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预学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5
ISBN:9787508014852
页数:667页

书籍目录

各章目录
第1篇总论
第1章残疾的概念和流行病学
第1节残疾的概念
一、残疾的定义
(一)病损
(二)失能
(三)残障
二、残疾的分类和分级
(一)世界卫生组织残疾分类标准
(二)世界卫生组织供疾病统计用的残疾
分类
(三)中国的残疾分类标准
(四)残疾的分级
第2节中国残疾的现状和流行病学调查
一、残疾人概况
二、残疾人分布特征
(一)城乡差别显著
(二)经济、文化、卫生水平的差异
(三)年龄、性别的差异显著
第2章残疾预防概论
第1节残疾预防的意义
一、从预防角度看残疾的性质
(一)发生的广泛性
(二)后果的严重性
(三)预防的可能性
二、残疾预防的意义
(一)保护人民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二)保护人力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三)推动社会进步,建设精神文明
第2节残疾发生的原因及预防的可行性
一、残疾发生的原因
二、残疾预防的可行性
(一)先进的科学技术
(二)全世界都在优先考虑残疾预防
第3节残疾预防的现状
一、残疾预防已成为全球康复工作的一个
重大目标
(一)国际的举措
(二)中国的政策
二、残疾预防的现状
(一)取得的成绩
(二)存在的问题
第4节残疾预防工作的原则
一、建立“非致残环境”
二、全面实施,抓好重点
三、要有立法保证,形成国家计划
四、要以社区为基础
五、通过宣传教育成为公民的自觉行动
六、残疾预防工作要加强协作
第5节残疾预防的措施
第6节残疾预防的前景
第3章残疾预防的组织与管理
第1节残疾预防的策略
一、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残疾预防的策略
二、我国残疾预防的主要策略
(一)加强领导和宏观控制
(二)加强全民健康意识,降低致残因素
暴露水平
(三)加强高危人群的防治减小残疾的
发生
第2节残疾预防的措施
一、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残疾预防的措施
(一)发达国家的防残措施
(二)发展中国家的防残措施
二、我国残疾预防的主要措施
(一)一级预防
(二)二级预防
(三)三级预防
第4章在社区康复中做好残疾预防工作
第1节社区康复概念
一、社区康复的产生和发展
二、我国社区康复发展概况
(一)我国社区康复发展阶段
(二)我国社区康复十年成绩
(三)我国社区康复主要特征
第2节在社区康复中做好残疾预防工作
的必要性
一、基层社区是社区康复和残疾预防工作
的基地
二、在社区康复中做好残疾预防,有利于
针对主要致残原因开展预防、保健、治
疗和康复
三、在社区康复中做好残疾预防工作有利
于在残疾发生、发展全过程中进行干
预和控制
四、在社区康复中做好残疾预防,有利于
在人类生命各阶段避免和减少残疾
发生,使之能健康生活
五、在社区康复中做好残疾预防工作有利于
这两项工作的共同发展和共享资源
第3节我国在社区康复中做好残疾预防工
作的可行性
一、在社区开展康复服务和残疾预防工作
有法可依
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是保障健
康、减少疾病、预防残疾的指导原则
三、逐步完善的基层工作网络,有利于在
社区康复中做好残疾预防工作
四、我国在社区康复实践中已初步探索出
残疾预防工作经验
第4节在社区康复中做好残疾预防的战略
一、坚持“预防为主”的战略方针
二、建立健全工作体系,采取社会化的工
作方式
三、加强预防残疾的法制建设
四、因地制宜,开展残疾预防和康复的重
点工程
五、与初级卫生保健相结合
六、开展健康教育,普及科学知识
七、立足国情,适应社区,采取实用技术
第2篇致残因素及其控制
第5章先天性致残因素及其控制
第1节遗传病、先天缺陷与先天性残疾
一、遗传病、先天缺陷与先天性残疾的
概念
(一)遗传病
(二)先天缺陷
(三)先天性残疾
二、遗传病、先天缺陷与先天性残疾的
关系
第2节遗传与先天性残疾?
一、遗传与变异
二、遗传与遗传病
(一)染色体与染色体畸变
(二)基因与基因突变
(三)遗传分类
三、常见致残遗传病及预防原则
(一)常见致残遗传病
(二) 遗传病的预防
第3节孕期致残因素
一、孕期微生物感染
(一)风疹病毒感染
(二)巨细胞病毒感染
(三)其它病毒感染
(四)发热性疾病
二、孕期患慢性病
(一)糖尿病
(二)原发性高血压
(三)癫痫
三、孕期服药
四、孕期营养
第4节产科致残因素
一、妊娠晚期合并症
二、难产
第5节先天性致残因素与控制
一、优生咨询
(一)婚前优生咨询
(二)孕前优生咨询
(三)孕期优生咨询
二、孕产期保健
(一)预防孕期疾病
(二)限制孕期用药
(三)对有习惯性流产史者的处理
(四)对发生病毒感染者的处理
(五)产前诊断
第6章意外伤害致残的预防及其控制
第1节伤害的分类
一、无意识伤害
二、故意伤害
第2节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
一、国际的统计资料
二、我国的统计资料
第3节意外伤害的严重后果
一、导致残疾
二、增加医疗、康复和福利开支的经济
负担
三、劳动力损失及潜在寿命损失
第4节意外伤害预防和控制的策略
一、政府主导
二、各方协调
三、社区为本
四、加强研究
五、全面预防
六、连贯预防
七、总体预防
八、着眼平时
九、宣传教育
十、技术策略
第5节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
一、车祸伤害的预防
(一)车祸的主要原因
(二)车祸伤害的预防
二、老人跌落的预防
(一)老年人跌倒的原因
(二)平衡与步行功能的自测法
(三)预防跌倒的保健运动
(四)其他预防和康复措施
三、儿童非暴力性伤害的预防
第7章感染作为致残因素及其控制
第1节常见致残性传染病控制问题的
概述
一、脊髓灰质炎
二、沙眼
三、麻风
四、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五、流行性乙型脑炎
六、风疹
七、麻疹
八、结核病
九、艾滋病
(一)艾滋病造成的残疾
(二)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
第2节免疫接种控制传染性疾病
一、预防接种与计划免疫
(一)预防接种
(二)计划免疫
二、几种致残性传染病的预防性免疫
接种
(一)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性免疫接种
(二)麻疹的预防性免疫接种
(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预防性免疫
接种
(四)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的预防性免
疫接种
(五)风疹的预防性免疫接种
(六)结核病的预防性免疫接种
三、经验和前景
第8章心理社会因素与致残的关系及其控制
第1节心理社会因素与致残的关系
一、心理社会因素概述
(一)经济状况
(二)母孕期因素
(三)人口素质
(四)学校环境因素
二、社会应激
(一)应激的概念
(二)应激因素及其致残作用
(三)应激与精神卫生
三、文化因素
(一)文化的概念
(二)文化对精神疾病的影响
四、重大生活事件因素
(一)生活事件的概念
(二)重大生活事件及其致残作用
五、家庭环境因素
(一)家庭环境因素的作用
(二)家庭环境因素的致残作用
六、人格特点
(一)人格发育过程中的因素
(二)病态人格特点的致残作用
第2节心理社会致残因素的控制
一、社会范畴的控制
???(一)发展社会经济
(二)提高文化教育水平
(三)改善全民生活卫生状况
(四)开展社区康复
二、家庭内控制
(一)家廷结构
(二)家庭成员相互作用
三、学校环境的控制
(一)加强学校整合
(二)发展特殊教育
第9章环境生态致残因素及其控制
第1节概述
一、什么是环境致残因素
二、环境因素致残的条件
(一)突发性致残作用
(二)慢性致残作用
(三)潜在致残危险
三、预防及控制环境致残因素的基本
策略
第2节环境物理致残因素
一、光学致盲
(一)激光致盲
(二)红外线致盲
二、声学致残因素
(一)噪声性耳聋
(二)噪声烦恼症
(三)噪声暴露
(四)噪声控制
三、电学致残因素
(一)雷电致残
(二)高压电致残
四、热学致残因素
(一)冻伤
(二)烧烫伤
五、低气压致残危险
(一)致残危险性高原病
(二)高原肺水肿
(三)高原脑水肿
(四)高原心脏病
(五)低气压致残危险的预防
第3节环境化学致残因素
一、地质化学因素
二、环境化学污染物
(一)“公害病”致残
(二)环境中有致残危险的金属化合物
(三)环境中有致残危险的非金属化合物
(四)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三、食源性化学中毒
(一)甲醇中毒
(二)木薯中毒(氰苷中毒)
四、药物中毒和农药中毒
(一)链霉素中毒
(二)氯喹中毒
(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第4节环境生物致残因素
一、寄生虫――囊虫病
二、病毒
第10章职业性致残因素及其控制
第1节职业性致残因素
第2节生产性粉尘的致残作用
一、无机粉尘
二、有机粉尘
第3节化学物中毒与致残
一、中毒性脑病
(一)常见致病毒物种类
(二)临床表现特点
二、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一)常见致病毒物品种
(二)临床表现特点
三、中毒性肺部损害
(一)常见致病毒物品种
(二)临床表现特点
四、中毒性肝病
(一)常见致病毒物品种
第6章意外伤害致残的预防及其控制
第1节伤害的分类
一、无意识伤害
二、故意伤害
第2节意外伤害的流行病学
一、国际的统计资料
二、我国的统计资料
第3节意外伤害的严重后果
一、导致残疾
二、增加医疗、康复和福利开支的经济
负担
三、劳动力损失及潜在寿命损失
第4节意外伤害预防和控制的策略
一、政府主导
二、各方协调
三、社区为本
四、加强研究
五、全面预防
六、连贯预防
七、总体预防
八、着眼平时
九、宣传教育
十、技术策略
第5节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和控制
一、车祸伤害的预防
(一)车祸的主要原因
(二)车祸伤害的预防
二、老人跌落的预防
(一)老年人跌倒的原因
(二)平衡与步行功能的自测法
(三)预防跌倒的保健运动
(四)其他预防和康复措施
三、儿童非暴力性伤害的预防
第7章感染作为致残因素及其控制
第1节常见致残性传染病控制问题的
概述
一、脊髓灰质炎
二、沙眼
三、麻风
四、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五、流行性乙型脑炎
六、风疹
七、麻疹
八、结核病
九、艾滋病
(一)艾滋病造成的残疾
(二)对艾滋病的预防和控制
第2节免疫接种控制传染性疾病
一、预防接种与计划免疫
(一)预防接种
(二)计划免疫
二、几种致残性传染病的预防性免疫
接种
(一)脊髓灰质炎的预防性免疫接种
(二)麻疹的预防性免疫接种
(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预防性免疫
接种
(四)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的预预防性免
疫接种
(五)风疹的预防性免疫接种
(六)结核病的预防性免疫接种
三、经验和前景
第8章心理社会因素与致残的关系及其控制
第1节心理社会因素与致残的关系
一、心理社会因素概述
(一)经济状况
(二)母孕期因素
(三)人口素质
(四)学校环境因素
二、社会应激
(一)应激的概念
(二)应激因素及其致残作用
(三)应激与精神卫生
三、文化因素
(一)文化的概念
(二)文化对精神疾病的影响
四、重大生活事件因素
(一)生活事件的概念
(二)重大生活事件及其致残作用
五、家庭环境因素
(一)家廷环境因素的作用
(二)家庭境因素的致残作用
一、人格特点
(一)、格发育过程中的因素
(二)病态格特点的致残作用
第2节心理社会致残因素的控制
一、社会范畴的控制
(一)发展社会经济
(二)提高文化教育水平
(三)改善全民生活卫生状况
(四)开展社区康复
二、家庭内控制
(一)家庭结构
(二)家庭成员相互作用
三、学校环境的控制
(一)加强学校整合
(二)发展特殊教育
第9章环境生态致残因素及其控制
第1节概述
一、什么是环境致残因素
二、环境因素致残的条件
(一)突发性致残作用
(二)慢性致残作用
(三)潜在致残危险
三、预防及控制环境致残因素的基本
策略
第2节环境物理致残因素
一、光学致盲
(一)激光致盲
(二)红外线致育
二、声学致残因素
(一)噪声性耳聋
(二)噪声烦恼症
(三)噪声暴露
(四)噪声控制
三、电学致残因素
(一)雷电致残
(二)高压电致残
四、热学致残因素
(一)冻伤
(二)烧烫伤
五、低气压致残危险
(一)致残危险性高原病
(二)高原肺水肿
(三)高原脑水肿
(四)高原心脏病
(五)低气压致残危险的预持
第3节环境化学致残因素
一、地质化学因素
一、环境化学污染物
(一)“公害病”致残
(二)环境中有致残危险的金属化合物
(三)环境中有致残危险的非金属化合物
(四)煤气中素(一氧化碳中毒)
三、食源性化学中毒
(一)甲辞中毒
(二)木薯中毒(氰苷中毒)
四、药物中毒和农药中毒
(一)链霉素中毒
(二)氯气中毒
(三)有机磷农药中毒
第4节环境牛物致残因素
一、寄生虫――一囊虫病
二、病毒
第10章职业性致残因素及其控制
第1节职业性致残因素
第2节生产性粉尘的致残作用
一、无机粉尘
二、有机粉尘
第3节化学物中毒与致残
一、中毒性脑病
(一)常见致病毒物种类
(二)临床表现特点
二、中毒性周围神经病
(一)常见致病毒物品种
(二)临床表现特点
三、中毒性肺部损害
(一)常见致病毒物品种
(二)临床表现特点
四、中毒性肝病
(一)常见致病毒物品种
(二)临床表现特点
五、中毒性肾病
(一)常见致病毒物品种
(二)临床表现特点
六、中毒性心脏损害
(一)常见致病毒物品种
(二)临床表现特点
七、中毒性视神经视网膜病变
(一)常见致病毒物品种
? (二)临床表现特点
第4节职业性肿瘤致残
第5节物理因素损伤致残
一、减压病与减压性骨坏死
二、局部振动病
三、噪声性耳聋
(一)慢性噪声性听力损伤与噪声聋
(二)急性噪声性听力损伤
第6节职业性白内障
一、病因与分类
(一)中毒性白内障(药物所致白内障
除外 )
(二)电离辐射性白内障
(三)非电离辐射性白内障
(四)外伤性白内障
二、临床表现特点
(一)发病时间
(二)视功能障碍
(三)常见的职业性白内障
第7节职业性致残的预防及控制
一、职业性致残的一级预防
(一)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二)卫生标准及有关卫生法规的制订
(三)加强职业卫生监督
二、职业性致残的二级预防
第11章药物性致残因素及其控制
第1节药物致残的有关概念
一、药物致残与药品不良反应、药源性
疾病的关系
二、药物致残的潜在威胁
(一)临床用药的品种多
(二)各种药品的用药人数多
(三)药物致残的种类多
(四)药物致残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三、药物致残的预防原则
(一)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在职教育
(二)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三)用药过程中做好药学监护
(四)把合理用药、安全用药的知识、交给
消费者
四、药物致残的治疗原则
第2节药物致残的原因
一、药物方面的原因
二、机体方面的原因
三、环境因素的影响
四、新药审批工作的重要性和局限性
(一)新药审批工作的重要性
(二)动物实验的局限性
(三)临床试验的局限性
第3节药物性听力语言残疾
一、正常人的听觉器官和听觉传导通路
二、药物性听力语言残疾的形成
三、药物件耳聋的发病机理
(一)内淋巴药物蓄积学说
(二)膜结合学说
(三)NH2基团中毒学说
(四)代谢抑制学说
(五)免疫反应学说
四、临床上发生药物性耳聋的原因
(一)药物选择不当
(二)用法、用量不当
(三)处方时不注意用药者的年龄、性别等
生理特点
(四)处方时不注意病人的病理状况
(五)不注意药物与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六)患者缺乏药物知识,自行买药随意
使用
五、能引起听神经损伤的药物
(一)抗生素、抗感染药物
(二)其它种类的药物
六、药物性听力语言残疾的预防原则
(一)严格选择适应证和给药剂量与
途径
(二)了解用药史和药物中毒史
(三)针对病人特点谨慎用药
(四)创造条件监测血药浓度和听力
(五)及早发现和处理药物毒性反应
七、药物性听力语言残疾的治疗原则
(一)“早发现、早治疗”
(二)合理用药,促进解毒
(三)采用中医中药治疗
第4节药物引起的视力残疾
一、正常人的视觉通路和视觉形成
二、药物引起视力残疾的机理
(一)视觉器官的调节功能障碍
(二)视觉器官的结构损伤
(三)眼球震颤或眼球运动障碍
(四)某些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造成下
一代的视力残疾
三、能引起视力损害的药物及有关临床
症状
(一)抗生素、抗感染药物
(二)抗寄生虫药物
(三)主要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
(四)循环系统药物
(五)呼吸、消化、泌尿系统药物
(六)激素类、维生素类药物
(七)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生物制
品等
四、药物性视力残疾的预防原则
(一)正确选择用药品种
(二)严格控制剂量、疗程
(三)预防性给药
(四)用药过程中加强观察
(五)孕妇、哺乳期妇女用药
五、药物性视力残疾的治疗原则
(一)用药期观察,及早治疗
(二)能手术的及时手术
第5节药物引起的肢体残疾
一、药物引起的先天性肢体残疾
(一)国外历史上的药物致畸事件
(二)药物致畸的发病机理
? (三)能引起先天性畸形的药物
(四)某些药物可能引起的胎儿畸形
(五)药物致畸的预防原则
二、药物引起的后天性残疾
(一)药物引起脑炎样损害
(二)药物引起中毒性脑病
(三)药物引起脑血管损害
(四)药物引起锥体外系损害
(五)药物引起小脑损害
(六)药物引起脊髓损害
(七)能引起周围神经损伤的药物
(八)能引起神经-肌肉阻滞型损害的
药物
(九)能引起骨关节损伤的药物
第6节药物引起的精神残疾
一、药物引起的精神症状
(一)感觉和知觉障碍
(二)思维障碍
(三)情感障碍
(四)行为障碍
(五)自知力丧失
(六)其它症状
二、能引起精神失常的药物
(一)能引起精神分裂症样反应的药物
(二)能引起忧郁反应和情绪变化的药

三、药物引起精神损害的防治原则
(一)合理用药,正确选药
(二)用药期间密切观察
(三)根据据不同的病因,给以相应的对
症治疗
第7节药物引起的癌症、白血病
一、癌症的有关概念
二、药物致癌的发病机理
(一)亲电子剂学说
(二)体细胞突变学说
(三)癌基因学说
(四)癌变的阶段学说
三、能引起癌症、白血病的药物
(一)解热镇痛药
(二)激素类药物
(三)抗癌药
(四)具有致癌性的药物
四、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致癌物
名单
(一)对人类致癌性证据充分的药物
(二)对人类具有可疑致癌性的药物
五、药物致癌的预防原则
(一)合理用药
(二)用药期间加强监护
(三)实行科普教育,做到早发现、早诊断
早治疗
六、药物所致癌症的治疗原则
第8节药物引起的其它方面的残疾
一、药物引起的心血管系统残疾
(一)药物引起的心率失常
(二)药物引起的心功能损害和心肌
损害
(三)药物引起动、静脉血管损害
二、药物引起血液系统严重损害
(一)药物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药物引起严重血小板减小症
三、药物引起的内分泌系统损害
(一)药物引起肾上腺素功能的损害
(二)药物引起甲状腺素功能的损害
四、药物引起的肝脏损害
(一)能引起肝脏损害的常用药物
(二)药物性肝脏损害的防治原则
五、药物性肾脏损害
(一)能引起肾脏损害的常用药物
(二)药物性肾脏损害的防治原则
第9节药物致残控制的管理
一、卫生行政部门的责任
二、国家医药管理部门的责任
三、医疗卫生单位和医务人员的责任
四、新闻出版单位的责任
五、消费者的责任
第12章营养失调的致残作用及其控制
第1节营养失调致残的发生原因
一、先天营养代谢病的致残作用
二、天然环境因素引起的营养失调致残
三、社会环境因素引起的食物种类和数
量的摄入不足
第2节常见营养失调致残的疾病
一、概述
二、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三、无机盐及微量元素失调
(一)与缺钙有关的疾病――骨质疏松症
(二)缺铁性贫血
(三)锌缺乏症
(四)碘缺乏症
(五)其它
四、维生素失调
(一)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干眼病
(二)维生素D缺乏――佝偻病和骨软
化症
(三)叶酸缺乏引起的先天畸形――神
经管畸形
(四)其它维生素缺乏症
第3节营养失调性残疾的预防
一、提倡合理营养与合理膳食结构
(一)合理膳食
(二)各种食物的特点
(三)合理膳食结构和膳食指导原则
二、营养失调致残性疾病的诊断和预防
三、控制营养失调致残性疾病的战略
措施
(一)监测
(二)分析监测所得的数据
(三)采取措施
(四)营养知识的普及教育
第13章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的致残
作用及其控制
第1节生活方式与行为
一、行为与生活方式的含义
二、习惯行为与不良生活方式的含义
三、文明病、富裕病、现代生活方式病威
胁着人类健康
第2节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作为致残
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一、吸烟
二、酗酒
三、不良摄食行为
四、缺乏体育锻炼
五、致意外行为
六、致病行为模式――A、B型行为
第3节预防和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
一、充分重视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对健
康和致残的影响
二、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的矫治
三、加强健康教育
四、案例分析――高血压的人群防治是预
防残疾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高血压是可以预防的
(二)高血压人群防治的目标及步骤
(三)高血压的一级预防
(四)高血压病患者的人群防治
第3篇常见残疾及致残性疾患和
损伤的预防
I神经系统残疾的预防
第14章脑血管意外及其所致残疾的预防
第1节流行病学概况
第2节脑卒中危险因素分析
一、多国调查的综合分析
二、经统计学处理而提出的脑卒中危险
因素
三、年轻患者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第3节脑卒中及其所致残疾的预防
一、级预防
(一)脑卒中一级预防常用措施
(二)危险因素干预试验
(三)药物预防
二、二级预防
三、三级预防
(一)关于促进独立生活
(二)关于促进心理―社会康复
(三)关于脑卒中复发的预防
第15章颅脑损伤及其所致残疾的预防
第1节概述
一、病因
二、发病原理
三、脑损伤的病理与临床表现
(一)脑震荡
(二)脑挫裂伤
(三)弥漫性轴索损伤
(四)原发性脑干损伤
(五)脑水肿
(六)颅内血肿
(七)脑疝
(八)开放性颅脑损伤
(九)格拉斯哥昏迷指数
第2节颅脑损伤的合并症及后遗症
一、感染性并发症
(一)化脓性脑膜炎及脑脓肿
(二)肺部感染
二、颅神经损伤
三、颅骨缺损
四、脑脊液漏
五、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六、严重脑损伤后脑积水
七、脑外伤后癫痫
八、脑外伤后综合征
第3节影响颅脑损伤预后的因素
一、年龄
二、损伤的性质和部位
三、伤情严重程度
四、受伤至治疗的时间
第4节颅脑损伤与残疾
一、长期昏迷和植物状态
二、精神异常和智能障碍
三、运动功能障碍
(一)锥体系症状
(二)椎体外系症状
(三)小脑症状
四、脑外伤后癫痫
五、脑外伤后综合征
第5节颅脑损伤的预防
一、交通事故的防范
(一)完善交通法规,科学组织和管理
交通
(二)宣传法律知识,增强法纪观念
(三)教育群众,了解并严格遵守交通
规则
(四)提高驾驶人员素质
(五)加强车辆管理
(六)加强路政设施
(七)应用安全防范用具
二、工伤事故的防范
(一)重视职业防护,提倡安全生产和
文明施工
(二)加强安全生产教育,提高职工的
职业防护技能
(三)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四)应用安全防范用。
三、自然灾害的防范
四、体育运动事故和其他意外伤害的
防范
五、产伤的防范
第6节继发性脑损害的预防
一、重视院前急救工作
(一)了解伤情
(二)支持呼吸、循环系统
(三)防治休克
(四)及时妥善运送
二、防治脑水肿,控制颅内高压
(一)维持合理体位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充分给氧
(三)维持血压
(四)纠正酸中毒
(五)过度通气
(六)控制高热
(七)脱水疗法
(八)脑室引流
(九)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十)低温疗法
(十一)巴比妥类药物的应用
(十二)内源性脑损害因子拮抗剂、清除剂
和内源性脑保护因子的应用
三、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颅内血肿,防止
脑疝形成
(一)认真做好伤员运送工作
(二)熟悉颅内血肿的病情演变规律
(三)充分利用辅助检查手段
四、脑细胞代谢功能活化剂的应用
第7节颅脑损伤并发症、后遗症和二次
损伤的预防
一、肺部感染的预防
(一)积极治疗原发性脑损伤,预防和减轻
继发性脑损害
(二)加强护理作
(三)维持营养,纠正负氮平衡
(四)应用抗菌素
二、长期昏迷和持续性植物状态的预防
(一)积极治疗原发性脑损伤,预防或减轻
继发性脑损伤
(二)预防和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并发症
(三)预防和治疗严重脑损伤后脑积水
(四)预防和控制癫痫
三、运动功能障碍的预防
四、颅脑外伤后癫痫的预防
五、脑外伤后综合征的预防
(一)积极治疗急性期症状
(二)重视精神和心理治疗,避免医源性
创伤
第16章儿童脑性瘫痪的预防
第1节概述
一、定义
二、脑瘫的分型和分级
(一)根据运动障碍性质分型
(二)根据肢体障碍分型
(三)分级
三、脑瘫的伴随障碍与继发障碍
第2节脑瘫的致病因素
一、产前因素
(一)感染
(二)脑畸形
(三)胎儿循环和血管疾病
(四)中毒
二、围产期因素
(一)窒息
(二)颅内出血
(三)早产
(四)核黄疸
三、出生后因素
第3节预防脑性瘫痪的策略
一、预防工作的重点
二、做好一级、二级预防
第4节脑瘫的预防
一、脑瘫的一级预防
(一)预防感染
(二)预防早产及低出生体重
(三)预防外伤
(四)预防颅内出血
(五)胎儿宫内窘迫的筛检和及时处理
(六)预防围产期窒息
(七)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八)安全分娩
(九)做好新生儿医疗保健
(十)做好优生优育咨询
二、脑瘫的二级预防
(一)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
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
(二)对有不同性质的高危因素的婴儿
进行广泛监测
(三)家庭观察发育异常的幼儿
三、脑瘫的三级预防
(一)医疗康复
(二)教育康复
(三)职业康复
(四)社会康复
第17章脊髓损伤及其所致残疾的预防
第1节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
一、发生率
二、年龄
三、性别
四、受伤原因
五、损伤部位
六、受伤原因与年龄的关系
七、瘫痪部位与年龄的关系
八、损伤分级
九、骨折部位与瘫痪程度
十、骨损伤与脊髓损伤的关系
十一、小儿脊髓损伤
十二、青少年脊髓损伤
十三、高龄者脊髓损伤
十四、精神失常者的脊髓损伤
十五、脊髓损伤的死亡率
十六、脊髓损伤的并发症
第2节脊髓损伤的预防
一、伤前预防――一级预防
二、伤后预防――二级预防
(一)、院前急救
(二)、院后急救
三、并发症和残障的预防――三级预防
(一)并发症的预防
(二)残障的预防
第18章脊髓灰质炎及其所致残疾的预防
第1节概述
一、病原学和流行病学
二、病因和病理
三、临床表现和诊断
四、卫生经济状况
第2节脊髓灰质炎的一级预防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流行的监测
二、脊髓灰质炎疫苗的预防接种
三、脊髓灰质炎的发病现况
四、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
第3节脊髓灰质炎的二级预防
一、传染源的管理
二、优先的医疗措施
二、营养支持
四、休息
五、热疗
六、体位
七、被动练习
八、电刺激
九、主动练习
十、矫型支架和行走辅助器械
十一、药物治疗
十二、传统疗法
第4节脊髓灰质炎的三级预防
一、常规的医学康复
(一)非手术康复
(二)手术康复
(三)手术前后的康复
(四)康复疗效评价
二、心理康复
第5节脊髓灰质炎后症候群的预防
一、脊髓灰质炎后神经肌肉可能的适应
机制
(一)末梢发芽
(二)肌纤维肥大
(三)肌纤维类型改变
(四)增加募集和残存运动单位的发放率
(五)持续进行的失神经支配及再支配
二、脊髓灰质炎后症候群病因的推测
(一)病理生理学原因
(二)功能性原因
三、有症状和无症状的脊髓灰质炎后症
候群患者的鉴别
四、脊髓灰质炎后症候群患者的分级
五、治疗
(一)肌力练习
(二)心肺功能训练
(三)使用合适支架和行走辅助器械
(四)药物
第19章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残疾的预防
第1节Duchenne型假肥大型肌
营养不良症
一、临床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三、神经生理学研究
四、肌肉病理
第2节Becker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
一、临床表现
二、诊断标准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第3节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
治疗
一、基因治疗
二、肌母细胞移植治疗
三、其它治疗
第4节假肥大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
预防
一、基因携带者的检出
二、基因携带者检测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第20章癫痫及其所致残疾的预防
第1节概述
第2节癫痫的流行病学
一、癫痫的发病率及患病率
二、癫痫的预后
三、癫痫的死亡率
第3节癫病的病因及其分类
一、特发性癫痫及癫痫综合征
二、症状性癫痫及癫痫综合征
三、隐原性癫痫
四、状态关联性癫痫发作
第4节癫痫的预防
一、癫痫的遗传性及其预防
(一)遗传对癫痫阈值的影响
(二)遗传所致的特殊癫痫类型
(三)遗传咨询和癫痫的预防
二、各种继发性癫痫的病因与预防
(一)产伤和新生儿窒息及其预防
(二)感染及其预防
(三)外伤及其预防
(四)其它原因及其预防
三、高热惊厥及癫痫的预防
(一)高热惊厥及其临床表现
(二)高热惊厥的转归
(三)高热惊厥的处理及其癫痫的预防
四、颞叶癫痫及其预防
五、癫痫发作的预防
(一)非特异性诱发因素
(二)特异性诱发因素
第5节顽固性癫痫及其预防
一、顽固性癫痫的医学危险性及预防
(一)早逝
(二)外伤
(三)精神病及其它精神并发症
(四)认知功能损害
(五)抗癫痫药物的副作用
二、顽固性癫痫的原因及其预防
(一)导致顽固性癫痫的疾病因素
(二)导致顽固性癫痫的其他因素
Ⅱ骨科与创伤残疾的预防
第21章骨关节损伤及其所致残疾的预防
第1节概述
一、致骨关节损伤的机制
(一)直接暴力
(二)间接暴力
(三)肌肉牵拉
(四)慢性压应力
二、骨关节损伤的特征
(一)骨折的特征
(二)脱位的特征
三、损伤原因分类
(一)生活损伤
(二)工矿业损伤
(三)运动损伤
(四)交通损伤
(五)农业损伤
(六)其它损伤
四、骨折的发生率
(一)上肢骨折发生率
(二)躯干骨折发生率
(三)下肢骨折发生率
(四)骨骺分离发生率
(五)多发性骨折发生率
第2节骨折的预防
一、宣传教育
二、防范措施
(一)矿业损伤的防范
(二)交通损伤的防范
(三)运动损伤的防范
(四)农业损伤的防范
第3节骨关节损伤的致残因素及其预防
一、感染
(一)致感染原因
(二)防治感染的措施
二、骨折不连
(一)骨折不连的原因
(二)骨折不连的防治措施
三、关节僵硬
(一)关节僵硬的原因
(二)关节僵硬的防治措施
四、骨折畸形愈合
(一)骨折畸形愈合的原因
(二)骨折畸形愈合的致残
(三)骨折畸形愈合的防治
五、缺血性挛缩
(一)缺血性挛缩的原因
(二)缺血性挛缩的防治
第22章几种关节炎及其所致残疾的预防
第1节骨关节炎及其所致残疾的预防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
(一)骨关节炎的患病率
(二)骨关节炎分布的特征
三、危险因素
(一)外在因素
(二)固有因素
四、骨关节炎所致残疾
五、骨关节炎的预防
(一)一级预防
(二)二级预防
(三)三级预防
第2节类风湿关节炎及其所致残疾的
预防
一、流行病学
(一)患病率与发病率
(二)分布特征
二、致残分析
三、预防策略
(一)早期诊断
(二)早期正确用药治疗
(三)周密的治疗计划
四、二级预防措施
(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二)药物治疗
(三)运动疗法
(四)物理因子疗法
(五)作业疗法
(六)关于效能及体能保持法
(七)关节保护
(八)松弛疗法及心理卫生
(九)中医传统疗法
五、三级预防措施
第3节强直性脊柱炎及其所致残疾的
预防
一、流行病学
(一)患病率
(二)分布特征
二、致病因子
(一)遗传基础
(二)环境因素
(三)免疫反应
三、致残分析
(一)功能障碍种类
(二)功能评估项目
四、预防方法
(一)二级预防
(二)三级预防
第23章脊柱疾患及其所致残疾的预防
第1节脊柱侧凸及其致残的预防
一、脊柱侧凸分类
(一)特发性脊柱侧凸
(二)先天性脊柱侧凸
(三)肌肉神经性侧凸
(四)神经纤维瘤型侧凸
(五)其他
二、脊柱侧凸的普查
(一)体检法
(二)角度测量法
(三)波纹图像法
(四)X线摄片法
三、脊柱侧凸的患病率
四、脊柱侧*的致残
(一)心理障碍
(二)心肺功能障碍
(三)脊柱骨性关节炎
(四)神经障碍及截瘫
五、脊柱侧凸致残的预防
(一)保持良好的躯干姿势
(二)腰背肌腹肌的训练
(三)早发现早治疗
(四)心理治疗
(五)体操矫正
(六)牵引治疗
(七)电刺激治疗
(八)支具矫正
(九)手木矫正
第2节脊柱结核及其致残的预防
一、病因
(一)身体状况不佳
(二)免疫力下降
(三)年龄因素
(四)遗传因素
(五)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六)其它
二、脊柱结核的发生率
三、脊柱结核的致残
(一)慢性消耗致残
(二)影响发育致残
(三)驼背畸形致残
(四)脊柱僵硬致残
(五)神经障碍或截瘫致残
四、脊柱结核致残的防治
(一)消灭和控制原发病灶
(二)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第3节腰腿痛及其致残的预防
一、引起腰腿痛常见的疾病
(一)脊柱骨关节病
(二)椎管内疾病
(三)椎管外疾病
(四)身体其它部位疾患或形态异常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椎间盘退变
(一)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
病理过程
(二)腰椎退行性改变引起的节段性不
稳定
三、腰腿痛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率
四、腰椎间盘退变的诱发因素
(一)脊柱畸形
(二)过度负荷
(三)急性损伤
(四)长期受震动
(五)腰椎间盘穿刺
(六)年龄因素
(七)受身高影响
(八)吸烟
(九)糖尿病
(十)妊娠
五、腰腿痛的致残因素
(一)腰背痛
(二)坐骨神经痛
(三)间歇性跛行
(四)下肢麻痹
(五)马尾或圆锥综合征
六、腰腿痛致残的防治
(一)训练腰背肌
(二)减少腰部超重负荷
(三)日常活动中加强保护
(四)早期正确诊断
(五)合理治疗
第24章颈椎病及其所致残疾的预防
第1节颈椎病的流行病学
一、颈椎病的患病率
二、颈椎病人群分布特征
(一)性别
(二)年龄
(三)职业
第2节颈椎病常见病因及病理
一、病因
(一)外伤
(二)颈椎退行性变
(三)炎症
(四)先天发育性因素
二、病理
(一)椎体移位
(二)椎间盘变性或突出
(三)骨质增生
(四)韧带钙化
(五)韧带断裂
(六)神经、血管受压
(七)骨折或脱位
(八)肌肉等软组织变化
(九)畸形
第3节颈椎病的类型
一、颈型
二、神经根型
三、椎动脉型
四、脊髓型
五、植物神经型
六、其他
第4节上段颈椎常见疾患及其所致的
颈椎病
一、寰枢关节的旋转脱位与固定
二、寰枢关节脱位
三、骨折
四、先天畸形
五、寰枢关节紊乱
六、上颈段颈椎病的体征
七、上颈段的X线检查
第5节颈椎病所致功能障碍和残疾
一、由颈椎病引起的功能障碍
(一)运动障碍及瘫痪
(二)颈性头痛与眩晕
(三)颈性耳鸣和耳聋
(四)颈性心脏病和血压异常
(五)颈性消化功能紊乱
(六)其他
二、颈残疾指数
第6节颈椎病及其所致残疾的预防
一、一级预防
(一)调节工作体姿,避免慢性劳损
(二)采用合适睡枕,保持颈椎弧度
(三)练习颈保健操,增强颈部肌肉
(四)注意安全防护,预防意外损伤
(五)颈肩保暖防寒,预防炎症为患
(六)加强对工作环境及工作体姿的
筛查与指导
(七)颈保健卫生教育
二、二级预防
(一)调整工作体姿
(二)采取适当睡眠体位
(三)手法治疗
(四)颈椎牵引
(五)颈围(托)局部制动
(六)物理因子治疗
(七)颈部医疗体操
(八)卫生健康教育
(九)手术治疗
三、三级预防
第25章烧伤及其所致残疾的预防
第1节烧伤的一级预防
一、常见火灾和烧伤的原因
(一)多种多样的客观原因
(二)人为因素
二、预防火灾事故的方法与措施
(一)提高人的安全意识和文化素质
防止人为的失误
(二)消除物的不安全因素
(三)安全生产,科学管理
(四)开展全民安全教育
三、烧伤的个体预防――自救与互救
(一)火灾场合下的自救与互救
(二)高温液体灼伤的自救和互救
(三)化学性烧伤的自救和互救
(四)电烧伤的自救和互救
第2节烧伤的二级预防
一、烧伤复合伤的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
二、对一些特殊烧伤必须注意早期的
正确处理
三、早期正确处理烧伤创面,防止
感染,避免创面加深
四、正确的手术是减轻残疾的重要一环
(一)手术中要正确判断坏死组织和活存
组织
(二)在削痂、切痂植皮手术中彻底止血
(三)避免术中真菌再感染
(四)避免植皮后的挛缩
(五)对严重损伤的手指应尽量避免截指
五、及早防治增生性搬痕和瘢痕挛缩的
发生
第3节烧伤的三级预防
一、白内障
二、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三、瘢痕的增生与挛缩
(一)正确处理创面
(二)功能部位行大片植皮术
(三)深度烧伤愈后应尽早治疗瘢痕
四、心理、社会、精神健康障碍的防治
(一)心理行为的治疗
(二)社会的关心与支持
Ⅲ内脏残疾的预防
第26章高血压病及其所致残疾的预防
第1节高血压病的流行病学
一、患病率
二、性别分布
三、职业分布
第2节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
一、遗传因素
二、代谢因素
(一)血糖
(二)血脂
(三)肥胖
三、行为因素
(一)食盐过多
(二)饮酒
(三)精神紧张
(四)吸烟
第3节高血压病可致的功能障碍和残疾
第4节高血压病预防的策略
一、重视一级预防
二、重视人群预防
(一)建立网络一网多用
(二)多因素干预优于单因素控制
(三)进行健康教育
(四)非药物措施与药物治疗并重
三、重视建立高血压病管理体系,更好地
实现人群预防
(一)对高血压病的管理
(二)人群防治高血压病的步骤
第5节高血压病的一级预防
一、限盐
二、减重
三、合理膳食
(一)减少膳食脂肪
(二)补充钾和钙
(三)限制饮酒
四、提倡戒烟
五、减轻心理―社会因素对血压的影响
六、健康教育
七、筛查高血压
第6节高血压病的二级预防――预防
高血压病导致残疾
一、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一)运动疗法
(二)松弛疗法
(三)饮食疗法
(四)心理―行为疗法
二、降压药治疗
第7节高血压病及其所致残疾的三级
预防
第27章冠心病及其所致残疾的预防
第1节概述
一、定义
二、发病情况
三、病理
四、病因及发病机理
五、冠心病危险因素
(一)年龄
(二)性别
(三)遗传因素
(四)血脂异常
第2节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一、改善血脂异常
(一)关于脂肪酸问题
(二)血脂改善对冠心病一级预防的
作用
(三)高脂血症的诊断
(四)高脂血症的管理
二、降低血压
三、戒烟
四、运动
(一)体力活动对冠心病的一级预防
作用
(二)运动锻炼和运动处方
五、减肥
六、饮酒适量
第3节冠心病的二级、三级预防
一、冠心病人功能障碍的分级
(一)纽约心脏协会(NYHA)的心功能
分级
(二)心脏病人危险性的分级
二、矫正冠心病危险因素(致残因素)
(一)改善血脂状况
(二)降低血压
(三)戒烟
(四)矫正A型行为
(五)运动疗法
(六)综合康复疗法
三、药物治疗
(一)HMG―CoA(3―经基3―甲基戊二
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二)阿司匹林
(三)β受体阻滞剂
(四)钙桔抗剂
(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六)抗心律失常药
四、溶栓治疗
(一)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梗塞相关
动脉再通对急性期预后的影响
(二)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梗塞相关
动脉再通对长期预后的影响
五、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六、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第28章慢性肺疾患及其所致残疾的预防
第1节概述
第2节慢性肺疾患的一级预防
一、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一)自然因子锻炼
(二)防感冒按摩
二、运动健身增强体质
(一)作用原理
(二)方式方法
(三)运动量
(四)注意事项
三、气功防病
四、肺功能预防性监测
第3节慢性肺疾患的二级预防
一、腹式呼吸练习
(一)作用原理
(二)方法要领
二、保持呼吸道卫生
(一)戒烟
(二)指导正确咳嗽
(三)体位引流
第4节慢性肺疾患的三级预防
一、不宜过多限制运动
二、预防呼吸肌衰竭
三、防治睡眠异常呼吸
四、预防胸部手术后并发症
(一)消灭残腔
(二)预防术侧肩关节活动障碍
(三)预防脊柱侧弯
第5节慢性疾患的社区康复管理
一、加强康复预防的宣传教育
二、家庭支持
三、组织集体活动
第29章尘肺及其所致残疾的预防
第1节生产性粉尘与尘肺
一、生产性粉尘及其分类
二、矿物粉尘的致纤维化作用
三、尘肺
四、尘肺发病的相关因素
(一)粉尘理化性质对尘肺发生的影响
(二)个体因素
五、我国尘肺病现状
第2节矽肺
一、概述
二、临床表现
(一)症状
(二)体征
(三)X线影像改变
三、合并症
(一)肺结核
(二)肺市心病
(三)气胸
(四)呼吸系统感染
四、矽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原则
(二)尘肺分期标准及代号
(三)标准片
(四)鉴别诊断
五、矽肺致残程度及评价
(一)致残程度的鉴定
(二)肺功能损伤程度的分级
第3节矽肺的预防
一、一级预防
(一)领导重视、依法治理是根本
(二)工程防护是关键
(三)卫生监督是保证
(四)开展职业卫生教育,做好个人防护
二、二级预防
三、三级预防
(一)一般治疗
(二)对症治疗
(三)抗纤维化治疗
(四)大容量肺灌洗
第30章糖尿病及其所致残疾的预防
第1节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糖尿病的严重后果
三、糖尿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2节I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其
一级预防
一、概述
二、发病机理
(一)遗传因子
(二)环境因子
(三)免疫学因子
三、前糖尿病
四、预防策略
(一)现行策略
(二)评价
第3节Ⅱ型糖尿病的发病机理及
一级预防
一、概述
二、Ⅱ型糖尿病的自然史
三、Ⅱ型糖尿病和葡萄糖耐量低下的
发病机理
(一)Ⅱ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二)引起胰岛素抗性增加的细胞机制
(三)葡萄糖耐量低下的几种情况
(四)遗传因子
(五)环境因子
四、Ⅱ型糖尿病和葡萄糖耐量低下的
一级预防策略
(一)现行方法
(二)评价
第4节糖尿病所致残疾的预防
一、糖尿病眼病
(一)背景
(二)筛查和干预的原理
(三)筛查策略
(四)干预策略
(五)确定目标
(六)评价和监测
二、足部溃疡和截肢
(一)背景
(二)筛查和预防原理
(三)筛查策略
(四)干预策略
(五)评价和监测
Ⅳ智力与精神残疾的预防
第31章精神发育迟滞的预防
第1节概述
第2节精神发育迟滞的分级、特征
评定和诊断
一、精神发育迟滞的分级
(一)极重度
(二)重度
(三)中度
(四)轻度
二、精神发育迟滞的特征
三、精神发育迟滞的评定
四、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
第3节精神发育迟滞的流行病学
(一)全国智力残疾的调查分析
(二)全国省市0~14岁儿童智力低
下流行病学调查(1985~1990)
(三)中国智力低下儿童对比性流行病学
研究
第4节病因学和发病机理
一、病因学总论
二、病因学各论
(一)遗传因素
(二)母亲孕期有害因素的影响
(三)出生时(围产期)有害因素的影响
(四)出生后有害因素的影响
三、出生前、出生时和出生后病因分布
第5节精神发育迟滞的早期发现和
早期干预
一、早期发现
二、早期干预
三、特殊教育
第6节精神发育迟滞的预防
一、精神发育迟滞预防的基本措施
(一)扩大和发展优生咨询
(二)婚前检查
(三)妊娠期保健
(四)围产期保健
(五)新生儿和婴幼儿保健
二、四种精神发育迟滞的一级预防
(一)碘缺乏病
(二)Down综合征(先天愚型)
(三)胎儿酒精综合征(FAS)
(四)苯丙酮尿症(PKU)
第7节对我国精神发育迟滞预防策
略的探讨
一、患病率与有关因素
二、病因种类和分布
三、病因作用的时间分布
四、特殊病因和多因素综合
五、对我国预防精神发育迟滞策略的
探讨
第32章儿童孤独症的预防
第1节定义和诊断标准
第2节病因和临床表现
一、病因
(一)心因学说
(二)生物学说
二、临床表现
(一)建立不起情感联系
(二)语言和认知障碍
(三)兴趣狭窄、刻板和重复动作
(四)感知和动作障碍
(五)智能障碍
(六)发育速率异常
第3节孤独症基本缺陷的本质
一、诊断概念
二、诊断标准
三、基本缺陷本质的讨论
第4节流行病学
一、确定病例的方法与患病率
二、孤独症群体特征
(一)起病特征
(二)性别差异
(三)社会阶层
第5节孤独症的病程和预后
第6节早期发现
一、比较正常和孤独症儿童的动作
和行为
二、利用“孤独症检测表”进行筛查
第7节早期干预
一、做好父母工作、积极参与治疗
二、树立现实的目标
(一)为父母提供知识和建议
(二)培养孤独症儿童的独立性
(三)处理好对兄弟姐妹的影响
(四)适应孤独症儿童的特殊需要
(五)家庭管教
(六)建立感情依恋关系
(七)促进言语发育
第8节教育训练和矫治
一、儿童心理发育评定
二、教育训练的矫治
(一)教育矫治目标
(二)教育矫治方法
三、药物治疗
第9节孤独症的预防
一、遗传咨询和计划生育
二、防止一早送出寄养、脱离父母
三、防止一早交给保姆照料,以致缺乏
交往
四、加强孕期及围产期卫生保健
第33章阿尔茨海默病及脑血管性痴呆的
预防
第1节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
一、概述
二、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改变
三、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四、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
五、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六、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
七、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因素
(一)头部创伤
(二)教育程度
(三)痴呆的家族史
(四)Down综合征和帕金森病家族史
(五)既往病史
(六)铝锅
(七)父母年龄
八、阿尔茨海默病的三级预防实施方案
(一)一级预防
(二)二级预防
(三)三级预防
第2节血管性痴呆的预防
一、血管性痴呆的流行病学
二、血管性痴呆的分类
(一)多梗塞性痴呆
(二)特殊功能部位梗塞所致痴呆
(三)小血管疾病与痴呆
(四)脑血灌流量减少致痴呆
(五)出血性痴呆
三、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
四、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
五、血管性痴呆的预防
第34章精神分裂症的预防
第1节概述
一、精神分裂症的流行病学调查
二、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
三、精神分裂症防治的重要性
第2节病因和一级预防的探讨
一、遗传因素
二、环境因素
(一)母孕期病毒感染
(二)内分泌紊乱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三)心理―社会因素与精神分裂症的
发病关系
(四)病前生活境遇及人格发展过程与
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第3节精神分裂症复发的预防
一、加强精神卫生宣传教育
二、建立三级防治网,加强精神卫生
初级保健
三、做好首次发作病例的治疗
(一)在家中治疗
(二)定期门诊治疗
(三)住院治疗
四、维持治疗,预防复发
五、调动病人主观能动性,自我预防
六、发动病人家属参与疾病的防治
第4节预防和降低致残率
一、影响精神分裂症预后的相关因素
二、继续药物治疗
三、康复训练
(一)医院内康复
(二)社区康复
(三)家庭康复
五、应激事件的干预
V感官残疾的预防
第35章视力残疾的预防
第1节前言
一、视力残疾的概念和种类
二、患病率
三、预防的重要性
第2节造成视力残疾主要疾患的预防
一、白内障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
(三)预防
二、角膜病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
(三)预防
三、青光眼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
(三)预防
四、沙眼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
(三)预防
五、视网膜脉络膜病变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
(三)预防
六、遗传性眼病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
(三)预防
七、屈光不正/弱视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
(三)预防
八、眼外伤与职业性眼病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
(三)预防
第3节视力残疾预防的组织和策略
一、加强组织工作
二、以社区为基础开展防盲工作
三、开展眼初级卫生保健
四、开展地区间、国际间防盲计划的
合作
五、把预防视力残疾列入发展规划
第36章听力残疾的预防
第1节耳聋的流行病学
一、听力语言残疾的定义和分类
(一)听力语言残疾的范围和标准
(二)听力语言残疾的性质分类
二、听力残疾的分级和人数
第2节儿童耳聋及其预防
一、预防儿童耳聋的重要性
二、儿童耳聋的常见病因
(一)耳毒性药物致聋
(二)遗传致聋
(三)感染性疾病致聋
三、儿童耳聋的预防
(一)一级预防
(二)二级预防
(三)三级预防
第3节老年人耳聋的预防
一、老年人听力残疾分级及构成
二、老年性耳聋的性质和原因
三、老年性耳聋的概念和分类
四、老年性耳聋的病因
五、老年性耳聋的预防
(一)老年性耳聋的预防
(二)耳毒性药物、感染性疾病等所致
耳聋的预防
(三)噪声所致耳聋的预防
(四)老年性耳聋的二级、三级预防
Ⅵ其他残疾的预防
第37章地方性碘缺乏病及其所致残疾的
预防
第1节概述
一、碘与甲状腺激素
(一)碘的摄取利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
代谢
(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第2节碘缺乏病的流行病学
一、碘缺乏病的地理分布
二、碘缺乏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三、碘缺乏病的病因
(一)环境缺碘
(二)高碘
(三)致甲状腺肿物质
(四)微生物
(五)营养因素
(六)遗传因素
第3节碘缺乏病的临床致残表现
一、甲状腺肿大
二、地方性克汀病
三、亚临床克汀病
四、其它致残损害
(一)神经运动功能障碍
(二)单纯性聋哑或听力障碍
(三)新生儿甲状腺功能低下
(四)其他
第4节碘缺乏导致脑发育障碍
一、甲状腺激素对脑发育的阶段性影响
二、脑发育障碍的表现
第5节碘缺乏病的监测
一、监测的内容和范围
(一)碘盐的监测
(二)病情的监测
第6节碘缺乏病及其所致残的预防
一、碘缺乏病的预防措施
(一)食用碘盐
(二)服用碘油
(三)其他补碘途径
二、改善营养卫生条件
三、加强健康教育和政府行政干预
第38章地方性氟中毒与砷中毒及其所致
残疾的预防
第1节地方性氟中毒的致残及预防
一、前言
二、地方性氟中毒的概述
(一)什么是地方性氟中毒
(二)地方性氟中毒的特点
(三)氟对人体作用的两重性
(四)地方性氟中毒的分型
三、地方性氟中毒主要临床表现
(一)氟斑牙
(二)氟骨症
(三)其他系统的损害
四、地方性氟中毒致残的防治措施
(一)预防措施
(二)积极治疗
第2节地方性砷中毒的致残及预防
一、前言
二、地方性砷中毒的概述
(一)地方性砷中毒的定义
(二)地方性砷中毒的特点
(三)砷的价态与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地方性砷中毒的分型
三、地方性砷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
(一)皮肤改变
(二)乌脚病
(三)癌变
(四)其它
四、地方性砷中毒的防治措施
(一)一级预防
(二)二级预防
(三)治疗
第39章麻风病及其所致残疾的预防
第1节概述
一、麻风病的概况
二、麻风病的症状
三、麻风病的诊断
四、麻风病的分类
(一)以免疫力强弱分类
(二)用于药物治疗的分类
五、麻风病的治疗及预防
(一)“联合化疗”方案
(二)麻风病的综合防治工作
第2节麻风性周围神经损害
一、病理改变
二、症状
(一)皮肤感觉障碍
(二)营养障碍
(三)肌肉瘫痪
第3节麻风病所致残疾的分级
一、常见神经损害及所致残疾
二、麻风病残疾的分级
(一)WHO麻风病残疾分级登记表
(1969年)
(二)WHO麻风病残疾分级(1988年)
(三)康复医学观点的分级
【附】麻风病患者周围神经功能的检查
一、眼部的检查
(一)眼轮匝肌检查
(二)角膜感觉检查


 中国残疾预学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