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督教(新教)史

出版日期:2014-5-1
ISBN:978720812132X
作者:罗伟虹 编
页数:887页

内容概要

罗伟虹,女,上海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曾任上海市宗教学会副会长,中国宗教学会理事,中国反邪教协会理事。主要研究领域为基督教、宗教社会学。承担多项国家社科基金和上海市社科基金项目。主要学术成果有:著作《中国基督教简史》(合著)、《世纪末逆流》、《世界邪教与反邪教研究》、《中国基督教》,研究报告《上海宗教问题研究》,发表论文、调查报告数十篇。

书籍目录

序一
序二
前言
导论 1807年以前基督宗教在华传播历史概述
第一节 基督宗教早期在华传播:传说与历史
第二节 从使节到传教士:天主教在华的早期传播
第三节 早期在华天主教的适应政策与中西文化交流
第四节 天主教和中国传统社会文化的冲突:从南京教案、礼仪之争到百年禁教
第五节 俄罗斯东正教在华的早期历史
第六节 新教在台湾的传播
第一编 清末时期(1807-1911)
第一章 传教事业的开端与早期信徒
第一节 英国伦敦传教会的建立与在华传教事业的开启
第二节 先锋传教士及其主要活动
第三节 早期中国基督徒
第二章 禁教时期的著名传教士及其主要活动
第一节 美国首批来华传教士:裨治文和雅裨礼
第二节 首位来华医疗传教士:伯驾
第三节 传教士外交官:卫三畏
第四节 传教士冒险家:郭士立
第五节 美国浸礼会首批来华传教士:钟约翰、遴为仁
第六节 美国圣公会来华传教先驱:文惠廉
第七节 禁教时期的传教特点及传教成果
第三章 不平等条约体系与传教浪潮
第一节 传教条款:从有限弛禁到全面开教
第二节 伦敦传教会
第三节 美国公理会
第四节 安立甘宗差会
第五节 长老宗
第六节 信义宗
第七节 浸礼会宗
第八节 卫斯理宗
第九节 其他教派和团体
第四章 传教事业的助推器——文字出版、办学、行医、慈善事业
第一节 早期的文字出版活动
第二节 传教士办学
第三节 医务、救助残障等博爱事业
第四节 传播西学的著名传教士
第五章 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运动
第一节 洪秀全的信教与传道
第二节 拜上帝会的宗教思想和宗教实践
第三节 传教士与太平天国运动
第六章 基督教与清末教案
第一节 清末教案综述
第二节 清末教案发生的原因
第三节 清政府与晚清教案处理
第四节 与新教有关的典型教案
第七章 义和团运动与庚子教难
第一节 民教冲突与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第二节 传教士与八国联军入侵
第八章 基督教在华三次传教士大会
第一节 1877年第一次传教士大会
第二节 1890年第二次传教士大会
第三节 1907年的百年传教大会
第九章 中国基督徒自主办教的萌芽与发展
第一节 早期独立办教的实例
第二节 20世纪初的自主探索和自立实践
第二编 民国时期(1911-1949)
第一章 民国肇建初期的基督教
第一节 民国社会转型时期中的基督教
第二节 宣教事业的扩大和教会的发展
第三节 20世纪入华新兴宣教团体
第四节 “中华归主运动”
第二章 20世纪20年代的非基督教运动
第一节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基督教
第二节 1922年的非基督教运动
第三节 1924~1927年间的非基督教运动
第三章 民国时期的社会思潮与中国基督教会的回应
第一节 基督教会对爱国、科学、人道等问题所作的回应
第二节 收回教育权运动及基督教会的回应
第三节 社会思潮冲击下中国教会的自立运动
第四节 中国教会的本色化思潮
第四章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发展概况
第一节 基督教在各省区的发展概况
第二节 20世纪上半叶中国基督教合一运动
第三节 华人教会领袖、奋兴布道家和本土布道团体
第四节 民国时期中国基督教中的独立教派
第五章 民国时期中国基督教的社会文化事业
第一节 民国时期基督教的教育事业
第二节 民国时期基督教的医疗事业
第三节 民国时期基督教的文字事业
第四节 民国时期基督教的社会服务事业
第六章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基督教会
第一节 唯爱还是抗战
第二节 沦陷区的中国基督教会
第三节 抗战时期西方传教士的言行
第四节 战时救济工作与大后方基督教会的发展
第七章 国共内战时期的中国基督教会
第一节 战后基督教会的恢复与三年奋进运动
第二节 动荡时局中的基督教会
第三节 传教士的应变与撤退
第三编 社会主义时期(1949-2002)
第一章 摆脱外国差会控制独立自主自办教会
第一节 基督教三自革新运动的发起
第二节 基督教三自运动的推进
第三节 从三自革新到三自爱国
第四节 基督教内的肃反与神学思想群众运动的开展
第五节 三大见证十项任务的提出
第二章 曲折的道路(1957-1965)
第一节 反右扩大化形势下的基督教
第二节 联合礼拜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风雨飘摇中的基督教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中国基督教会(1966-1976)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期间对宗教的冲击
第二节 “文革”中基督教的处境
第四章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基督教会的发展(1977-2002)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在宗教问题上的全面拨乱反正
第二节 中国基督教第三届全国会议
第三节 基督教工作的全面推进
第四节 中国基督教第四至第七届全国代表会议
第五节 中国基督教会的对外交往活动
第六节 中国基督教神学思想建设
第七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督教发展概况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主要外国传教士、传教机构中英文名称对照表
后记

作者简介

《中国基督教(新教)史》对基督教传人中国近200年(1807-2002)的历史进行认真梳理,按发展阶段分为清末、民国、社会主义三个历史时期,以丰富的资料,介绍基督教在华的发展历程。包括西方各国早期来华传教差会传教范围的扩大、传教方式的多样;不同教派的传教特点;有关传教士的经历及贡献;基督教与中国社会的冲突与融合;20世纪以来中国基督教的自立和本土化过程;基督教社会文化事业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客观评述基督教在中国近现代社会中的各种作用。《中国基督教(新教)史》尤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的发起动因、艰难历程、取得成效给予积极评价,对其缺憾作实事求是的历史分析,并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督教的发展作了全面介绍。


 中国基督教(新教)史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1、P129:“1903年厦门、漳州的归正会传至金门岛。”金门接受福音肯定在19世纪,因为离厦门如此之近,宣教士又岂会忽视呢?而且罗嘉鱼牧师也是金门人啊。2、P130:寇明医生借用雅裨理的住所设诊疗所。两年后诊所迁厦门城内;1847年他因病回美国。寇明医生一般翻译为甘明医生。且甘明回国时间有待考证。3、P130:正式的医药事业是从1887年鄂约翰医生开始的。。。。在鼓浪屿开设医院,该院后被命名为希望医院,荷兰布道会于1898年又资助鄂约翰开办了一所女子医院。鄂约翰应翻译为郁约翰,鼓浪屿没有希望医院,而是救世医院。此外,女医院建于1904年。4、P130:此后又提到归正会于1874年发起戒缠足会的事,但主导应为英国伦敦会的麦高温。5、P106:翌年,亚力山大·施敦力与弟弟约翰·施敦力来厦门。可根据很多史料,约翰·施敦力的哥哥于两年后(1846年)来厦门。6、P126:讲到宾为霖来厦门时,施敦力已经兴办英华书院。1851年未有英华书院(成形于1898年),当时伦敦会的确兴办了学校,但还未形成后来英华书院的规模。7、P775、P782:这两处都提到文革后复堂的事,但竟不可思议地写”福建厦门鼓浪屿新街堂复堂“鼓浪屿上没有新街堂,岛上最早复堂的是三一堂。这个错误令人遗憾。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说实在的,我更讨厌誓反教了
  •     外公写了第一篇的若干章节
  •     三自立场
  •     相比以往有不少突破,尽管一些论述还存在问题,不过已经很难得了。
  •     作业用
  •     新书一本,不过那也太贵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