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选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62年版1978年印刷
ISBN:SH10186-15
作者:胡云翼 选注
页数:454页

作者简介

1962年2月第1版,1978年3月新1版,1978年3月湖北第一次印刷。


 宋词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今年出国的时候,想到在国外长夜漫漫,需要一本词集来消磨入睡前的时间,就从书橱中挑了最常见不怕遗失的一本,想来回国时可以扔在这里。这本书还是中学时代买的,上了大学后就一直没有用这个选集。前夜在枕上打开看辛弃疾的词。发现一是选得不好,很多意内言外的好词没有选;二是注得粗率,有很多望文生义的常识错误;三是解得也太浅。总得来说,它没有把词的深美闳约表现出来。我觉得适合带在身边,好看又好买的,还是龙榆生的《唐宋名家词选》。
  •     我买的是1999.10印刷的版本,这本书算是我读宋词的启蒙书了。很诧异会有人说这本选词不好,胡先生的这本书打破了 宋词三百首 注重音律词藻的选词传统,更重视词作的思想内涵,稼轩词选的最多,其次是东坡等,欧阳永叔 晏同叔 柳七 小山这些人,也更注重择明快者而录,另外,词后面的点评也不错,解释也足够清晰。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不会吃力,而且对词养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比较有益
  •     词律——词的起源词是诗的发展,是以诗为基础而演变形成的,同时又与音乐有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先有诗而后制成配乐,音乐要较多地照顾诗歌的形式特点;二是先有音乐曲谱而后有诗,则诗歌就必须适应音乐曲调的要求。如《诗经》中的诗,是配雅乐的歌词;汉魏乐府诗是配清乐的歌词;而“词”却是配燕乐的歌词。所谓“燕乐”,据《隋书·音乐志》记载,乃是在北周以前从印度中亚细亚经新疆、甘肃而传入中原一带的以琵琶为主要乐器的新兴音乐。这种从西域传来的音乐,到了隋唐时代便普遍流行起来。因它常被用在宴会上,故称为“燕乐”(燕与宴通)。由于胡乐的旋律相当复杂,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只能与一部分乐曲相配,对于那些大量结构参差的乐曲,就很难相配,只能依照乐曲的节拍而填制长短句的“词”。“词”就是这样产生的,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而且它一开始就是齐言和杂言同时发展的。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词,既然是和燕乐相配的歌词,那它的准确名称就应当叫“曲子词”。“曲子”是指音乐部分,“词”是指文辞部分,这二者是不可分的。清刘熙载说:“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艺概》),故“曲子词”这个名称,清楚地说明了词体的性质,表明了词与曲的关系。中唐以后,词的创作逐渐定型。当词谱还存在的时候,作者写一首词,必须先创制或选用一个词谱(即歌谱),然后按照它对声韵的要求去配词,这样创作出来的歌词才能协合音律,才可歌唱。所以写词又叫做填词,或叫做倚声。宋代以后,那些与词相配的乐谱逐步亡佚,后人作词。就不能再按谱填词,,而是按唐宋人的词来填词;即是说把词作为跟音乐完全脱离的一种旧体格律诗看待,把词律化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故词律与诗律一样,只涉及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等词律二——词的分类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一、词的分类词大致可分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清毛先舒《填词名解》规定:“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或可分为小令、慢词。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一书中,主张把词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六十二字以内的小令……第二类是六十三字以外的’慢词’”。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了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二、词的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词又因分段关系,还有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词的一段叫做片或阕。片与片之间的关系,在音乐上是暂休止而非全曲终了,正跟现代歌曲唱一次、两次合为一曲的情形一样。曲终叫做阕。一阕表示曲子到此已告终了。下面再来一阕,那是表示依照原曲再唱一首歌,当然前后阕的意思还是连贯的。1、 单调不分段的词即为单调,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像一首诗,只不过的长短句罢了。2、 双调分为前后两阕(或上下片)的词即为双调。双调的词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双调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这样,字数相等的就像一首曲谱配着两首歌词。不相等的,一般是开头的两三句字数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换头”,字数不同的如《菩萨蛮》,平仄不同的如《浣溪沙》。双调是词中最常见的形式。3、 三叠三叠就是三阕,不多见。如《瑞龙吟》、《兰陵王》。如前两叠短,句法又完全相同,好象是第三叠的双头者,又叫做“双拽头”。4、 四叠四叠即分为四段。四叠只有《莺啼序》、《胜州令》(215字)两调。词律三——词牌的来源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种别名,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之所以称为“牌”,由演唱时要挂牌的做法而来。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以下几种情况: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宣宗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渔歌子》,本为渔人歌之题;《巫山一段云》本为写巫山神女故事之歌题;《竹枝词》即来源于巴楚民歌《竹枝曲》(或《竹枝歌》)。而《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来自民间的曲调。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西江月》因李白有“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之句得名。3、本来就是词是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拋球乐》咏的是拋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4、取最初所赋的对象。如《临江仙》,初赋水媛江妃;《天仙子》,初赋天台仙子;《河渎神》,初赋祠庙;《小重山》,初乃宫词;《思越人》,初赋西子。5、采用人名或地名。如《祝英台近》,由梁祝故事中主人公之一而得名;《沁园春》,由东汉沁水园公主而得名;《念奴娇》,由唐朝天宝年间宫廷歌女念奴而得名。6、 按字数多少。如《十六字令》、《百字令》。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家有竖写古体版--来自埃及大使馆
  •     动辄说人消极太讨厌。不准黑美成!
  •     我爸的书
  •     大一时在旧书摊淘到的,十八年来一直陪伴在手边。
  •     旧书店所得
  •     经典版本
  •     等我退休了,我自己编选一本。
  •     记得开篇的序和里面的注解很有意思,时代感很浓烈。
  •     一涉及到“选”就容易有争议。总体选词偏豪放派,特别喜欢保卫家园的高调。感风吟月作品选的一般,似乎非得来几首冶游之作,评注里才好批评几句小资产阶级情调。缺散淡豁达之气,出版年代所限吧。
  •     喜欢秦观、苏轼的词
  •     我总觉得词比诗更细腻,直白,也更绮丽,婉转。所以多读词,少看诗。
  •     一词一声,一颜色
  •     国外的图书馆里居然有这种书,泪流满面
  •     就是小时候看的版本,印象里排版看起来颇为费劲。
  •     在小古堂淘来的。78年的版。开始还以为把“上海古籍出版社”印成“上海古笈出版社”,是盗版来着,后来才知道其时正值第二批简化字推行,“籍”化为“笈”,即为一例。有趣。就内容而言,卑之无甚高论,且因时代所限,以美为敌,良多浅见。但注释还是比较妥帖的。翻一翻,温习一下那些好词妙句也就够了。专业的就不苛求了。而且……封面确实好看啊。
  •     六十年代的繁體豎排,選詞不錯。
  •     我爸给的好像
  •     稼轩选的过多,有些词几不成句。两宋词人还是最爱东坡,心肠才思与别家殊异。同叔、小山、耆卿,希真、安国、放翁、后村亦多有可观处。
  •     初中记忆
  •     苏轼。辛弃疾。柳永。李清照。
  •     不错,词很美~~
  •     有新印刷的。
  •     怎么找不到07版
  •     终于抄完了
  •     竖排。。。繁体。。。从右到左,看不几页就能睡着
  •     那本古老发黄的书……不论怎么包书皮还是包不住历史沧桑感的书……
  •     已是此类书的极致。我拿它作为宋词大百科去学习。
  •     读了数百遍
  •     匆匆浏览过。
  •     我所看的不是这个版本,我甚至不确定还会不会有那个版本的宋词在了,是线状竖版的,家里清朝时候留下的,还是繁体字。我猜想我现在看的懂繁体字是不是因为外公家的旧书?那是外公送给我的第一本书,也是外公家里的收藏中,唯一传给我的书,我那个爱啊。除了因为我是恋旧癖+宋词控,更大的原因,是因为这是外公亲自送给我的礼物吧,我多么的爱外公,不知道他知不知道呢?
  •     分数高的离谱。你瓣的文盲未免太多了
  •     看到有人评论说选得不好,才省悟到我的文学趣味其实就是在不经意间由童年和少年时懵懂地读这个选本而建立起来的。小时候的阅读,真是自我成长的一部分啊。
  •     木心先森有言:"宋词是唐诗的兴尽悲来."/有"洗雨烘晴,一样春风几样青"亦"觉人间,万事到秋来,都摇落.";能道"忘却天涯漂泊地,尊前不放闲愁入"亦悟"宇宙此身元是客,不须怅望家何许."
  •     必读,人文素质培养所需
  •     最初的教养的来源。那时候早上起来读古文,晚上背诗词,多好的日子啊。而现在,从早到晚都浸在英语里。 浸泡在英文里已经很好了,要想想那些泡在代码里的日子。
  •     高中学理的时候光看介个了。。。
  •     稼轩词实在真性情
  •     心越来越老,大地性欲五脏魂魄和洪水鲜艳以及三十三天越来越明亮,没什么不可以说的,我知道空性和黄金,只是没有达到,疲倦乏味和无聊,平淡得让人放心,可以回家了
  •     其实我很喜欢这个带有60年代思维方式的选本。
  •     影响挺大,问题较多,误人不浅。
  •     我人生读的第一本诗集。现在还在,封面已经破了,舍不得扔。选得其实不怎么好……友情给五星!
  •     古典诗词的启蒙
  •     青春期的开始。
  •     小学时代最爱读的书,还为此做了许多摘抄。一模一样是我家那本的样子,一直在找这个熟悉的封面,希望现在还能找到这一版。
  •     老爸的书。
  •     在鼓浪屿喝茶的时候读到“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竟掉眼泪!
  •     有一段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期,天天抄点缠绵的宋词,觉得自己格调特高雅
  •     好书.
  •     政治第一主义,无甚可观者,后面的一些评述,简直就不能读~~,我想要没有某匪以前的本子,我要自己去想,不用你帮我想,老夫子们,一边歇着去吧~~~
  •     清婉秀丽,雄奇伟壮,尽在其中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