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寻找幸福中死去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1
ISBN:9787532731404
作者:西比勒·贝尔格
页数:221页

书籍目录

致谢
译者前言
1 薇拉喝咖啡
2 诺拉饿了
3 贝蒂娜呆呆地注视着
4 鲁特感到无聊
5 托姆出走
6 薇拉坐在阳台上
7 诺拉塔车离去
8 黑尔格去酒店
9 薇拉去办公室
10 鲁特化妆
11 薇拉什么也不信
12 黑尔格独自一人
13 贝蒂娜起床
14 鲁特遇到了一个男人
15 托姆躺在床上
16 贝蒂娜坐出租车
17 皮特感到生气
18 鲁特看到床头柜上有件东西
19 诺拉在路上
20 贝蒂娜觉得自己很傻
21 托姆开车走了
22 贝蒂娜坐在一家咖啡馆前
23 托姆坐在海边
24 卡尔闻到了一股难闻的气味
25 薇拉去参加一个派对
26 贝蒂娜坐在酒吧里
27 卡尔出发了
28 有人与诺拉搭讪
29 薇拉醒来
30 诺拉走进一家性虐待狂的商店
……

作者简介

这是一部讲述德国一群生活在大都市的青年人的小说,主人公都在30岁左右,属于德国经济腾飞后成长起来物质上富有、精神上空虚的“糟糕的一代”,他们有不错的工作,有好的住房,无衣食之忧,可他们并不幸福,因为他们没有理想、希望和信仰,感到无聊和寂寞;对日新月异的花花世界感到困惑和无奈;他们每个人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彼此间的熟人、朋友和婚姻关系把他们牵在了一起,使他们扯不断,理还乱。为改变现状,改变毫无内涵的生活,他们有的辞去工作,到国外去寻找幸福,结果非但没有找到幸福,反而客死他乡。


 在寻找幸福中死去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这本书的封面看起来有些诡异,但它讲的不是些诡异的故事.那是我们现实的生活.有我喜欢的支离破碎的片段,或许你会认为它们是那么的没有头绪.但正是这些没有头绪的东西在构成着我们的生活.片段至关重要,它甚至比故事更为重要,它一直一直在构成故事,构成生活.所以,亲爱的,我们需要的是那些片段,美丽的,残酷的,无厘头的,正如我们正在过着的生活.
  •     一本小说,情节交代很没头绪,打着后现代的烙印,漂浮着一个个小章节,讲一堆无聊年轻人在没有理想和信仰的生活里,怎样把时间消耗殆尽的过程。我很喜欢这本书的一个理由是它叙事的场景性,三两人物,若干理由形成交叉,固定的地点发生一点什么,然后很快掠过。另一个理由是它那与众不同的作者。德国作家西比勒·贝尔格,非常神经质和表情冷漠的白种女人,梳高高的辫子,戴墨镜,看上去极酷,写出来文字也冰冰凉叫人打寒战。早年是个问题少女,自闭、厌食、酗酒,曾被人强奸,和同样是酒鬼的母亲住在魏玛市,彼此仇恨至深。因着对西方自由世界的向往,她独自一人逃离了东德,却在半年后得知母亲企图开煤气自杀,被煤气爆炸炸成了碎片。西比勒说她一直活在内疚里,她说她想忘记这一切,“除了忘却之外,我们无事可做。”由于具有不比寻常的经历,西比勒很容易就会让我联想起好多电影里面的女孩子来:有个几乎和西比勒一样酷的,我一直记得,那是《女孩向前走》里面的薇诺娜·赖德,爱她桀骜的短发和不驯的瘦骨,敞着一件空荡荡的夹克;母亲酗酒一节则有达登内兄弟拍的获1999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最佳女演员奖以及欧洲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等多项大奖的《罗塞塔》;而自闭和冷漠的性情会投射在以“电影书写”闻名于世的法国导演罗伯特·布雷松的代表作品、1967年康城电影节评审团大奖和威尼斯电影节金棕榈奖影片《少女莫夏特》,莫夏特有一个躺在病床上的母亲和一个始终烂醉如泥的父亲;以及神经兮兮又颇像波兰斯基拿了1965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的《冷血惊魂》里头“法国第一美女”凯瑟琳·德纳芙扮演的那个女主角;或者,还有《大卫和丽莎》里面的珍妮特·马戈林,她所扮演的丽莎只能用几个韵律的简单吐词表达自己,整日拿支笔在墙壁上毫无目的地涂呀涂;又或者,还有《一个死气沉沉的夏天》里面的伊莎贝拉·阿佳妮……不想不打紧,一想还真吓一跳,原来自己看过那么多这种边缘题材的片子──讲述精神不正常的少女!杰弗里·尤金尼德斯的畅销小说《处女自杀》也被索非亚·科波拉拍成过电影,故事看似不可思议:李斯本一家5个漂亮女儿,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全部走上自杀之路。先是小女儿塞西莉亚割脉未竟,继以跳楼,一年以后她的四位姐姐选在同一日各用不同方式结束了年轻的生命,人们对此莫衷一是,不得已的解释为:女孩们太自私了,以至于背叛了神,背叛了责任。所有这些女孩,没人能找得到希望和未来,她们和西比勒一样坚持幸福是不存在的,是自欺欺人,是幻象。因为对不慎跻身的世界(就仿佛无知的旅人搭错了车)无能为力,所以一味在烟火般短暂的生命中,以悲情的头脑经营着抵抗的妄想,而每一个的最初与最后,都不外堕落和死亡。一首叫做“露卡”的歌,讲述被虐待的女孩的故事,经常听得落泪:他们揍你只是因为你哭喊/揍完了你也别去问为什么/无须与任何人辩论是的我想我感觉不错/我要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如果你问我想说点什么/那与你无关有时候会觉得,讨论幸福不幸福是一件可耻的事情,因为人总是要相信一点什么,相信某种可能了,才会去把它作为话题作为谈资。
  •     看完之后思索良久, 那些德国人拼命地去别的国家寻找幸福,结果在别的国家不仅没有得到自己的幸福,而且相反,都最后惨死异乡。虽然不喜欢作者近乎精神病人自述的文风和对死者恶心而又倒胃的描写,也觉得那些书中的人物跟我相差太远(相比他们,我真的觉得自己充实而幸福),但是,我看完后还是不自禁的思考,我是否是在寻找幸福的正确道路上?看完这本书之后,冷静的思考一下,可能我们很多人想去国外发展也是类似的情况。凭着自己想像当中的原因和国外美丽的一面,以为那就是自己要寻找的幸福,结果出了国之后却大失所望,而且更惨的是很多人此后因为很多原因还没法回国......。终于理解了很多前辈指点的:不要为了出国而出国。

精彩短评 (总计33条)

  •     一些句子写得很不错……其实还蛮推荐的, 实在西递的凉凉的早场读完的
  •     如此负能量==
  •     生活是一个开动着要撞墙的汽车的薇拉;用近乎病态的不断减肥这一空虚的手段询问生活是什么的诺拉;在性中也找不到答案,大城市里光脚的流浪汉贝蒂娜; 没有觉得自己变明智了,也没有觉得自己变老了,只是觉得无聊的鲁特;不笑,不逃避,寻找女人的托姆.全是生活中的sucker,作者想说,谁不是呢?完全正经的叙事,却透着百无聊赖的味道.一个只靠常规的叙事,就能把孤独体现的如此深刻的作家
  •     空虚以物质为基础
  •     总觉的封面配不上书。。
  •     看了一半,人物关系还是云里雾里,各章可不用连读。有时间再继续。
  •     真是好真好!
  •     只记得是写的很好,尤其是骂人的话,对无聊感感的描写!“想起看过这本书是因为想起被老爸说看这样的书太消极。。。”
  •     其实名字应该是:有那么一群人在寻找幸福并且他们嘲笑死亡...喜欢这个名字,不喜欢这个封面,喜欢片断的叙述,喜欢没有故事的故事,总的来说是比较喜欢的一本书。 (2008.5.22)
  •     不错
  •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8651359/
  •     郑州买的。空虚感。
  •     最近浏览的一些东西让我想起去年读过的这本奇书。标一下好了
  •     还不错 不过太灰暗了
  •     总觉得一小部分这样的人是真实,一大部分这样就是病态。在寻找幸福的路上去去,谁不是呢?只是,贝尔格的真实经历让我不敢言语,静静看完小说,脑袋有点疼,听歌也不能制止,只好睡觉,睡一觉比较容易使情绪平静下来。
  •     很黑色,很阴郁
  •     只要有牛奶咖啡和香烟就行了,至于一个人他到底爱什么,这根本就无所谓。
  •     每张写得都很短小,就像我们现在的生活。
  •     书名就是一切
  •     当我还很胖的时候,我没有个性。现在不同了。我的内心和外表都很坚强。一个人只要有了目标,便再也不会感到孤独,因为除了你还有目标在。
  •     不喜欢 。这样是外国安妮宝贝的节奏吗
  •     一本充满了抑郁症气质的书。
  •     压抑
  •     没有信仰,空洞,行尸走肉。 和现在的社会很像。
  •     都得死!
  •     德国的安妮宝贝。除了书名之外就没有别的意义。我发现在2000年左右我看的书好多都是这一类的,不管是国内的还是翻译的,都是这类活的不耐烦的主题,眼里没有这个世界,只有自己吃饱喝足厌世的病人生活。。。包括我现在还是吃饱喝足而活得不耐烦。
  •     所有不能言说的 所有的真相和痛
  •     书架上发现的,都忘了是什么时候买的了,看看.结尾让我想起happy tree friends
  •     每个片段都散发着陈腐的气息 随便翻翻就要溺死在里面
  •     虚幻中的真实,不耐中闪烁希望
  •     我曾以为我的人生总会发生什么,但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 我们的初衷都是去寻找幸福~ 但无奈,即使是朝他前进1毫米也是如此艰辛。 但不要紧,即使是这1毫米。我也愿意以生命为代价
  •     幸福其实是非常简单的,“是我们把事情给弄复杂了。这是因为我们过高地估计了我们自己,这是因为我们想:事情不可能会这么简单的。”(《Ein paar Leute suchen das Glück und lachen sich tot (有那么一群人在寻找幸福并且他们嘲笑死亡)》)
  •     太黑暗了...封面太差劲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