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不足畏

出版日期:2015-5
ISBN:9787550249261
作者:高天流云

书籍目录

上册
前言
第一章 印象•神宗
脸谱——韩琦
脸谱——司马光
脸谱——富弼
第二章 印象•王安石
第三周 国不加赋而民用饶
第四章 变法开始
脸谱——“三苏”
脸谱——程颢
脸谱——章惇
第五章 最初的试探
第六章 青苗有法孰为殃
第七章 谁说的“三不足”
脸谱——唐介
简述庆历新政
脸谱——欧阳修
第八章 看清士大夫
第九章 窥豹一斑
第十章 平戎策
第十一章 君子的悲歌
第十二章 西线狂澜
第十三章 嘲弄圣象的小丑
第十四章 百年之胜
第十五章 宣德门疑案
第十六章 终成“拗相公”
第十七章 吕惠卿现形记
第十八章 分水岭
下册
第一章 身了拂衣去
第二章 行政力量
第三章 五路伐西夏
第四章 难忘此痛
第五章 乌台诗案
第六章 被谋杀的时代
第七章 西京耆英会
脸谱——高滔滔
第八章 司马光砸缸
第九章 论《资治通鉴》与司马光
第十章 真有了朋党
第十一章 牢记元丰榜
第十二章 这样一个婆娘
第十三章 第一条人命
脸谱——张商英
第十四章 扒皮章
脸谱——章楶
第十五章 百年最强西线
第十六章 同文馆之狱
第十七章 吁,可惜哉!
脸谱——赵佶
第十八章 二十年必出蔡京
脸谱——蔡京


 天命不足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由《逻辑思维》第126期《一次体制改革的反面标本》推荐,购买了这套《天命不足畏——王安石变法的细节》,阅读完毕,虽本人不才,却要斗胆说这是罗振宇推荐的非常失败的一套书。观点如下:首先,作者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何出此言?我相信以作者对宋史的研究,一定不会出现如下错误:1.上册第2页:“赵祯更惨,他妈妈刘娥纯粹就是暴力型的。赵光义怎么说都是父亲...”,有问题吗?我想请问高天流云先生,我所了解的宋史中,宋仁宗赵祯是宋真宗赵恒第六子,而宋真宗乃宋太宗赵光义第三子。赵光义是如何成为赵祯的父亲的?鄙人愚钝,百思不得其解。2.下册第276页:"(向太后)在她的一生里,至少见过三个这样病重致死的人了。宋英宗、宋神宗、高滔滔。这三个人是她的公公、儿子、婆婆...",向氏是神宗皇帝的皇后,神宗是宋英宗的长子,所以神宗是向氏的公公这没有错,而高滔滔是英宗皇帝的皇后,所以高滔滔是向氏的婆婆,这也没有错,可是我想请问高天流云先生这三个人当中到底谁是她儿子呢?由此,我认为这是作者对读者不负责任的行为。其次,作者对改革反对派的一味侮辱是我所不能接受的,在书中作者不惜笔墨对诸如司马光、苏轼、苏澈等人大放厥词,称他们为人渣、疯狗、猪。在下册第217页称苏澈“崇高你个眉山猪”,很好,不光对小苏进行人身攻击,还顺带搞一次地域黑。请问作者,面对这些,我们又该怎样称呼你呢?最后,在我看来,本书不是分析王安石变法的细节,而是作者对王安石变法的种种翻案。用一句毫不夸张的话:作者是王安石的脑残粉。在作者的眼中改革派就是好人,反对派就是坏人。作为后事之人的我们去评价历史的时候,或许应该对当时的情况有所了解,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去看待历史事件方能作出客观的评价,而不是一厢情愿的分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这样会显得极为幼稚和可笑。当然了,作者原是天涯论坛的一历史写手,善于博人眼球的事情也自然不在话下了,但请问作者知否?这不是写历史的正确姿势。阅读的过程中,好几次我都想将其束之高阁,转念一想,即使再差,对于我来说也能觅的一滴甘露,遂坚持看完,结果就是这是今年内唯一一本让我看到愤怒的书,阅读的过程毫不轻松,至少远没有到罗胖所形容的能一个晚上读完的地步。
  •     高天流云是通俗史著《如果这是宋史》的作者。《如果这是宋史》我没有读过,之所以买这套书,一是罗振宇的推荐,二是恰好对那段党争的历史颇感兴趣。凭心而论,这本书写得只能算是还行,文笔并没有精彩到罗胖所谓“让人一个晚上读完”的地步,作者挺王安石贬司马光的观点我也不完全认同(听罗辑思维的那期节目,好像罗胖的观点与此也不完全一致)。但本书倒是引发了我的两点感想:一是关于改革。也许是因为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太过成功,“改革”在今日语境中常常被赋予了某种神圣、正义、众望所归的内涵,变成了一个永远正确的大词,放之四海而皆准,甚至也可拿评价历史上的改革。其实并非如此。就拿历史上两次著名的改革熙宁变法和戊戌变法来说,常有人给予极高的评价(本书作者就是如此),我却不那么认同。在我看来,评价一场改革的是非、成败、功过,不能简单地看改革的出发点是否正确,改革的顶层设计是否完备,更要关注改革的实施路径、速度步骤和社会承受力等等,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对国家社会发展是否发挥了正面的作用。简单地用价值层面的是非来评价怕是显得有些肤浅了。二是关于朋党。朋党在中国的政治体系中是个贬义词,在古代中国的政治实践中也常常种下恶果。元丰元祐年间的党争和明朝的东林阉党之争皆是明证。欧阳修却对此有不同意见,他在《朋党论》中将朋党区分为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提出“为人君者,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欧阳修是身处朋党漩涡之人,他的观点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未成为中国主流,但“以同道为朋”的概念却与西方政治制度的一些概念不谋而合。将《朋党论》与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对美国结社问题的阐述并看,很有意思,很有启发。
  •     通过罗辑思维的推荐买了这本书,读完之后还是有一些失望。一、故事缺少趣味。用通俗化的语言来写历史应该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否则就会暴露出白话文的随意性,让人感觉不够严谨。二、叙事不够连贯。在讲述一个故事的时候突然来一段很大的“脸谱”,等看完了脸谱原来的故事也忘了,看着很费劲。三、评论不够深刻。说实话,为什么看这本书?是要分析这次变法有什么可取之处。作者没有站在当代的背景下来评论分析这次改革,实为本书最大的遗憾。在本书中看到的亮点是作者把改革的总路线图摆了出来:新法改革——积聚财富——出兵熙河——扫平西夏——征服辽国——产出利润。以前一直以为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改革朝廷的统治弊端,却没想到战争才是终极目的。商鞅变法,汉武帝的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这些成功的改革最后都通过战争得到了最合理的解释。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我觉得真的很棒 上册让人耳目一新 下册感觉略微松散 但仍然值得一读
  •     宋代之后一千多年的历史书里,变法的新党中除了王安石,都被打入了奸臣传,高先生的笔下,奸臣传里除了吕惠卿原来都不是奸臣。真是可怜了吕先生,不仅当时得罪了新旧两党,一千多年后也没人帮忙翻案。
  •     别的不说,包括宋史系列,一直拜读。
  •     白话历史,通俗易懂,作者有自己的鲜明立场,然后是非曲直自有看官议论。
  •     看了一点就读不下去了,作为历史细节描述,作者在文字中注入了太多的个人情感.
  •     还是可以的吧!!!不过感觉跟之前写过的《如果这是宋史:王安石变法卷》太像了,没什么太大的区别。感觉还不如去买《如果这是宋史》的全套好一点
  •     感觉上学的时候学的历史是物理老师教的。
  •     古人的认知有限。只是站在现代人的立场去看,给人一种唏嘘。
  •     从细节看历史的一本著作
  •     轻松易读,各位豆瓣的朋友们该吐槽的都吐槽了,不多说。给我的最大收获是: 1、世界上没有坏事,只有坏人。 2、一个人的好坏要从时代的角度分析,譬如王安石站在今天,是我们伟大的唐宋八大家之一,推动时代进展的伟大人物,但在当时却是被人所吐槽、批判的对象。
  •     这本书与君臣算是读宋史的开端,创造了一个契机。王安石变法打了无数个搞设计的脸,同时让我对《通鉴》认了怂。人们被太多的一杆子历史和道德骗了太久。因此,细节才是读史的入口,而不是通论。
  •     主观特征非常鲜明,就是为王安石翻案。
  •     自古以来,关于改革有一个颠扑不破的道路:改革,兴旺;不改,渐亡;模棱两可,乱。王安石变法是再好不过的例子了!
  •     刚刚看完上册,这是逻辑思维推荐的书中我目前看到最差的一本。作者一屁股坐在王安石的角度,王安石做的伟光正,反对者欧阳修、司马光、韩琦、富弼等等都是代表士大夫利益害怕国家富强,苏轼不懂事;一起变法的是奸臣;神宗首鼠两端反复无常。作者还特别热衷的去评价好人坏人,太幼稚了。作者另外对开疆辟土有极高的推崇,对反对战争的司马光等就差贴个汉奸牌子了。 变法的失败应该是一个必然的结局,它必定是不符合当时的实事和环境,很希望搞清楚这个原因,而不是一厢情愿的造出一堆坏人。改革不是革命,作者透露出希望把反对者杀光的恐怖倾向,这样就一定会成功吗?宋不杀文人真的是一种错误吗?
  •     党争之乱自古就是朝廷中的毒瘤,而北宋的新旧两党之争政治格局一直都在新旧两党之中变换,王安石的变法对神宗而言是富国之道,但对旧党而言就是,就是欺师灭祖的行为。最后的结局蔡京为了达到自己的权力欲望,无所谓理想信念,而是扣在宋朝士大夫脑袋上的一顶政治帽子,列出清单逐个打压。
  •     16年十一宅家
  •     脉络清楚,但不要以自己的情感去写人物,让人误解
  •     变法-敛财-西征西夏-东平辽国-天下太平,财源广进。这才是王安石变法的全部计划,王安石这样思想超前的人在变法当时受到的阻力可谓相当大,原因在于动了利益集团的奶酪。党争不断,宋朝越来越弱。 改革,果断,立,不果断,废,当断不断,乱。而这乱,危害更甚。
  •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虽然感觉作者对王安石有一定的偏袒,但是还是通过这本书理清了背诵众多牛逼人物的关系
  •     起码写出了作者的态度,赞!
  •     罗胖推荐这本书绝对是迫不得已,找人写书,人家写完了也不好意思说写得太烂就不拿出来卖了,这样对作者面子上也交代不过去,写都写了,只能昧着良心多次推荐。 实话实说罗胖推荐的大多数书都不错,但是这本书跟其它书都不一样,因为不是罗胖看过之后自己觉得好才推荐的,所以真的很烂。 作者写书完全就是在按照自己的爱憎来写,写得简单粗暴。写作功底不怎么样,最主要的是根本没有一个合格的写历史的态度,对历史人物没有足够宽容的心态。历史上能留下名字的人难道不比你强,把人写得太简单,一个活生生的人被写成了一具带着名字的骷髅,感觉作者就是一个念初中的看过几本历史故事书的没经历过世事的小伙子,不过他应该不是一个初中生,所以就像他自己书里说别人的那句话:只能说水平不够。 不要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 跟当年明月差远了。
  •     为王安石翻案。暴露了作者天生东北段子手的属性,臧否历史人物有些控制不住愤慨之情。不算严肃的历史读物,个人感情色彩超浓厚,笔触散漫无羁 逼着读者拿来当野史读呢吧这是。
  •     为王安石拨乱反正
  •     有些琐碎。作者对王安石的极端推崇,以及对司马光的不承认、对苏轼的戏谑,都是我不能完全认同的。
  •     书看了几章发现一些硬伤,比如科举三甲的概念,一甲难道会有十四名?
  •     读了一半先来写一下感受。真的太主观了。各种主观的措辞,让人看了很不舒服。而且大量史料没有依据,信口雌黄。同样是写史,再看看伯罗奔尼撒战争那本书。有引用,有标注。言而有据。写历史不是写小说。人物按照作者的语言随意刻画。没有真实感。你可以分析人物的心理,但你在分析之前就在脸谱章节给每一个人扣上帽子。
  •     以演绎法写史,夹叙夹议,第一次读宋史,角度颇为有趣。
  •     论据尚可,逻辑一般,文笔很一般。
  •     写史可以有立场,但是一旦有了人身攻击,大量用上愚蠢之类的词,就一定失了客观,失了视野,失了高度。写历史不该有确定,不该有道德,更不该有坏人。
  •     遗憾之余,感叹改革之艰难。中国不缺智者圣人,但如何不内耗,如何群策群力如何不反复?可与明治维新对比。
  •     “王”粉奋力一击,觉得对战争的描写很生动,然而变法内容细节却很薄弱,适合随便翻翻的小说
  •     虽然说 历史流传到今天只能算的上故事 但还是期望 作者能过客观的写史书
  •     对于王安石的新政写得太完美,弊端叙述一笔带过。对司马光和他的资治通鉴评价貌似极端,自己的观点太多史料依据严重不足
  •     作为宋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本实在是很一般。写法平淡无趣且观点有失公正。并不是说写史一定要保持中立,可以有自己的态度。但对当世之人进行人身攻击就略有失当了。【sherry 2015-08-03 写史可以有立场,但是一旦有了人身攻击,大量用上愚蠢之类的词,就一定失了客观,失了视野,失了高度。写历史不该有确定,不该有道德,更不该有坏人。(太对了,摘录)】
  •     主观性有点强
  •     作者观点性太强,好像在和正史赌气似的,花40多块钱买的,感觉亏了。
  •     这是本通俗读物,本就有别于学术著作,你买了杯速溶咖啡还想喝出蓝山的味儿来是不可能的,不是作者错了,人家本来就没打算走学术这条路,你们硬要用学术著标准指责那就不厚道了
  •     因为读过《如果这是宋史》系列,所以基本内容跟这个系列的相关章节差不多,关键对王安石变法单独成册后,作者对王安石的粉咋又高了一层,几乎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虽然,我也是挺欣赏拗相公的,但是这套书立场先行的有些过啊。
  •     +剖析到位 -思维太跳跃 -不够深入浅出(然而我看过作者《如果这是宋史》系列后就很好懂这本书,大概这就是套路吧……)
  •     买了几个月,一直放在书柜里,在某天下班将上册翻出来,读的不顺畅,也就束之高阁。 赶上过年回老家,心想飞机上无事可干,就又重新捡起来带在身边。 2月6日在飞机上开始读,2月11日,读完两册,很流畅很受用。期间又穿插了史式写的《我是宋朝人》,本书水平更高。 我们需要这样的历史批判,读史可鉴现在可知将来,有效地深刻地读史才能起到应有作用。 我给本书打五颗星!
  •     作者个人偏好太重了,都在书里爆粗口了。不够客观
  •     和明朝那些事一样好看的历史书
  •     听完罗辑思维推荐,满怀兴趣的捧起来读,希望大失望也大。主线不明,当做故事看不畅快;私货太多,当历史看又不严谨。
  •     中国人牢固的敬文人思维作怪,认为大作家必是圣贤,大文豪绝对不是混蛋!反观司马光,苏轼,苏辙这些大文豪所做的事,实在是不敢恭维!
  •     全书观点清晰透彻 自古改革虽有阵痛 但必涅槃重生。不变 虽可获一时安宁 却终于自食其果。而模棱两可者 必乱。唯一觉得作者观点过激 有时候形容千年之前的老太后是死女人 ,稍微措辞不当。还是本好书
  •     作者是带着一腔热情在写史,但就是感情太浓烈了些。
  •     颠覆了整个宋史,对王安石太过推崇,对其他人太过鄙视,世界并没有那么极端,历史也是。
  •     第一感受:这本书的感叹号太多,给人的感觉作者不够冷静,很多的时候是带着自己的情绪的,我不是很喜欢。两点收获:1.官场险恶,尤其是中国的官场2.没法冷静地就事论事,动不动就上升到道德的高度,进行人生攻击,是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之一
  •     不太认同
  •     不怎么喜欢高天流水的写作方式,比起当年明月来说差很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