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冲突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16601600
作者:塞缪尔·亨廷顿
页数:345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40年间,国际关系的研究者和实践者都是根据非常简化的但也是非常有用的关于世界事务的冷战范式来思考和行动的。这一范式不能说明世界政治中发生的一切事情。用库恩的话说,存在着许多例外,而且这一范式时而会妨碍学者和政治家看清一些重大的发展,如中苏破裂。然而,作为全球政治的简单模式,它比其他任何竞争对手都更能说明更重要的现象。它是思考国际事务的必不可少的出发点,几乎被普遍接受,并影响了两代人关于世界政治的思考。 简化的范式或地图对于人类的思想和行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我们必须清楚地阐述理论或模式,并有意识地运用它们来指导我们的行为。或者,我们可以否认需要这样的指导,并假设我们将只是根据具体的“客观”事实来行动,根据“它的是非曲直”来处理每一个案。然而,如果我们这样假定,我们就欺骗了自己。因为在我们的头脑中隐藏着一些假设、偏好和偏见,它们决定我们如何看待现实,留意什么事实和怎样判断它们的重要性和价值。我们需要明确的或含蓄的模式以便能够: 1.理顺和总结现实; 2.理解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3.预期,如果我们幸运的话,预测未来的发展; 4.从不重要的东西中区分出重要的东西; 5.弄清我们应当选择哪条道路来实现我们的目标。 每一个模式或地图都是一个抽象,而且对于一些目的比对另一些目的更有用。一份道路图告诉我们怎样从A点驶到B点,但如果我们驾驶飞机,它就不是很有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会想要一份突出各个飞机场、无线电航空信标、飞行路线和地形的地图。然而,如果没有地图,我们将会迷路。一份地图越详细,就越能充分地反映现实。然而,一张过分详细的地图对于许多目的来说并非有用。如果我们想要沿高速公路从一个大城市前往另一个大城市,我们并不需要包括许多与机动运输工具无关的信息的地图,因为在这样的地图中,主要的公路被淹没在大量复杂的次要道路中了,我们可能发现这样的地图令人糊涂。另一方面,一份其中只有一条高速公路的地图,可能会排除许多现实,并限制我们发现可供选择的道路的能力,如果这条高速公路被重大的交通事故堵塞的话。简而言之,我们需要一份这样的地图,它既描绘出了现实,又把现实简化到能够很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目的。冷战结束时,人们曾提出了一些世界政治的地图或范式。

内容概要

塞缪尔·亨廷顿,哈佛大学阿尔伯特·魏斯赫德三世(AlbertJ·WeatherheadⅢ)学院教授,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约翰·奥林战略研究所主任。曾任卡特政府国家安全委员会安全计划顾问,《外交政策》杂志发起人与两主编之一,美国政治学会会长。有大量学术著作及论文问世。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言
前言
第一部分一个多文明的世界
第一章世界政治的新时代
引论:旗帜与文化认同
一个多极和多文明的世界
其他世界?
不同世界的比较:现实主义、简化和预测
第二章历史上的文明和今天的文明
文明的性质
文明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普世文明?现代化与西方化
普世文明:含义
普世文明:来源
西方与现代化
对西方和现代化的回应
第二部分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
第四章西方的衰落:力量、文化和本土化
西方的力量:支配和衰落
本土化:非西方文化的复兴
上帝的报复
第五章经济、人口和挑战者文明
亚洲的自我肯定
伊斯兰教的复兴
挑战的变化
第三部分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
第六章全球政治的文化重构
寻求结盟:认同的政治
文化与经济合作
文明的结构
无所适从的国家:文明转变的失败
第七章核心国家、同心圆和文明秩序
文明和秩序
西方边界的形成
俄罗斯及其近邻
大中华及其共荣圈
伊斯兰:没有凝聚力的意识
第四部分文明的冲突
第八章西方和非西方:文明间的问题
西方的普世主义
武器扩散
人权和民主
移民
第九章多文明的全球政治
核心国家与断层线冲突
伊斯兰与西方
亚洲:中国和美国
文明与核心国家:正在形成的联盟
第十章从过渡战争到断层线战争
过渡战争:阿富汗战争和海湾战争
断层线战争的特性
发生频率:血腥的伊斯兰边界
原因:历史、人口和政治
第十一章断层线战争的动力
认同:文明意识的增强
文明的集结:亲缘国家和在外散居者
终止断层线战争
第五部分文明的未来
第十二章西方、各种文明和全球文明
西方的复兴?
世界之中的西方
文明间战争与秩序
文明的共性
附录
注释
《文明的冲突》导读
数量优势下的恐惧
编后记

编辑推荐

《文明的冲突》所持观点公允与否,在学术界大有争论。但书中对现今世界各种文明的深入研究和剖析,对读者会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文明的冲突》作者塞缪尔·亨廷顿,国际政治研究领域著名学者,曾任美国哈佛国际和地区问题研究所所长。1993年夏,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文章,引起国际学术界普遍关注和争论。作者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文明的冲突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亨廷顿的基本观点是:在下个世纪,发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将不主要是意识形态因素或经济因素。人类的最大分歧和冲突的主导因素将是文化方面的差异。文明的冲突将主宰着全球政治。文明之间的差异线将会成为未来的战线。为什么文明会发生冲突呢?在亨廷顿看来,文明的差异才是人类的各种差异之中最根本性的,这种差异基本上是不可更改、不可消除的:如共产党人可以转变成民主主义者,富人可变成穷人,穷人可以变成富人,但是,俄罗斯人不能成为爱沙尼亚人,阿塞拜疆人成不了亚美尼亚人。一个人可以是半个法国人、半个阿拉伯人,甚至可以同时是两个国家的公民。但是,却很难成为半个天主教徒和半个穆斯林。亨廷顿认为,所有的国家都在努力实行现代化,但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未来的冲突很可能是西方对非西方国家的冲突。他特别强调“儒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对于西方的威胁,特别是儒教文明与伊斯兰联手的可能性。实际上,《文明的冲突》一书的封面设计就充分体现了亨廷顿对于世界大格局的认识:封面右上方是地球背景之上的基督教十字架,左下方是地球背景之上的伊斯兰新月,右下方则是地球背景之上的中国太极图;新月与太极图紧紧挨着。
  •     1、 读过《文明的冲突》 ★★★★★ “东方学者季羡林将世界文明简单划分为东西方两大文明,细分为西方基督教文明、伊斯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华文明。而且认为21世纪应该属于东方文明尤其是中华文明的世纪。而西方学者亨廷顿将世界文明划分为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和非洲文明八个版块,认为世界主要的冲突主要发生在文明断层线上,且认为西方文明面临着以中华文明为主的非西方文明的挑战。材料充分,论述有力,煌煌巨著,堪为经典。最后设想的一场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之间的世界大战,有点像《1984》中的寓言。虽然书末的几篇文章对亨廷顿的观点进行了反驳,但依然无法撼动《文明的冲突》的经典地位。它不仅是总结,还是寓言。同时还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文明内为什么新疆与西藏会频繁与汉族发生冲突的原因,非常有说服力。” http://url.cn/FCmfiJ http://t3.qpic.cn/mblogpic/9dc26642d04641f26274/2000 ——2013-8-102、 看过《共同警备区》:朝韩共同警备区的四个哨兵彼此成了朋友,后来因为一个朝鲜将领的闯入,事情暴露,于是酿成惨案。当事情来临时,韩国士兵李秀赫本能地选择了回击,并射杀了两名朝鲜士兵。但随着调查的深入,他渐渐认识到自己的残忍,最后自杀。按亨廷顿的理论,朝韩本是同一种文化,而生命却在不同的体制中互相搏杀。 ★★★★ http://url.cn/2G8w8s http://t3.qpic.cn/mblogpic/25da92339909cf236e40/2000 ——2013-8-53、 “第一次世界大战产生了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改变了持续了一个世纪之久的走向民主制的趋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产生了真正的全球冷战。”常看到有人把共产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并置一起。印象最深是王德威评李锐(@lirui19500911) 《无风之树》中的苦根儿:“他信的是马克思,还是法西斯,几乎没有区分的必要。”——2013-8-134、 “把世界在文化上划分为两部分更没有意义。西方在某种层面上是一个实体。然而,非西方国家除了它们都是非西方的之外还有什么共同性吗?日本、中国、印度、穆斯林和非洲文明在宗教、社会结构、体制和普遍价值观方面几乎没有共同之处。非西方的统一和东西方的两分法是西方制造出来的神话。”——2013-8-135、 “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不可能用其他任何思路来思考人类的发展。这一历史穿越了历代文明,从古代苏美尔文明和埃及文明到古典文明和中美洲文明再到基督教文明和伊斯兰文明,还穿越了中国文明和印度文明的连续表现形式。在整个历史上,文明为人们提供了最广泛的认同。”是亨廷顿的基石。——2013-8-136、 【文明与文化】“文明和文化都涉及一个民族全面的生活方式,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它们都包括‘价值、规则、体制和在一个既定社会中历代人赋予了头等重要性的思维模式’。对于布罗代尔来说,文明是‘一个空间,一个“文化领域”’,是“文化特征和现象的一个集合。”——2013-8-137、 【文明与种族】“文明与种族并不等同。同种族的人可能因文明而产生深刻的分裂;不同种族的人可能因文明而趋向统一。伟大的负有使命感的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尤其包含了来自各种种族的社会。人类群体之间的关键差别是他们的价值、信仰、体制和社会结构,而不是他们的体形、头形和肤色。”——2013-8-138、 “文明是对人最高的文化归类,是人们文化认同的最广范围,人类以此与其他物种相区别。…文明是所有史话中最长的史话。帝国兴起又衰落,政府上台又下台,但文明依旧,它“历经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甚至意识形态的动荡而幸存下来…20世纪世界上的所有主要文明都已经存在了一千年之久。”——2013-8-139、 亨廷顿认为“至少有12个主要文明,其中7个文明已不复存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古典文明、拜占庭文明、中美洲文明、安第斯文明),5个仍然存在(中国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和西方文明)。或许还应加上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可能还有非洲文明。” http://t3.qpic.cn/mblogpic/285d3a461d99e8561466/2000 ——2013-8-1310、 “8世纪中国发明了印刷术,11世纪发明了活版印刷,15世纪这一技术才传到欧洲。造纸术公元2世纪出现于中国,7世纪传到日本,8世纪向西传播到中亚,10世纪到北非,12世纪到西班牙,13世纪到北欧。中国的另一项发明——火药,产生于9世纪,几百年后它才传到阿拉伯国家,14世纪才到达欧洲。”——2013-8-1311、 “西方赢得世界不是通过其思想、价值或宗教的优越(其他文明中几乎没有多少人皈依它们),而是通过它运用有组织的暴力方面的优势。西方人常常忘记这一事实;非西方人却从未忘记。”——2013-8-1312、 “20世纪伟大的政治意识形态包括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社团主义、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社会民主褓守主义、国家主义、法西斯主义和基督教民主……都是西方文明的产物。……然而,西方从未产生过一个主要的宗教。世界上的伟大宗教无不是非西方文明的产物。”——2013-8-1313、 “西方消费模式和大众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正在创造一个普世文明。……通俗文化和消费品在世界上的流行,代表了西方文明的胜利,这一论点反而使西方文化变得无足轻重。西方文明的本质是大宪章而不是“大麦克”。非西方人可能接受后者,但这对于他们接受前者来说没有任何意义。”——2013-8-1414、 “在中东的某个地方,几名年轻人满可以穿着牛仔裤,喝着可乐,听着摇滚乐,但他们却可能在向麦加顶礼膜拜的间隙,造好一枚炸弹去炸毁一架美国飞机。”——2013-8-1415、 “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使用得最广泛的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和俄语,都是或曾是帝国的语言。”“假如在遥远未来的某一天,中国取代了西方成为世界占优势的文明,英语作为世界的共同语言就将让位于汉语普通话。”——2013-8-1416、 “语言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世界权力的分配。使用得最广泛的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西班牙语、法语、阿拉伯语和俄语,都是或曾是帝国的语言。”“假如在遥远未来的某一天,中国取代了西方成为世界占优势的文明,英语作为世界的共同语言就将让位于汉语普通话。”——2013-8-1417、 【世界人口信奉主要宗教传统的比例】2000年,西方基督教29.9%;东正教2.4%;伊斯兰教19.2%;非信徒17.1%;印度教13.7%;佛教5.7%;中国民间宗教2.5%;部落宗教1.6%;无神论者4.2%。有意思的是“非信徒”和“无神论者”并不是一个东西,在庞大的信徒蹭,其实“无神论者”也算一种信仰了。 http://t3.qpic.cn/mblogpic/4299be8f150116a4289e/2000 ——2013-8-1418、 “普世文明的概念是西方文明的独特产物。19世纪,“白人的责任”的思想有助于为西方扩大对非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统治作辩护。20世纪末,普世文明的概念有助于为西方对其他社会的文化统治和那些社会模仿西方的实践和体制的需要作辩护。普世主义是西方对付非西方社会的意识形态。”——2013-8-1419、 “普世文明的思想在其他文明中几乎得不到支持。非西方把西方视为普遍的东西视为西方的。西方人宣布为有益的全球一体化先兆的东西,如世界范围媒体的扩散,却被非西方人宣布为邪恶的西方帝国主义。非西方人若是把世界看作是单一的,他们就感到它是一个威胁。”普世文明≠普世价值≠普适价值——2013-8-1420、 “苏联共产主义的垮台意味着历史的终结和自由民主制在全世界的普遍胜利。这一论点的谬见是认为只存在唯一的选择。它建立在冷战的视角之上……然而,显然存在着许多形式的独裁主义、民族主义、社团主义和市场共产主义(如在中国),它们在当今世界存活得很好。”这真是“相看两不厌”哪。——2013-8-1421、 在社会心理学上,差异性理论认为,人们根据在特定的背景下用把自己区别于其他人的东西来界定自己:“……在一个有12名妇女从事其他职业的公司里,一个女心理学家把她自己看作是心理学家;当她同12名男心理学家在一起时,她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女人”。 ——2013-8-1422、 “现代化是一个革命进程,唯一能与之相比的是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的转变,即文明本身的出现,它发端于大约公元前5000年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直接说西方文明的出现和人类文明的出现一样重要就好了。——2013-8-1423、 “上帝与皇帝,教会与国家,精神权威与世俗权威,在西方文化中始终普遍地是二元的。除西方文明之外,只是在印度文明中也才有宗教与政治如此明显的分离。在伊斯兰教中,上帝即皇帝;在中国和日本,皇帝即上帝;在东正教中,上帝是皇帝的小伙伴。”——2013-8-1424、 现代化是否一定西方化?有三种回应:一拒绝主义;二基尔马主义,即接受。还有一种改良主义。在中国的晚清时期,人们提出了一个口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日本,口号是“日本的精神,西方的技术”。在19世纪30年代的埃及,穆罕默德•阿里“尝试过不使文化过分西方化的技术现代化”。——2013-8-1525、 中国从印度吸收的佛教并没有导致中国的“印度化”,中国吸收佛教是为了中国的目的和需要,中国的文化仍然是中国的。中国人至今仍在不断挫败西方使他们基督教化的强大努力。假如在未来某一天,中国确实引入了基督教,那么也只能期望它在与中国文化的主要要素相容的前提下被吸收和改造。——2013-8-1526、 “现代化并不一定意味着西方化。非西方社会在没有放弃它们自己的文化和全盘采用西方价值、体制和实践的前提下,能够实现并已经实现了现代化。西方化确实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非西方文化对现代化造成了什么障碍,与它们对西方化造成的障碍相比都相形见细。”这是一个比较公允的结论。——2013-8-1527、 西方文明的第一幅画面:“西方处于压倒一切的、成功的、几乎是完全的支配地位。……西方是唯一在其他各个文明或地区拥有实质利益的文明,也是唯一能够影响其他文明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的文明。其他文明中的社会通常需要西方的帮助来达到其目的和保护其利益。”——2013-8-1528、 西方文明第二幅画面:“一个衰落的文明,相对于其他文明而言,西方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的权力正在下降。西方在冷战中获胜带来的不是胜利,而是衰竭。西方越来越关注其内部问题和需求,因为它面临着经济增长缓慢、人口停滞、失业、巨大的政府赤字、职业道德下降、储蓄率低等问题。”——2013-8-1529、 “西方的权力相对于其他文明将继续衰落。随着西方老大的地位被侵蚀,它将丧失很多权力,其余的权力将在地区基础上分散给几个主要文明及其核心国家。最重要的权力增长正在并将继续发生在亚洲文明之中,中国正逐渐成为最有可能在全球影响方面向西方挑战的国家。”——2013-8-1530、 “共产主义在苏联的垮台,以及社会主义经济不能获得持续发展,现在已造成一个意识形态的真空。……人们同时看到共产主义作为唯一最新的世俗上帝失败了,由于缺少令人信服的新的世俗上帝,他们带着信仰和热情转向了真正的上帝。宗教代替了意识形态,宗教民族主义取代了世俗民族主义。”——2013-8-1531、 “假如经济一体化依赖于文化的共性——情况看来正是如此——那么,作为一个文化上孤独的国家,日本未来在经济上可能也是孤独的。”——2013-8-1532、 “最重要的孤独国家是日本,没有其他国家具有与之相同的独特文化,……日本文化极其特殊,而且它没有包含一种可以输出到其他社会并因此与其他社会的人民建立文化联系的潜在的普世宗教(基督教或伊斯兰教)或意识形态(自由主义或共产主义),这些都加强了其孤独性。”——2013-8-1533、 “被文明断层线分裂的其他国家有:印度(穆斯林和印度教徒)、斯里兰卡(僧伽罗佛教徒和泰米尔印度教徒)、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人和马来穆斯林)、中国(汉族、藏传佛教徒、突厥穆斯林)。菲律宾(基督教徒和穆斯林)以及印度尼西亚(穆斯林和帝汉岛的基督教徒)。”这就是冲突根源所在。——2013-8-1534、 那些因在文明上的认同问题而变得“无所适从”的国家。“俄国人面向西方——也向东方”;“土耳其:东方,西方,哪一个最好?”“澳大利亚的民族主义:分裂的忠诚”;再补充一个:“墨西哥:拉美,还是北美?”还可以有:“无所适从的城市”;“无所适从的学校”学校或“无所适从的人”。——2013-8-1635、 “俄国几个世纪以来就是一个无所适从的国家……而如果俄国成为一个西方国家,东正教文明将不复存在。……以前被认为是西方文明八个特征之中的七个——宗教、语言、政教分离、法治、社会多元化、代议机构。个人主义——几乎完全与俄罗斯的经历无缘。”——2013-8-1636、 土耳其之所以难以加入欧盟,主要是因为它是一个伊斯兰国家。“80年代开始,倾向西方的土耳其精英在外交政策上的一个主要目标,可能也是唯一的主要目标,就是获得欧洲联盟的成员国资格。1987年4月,土耳其正式提出申请,1989年12月土耳其被告知,它的申请在1993年以前不会被考虑。” ——2013-8-1637、 “墨西哥的核心还是印第安文化,它是非欧洲的。”但到80年代,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萨利纳斯使墨西哥与美国、加拿大一起组成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另一种选择则是墨西哥可以努力与西班牙、葡萄牙及南美洲国家建立一个伊比利亚国家联盟。所以如果说土耳其在左右摇摆的话,墨西哥则在南北徘徊。 ——2013-8-1638、 澳大利亚为何未能加入东西经济核心论坛,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我们亚洲人不惯于直言不讳地批评其他国家或对它们评头论足,而澳大利亚由于文化上属于欧洲,便感到有权告诉别国该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这样,它当然与我们这个集团格格不入。”——2013-8-1639、 澳大利亚为何难以脱欧入亚?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认为,“亚洲人一般是以微妙的、间接的、调解的、迂回曲折的、非评判的、非道德的、非对抗的方式与其他人一起来追求他们的目标。而澳大利亚人是英语世界中最直截了当、开门见山、毫不隐讳的民族,有人可能会说他们是一个不敏感的民族。”——2013-8-1640、 “政治领导人傲慢地认为,他们可以从根本上重构他们社会的文化,这是注定要失败的。尽管他们能够引入西方文化的要素,他们却不能永远压制或消除本国文化的核心要素…政治领导人能够创造历史,但他们不能逃避历史…他们使国家染上了一种文化精神分裂症,这成为那个国家持久和确定的特征。”——2013-8-1641、 按亨廷顿的理论,中国不同于俄罗斯、土耳其、墨西哥和澳大利亚一样属于“无所适从”的国家,而是一个中华文明中的核心国家。但我们不妨也可将中国看成是某种意义上的“无所适从”的国家。他有几千年的灿烂文明,政府所宣称他们的人民要统一信仰一个叫马克思的德国人的共产主义思想。——2013-8-1642、 欧洲物边界在哪里?“这条界线可以追溯到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和10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的建立,至少500年来它一直基本上处于它现在的这个位置。”“文明的范式为西欧国家面临的欧洲的范围在哪里结束的问题提供了…答案:欧洲的范围结束于基督教的范围终止、伊斯兰教和东正教的范围开始的地方。”——2013-8-1643、 为何西方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冲突不断?一方面,冲突是差异的产物,特别是穆斯林的伊斯兰教观念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超越并结合了宗教和政治,而西方基督教则持有政教分离的观念。然而,冲突也产生于它们的相似性。”(下续)——2013-8-1644、 (接上)“这两种宗教都是一神教,与多神教不同,它们不容易接受其他的神它们都用二元的、非我即彼的眼光看待世界;它们又都是普世主义的,声称自己是全人类都应追随的唯一真正信仰;它们都是负有使命感的宗教,认为其教徒有义务说服非教徒皈依这唯一的真正信仰。自创始起,”(下续)——2013-8-1645、 (接上)“伊斯兰教就依靠征服进行扩张,只要有机会,基督教也是如此行事。“圣战”和“十字军东征”这两个类似的概念不仅令它们彼此相像,而且将这两种信仰与世界其他主要宗教区别开来。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还持有一种目的论的历史观,与其他文明普遍持有的轮转或静态观完全不同。”——2013-8-1646、 “各文明组成的世界政治:下在出现的组合”从图上看,不把日本放到西方文明圈子内,这线是没法划的。 http://t3.qpic.cn/mblogpic/116748d4a2f9298c7e30/2000 ——2013-8-1647、 “穆斯林和属于其他文明的人——天主教徒、新教徒、东正教徒、印度教徒、华人、佛教徒和犹太人——之间的关系总体上是对抗性的,他们之间大部分在历史上的某一时刻曾发生暴力冲突,很多在90年代仍处于暴力冲突中。……他们比其他任何文明的人都更多地卷入了集团间的暴力冲突。”——2013-8-1648、 数据显示,“90年代初期,穆斯林较之非穆斯林参与了更多的集团间暴力冲突,文明间战争有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是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间的战争。穆斯林的边界是血腥的,其内部也是如此。” http://t3.qpic.cn/mblogpic/fd962e414794cb1a9808/2000——2013-8-1649、 为什么穆斯林卷入了更多暴力冲突?可能的原因共有六个,其中三个仅能解释穆斯林和非穆斯林之间的暴力冲突,另外三种则既能解释前者又能解释伊斯兰教内部的暴力冲突。同样,其中三个仅解释了当代穆斯林的暴力倾向,另外三个则既能解释当代又能解释历史上穆斯林的暴力倾向,如果它存在的话。 http://t3.qpic.cn/mblogpic/21746e2824bcfefdfcaa/2000 ——2013-8-1650、 穆斯林好战的宗教原因:伊斯兰教从创始起就是一个尚武的宗教。伊斯兰教起源于“好战的贝都因游牧部落”,伊斯兰教的基础深深地打上了“这种暴力起源的烙印。穆罕默德本人就是作为一位坚强的战士和高超的军事指挥家留在人们记忆之中的”(没有人会这样形容基督或者释迦牟尼)。此谓圣战。——2013-8-1651、 伊斯兰教是一个绝对的信仰,而且在这一点上更甚于基督教。它把宗教和政治结合在一起,将信仰伊斯兰教者和非信仰者明确地区分开来。其结果是,儒教徒、佛教徒、印度教徒、西方基督教徒和东正教徒彼此相互适应和生活在一起,较之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与穆斯林相互适应和生活在一起,要更为容易。——2013-8-1652、 就在我等待亨廷顿说出为何伊斯兰教是一种好战的宗教时,他最后却将原因指向了另一个因素:伊斯兰社会的人口爆炸。众所周知,这对中国读来说来,可以轻而易举就能反驳。因为中国的人口更加庞大。我想最终应该回到地理,伊斯兰世界无垠的沙漠,匮乏的资源,人们往往为争取资源而战。——2013-8-1653、 何谓美国的民族认同?“在历史上,美国的民族认同在文化上是由西方文明的遗产所界定的,在政治上则是由美国信条的原则所界定的,即绝大多数美国人都赞同的自由、民主、个人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宪政和私人财产权。”一句话,美国是毫无争议的西方国家。——2013-8-1654、 美国面临的挑战:有些知识分子“以多元文化主义的名义攻击美国对西方文明的认同,否认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美国文化,提倡种族的、民族的和亚民族的文化认同和分类。他们谴责,用其报告中的一段话来说,在教育中‘有系统地倾向于欧洲文化及其分支’,以及‘欧一美单一文化观点的统治地位’”。——2013-8-1655、 亨廷顿的回答毫不迟疑:“摈弃美国信条和西方文明,就意味着我们所认识的美利坚合众国的终结。实际上这也意味着西方文明的终结。……在文化上,美国是西方大家庭的一员;多元文化主义者可能损害甚至破坏这种关系,但却不能替换它。美国人如果要寻找其文化根基,他们会在欧洲找到。” ——2013-8-1656、 迈克尔•霍华德:“西方的一种假设是,文化多样性是一个特殊的历史现象,它正在迅速地受到一个共同的、西方取向的、以英语为基础的世界文化的侵蚀……这一假设是根本不真实的。”如果一个读者迄今尚不能信服包含在迈克尔爵士这番话中的智慧,那他一定是生活在一个远离本书所描绘的世界里。——2013-8-1857、 “西方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不在于发展方式的不同,而在于它的价值观和体制的独特性。这些特性包括最为显著的基督教、多元主义、个人主义和法制,它们使得西方能够创造现代性,……使得西方文明成为独一无二的文明。西方文明的价值不在于它是普遍的,而在于它是独特的。”公允之论。——2013-8-1858、 “西方领导人的主要责任,不是试图按照西方的形象重塑其他文明,这是西方正在衰弱的力量所不能及的,而是保存、维护和复兴西方文明独一无二的特性。由于美国是最强大的西方国家,这个责任就不可推卸地落在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肩上。”不知道欧洲人看到这里,会不会笑呢? ——2013-8-1859、 亨廷顿虚构的战争:2010,朝鲜统一,美国撤军,中国大陆与台湾和解,控制南中国海。越南抵抗,美国帮忙。中美大战在即。美国国内反对,日本中立,印度趁机攻击巴基斯坦,中国、巴基斯坦、伊朗结成同盟,穆斯林趁机反美。俄罗斯恐惧,与欧洲、美国、印度一起反对中国。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2013-8-1860、 亨廷顿认为,要避免文明间大战有两个原则。一是“避免原则”,即核心国家避免干涉其他文明的冲突,是在多文明、多极世界中维持和平的首要条件。(美国,毫无疑问会认为这一点是难以接受的。)二是“共同调解原则”,即核心国家相互谈判遏制或制止这些文明的国家间或集团间的断层线战争。——2013-8-1861、 如果人类有朝一日会发展一种世界文明,它将通过开拓和发展这些共性而逐渐形成。因而,除了“避免原则”和“共同调解原则”外,在多文明的世界里维护和平还需要第三个原则,即“共同性原则”:各文明的人民应寻求和扩大与其他文明共有的价值观、制度和实践。正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2013-8-1862、 全球单一文化论者想把世界变成像美国一样。美国国内的多元文化论者想把美国变成像世界一样。多元文化的美国是不可能的,因为非西方的美国便不成其为美国。多元文化的世界是不可避免的,因为建立全球帝国是不可能的。维护美国和西方需要重建西方认同,维护世界安全需要接受全球多元文化性。——2013-8-1863、 “西方普世主义者的幻想和全球文化多样性的现实,是否会不可避免和无法改变地导致道德和文化的相对主义?如果普世主义使帝国主义合法化,那么相对主义是否会使压制合法化?”普世主义和相对主义,永远是一对矛盾。你说男女平等是普世价值,我说一夫多妻就是我们的文化。这真是一个问题……——2013-8-1864、 “文化的共存需要寻求大多数文明的共同点,而不是促进假设中的某个文明的普遍特征。在多文明的世界里,建设性的道路是弃绝普世主义,接受多样性和寻求共同性。”求同存异,中共早提出来了。但后来呢?现在金正恩修改十大原则,无异于直接宣示朝鲜是一个世袭王朝社会。真是多样性共存哪。——2013-8-1865、 新加坡的“共同价值观”:1、国家先于(民族)群体,社会高于个人;2、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单位;3、个人应受到重视和得到群体的支持;4、重视共识而不是斗争;5、种族和宗教和谐。第3条是后来加的。如果说欧洲人建立了美国,则可说华人建立了新加坡。对向来不重个人的华人来说此条尤为重要。——2013-8-1866、 最后亨廷顿描述了一幅文明溃败图:总体说来,现代化在全世界提高了文明的物质水平。但是,它是否也提高了文明的道德和文化水平呢?在某些方面似乎是如此……在世界范围内,文明似乎在许多方面都正在让位于野蛮状态,它导致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现象,一个全球的“黑暗时代”也许正在降临人类。——2013-8-1867、 最后一句:“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而经常被叫做《文明的冲突》的这本书的全名是: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即《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2013-8-18——2013-8-19丽江

精彩短评 (总计59条)

  •     不愧是经典,从文明冲突的角度探讨了人类冲突的根源,解释了文明在从古至今的大规模战争以及冷战后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暴力冲突中的作用,也解释这些冲突背后对抗与支持的逻辑。从历史的角度,强者的文明具有吸引力,强者都有推广自己的文明、建立自己的次序的冲动,所以今天我们需要认识到西方文明主导的自由、民主一定不是普世价值,作者也列举了许多国家在自己与别的文明间无所适从的案例。中华文明是世界公认的核心文明,尽管在重新崛起中仍有许多的问题,但完全接收西方文明、制度,无疑是在文明间的激烈竞争中主动放弃。 尽管对作者的观点仍然存在许多争议,但个人认为,大学生以及国家和社会的管理者都应该知道这本书的观点。
  •     反pc
  •     冷战后世界版图进行文明范式解读的一种尝试:未来的危险冲突可能会在西方的傲慢、伊斯兰国家的不宽容和中国的武断的相互作用下产生。体现了作者对西方种族-文化主体性的深切忧虑。但首先文化共同体(亨本人过于泛化的文明界定)的内部冲突性要远远强烈于外部冲突,而“文明”的冲突是以文明为话语框架的地缘政治冲突?还是文化作为同化性权力参与的冲突政治动员过程?归根到底,亨廷顿本人真正关切的还是美国的族群和种族问题,在这种扩大的研究范式投射的过程中出现了lousy theory的倾向
  •     文明征服比武力征服更加威力十足。
  •     汤因比历史研究剖析过往,这本着眼当下,刻画形势不错,但也因此显得静态了一点,分析原因不足。
  •     预言的自我实现
  •     这确实是经典之作,有些东西是根深蒂固的,深入民族血液之中的,无法改变和妥协的,所以向西看的人们,准备好应对这美国强加给我们的普世主义精神吗?
  •     最近读的第二本国际关系的著作,启发性很强,或者说可确认的预言性很强,其所阐述的”文明的冲突“可谓是一针见血的评析了当代国际形势的本质。而作为文明载体的宗教,也确实在时下影响颇深,无论是长久以来的伊斯兰教,还是最近乌克兰的分裂,都在书中成为兑现的预言。与”历史的终结“相对的,作者所透露的对”西方文明“的衰落的担忧令人深思,引以为豪的现代西方自由民主价值观,也正是其衰落的源动力。有两点非常值得关注,其一,文明的不可调和性,随着各文明实力的增长,和平非但没有得到巩固而且越发脆弱;其二,哪怕是美分都必须认识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从骨子里是戒备东方的,即使如日本一样的宪政国家(当然,从当前局势来看与书中所述相逆),不知道这样的戒备是一部分声音,还是主流的观点,错过了民国搭上西方文明末班车的机遇,中
  •     不明觉厉。。。
  •     過了二十多年後看這本書,可以說把這二十多年的事預測了個八九不離十,也算是個奇跡。唯一沒認識到的重要問題是911後的國際反恐秩序會讓美國提前進入衰退期。
  •     坐等文明6
  •     作业要求看本书写篇读后感,就买本贵的激励自己好好看本名著,内容还没看完,不过真一分价一分货啊,纸质很好。不过就内容上,感觉和平装版没啥区别:都字儿没图,但贵的达到激励效果了~
  •     意识形态退去,文明的冲突浮出水面,意识形态是一时,文明的冲突是根本。
  •     国际政治学读物,二十年前的书,仍有活力并带来启发。
  •     回头再看,又发现一些新的东西。
  •     包装不错,没有破损,很喜欢。
  •     范式虽然简单有漏洞,但能预言如今的伊斯兰世界,也是很犀利了
  •     站在二十世纪末的历史节点展望和预测未来。关于国际形势的书很容易随着时间而失去参考价值,而这本书中相对出色的预见性和对冲突根源的分析使其在今天仍极有价值。至于最后一段作者的想象则见仁见智。
  •     世界的运行远远超过我们想像的复杂,人类文明的运行也一样。冲突不一定是文明造成的,文明之间必定会冲突。
  •     not fair enough
  •     作者的观点我很认同:未来的冲突更多是文明间的冲突,未来的和平构建在文明的共识之上。但是这本书的写作范式确实很一般,可读性极差。
  •     学习了很多,开阔了视野
  •     哈弗亨廷顿教授对于政治与文明的深刻见解。
  •     只能说,厉害!
  •     看书的时候正好土耳其发生未遂政变,越发佩服亨氏的远见,尽管那段猜测中美冲突的想象现在看来有点搞笑,细想想南海审判的事,突然有些羞赧,中国还没有强大到让亨氏忌惮的实力。
  •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两个字:绝望。作者对西方文明的前景是如此的绝望,以至于我一个东方人看了都觉得极端压抑和窒息。做为一个相信世界上是存在普世的、全人类都认同的 价值观和文明的人,我很想反驳他的观点,但是看看现在的欧洲难民危机,我又觉得好像找不到什么证据……(这、这真是让人绝望)
  •     成书于在冷战刚结束的90年代。
  •     虽然很多人说这本书不是亨廷顿最好的书。嗯,他们功力太深了,对于我这种国际政治的小白来说,已经写的足够好了,至少我看得懂,并且於我心有戚戚焉。
  •     书封装的很好,一看就是正品。在亚马逊上买东西放心!
  •     真知灼见,虽然作者有自己的立场,但十分客观。结尾那段预测不能说荒谬,或许正是因为有次预见,才能规避如此可怕的场景。
  •     在省图看了两下午
  •     我不太确定是这样。。
  •     第五章像小说。非常契合2016年的一本书。
  •     19、20世纪西方文明的扩张是全球殖民主义的后果,因为权力的扩大才顺带了文化的传播。如果非西方社会再次受到西方文化的塑造,那只能是西方的权力再次扩张的结果,“帝国主义是普世主义的必然逻辑结果”。作为一个成熟的文明,利用任何强制的方式传播自己的文明都有悖于自己坚守的民主自由的价值观。
  •     五洲震荡和为贵
  •     何止是西方文明,所有文明都正在衰落。
  •     论文查重好复杂_(:з)∠)_
  •     读史读经典的第一本书,之前没读过学术性这么强的书,觉得有必有重读重思考
  •     结合基辛格的观点,亨廷顿对中华文明的判断不准确。基辛格认为,中华文明,在军事实力上不算突出,但是具有对自身文明的强烈自信,对自身文化更加强烈自信,加上中国经济发达,因此中国认为,只要自己端坐中央,四夷自会来朝。中国治者,用一种等级分明,各受其道,上慈下恭的理念,来建立家庭式国际秩序。本质上,没有对外扩张的野心。
  •     很喜欢,不错,经典 。
  •     神一样的预言书
  •     被科普了国际秩序和文明断层面的关系。对穆斯林文明的解读和发展预测现在回头来看很正确。文明的冲突不可避免,在可能的世界大一统之前,因为历史表明,宗教和文明是一半动荡和冲突的源头。
  •     给别人买的,应该还行
  •     站在1996年的时代还是颇有预测性的,不过中美博弈终究还是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的对立吧
  •     事实证明作者在20多年前的预测是正确的,现在世界的主要矛盾就是西方文明和其他文明的冲突,西方在退,中华、穆斯林文明在进。虽然作者努力做到客观,但是不知是不是翻译的缘故,感觉他还是更多的偏向西方。
  •     普世公认的道德准则倒是可以出现。诚如王辑思先生所说,“尽管这样一个世界还很遥远,但是值得为之而努力。”
  •     西方化=现代化?抑或是西方文明=普世文明?作者用大量的篇幅来证明两者是不相等的。
  •     似曾相识。
  •     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经典之作!
  •     最近发生的各种冲突和暴力事件一一印证了亨廷顿的推测,这本书太具有预言性,越来越佩服亨廷顿。
  •     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西方文明的衰落,东方文明的崛起,而东方文明的未来呢?
  •     虽然作者最后的预言没有应验,但不得不说,他的理论很有道理
  •     眼花缭乱的国际形势大卡片集合里,重点在文明构造的新国际秩序
  •     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但是仍然有一些洞见。方法论上的问题在于,1,一些具体而零散的事例是否可以用以断言和证明全球文明发展趋势?2,对每个文明的浮光掠影的观察,是否真的可以抓住文明的核心本质?(亨廷顿和韦伯的差异大概就在这里。)3,即使人们不在经验层面上验证作者的观点(事实上作者提出的是一个分析框架和视角,也确实没有什么好验证的),但这个分析框架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抓住文明发展的主要线索?书本身观点是有意思的。但是它能回答以上几个问题的程度,将决定它是否有超越历史的学术价值。
  •     书已经收到,很好而且十分好.
  •     喜马拉雅听大咖读书会听完的,从文明的角度来分析国际,别有新意,周遭的一些事情也印证了其合理性,将来可以一读
  •     值得一看,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文明
  •     将目光放到文明的角度来重新解构世界,这是伟大的发现也是伟大的创造。中华文明的崛起并强劲发展是遵循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但最最重要的是,打倒和失去一个忌惮的超级对手对自己来说恐怕不仅不代表胜利而是代表衰落的开始。
  •     03年读第一遍,惊为天人;2010年读第二遍,醍醐灌顶;如今又读了第三遍,仍然是感慨万千,亨廷顿绝对是美国战后政治学第一大师,殿堂级的神人,看问题一针见血,目光如炬,入骨三分,最后几个章节关于“车臣、波黑战争”的文明冲突史描述,比惊险小说还扣人心弦。最重要的是此君胆大生毛,完全不在乎什么“政治正确”,什么话都敢表达,对Islam的暴烈特性直言不讳(当然对中国的威胁也是照说不误),如今西方面临绿教压境,哪有这样勇敢这样睿智的教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