一种仪式。我的朋友张正宇,由于“告别”时来不及给他戴上假牙,化装师用棉花塞在他嘴上当牙齿,这一恐怖形象深刻留在我的脑子里,至今一闭目就想起来。因此,绝对不许举行我的遗体告别。即使只让我爱人单独参加的遗体告别。   四、虽然我决不反对别人这样做,但是我不提倡死后都把尸体献给医学院,以免存货过多,,解剖不及,有碍卫生。但如果医学院主动“订货”的话,我将预先答允割爱。   五、由于活着时曾被住房问题困扰过,所以我曾专门去了解关于人死后“住房”——即骨灰盒的问题,才知道骨灰盒分30元、60元、75元……。按你生前的等级办事,你当了副部长才能购买一百元一个的骨灰盒为你的骨灰安家落户,为此,我吩咐家属:预备一个放过酵母片或别的东西的空玻璃瓶,作为我临时的“行宫”。这并不是舍不得出钱,只是因为作为一个普通的脑力劳动者,我应当把自己列于“等外”较好。   关于骨灰的处理问题,曾经和朋友们讨论过,有人主张约几位亲友,由一位长者主持,肃立在抽水马桶旁边,默哀毕,就把骨灰倒进马桶,长者扳动水箱把手,礼毕而散。有人主张和在面粉里包饺子,约亲友共同进餐,餐毕才宣布饺子里有我的骨灰,饱餐之后“你当中有我,我当中有你,”倍形亲切,本是好事。但有人认为骨灰是优质肥料,马桶里冲掉了太可惜。后者好是好,但世俗人会觉得“恶心”怕有人吃完要吐。为此,我吩咐我的儿子,把我那小瓶子骨灰拿到他插队的农村里,拌到猪食里喂猪,猪吃肥壮了喂人,往复循环,使它仍然为人民做点有益的贡献。此嘱。   庄周说过一个故事: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个人志趣相投,都能“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于是“相视而笑,莫逆于心”地做了朋友。但不久,子桑户就死了,孔子急忙派最懂得礼节的子贡去他家帮着筹组治丧委员会。谁知孟子反、子琴张这两位生前友好,早已无拘无束地坐在死者旁边,一边编帘子,一边得意地唱歌弹琴:     “哎呀老桑头呀老桑头,     你倒好,你已经先返回本真,     而我们却仍然留下来做人。”   子贡一见吓了一跳,治丧委员会也告吹了。急忙回去找孔头汇报。姜到底是老的辣,孔子听了,不慌不忙用右手食指蘸点唾沫,在案上方方正正地画了个框框,然后指着子贡说:“懂吗?我们是干这个的——是专门给需要这一套的人搞框框的。他们这两个可了不得,一眼就识破了仁义和礼教的虚伪性,所以他们对于我们这些圈套都不值一笑。不过你放心,人类最大的弱点是懒,世世代代安于在我们的圈套里面睡大觉。而这些肯用脑子去想,去打破框框套套的人,却被人目为离经叛道,指为不走正路的二流子、无事生非的傻瓜。他们的道理在很长时期仍将为正统派所排摈的。子贡,放心吧,我们捧的是铁饭碗,明儿个鲁国的权贵阳货、季桓子、孟献子他们死了,还得派你去组织治丧委员会。因为再也没有象我们孔家的人那样熟悉礼制的了。”(大意采自《庄子·大宗师》)   以上的故事讲完,想到自己虽然身子骨还硬朗,但人到了70岁,也就是应当留下几句话的时候了,于是写《遗嘱》。
  •     书的前半部是黄苗子忆画坛旧人旧事的文字合集。由于很多人物与他相交颇深且事件都为亲历亲闻,所以有着极好的资料作用。而苗子的文字又非常平实可读,可谓于平淡中见真情。后半部则收入其多篇散文杂篇。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和这位老爷子气场不大合。
  •     前半部分讲述近代文艺界人物典故,多表达着对十年动荡的不满,后半部分收录几篇小杂文。读完感觉这老头很有意思,活泼可爱。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