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云路358弄

出版社:杜弗书店
出版日期:2013-10
ISBN:9789622000087
作者:方李靖
页数:32页

内容概要

方李靖,1989年1月生于贵州铜仁。同济诗社第23任社长。有作品发表或收录于《诗刊》、《星星》、《诗歌月刊》、《诗江南》、《当代诗坛观察》、《同济十年诗选》等。现为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研究生。

书籍目录

杜弗诗歌手册第一辑(15册)全套预订: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19732542335

作者简介

青云路358弄:方李靖近作选(2012.7-2013.9)。杜弗·诗歌手册系列008。


 青云路358弄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解放,或扩张的诗学——评方李靖组诗《速写》“这完全符合当时的社会潮流:耽于冥想、埋头私事、道德上严肃自爱、不问政治。”——[美]莫里斯•迪克斯坦:《伊甸园之门》“成为同时代人,首先以及最重要的,是勇气问题。”——[意] 吉奥乔•阿甘本:《何为同时代?》在那些已经丧失了进取心而无法勇敢地直面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改变的小诗人看来,方李靖无疑是一位愤怒的诗人。这首先意味着,对现实的愤怒似乎惹恼了我们对当代政治的某种想当然的理解,而这种理解,作为80年代反抗意识形态获得胜利的当下延伸,以某种颇为可疑的精神遗产的形式,牢牢地形塑了我们这一代诗人——出生于改革春风遭遇现实瓶颈,并在波及全球的反抗政治浪潮横遭切断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游刃有余而又沾沾自喜的道德优越感:在严酷而漫长的那个六 月,天 安 门降下的庄严的黄昏成为我们这一代人可资炫耀的精神前史,它成为一道亮丽的私产(不再是自发的公共性),鼓舞我们对它奉若神明,其原初对某种久违的共同行动的承诺,却不可避免地被选择性地遗忘了。于是面对这个世界普遍到来的物质的夜晚,我们不再睁开曾经明亮的眼睛。一种扩张性的诗学,连同它的过于敏感的愤怒,在方李靖的小组诗《速写》①里,以一种稍显笨拙的勤恳观察呈现出来。这延续了自《国王的手臂》②和《公园诊所》③以来的“激情写作”的传统,但并没有遮蔽对所观察的他人(他人——自我)的本真性生存细节的精准再现。在《国王的手臂》和《公园诊所》中,愤怒的诗人由于无法承受生存的延宕带给她的禁锢于人类历史(时间和空间的共同胁迫)之中的受限的自由而诉诸于语言上近乎直白的抵抗。由于缺乏必要的准备而采取冒进的行动,并且对所表露出来的锋芒无所节制,这两首诗非常遗憾地流于浅薄,它们一本正经的结构和溢满纸张的进攻的动机对于那些津津乐道于语词上的精耕细作并美其名曰“语言上的自觉”的诗人来说——他们常常因此坐立不安——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冒犯。对于另外一些颇为在意“内心深度”的不可侵犯性的严于律己的诗人——这些一脸严肃、小心翼翼并且近于清教徒般刻板的优雅绅士——这种扩张性的诗学引来的不会是天使,只会是撒旦。保守而无所变革,并且在写作意识上呈现一片越来越中庸的碌碌无为的晚年养生之态,正是我们这一代诗人普遍面临的写作困境。因而方李靖的勤勤恳恳的笨拙就颇值得讨论,它带来解放和对重新到来的远景的承诺。历史已经背过身去。一种伦理上的共同行动吁求我们重新在诗里唤醒沉睡的对于他人和世界的普遍联系,这是米沃什和策兰对于诗歌最宝贵的洞见。解放,意味着某个经过艰难的远途跋涉而可以暂停下来歇脚的地方成为可能,并预示着尚未展开的远景之发现。这逼迫我们去思考一个“更大的处境”④,并质疑自我之为自我的内心深度的道德根源问题。这一问题在方李靖的《速写》里得到更为严肃也更为沉得住气的表达。伦理上的共同行动,仰赖与他人面对面的直接接触,这是一种颇值得赞赏的视野,并且,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可接触性,他人不再是一种难以表达的想象性结构,而是提供了一个可供介入的引发生存共鸣的契机(瓷器、望远镜、枕头),他人作为一种本真性存在被纳入诗人的自我认同的形成过程,这使得作者的口吻变得足够诚恳,不再有《国王的手臂》和《公园诊所》里焦灼不安的大声喧哗。他人作为一种根源,一个罩在我们的自我认同之上的不可逃避的道德框架,反过来生成了我们的“内心深度”和“自身处境”⑤,使自我在不断流动的历史叠加中持续更新某种构成性的力量。最关键的困难在于对历史或远景的悬而未置。一位学养颇丰的批评者出于细致的观察指出了这一点⑥。承诺的困难在于“那个喜欢了很久,长得也很高的/青瓷花瓶,只能在想象中的客厅/任由她独自一人搬来搬去”,在于“自己没有一时冲动/买下一整套渴望已久的碗碟”,在于“就是那种/只花一枚硬币就能看到远景的/似乎还有点专业的光学望远镜/不过每一次,他也没有为此花上一块钱”,在于“她厌倦了/硬和硬的对峙,她终于选了这只白色(软)枕头”。在与喜欢的事物保持一段令人揪心的距离和出于某种难言之隐而更换心爱的硬枕头的犹疑与延宕中,承诺时隐时现,并最终汇入记忆与现实擦肩而过的瞬间牵动人心的挣扎和羁绊:“对不起,我还是不能把你,从人群中/认出来。”历史以一种决然扭过头去的沉默之姿,拒绝了诗人的邀请。2013.10.1①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4153470/,并有相当细致、卓有成效的讨论。② 此诗尚未在公开平台发表过。③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8923648/,并有相当广泛、激动人心的讨论。④ 陈万山:“诗歌不探讨普遍性处境,因为始终都有一个更大的处境,自己的内心深度有可能被他人掩盖。”这位颇富洞见的评论者给出的答案是“内心深度”,而我在这里质疑了这一看法。⑤ 陈万山:“诗首先应该解决自身处境的问题,如何从自我中发掘比自我更永恒的东西。”这是一种居于舆论主流的对诗的看法,而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比自我更永恒的东西”,仿佛自我是一个静止的有待偶然发现的本体。就我而言,我的“自身处境”就是如何与他人保持一种良性的交往关系,就是如何与他人“面对面”,如何停下来,看着对方,而不是仅仅经过对方。⑥ 这一善意的提醒来自陈万山:“我的本意是,不必专门为了探讨普遍性处境而去写它(诗),而是以自我对他人的普遍性感受来影响自己的诗歌。”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必须承认,某种稳定的风格正在形成。
  •     方的力量让人惊讶。她能直面大,并且,相当令人尊敬地,她能hold住大,在女性写作者中间,有大的气象。另,封面头像乍一看气质真的很像萧红啊有木有!!
  •     感情很细腻,读起来很有感觉
  •     ~\(≧▽≦)/~
  •     方姐姐有大气象
  •     逡巡了太久,再一次感到被赋予走向迷宫尽头的勇气。
  •     不用说太多,给五星就对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