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妇画像(The Portrait of A Lady)(英文本)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1-02
ISBN:9787560006154
作者:(英)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页数:645页

内容概要

詹姆斯(Henry James 1843―1916)是美国小说家、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生于美国一个富裕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1862年人哈佛法学院,但兴趣却在文学方面。1864年起为《北美评论》等刊物撰稿。他的小说技巧妇熟,偏重人物内心描写。1869年,他赴欧洲游历。在英国时,听说他所钟爱的表妹去世,十分悲伤,于是终身不娶。他在《贵妇画像》(1881)和《鸽翼》(1902)等小说中把他的钟爱之情移注在女主人公身上。
经过游历,他认为欧洲比美国更适合于文学创作,决定移居欧洲.先在巴黎住了两年,此时他认识了屠格涅夫、龚古尔兄弟、左拉、都德和当时尚未发表作品的莫泊桑.1876年起,他定居伦敦.
他的成名之作是中篇小说《黛西・密勒》(1879),而杰出的长篇小说则是《贵妇画像》。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把女主人对其周围各种人物的认识过程作了细致的心理描写.80年代他还发表了《波士顿人》和《卡萨玛西玛公主》两部社会小说。 1891年作者把小说《美国人》(1877)搬上舞台,获得成功。随后他开始写戏,但都失败了.20世纪初,作者连续发表《专使》、《鸽翼》、《金碗》三部小说,但文体日趋晦涩,多象征性形象,对西方社会的生存模式做了探讨。他对政治和社会缺乏深刻认识,偶有涉猎,也反映出他的保守观点。对上流社会虽认识较深,且多持批判态度,对下层人民则所知甚少。此外,他还写了许多文学评论及游记。颇具创见,很有价值。晚年被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授予学位,还当选为国家文艺研究机构成员。1915年人英国籍,英国授予他勋章。詹姆斯于1916年2月逝世。一般评论家认为他是意识流作家的先驱、现代派小说评论的鼻祖,又是伟大的散文家及文体家。

作者简介

本书是英籍美国作家亨利・詹姆斯(HenryJames 1843――1916)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以细腻的心理描写见称,被认为是英美文学的上乘之作。内容叙述一个聪明美丽的美国穷姑娘伊莎贝尔・阿切尔随姨妈杜歇夫人来到英国,深得姨父大银行家杜歇先生的欢心,表兄拉尔夫也爱上了她.拉尔夫知道自己身患不治之症,不可能与伊莎贝尔结合,但他希望看到她幸福,便劝说父亲分出一半家产让她继承,使她经济独立,可以自由择偶。美国企业家古德伍德渡洋前来追求伊莎贝尔,英国贵族沃伯顿爵士也向她求爱。伊莎贝尔对两人虽有好感,但都没有轻许。一次她到意大利去,不幸落人工于心计的默尔夫人的圈套。经默尔夫人提合,伊莎贝尔贸然嫁给了一个貌似高雅脱俗的美国艺术爱好者奥斯蒙德。但是不久她就发现丈夫不过是一个平庸浅薄、贪鄙好色的小人,是默尔夫人的情夫。他还把两人私生的女儿潘西伪称是前妻所遗,以掩盖他和默尔大人始终保持的暧昧关系。伊莎贝尔受此打击,痛苦万分。她本可摆脱这种处境,因为古


 贵妇画像(The Portrait of A Lady)(英文本)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贵妇人的画像》,亨利·詹姆斯最著名的代表作,一个关于女人成长的故事,不完美的结局,却依然真实。我一直怀疑,伊莎贝尔一直真正爱着的是英国贵族沃伯顿勋爵。从他们遇见的那一刻起就爱上了,这种感情一直延续到女主人公结婚,还有延续到故事的终点,尽管伊莎贝尔始终不肯承认。但作为一个女人,自觉告诉我——她是爱着沃伯顿的。但她为什么拒绝了沃伯顿的求婚?为什么要嫁给了腐朽的奥斯蒙德呢?为什么在认清了她丈夫的真面目后,还是没有接受沃伯顿的真情呢?有评论家说,那是因为梅尔夫人一手策划的悲剧。诚然,梅尔夫人确实精心策划了一出自导自演的“好戏”。她在伊莎贝尔还没见到奥斯蒙德之前就不断对女主人公描绘一个“完美”的奥斯蒙德,不真实的完美。伊莎贝尔的婚姻就是在梅尔夫人的背后怂恿下造成的。但除了以上的外因外,我更愿意相信这个悲剧其实是由伊莎贝尔自己那“叛逆”精神这个内因所导致的。让我阐明一下我的观点。首先,伊莎贝尔是一个爱好文学的女孩子。我一直认为,也很相信,书看得越多,人就越不快乐,就越复杂,很多问题就不能简单地凭自己最单纯真实的情感出发来分析和解决。读书越多的女人是越有思想的,是越向往自由的,这是优点,但也可以是一种悲哀。伊莎贝尔就是这种有思想的女人,向往自由的女人。当她爱上在各个方面都堪称完美的沃伯顿时,她却犹豫不决起来,她开始思考一连串问题——他的样貌,他的身形,他的地位,他的财富,他的人品,他的修养……最后她得出的结论是——他太好了!而她自己也曾经说过“她害怕的是她不够好”。这无疑是伊莎贝尔潜意识中的自卑情结在作祟,这种自卑情结一旦遇上了叛逆情绪,那么伊莎贝尔拒绝一个完美男子的求婚也就变得不那么难以理解了。周围的所有人都在谈论着伊莎贝尔和沃伯顿的结合,他们都在评头论足,都认为是伊莎贝尔太好运气了,能嫁给这么一个有钱有势的勋爵。别人越是这么想,伊莎贝尔就越来越产生一种反抗精神,也许这连女主人公也没有察觉也不愿承认的事实,她不想落入俗套,她不想走一条别人给她预定好的平平整整的路。——她想凭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想法来选择自己未来的路,当然也包括了自己的丈夫。可她却忽略了,或者说忘记了——她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就是爱着沃伯顿,并渴望嫁给他。可错误还是发生了。伊莎贝尔没有阻止这种错误的发生,还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它的深化。这是悲哀的,女人的悲哀,愚蠢的悲哀。在这时候,虚伪的梅尔夫人利用伊莎贝尔性格上的缺点来怂恿她嫁给根本不出众的奥斯蒙德,梅尔夫人的情人。这时,女主人公身边的人,她的表兄拉尔夫,她的姨妈拉揭夫人,她的好朋友女记者亨利·斯塔克波尔,都竭力反对这段不相配的婚姻。他们都认为如果说伊莎贝尔拒绝了完美的沃伯顿,她应该找一个比沃伯顿更完美的男人结婚,而不是找像奥斯蒙德这种一事无成,还带着一个女儿的中年男人。可这次,依然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伊莎贝尔再次选择了另一条路——她不顾一切地嫁给了奥斯蒙德。她说她是因为喜欢奥斯蒙德才嫁给她,但我看来,她只是在“反抗”外界无形的压力而做出的愚蠢选择。这不是爱。只是愚蠢的叛逆和任性。最后,当她一下子看清了梅尔夫人和奥斯蒙德的那可耻的把戏和虚伪的真面目后,她还是选择放弃与沃伯顿的旧情复炽,也毅然从一直无怨无悔深深爱恋着她的美国波士顿企业家戈德伍德的怀中逃走了,她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她不再爱的奥斯蒙德身边,继续她那不开心的生活。这再次是一条大家都意想不到的路,一条黑暗的路,没有希望的路。但伊莎贝尔还是选择了这样的路,因为这是她自己选择的,她认为,她有义务走下去,不回头。这是愚蠢的固执和倔强。伊莎贝尔做出了选择,她也付出了代价。伊莎贝尔是愚蠢的。但正如我一开始说的,这不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喜剧,也不是痛彻心扉的悲剧,它一直是平静地流淌,在延伸,在倾诉。于是它带给读者的感觉也是平静的心酸,无奈和叹息。我之所以说这个故事不完美,但却真实,因为我觉得伊莎贝尔代表了大多数的女人,她身上的缺点,她的愚蠢,她的任性,她的叛逆,她的固执,她的倔强,全是女性真实的写照。每个女人都是与众不同的,但她们都是一样的——和伊莎贝尔一样。和《黛西·米勒》里的女主人公黛西一样,伊莎贝尔的悲剧是她自己一手造成的,是她选择的。亨利·詹姆斯总是擅长描写这类女性,描写她们的心路历程,描写她们的悲剧。评论家们说亨利·詹姆斯是想透过这些女人的悲剧来赞扬美国人的纯朴、善良、热情和向往自由,同时抨击欧洲人的虚伪、圆滑、冷漠和一成不变。但这种单纯和自主精神却总是葬送了他笔下女性的幸福和人生。如果说亨利·詹姆斯一直乐于歌颂的就是这种愚蠢的精神的话,这不能不让我感到一丝唏嘘。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超喜欢看。。。
  •     挑来拣去,竟还是命运的捉弄
  •     看看西方的纯粹文人如何写女性。2006-10-20
  •     为自由逃走,又缴械复归,不能坚持到底,干脆别做自己。
  •     1991年8月11日。
  •     曾经遇到过的自己
  •     美国独立女性不愿接受现成的爱情,追求自由而失去自由的故事,最后回到罗马让人心痛。逃不开的命运,性格注定。
  •     前半部有點太抽象冗長,後半部漸入佳境;結局很HenryJames
  •     只能说翻完了,不敢说读过了。原版书于我还是吃力的,悔学外语不够用心。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