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选》书评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1962年版1978年印刷
ISBN:SH10186-15
作者:胡云翼 选注
页数:454页

这本词选相当不好,为何如此流行?

今年出国的时候,想到在国外长夜漫漫,需要一本词集来消磨入睡前的时间,就从书橱中挑了最常见不怕遗失的一本,想来回国时可以扔在这里。这本书还是中学时代买的,上了大学后就一直没有用这个选集。前夜在枕上打开看辛弃疾的词。发现一是选得不好,很多意内言外的好词没有选;二是注得粗率,有很多望文生义的常识错误;三是解得也太浅。总得来说,它没有把词的深美闳约表现出来。我觉得适合带在身边,好看又好买的,还是龙榆生的《唐宋名家词选》。

很不错的版本

我买的是1999.10印刷的版本,这本书算是我读宋词的启蒙书了。很诧异会有人说这本选词不好,胡先生的这本书打破了 宋词三百首 注重音律词藻的选词传统,更重视词作的思想内涵,稼轩词选的最多,其次是东坡等,欧阳永叔 晏同叔 柳七 小山这些人,也更注重择明快者而录,另外,词后面的点评也不错,解释也足够清晰。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不会吃力,而且对词养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比较有益

词律 词的起源和分类 网文转

词律——词的起源词是诗的发展,是以诗为基础而演变形成的,同时又与音乐有紧密联系。这种联系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先有诗而后制成配乐,音乐要较多地照顾诗歌的形式特点;二是先有音乐曲谱而后有诗,则诗歌就必须适应音乐曲调的要求。如《诗经》中的诗,是配雅乐的歌词;汉魏乐府诗是配清乐的歌词;而“词”却是配燕乐的歌词。所谓“燕乐”,据《隋书·音乐志》记载,乃是在北周以前从印度中亚细亚经新疆、甘肃而传入中原一带的以琵琶为主要乐器的新兴音乐。这种从西域传来的音乐,到了隋唐时代便普遍流行起来。因它常被用在宴会上,故称为“燕乐”(燕与宴通)。由于胡乐的旋律相当复杂,原来整齐的五、七言诗,只能与一部分乐曲相配,对于那些大量结构参差的乐曲,就很难相配,只能依照乐曲的节拍而填制长短句的“词”。“词”就是这样产生的,最早可以追溯到隋朝,而且它一开始就是齐言和杂言同时发展的。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词,既然是和燕乐相配的歌词,那它的准确名称就应当叫“曲子词”。“曲子”是指音乐部分,“词”是指文辞部分,这二者是不可分的。清刘熙载说:“词即曲之词,曲即词之曲”(《艺概》),故“曲子词”这个名称,清楚地说明了词体的性质,表明了词与曲的关系。中唐以后,词的创作逐渐定型。当词谱还存在的时候,作者写一首词,必须先创制或选用一个词谱(即歌谱),然后按照它对声韵的要求去配词,这样创作出来的歌词才能协合音律,才可歌唱。所以写词又叫做填词,或叫做倚声。宋代以后,那些与词相配的乐谱逐步亡佚,后人作词。就不能再按谱填词,,而是按唐宋人的词来填词;即是说把词作为跟音乐完全脱离的一种旧体格律诗看待,把词律化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故词律与诗律一样,只涉及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等词律二——词的分类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是有一定的。每句的平仄也是有一定的。一、词的分类词大致可分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清毛先舒《填词名解》规定:“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字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或可分为小令、慢词。王力在《汉语诗律学》一书中,主张把词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六十二字以内的小令……第二类是六十三字以外的’慢词’”。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了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写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了。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以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二、词的单调、双调、三叠、四叠词又因分段关系,还有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词的一段叫做片或阕。片与片之间的关系,在音乐上是暂休止而非全曲终了,正跟现代歌曲唱一次、两次合为一曲的情形一样。曲终叫做阕。一阕表示曲子到此已告终了。下面再来一阕,那是表示依照原曲再唱一首歌,当然前后阕的意思还是连贯的。1、 单调不分段的词即为单调,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像一首诗,只不过的长短句罢了。2、 双调分为前后两阕(或上下片)的词即为双调。双调的词有的是小令,有的是中调或长调。双调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上相等,平仄也同。这样,字数相等的就像一首曲谱配着两首歌词。不相等的,一般是开头的两三句字数不同或平仄不同,叫做“换头”,字数不同的如《菩萨蛮》,平仄不同的如《浣溪沙》。双调是词中最常见的形式。3、 三叠三叠就是三阕,不多见。如《瑞龙吟》、《兰陵王》。如前两叠短,句法又完全相同,好象是第三叠的双头者,又叫做“双拽头”。4、 四叠四叠即分为四段。四叠只有《莺啼序》、《胜州令》(215字)两调。词律三——词牌的来源词牌,就是词调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人们不好把它们称为第一式、第二式等等,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这些名字就是词牌。有时候,几个格式合用一个词牌,因为它们是同一个格式的若干变体;有时候,同一个格式而有几种别名,那只因为各家叫名不同罢了。之所以称为“牌”,由演唱时要挂牌的做法而来。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以下几种情况: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宣宗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据说唐宣宗爱唱《菩萨蛮》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渔歌子》,本为渔人歌之题;《巫山一段云》本为写巫山神女故事之歌题;《竹枝词》即来源于巴楚民歌《竹枝曲》(或《竹枝歌》)。而《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的,来自民间的曲调。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就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又名《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词牌又叫《忆江南》。《如梦令》原名《忆仙姿》,改名《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写的《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等句。《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西江月》因李白有“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之句得名。3、本来就是词是题目。《踏歌词》咏的是舞蹈,《舞马词》咏的是舞马,《欸乃曲》咏的是泛舟,《渔歌子》咏的是打鱼,《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拋球乐》咏的是拋绣球,《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也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4、取最初所赋的对象。如《临江仙》,初赋水媛江妃;《天仙子》,初赋天台仙子;《河渎神》,初赋祠庙;《小重山》,初乃宫词;《思越人》,初赋西子。5、采用人名或地名。如《祝英台近》,由梁祝故事中主人公之一而得名;《沁园春》,由东汉沁水园公主而得名;《念奴娇》,由唐朝天宝年间宫廷歌女念奴而得名。6、 按字数多少。如《十六字令》、《百字令》。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词题。一般是在词牌下面用较小的字注出词题。在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不发生任何关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讲到浪,也不讲到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讲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宋词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