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章节试读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1-15
ISBN:9787536069091
作者:黄治军
页数:364页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的笔记-第十七章 日本间谍的结论:大清全民腐败! - 第十七章 日本间谍的结论:大清全民腐败!

荒尾精规定,有几类清国人是重点的统战和策反对象,比如“有志于拯救全人类、振兴东亚、改造清国恢复中华的君子”,以及“企图颠覆征服政府或企图起兵割据一方的豪杰、豪族、长者、侠客、富者”等等。如果在这些人身上有以下其中一条或几条则不能成为统战对象,它们包括:品行不端、不讲诚信、爱财如命、见利忘义见危图安。最后一条比较有意思:长相猥琐。

宗方小太郎分析,洋务运动后,清国虽然在表面上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但“腐朽的风气源自明末,全民丧失信仰,社会风气江河日下,所追求不过金钱、享受之事。在此风气之下;每个原本有良知的人都是可能的腐败者。“观察一个国家也和观察人一样,应当先‘洞察其心腹’,然后再‘及其形体’。”而清国的问题正是“人心腐败已达极点”。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的笔记-第112页


方伯谦目睹了致远撞向吉野和邓世昌牺牲的整个过程。邓世昌的英勇并没有激励他,他感到了阵阵恐惧,于是做出的是在牙山湾海战中同样的决定:逃跑!全力地逃。
连上天似乎也不耻这些逃跑的人,更大的悲剧在方伯谦逃跑的过程中发生了。但悲剧并没有发生在方伯谦身上。
扬威号搁浅在方伯谦逃跑路线的浅滩处,只顾逃跑的济远一头撞上扬威。直接将扬威撞沉。扬威舰长林履中见撞沉自己的竟然是自己这一方的军舰,他的心情只能用无比激愤来形容,跳海而死。
方伯谦没有片刻停留,也没有救援,他迅速转舵,一路狂逃,经过一夜的航行回到旅顺基地。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的笔记-第八章 - 第八章

炮弹击中了致远位于舷侧的鱼雷发射管,引发的大火四处扩散,引爆了发射管里的一枚鱼雷!致远受到了致命的二次打击。一直以为是吉野发的鱼雷先干掉了致远…居然是乌龙…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的笔记-第三章 - 第三章

在武士阶层的下面,是数目庞大的农户、町人(商人、手工业者)。再接下来是等级制度最底层的两类人,一种是叫“秽多”,感觉他们身上总是带着脏东西似的,而最低等的叫“非人”,实际上他们都是破产了的无业游民、流浪汉乞丐等。
值得指出的是,上至天皇,下至非人,等级制度里这此人的身份都是世袭的。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的笔记-第二十章 自救变法在百日内无疾而终 - 第二十章 自救变法在百日内无疾而终

人从一生下来就是要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所以每个人都不得不追逐自己的利益,可以说人就是以发财为第一要义,在我看来这也是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天性——人性的一部分。所谓人性,在更多的时候,也就是指人的动物性。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的笔记-第二十章 - 第二十章

很显然,既然官僚集团已经成了资源的掌控者,既然他们能够依靠这些掌控的资源很方便地发财,如果没有杀招(杀招不等于杀人的招儿),凭什么能让他们停止这种发财?所以变法最终都会遭到来自官僚集团的抵制。从专制王朝的历史来看,太多的变法最后只是让朝廷陷入不变就死、一变就乱的怪圈。如果官僚集团已经垄断了大部分甚至所有资源,那么改革(变法)肯定是没用了,只有革命能解决问题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的笔记-第二十章 - 第二十章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的笔记-第二十章 - 第二十章

可见,一场成功的政治体制改革是需要建立在一场成功的经济改革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成功的变法需要市场经济的力量去倒逼,市场的经济会指向“市场”的政治。
而戊戌变法就是在一场不彻底的经济改革基础上进行的一场不彻底的政改。由于还没有真正兴起的市场经济力量作为班底,戊戌变法显得有些心急火燎而又一厢情愿。最起码,对于一个百姓很穷,还在为他们的生存而发愁的国家来说,这样的改革也太奢侈了。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的笔记-第二十章 - 第二十章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的笔记-第342页


引用一段别处的话作为这一节的感悟,“中国的问题是缺乏一场真正解放所有人思想的中国的文艺复兴的问题,西方的民主价值观和人权平等观启蒙于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渊源,但真正奠基则是在文艺复兴运动的一百多年间。中国的问题则是缺少一次这样的思想解放,这个解放是正视历史、重建文化道德底线以及所有人都能够睁开眼睛看世界!我们只有抛弃过去强权政治强加给我们的愚民文化,深刻反省现在社会金钱腐蚀所带来的功利文化,然后我们这个民族才能凤凰涅槃,再获新生。当然很难,因为整个的氛围依然缺少这样的土壤,依然还需要先观史,慢慢获得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的真相。”
作者说的现代公民意识的培育,应该就是如上所指。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的笔记-东学党 - 东学党

我们有必要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体制内思维。
这不是一种为了集体(朝廷、国家等)的思维。
也不是一种为了个人的思维。
而是一种在为了集体的口号掩盖下为了个人的思维——表面为集体,实际为个人。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的笔记-第十七章 - 第十七章

宗方小太郎预言:“今后主宰爱新觉罗命运的,必为湖南人。”作者太多情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的笔记-第34页

是的,时间就是牛人最好的朋友。只要平心静气,忍耐等待,上天是总有一天会眷顾到你的。那天,愿望就会实现,幸福也会到来。而在那根橄榄枝落下来之前,你必须收拾好自己的心情,打点好自己的行装,磨好自己的獠牙——亮出来就要反光!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的笔记-第二十章 - 第二十章

很显然,既然官僚集团已经成了资源的掌控者,既然他们能够依靠这些掌控的资源很方便地发财,如果没有杀招(杀招不等于杀人的招儿),凭什么能让他们停止这种发财?所以变法最终都会遭到来自官僚集团的抵制。从专制王朝的历史来看,太多的变法最后只是让朝廷陷入不变就死、一变就乱的怪圈。如果官僚集团已经垄断了大部分甚至所有资源,那么改革(变法)肯定是没用了,只有革命能解决问题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的笔记-第二十章 - 第二十章

出于统治的惯性,朝廷不仅没有“全民共富”的想法,甚至对人民根本没有信任。…朝廷似乎总在幻想全体国民骨子里都是暴民,第二天早晨起来满大街都是起义的队伍。于是在1860年的洋务运动开始后,朝廷不仅不敢把当时的最新科技——军工技术下放到民间,甚至在其他民用领域(铁路、电报)等也严格垄断着技术和资源。我天朝又不是岛国那么少的人,怎么可以随便信任百姓呢!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的笔记-第14页 - 袁世凯与李鸿章的第一次会面


我们有必要首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体制内思维。
这不是一种为了集体(朝廷、国家等等)的思维。
也不是一种为了个人的思维。
而是一种在为了集体的口号掩盖下为了个人的思维——表面为集体,实际为个人。但这也只是一般官吏的想法。对于身处中高位的封建官员,他们的想法还要更高级一点,那就是:公私两便。
因为他们知道,天下为公,没人愿意去干;完全为私,也干不长久。而朝廷的体制是有很多空子可以钻的,它不像有些完善的体制,公就是公,私就是私,朝廷的体制公私是混在一起的,公里面可以夹带一点私,私里面也可以混淆一点公。正是因为这样,帝国对于一个官员的评价常常是把道德和能力混在一起,只要他亲民,有事总在一线,不怎么贪,不乱搞男女关系,就是好官,如果还能成天对贪官污吏黑着个脸,为民做几回主,那简直就是青天——杰出代表就是包青天包大人。至于这个高官的能力问题,反而让人忽视了。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的笔记-第29页 - 明治维新,日本崛起


对于我们许多人来说,心灵是很容易受到伤害的,在遭受生活的磨砺或者情感的打击之后,它会伤痕累累,也许更加脆弱,也许慢慢变得坚硬,也许会更加麻木,但这都不是一颗坚强的心。
一颗坚强的心就是经过了这些洗礼之后的心灵,在战胜所有的恐惧、疑惑和失落之后,你会发现,那些曾经丢失的信心、勇气和信任也重新回到了你的心里。这是人生真正的财富,它使你对生活永远充满希望,对自己永远充满信心,即使是带着累累的伤痕,也能轻装前进,即使是在跌倒多次后,仍然能找到前进的方向。人生最关键的,其实就是在不如意的时候如何扛下来。
只有一颗学会了即使在角落里哭泣也要在抬头后微笑的心,才是真正坚强的心。因为前进道路上的陷阱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我们,等着我们掉下去,然后爬起来。当真正爬起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原本就是一个坚强的战士!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的笔记-第8页 - 第一章:袁世凯的朝鲜发迹史


我已经35岁了,我已经在这个穷乡僻壤服务了13年,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是我在朝鲜事业还是官职,它们都已经达到了顶峰,朝鲜国王是不会把他的王位让给我的。在这里我是老大,但是回到清国,我连上朝的资格都还没有!作为一个中年胖子,我的事业曾经辉煌过,但那是多么遥远的曾经,现在它遇到了很大的瓶颈。我需要新的舞台,我需要人生和事业的突围。告诉大家一个真正的秘密,其实你们都不知道,我的兴趣爱好不是通商,也不是通奸,而是——带兵。去带真正的兵!
除了想继续升官,袁世凯急切希望回到国内还有更加复杂的原因。
经过30多年的洋务运动,清国的近代工业发展起来了,加上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清法战争中清国取得了军事实际胜利,此后朝廷也一改鸦片战争以来的懦弱之风,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政治和外交攻势,在国际上重振声望。全世界都在炒作“清国威胁论”,西方报纸甚至认为当时世界真正的强国只有4个——英法俄和大清帝国。
但是十几年来,袁世凯已经更加深入地认识到,这一切都是不真实的,在表面的繁荣和强大之下,清国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内忧当然是朝政的腐败,而从外患来说,头一个威胁就是日本。他已经跟日本人打了十几年的交道,没有人能像他那样能深切地感受到日本这个好邻居的阴森与可怕。
很显然,未来的大清国需要一个有铁腕手段的军政人物,需要一种尚武之风,一种血性精神。
这就是袁世凯当年放弃科举的理由,当时他只是隐隐约约地感觉,而现在,袁世凯的感受更加强烈了。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的笔记-第十八章 - 第十八章

事实上但凡有猜忌之心的人一旦打消顾虑,建立起对某人信任,再想让他放弃这种信任反而很难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的笔记-第十九章 戊戌变法:光绪和慈禧的权力博弈 - 第十九章 戊戌变法:光绪和慈禧的权力博弈

对手啊,托起成功的另外一只手。有时候我们之所以存在,并不是因为自己有多牛,而是因为有个死对头,就这么简单,特别是对于官场。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的笔记-第222页 - 第17章,日本间谍的结论:大清全民腐败!

史书有另种写法,一种是比较的传统的中国司马迁式的写法,《项羽本纪》,《陈涉世家》,《淮阴侯列传》那样,以人物为主轴的写法;另外一种是比较比较西方式的写法,《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那样,以事件为主轴的写法,目前作者采用的是西式的手法,起点很高,逻辑严密,一气呵成,阅读感很强。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的笔记-第十九章 - 第十九章

“杀几个贪官就能变法”,这正是那些不懂变法的人才会说的话。如果变法真的只是杀贪就好,那历史上的那些变法就不会无比艰难和反复了,大家去磨刀就好了。公知都是傻逼,康有为就是代表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的笔记-第三章 - 第三章

而通过开放舆论监督,让一向喜欢骂骂政府的知识分子享受点自由,可以随便骂骂政府和其他人,也可以随便被其他人骂骂,在这样长盛不衰的骂战中,他们磨砺了自己,提高了骂的水平和其他水平,然后整个社会的思想理论水平也提高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哪去了?


 大清灭亡启示录(1894-1911)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