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信仰

出版日期:2016-6
ISBN:9787544283119
作者:[英] V.S.奈保尔
页数:491页

内容概要

V.S.奈保尔(V.S.Naipaul),英国著名作家。1932年生于特立尼达岛上一个印度移民家庭,50年代进入牛津大学攻读英国文学,毕业后开始出版文学作品。著有《米格尔街》、《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自由国度》、《大河湾》、“印度三部曲”、“美洲三部曲”等。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部 印度尼西亚:N-250型飞机展翅高飞
第一章 当前的重要人物
第二章 历史
第三章 皈依者
第四章 圣地
第五章 村落
第六章 熔岩下
第七章 噢,妈妈!噢,爸爸!
第八章 鬼怪
第二部 伊朗:阿里的公道
第一章 受迫害者基金会
第二章 贾弗里周游各国
第三章 大战
第四章 盐地
第五章 监狱
第六章 烈士
第七章 库姆:惩罚者
第八章 癌症
第九章 两个部族
第三部 巴基斯坦:从地图上掉落
第一章 犯罪集团
第二章 政体
第三章 拉纳在他的村子里
第四章 游击队
第五章 忏悔者
第六章 失去
第七章 来自北方
第八章 阿里的足迹
第九章 战争
第四部 马来西亚:举起椰子壳
第一章 旧衣服
第二章 新楷模
第三章 法师的儿子
第四章 另一个世界

作者简介

奈保尔重访印 度尼西亚、伊朗、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他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不介入、不评价,通过受访人自己的讲述,将家族与个人故事娓娓道来。从国家领导者、宗教领袖、外来移民,到出租车司机、学生、乡村农民,他们身处战争、社会转型、信仰多元化的背景之下,在去与留面前游移不定。奈保尔用简洁且深刻的笔触,将个人的“小历史”与社会的“大历史”融为一体,一幅画卷缓缓拉开。


 不止信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维·苏·奈保尔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尽管在某些角度上看,他是个十足的恶棍。在英国移民文学三雄之中,奈保尔的文字颇为不同。石黑一雄的作品细致典雅、主题丰富,西方色彩里又透出东方文化的韵味。拉什迪的文字则古灵精怪,倘若读过他那本“布克奖中奖”的《午夜之子》和那本收到霍梅尼的追杀令、让数人丧命的《撒旦诗篇》,你会惊叹他的天才和想象力的疯狂,不过却因主题的敏感,或许这一生都无缘诺奖。奈保尔和他们很不一样,他的文字通常平铺直叙,语言简短明快,即便是偶写景物,书写出来的效果也和速写一般,寥寥几笔,一副颇有质感的场景也就还原在了眼前。和拉什迪相似,奈保尔有着印度裔血统,不过他出生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一个婆罗门家庭,年轻时在英国牛津读书,之后在世界四处游历。所以这也在某种意义上解释了他某些恶棍样的做法,因为归属感的缺失,一个人热爱游历,在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冲击下,一个人或会迷失或会失落,灵魂上已然寻不到根,便有了不羁的态度去应付多变的周遭。同样不羁的马尔克斯倾尽一生去写自己的家乡和家庭,而奈保尔大半生都在漂泊,一直在书写异乡的故事和外面的世界。曾写过奈保尔的《大河湾》的书评,作为和“船长”康拉德的《黑暗的心》的对比,奈保尔的视角显然更加宽广,在认识现象的深刻上更加理性,对眼前的事态也更加宽容。波兰裔的康拉德总更愿意表现自己的“西方目光”,然而这种有些刻意准备的身份,却让他的作品时而生硬和刻薄。他深刻地了解属于自己的过去,却又极力地想要将这份历史推开去获得新的认同。不过否定历史的行为往往从一开始就是失败的,面对黑暗的汪洋,奈保尔也写过《康拉德的黑暗我的黑暗》。说到这本《不止信仰》就必须要读奈保尔在1981年完成的《信徒的国度》,那是作者在伊朗、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一部游记。时隔17年,奈保尔故地重游,写下了这部另一番滋味的《不止信仰》。时间可以改变许多事情,对一个故事,对一个人,时间会提供一个机会,让每个人有了更多的维度,抑或懂得了将心比心,又或更生一份领悟。17年的时光让伊斯兰的世界发生了许多变化,奈保尔也有了更加平和的心态去观察眼前的一切。《信徒的国度》中的奈保尔笔锋犀利。书中遍布着对伊斯兰世界中的极端现象的揭露和愤怒,而在《不止信仰》中,这份情感显然有了变化,不同的年月,让这个特别的世界产生了改变,老朋友、新朋友,都有了新的故事,而作者本身也更加的深刻和随和,没有态度上的激烈,更想平静地述说所见所闻。“一个人的宗教并不必然是他或她的唯一和排他性的身份。事实上,作为一种宗教,伊斯兰教并不抹杀穆斯林在许多生活领域中的有责任的选择。”印度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在《身份与暴力:命运的幻象》中这样写道。在这部作品里,他也批判和质疑了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的观点,不能在一个片面的角度去区分人群的属性,和平与融合在于对彼此的认可和对对方身份的多样性的理解与共鸣。这也是时隔17年之后,奈保尔在《不止信仰》和《信徒的国度》中所展现出的不同。展示某个现象,批判某个事件,这都很容易,在这个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时代里,我们所眼见的观点多如牛毛,揣测防不胜防,攻击变得刁钻,大众的情绪更容易被煽动,而少有人可以去揭示事实的真相,可以以一个更加客观的视角去审视我们所处的现实。在《不止信仰》中,奈保尔变得冷静而平和,就如他在序言里所写,“这是一本关于人的书,不是一本关于见解的书”。奈保尔在写《信徒的国度》时对伊斯兰教一无所知,因此他将那次旅程定义为冒险,都是对陌生世界的震惊和感悟。在写《不止信仰》时,奈保尔已然有了更多的准备和更成熟的心态,作品重在讲述,而不在情感的诱导。其实这也正是奈保尔吸引人的地方,广泛的游历,真实的还原,读奈保尔的作品就像读一部百科全书,丰富的内容没有一丝拖沓,千人千面,各有千秋,一部作品更是一个年代一个地域的众生相。现代社会更容易将人标签化,这源自教育的片面、信息的肤浅、生活的现实、政治的需要……因而我们好像收获了不菲的知识,实则不过是为了给自己一个标签,去在一个既定的轨道上谋求一份所谓光明的发展。所以现代人多自负又自卑,在对社会和他人片面的认识中很容易受到误导和陷入极端。良好的宗教信仰是为了发掘人类美好的共性,但当服务于政治和群体,其往往沦为区分不同人群的印记,当这份区别走向极端,群体难免会爆发冲突。而每个人终归是多元的,在生活、工作、所处的种种现实里分饰着不同的角色,承担了不同的责任,当带着理解去将这不同的色彩穿插,人们的共识或会多于差别。为了认同、力量,哪怕仅仅是一份失意时的抚慰,人们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信仰,可以皈依于产生共鸣的宗教,但当信仰和宗教遭遇了蛮荒,人们更该拥有的是坦诚而真挚的爱。就如书中那个小小的段落所写:我的母亲没有信仰,但她善待每个人,受到所有人的信任和爱戴。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这四个国家都是被征服的国度,历史断层,过去的记忆被抹去。在后殖民地时期,都希望依靠伊斯兰教的力量来复兴,基本教义派声嚣尘上。
  •     从小说家到学者形态的 奈保尔 其实我更喜欢他前期的小说风格
  •     特别棒,推荐!
  •     他要是待在疯人院,绝对撑不到两年。但是他在自己的两个世界中,一住就是二十三年。 火车有很多节车厢,也分不同级别,但经过的是相同的风景。人们面对的政治、宗教问题和文化压力,都是相同的。我只需保持一颗澄净的心,细细聆听人们告诉我的一切,一直问下去。
  •     白描式的表述,耐心看,会是一幅生动的长卷。可惜时间不够,且他笔下的生活离我较远,没细看。
  •     厦门图书馆借阅。大概是由于对伊斯兰教缺乏了解的兴趣,没有看完,也实在是没有兴趣往下读。这种闭塞、偏执、严重歧视女性漠视人权的宗教真是让人不寒而栗。愿世界和平。
  •     跨年读完了奈保尔的第二部作品,第一部是《信仰的国度》。喜欢奈保尔的游记,有深度的非虚构写作,不是浮光掠影式的,而是通过讲述一个个人的故事,展现印尼、伊朗、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等伊斯兰社会转型的大背景。译文优美流畅。
  •     对这本挺失望的
  •     精彩
  •     启发很多!
  •     看了几小节,没看懂,也没什么可评的,已弃……
  •     通过不同阶层人的故事对伊斯兰教的信仰做了深层次的剖析
  •     为什么读奈保尔?因为读到的是从未遇见、没听说过、想象不出的人、地方和事情。印度尼西亚、伊朗、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真实的伊斯兰世界,我从来也不曾了解。
  •     如作者序言这是一本关于人而不是见解的书,不止信仰,更有关信仰的地位与原因:分崩离析的社会交替中它充当哪些角色?信徒想从皈依里获得什么……有很多简明有力的句子(“我难道只是父亲的儿子?”)
  •     宗教相关的很少接触,最近伊斯兰相关的也不是很太平。每一章都是一个人,一个故事,涉及了几个国家,时代社会的变迁,个体的来来往往,宗教在其中的角色,是限制了善恶,还是越发的极端
  •     前一本《信仰的国度》记述了一位伊朗青年贝赫扎德,他给奈保尔当向导,信仰共产主义,在德黑兰的尘土里既挫折,又坚持,是个很动人的人物。待拿到这一本,我急切地想看看十七年后他的消息,结果奈保尔只是轻描淡写地回忆了一笔。不知道这是现实的残酷还是文学的残酷。
  •     二刷中。感觉到非虚构写作很不讨巧,时间跨度很有限,内心描写就更有限了。17年前的前作刚买。历史盲表示很适合装逼。希望没有删节,不过,印尼和马来西亚跟华人关系如此密切,保不全,伊朗跟巴基斯坦就不太知道了。
  •     奈保尔写非虚构功力之深,尤其是牵扯宗教、异域风情、政治和思想时,能够轻描淡写又出真谛,大小知识框架全修
  •     四个皈依的国度
  •     写作手法上仍有《米格尔街》的影子。只信仰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很容易变的狭隘。对于狂热分子而言,对抗所谓恶的最切实的办法就是极端的个人主义,所以会有ISIS这样的组织存在。套用一位狂人的话:“其实你也不是信仰你的信仰,你只是信仰你的自我…自我早就高于了你的主你的佛你的安拉你的政党你的帮派,你早已供自我为神而毫不自知。”
  •     写《信徒的国度》时,奈保尔对这四国的文化不太了解,反而主观地探讨了很多细节的问题。十七年之后,他重访四国,对当地习俗、信仰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他却开始谨言,写作时尽量做到无个人议论介入。仔细想想,似乎很多事,基本也遵循着这个理。不愧是奈保尔。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