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者

出版日期:2014-8-1
ISBN:9787508646991
作者:[英]克里斯托弗·克拉克
页数:472页

内容概要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英国人,剑桥大学现代欧洲史教授,著名历史学家、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士。曾于2007年荣获英国历史学界殊荣“沃尔夫森历史奖”。他曾因对德国历史研究的突出贡献,被德国政府授予十字勋章。

书籍目录

推荐序
前言
第一部分
通往萨拉热窝事件之路
第一章 塞尔维亚的幽灵
贝尔格莱德刺杀
“不负责任的因素”
意念蓝图
分裂
升级
三次土耳其战争
阴谋
尼古拉•帕希奇的反应
第二章 无个性的帝国
冲突与制衡
棋逢对手
谎言与伪造
佯装的平静
鹰与和平鸽
第二部分 欧洲的分裂
第三章 由多极向两极:欧洲在1887~1907年
法俄同盟:危险的关系
巴黎的反应
英国结束中立
德国:后来居上的帝国
惊天逆转?
言过其实
第四章 欧洲外交政策的多种声音
君主政体下的决策者
谁在统治圣彼得堡
谁在统治巴黎
谁在统治柏林
爱德华•格雷爵士:高处不胜寒
第二次摩洛哥危机
军事与民事
媒体与舆论
权力的风水轮流转
第五章 巴尔干半岛的复杂情况
空袭利比亚
忙乱的巴尔干
摇摆不定的人
巴尔干冬日危机
支持保加利亚,还是塞尔维亚
奥匈帝国的麻烦
法俄同盟的巴尔干化
争取主动权的法国
普恩加莱的压力
第六章 最后的机会:1912~1914年的缓和与危险
缓和政策的局限性
生死存亡之际
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德国人
启动巴尔干计划
男性主义的危机?
漫漫长路
第七章 “一战”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
刺杀
亦真亦幻
调查开始
塞尔维亚的回应
还需要做什么
第八章 扩张的漩涡
别国的反应
霍约斯伯爵前往柏林
奥匈帝国的最后通牒
尼古拉•哈特维希的离奇死亡
第九章 法国人在圣彼得堡
德罗宾伯爵换了火车
普恩加莱乘船前往俄国
博弈
第十章 最后的通牒
奥地利的要求
塞尔维亚的回应
“局部战争”开始
第十一章 枪声响起
毫不让步
“这次战争真的开始了”
俄国人的情理
第十二章 最后的日子
笼罩在欧洲的奇怪光影
普恩加莱回到巴黎
俄国的军事动员
跃入黑暗
“这过程中一定有些误会”
保罗•康邦的磨难
英国介入
聚焦比利时
迈入战争
结语
致谢

作者简介

1914年6月28日早晨,当弗朗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索菲·霍泰克抵达萨拉热窝火车站时,欧洲还是一派和平的景象。然而,37天之后,这里却燃起了战火。由此引发的战争让1500万生灵化为枯骨,三大帝国被摧毁,世界历史由此被永远地改变了。
但时至今日,仍没有人能说清“一战”是 如何开始的。“一战”导火索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萨拉热窝事件会引起世界大战?巴尔干地区是如何成为如此重量级事件的中心的?欧洲国家是如何迅速分裂成相互敌对的联盟的?这些国家是如何制定并实施自己的外交政策的?是某个人或某个国家的错误决策引发“一战”?为了避免战争,欧洲各国做出了哪些努力?为什么每个国家都宣称他们是被逼无奈,被卷入了战争?为何危机会在短短数周内升级为世界大战?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从卷帙浩繁的历史资料中,一点一滴地追本溯源,再现了在维也纳、柏林、圣彼得堡、巴黎、伦敦以及贝尔格莱德这些决策中心地所发生的事情。但他匠心独运,只是将发生在“一战”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之前的结盟状况及一系列危机作为背景,重点放在了因为冒险而犯下错误、导致“一战”爆发的那些人身上。克拉克聚焦“一战”爆发前的10年里的欧洲外交界的每一位重量级人物,包括德皇、沙皇、奥匈帝国皇帝等,鞭辟入里地分析他们的人物性格、其在国内的政治影响、对外部地缘政治的认知及其动机。
他最终得出结论,“一战”是欧洲各国合力上演的一场悲剧,而非一桩罪行。不能将这场灾难归咎于某个特定国家。所有的参与者,无论是领导人、外交官、将军都在“一战”一触即发之前,莽撞自负、懦弱多变,他们不是狂徒,也不是谋杀犯,而是一群懵懵懂懂、不知未来去向的“梦游者”。
克里斯托弗·克拉克同时还通过深入研究1914年以前几十年的历史,揭示了纠缠欧洲已久的痼疾:每个国家都注意到了灾难性的后果,但它们各自有着特殊且矛盾的、属于各自的利益关注点;每条政策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也很难被预估;各国甚至还尝试利用普遍性危机,争取自己的利益。克拉克提醒我们,在21世纪,世界渐趋多极,国际关系日益错综复杂,与“一战”前的欧洲颇为相似,那段历史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反思如今的欧债危机,乃至全球经济危机。


 梦游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内容很详细,但个人感觉条理较乱,很分散。翻译的确算不上很好,作为一本专业书籍,全书注释很少,非专业人士看这本书还是需要一些其他辅助材料配合。
  •     去年一戰百年,中信就出了這本《夢遊者》,查了一下,原文版出了一段時間而且頗受好評,而且內容是筆者更感興趣的戰前外交關係跟各國政局的介紹,所以就買了下來,拖到最近繁體版出了才閱讀。就歷史題材來說,一戰應該算是數一數二殺死最多紙張油墨的,中文也出了不少,各式各樣的切入點都有,而本書作者把他的心力著重在參戰主要各國的內政局勢,到外交目標上面,好解釋他的書名《夢遊者》的意思。像這樣一場大戰爆發的原因不可能如表向那樣的單一,早已經是學界共識,實際上多重的要件同時湊齊之後,最後再點燃那個導火線才是有說服力的見解。對於Christopher Clark來說,他的主張是,不管參戰各國內政怎樣惡鬥動盪,外交怎樣機關算盡,變化多端,導致大戰爆發的最終原因,還是各個執政者“明知後果很嚴重,但卻依然如同夢遊者般,糊塗的把大眾向一場災難推過去”。他這個解釋,倒勾起了過去閱讀銀英時,田中芳樹常假楊之口所痛斥的,當權者草菅人命,隨意把民眾往戰火推去以逞一己之快的指責。之前讀《哈布斯堡的滅亡》或其他的戰史,總見到將領無腦的命令小兵往機關槍的火線上去送死等等的橋段,忽然就在想:人命何價?軍功何價?國家又有何價?想起格雷那句經典名言:「全歐洲的燈火都熄滅了,我們這輩子再也看不到他重新亮起。」既知如此,又何必當初呢?Clark的批評,確實是擲地有聲。慶幸的是,兩次大戰換來了歐洲人深刻的反省,至少我們很難想像西歐會再見到戰火(另外一邊就難講了....),只是時局瞬息萬變中,近來的難民潮跟經濟壓力,會不會再引起什麼災難,就要看人們對於歷史記得多少了。最後我要說的是,本書原作是個好作品,Clark把千頭萬緒的事情有調理的敘述分析,時而加入深刻的見解,例如他關於賽爾維亞這個常被忽略的國家的分析就值得一讀。但悲劇的是,翻譯之差也是令人搖頭。句子不通順,搞的語意前後矛盾,甚至跑出法蘭西第三帝國這種讓人不知所云的錯誤來,真叫人不知如何是好。讓人失望的是,台灣雖然也出了繁體版,卻只是轉個碼就上市了,我是沒有一一比對,估計也不可能更改什麼。總之,《夢遊者》是一部出色的作品,但是,有能力的就看原文吧。
  •     作者在400页的篇幅中,以巴尔干半岛的内部局势为引子,逐渐将漩涡扩大到德法俄英四个大国的外交。同时对于孤立事件做到多方面陈述,使得国内纠纷与国际形势很好的结合起来。一战作为近现代社会第一场大战,诱发的因素很多。虽然萨拉热窝加速了整体进程,但是并不能由此将其作为主要因素。事实上随着工业化进程导致的快速扩张,大国之间利益冲突在所难免。而从国内政治上来看,政治制度的改革也随着发生改变。一战的导火索是萨拉热窝,而往前追溯,则是奥匈帝国日薄西山引发巴尔干半岛风云突变,恰逢此时民族主义的兴起。谋求独立和民族大一统成为巴尔干半岛的无法破解的主导思想,这也导致几十年前南斯拉夫开始不断独立直到现在科索沃还在寻求内部独立。如果没有这股思潮,我觉得仅仅是奥斯曼、奥匈帝国、德法英俄几个大国有可能形成一种利益均衡的态势,至少是在欧洲地区。在亚洲虽然大家打得火热,终究不是本土作战。大国之间形成盟约,最后当猪队友引发战火的时候,只有梭哈一条道路可以走,每个国家都没有退路。同现在相比,其实形式几多相似。大国之间当达到一定规模后只会陷入均衡掣肘的状态,因此不会主动引发战火,局部冲突不会陷入全面战争。但是许多边缘因素并不是大国可以操纵的,因此当某些边缘因素打破了均衡的时候,战争不可避免。这也是为啥中国面对以前的小弟朝鲜,一直要让他克制克制。如果真的不长眼睛揍了韩国,中国要不就是舍弃自身军事利益放弃朝鲜,要不就是开战,显然都不是好的选择。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作者详尽地描绘了一战前夕几年内不同国家的国内状况和外交状况,并且做到对于某一事件不同国家反应的对比。对于这种涉及多方面因素的事情,作者抓住了整体的逻辑以及每一个事情的逻辑,殊为不易。看完后并没有觉得杂乱无章。
  •     书里整理了一大堆的史料,看似历史的偶然,一共六个 协约国与同盟国, 不同阶段政党、利益诉求的微小变化,很有可能导致一战不会在 1914年发生, 但细想背后逻辑: 巴尔干地区这个火药桶里的多个小国各有不同背后势力插手的 混乱、 工业革命导致新生力量的崛起(俄国、德国) 结合两个老态龙钟的旧帝国必然的衰败(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引发大量背后私下结盟与勾兑, 同时英、法、德、俄、奥匈 几大主要国家,恰逢政党议会与君主立宪的共存阶段,各不相同的权力结构导致权力和诉求的冲突更加混乱。 因此, 一战 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里面也能看到 日本、美国等新生势力在背后若隐若现, 并对一战爆发的时间点和势力划分,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从我角度而言,作者的观点且不细究, 冲相关资料也值得一看,
  •     过于详细,提炼不够,感觉被大量的细节淹没了
  •     战争只是政治的表现,政治家往往主导了政治的导向
  •     看的中信选书系列版本(16开软精装-三面书口刷金),高大上!就是居然有错别字啊啊啊!!!校订真是配不上这书的卖相啊。。 一战前各国的算计、博弈就像是孩子们在过家家,你撩我一爪,我招你一下,今天我和你要好,明天就翻脸,后天又一起玩耍。。但战争确实以血淋淋的事实宣告着其悲剧的本质。。面对错误、罪孽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都企图以某个理由(最好是冠冕堂皇的)为自己的行为、责任开脱。道德(或者说意识形态)还是束缚人性、国性的有生力量,摆脱其(无论是无知还是无视)都会助长恶的膨胀。极端的说,一个完美的托词下,任何人都不惧作恶。对于承担、选择的未知结果而恐惧,导致了人的不作为,人总是对作为产生的恶果更愧疚更后悔。
  •     一战前因,爆发来龙去脉,各个利益集团,个人的博弈冲突。从巴尔干火药库的争斗到引发欧战的危机,每个人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却惘然不顾所有人都在抱团往悬崖边缘滚去,是为梦游者。
  •     从塞尔维亚的民族情绪,内部的纷争,奥匈帝国及俄国的角力,法、哦、德、英大国决策的过程及决策者复杂的个人情感及关系,对战争充满的天真的乐观,认为战争是个短期的过程,不可能持续很长时间,一战的起源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而不是某个人蓄意挑动的,不错
  •     翻译的还凑合。内容千头万绪,看的又痛苦又头大。得出的结论不过“愚蠢的人类”五字而已。
  •     低于期望值,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作者的问题,还是我的问题 (可能性更大) 叙事不容易读懂。出场人物太多,叙事跳跃性强,导致不能前后贯通。最后一两章最好看。感觉一战前形势确实很像现在。值得借鉴。
  •     这是一本讲一战之前各国状况的书,整体来讲各国都覆盖到了,内容很细致,但是对于这段历史不太了解的人来说还是有点太繁复,线条不是很清楚。7月读毕1种1册。
  •     翻译不好,原著也写得相对严肃,而诠释该书观点的最生动且细节丰富的书是安德森的那本《阿拉伯的劳伦斯》,诸如:奥斯曼被中欧巴尔干民兵和操武器的农民打败不到三年,居然能让英军损失35万人,而《塞克斯-皮科协定》高度保密的结果,真的让劳伦斯变成了劳劳劳。。。
  •     好书,翻译有瑕疵
  •     因为在做一战的选题看了很多同类书,原著挺好看的观点也很有意思,买了中文版参考,中信做历史书太过分了,注释居然全部删掉了,很多地方都找不到出处,硬生生把学术书往畅销历史读本做……
  •     扣一星给翻译。非常全面地介绍了一战爆发前整个欧洲的律动,告诉了我们外交失败背后复杂的历史根源
  •     没有什么新东西,文笔倒是不错,不如Thunder at twilight
  •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几十年的国际关系史。中信的翻译实在是渣,错别字漏字时有发生,语句不通逻辑混乱经常出现。五星给原著,三星给翻译。
  •     没什么意思 精华就在那两句话里
  •     一群应该被时代抛弃的朽木共同导演的一场悲剧。
  •     战争的发生介于必然和偶然之间,没人意识到战争可能的最坏结果。在博弈中没有谁是罪人,也没有人无辜。今日来看事情还没到最坏的一步:一超之下没有结盟对抗的土壤。
  •     关于外交上的折冲,此书确实相当难懂
  •     1914年的這些主角們就是一群夢遊者,他們懸著一顆心,但又視而不見,他們被自己的夢困擾著,卻沒有一個人睜開眼去看看,他們將帶給這個世界的是一場怎樣的災難······
  •     一战是世界殖民秩序分崩离析,新的世界秩序还未产生的连接点,二战后新的世界秩序框架构建完成。
  •     注重一战前列强的争斗,写的非常非常详细,看得蛮过瘾!
  •     本书的出发点很有意思,作者的观点是一战本来可以避免。对于欧洲局势的分析很详细,也避免了脸谱化德奥,其实两国都有值得同情之处。这里在我看来,俄罗斯的责任非常大。
  •     奥匈帝国是可能的多民族联邦国家,塞尔维亚是欧洲的日本,沙俄是贪婪阴险的北极熊
  •     书真是本好书,史料翔实、论述完整、叙事清楚。但是翻译真是有点糟践东西了,居然还会出现同一自然段里同一个人名翻译不同的错误,很多话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看出来完全不是作者本来的意思,译者和责编都难辞其咎。
  •     将问题局限在了某个特定的政府或者国家,而非相互影响的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由此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对批判对象的探索使得人们容易讲决策者的举动看作有计划而为之,并有着连贯的意图。在极端情况下,这样的过程中就诞生了阴谋论式的叙述:一小撮掌权的人(比如那些穿着天鹅绒夹克的恶棍们)依照一个恶毒的计划,从幕后操纵着事情。
  •     极好的书,对各方如何一步步走向战争进行了详尽的叙述,特别是塞尔维亚,印象深刻。地处火药桶的巴尔干疯狗如何受民族主义戕害,走向毁灭道路,直到科索沃战争,才算是告一段落。而想想当下外看是普鲁士,内里接近塞尔维亚的某国,四处树敌的中二领袖威廉二世,自古以来的大南斯拉夫幻梦。。
  •     很详细,没头绪,若不是《八月炮火》和《俄国外交政策的一世纪》打底,我都要被绕晕了。
  •     作为一本专著,译本居然砍掉了所有的注释和书目。原书内容是很好的。
  •     我看不进去,这锅翻译要背。
  •     想看原版。
  •     看了开头。。实在看不下去。。
  •     是一本很认真,很敬业的好书。梳理了一战前欧洲各列强间的纵横捭阖。这些线索或许只能称为浅层次的原因,藏在背后的经济方面的因素起了多大作用,先看看货币战争这本书再说吧。
  •     中信删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毛病还会好吗
  •     什么是历史的真相? 答案是: 不存在。 每个人,国家,民族对历史的解读都会因价值观和视角的不同而差异巨大。 为什么一定要了解历史? 因为读史会赋予你大局观,让你目光长远,不局限于暂时微薄的输赢得失。
  •     201620#读了整整四个月,中间无数次想要放弃。作者试图从各个国家的角度来看待这场战争是如何发生的,巴尔干半岛的危机,各大国之间纠缠的关系。试图面面俱到的结果就是人物国家关系对于读者来说如千丝万缕纠缠不清,唯一的感觉大概如书名一般梦游着看完了。
  •     各个国家之间的尔虞我诈,国家之间的利息和政治斗争,政客、媒体、大众在此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利益冲突决定了战争的爆发。一百年后的今天,欧洲政治格局和全球政治依旧没有太大变化,国家之间没有永久的友谊,只有永久的利益。
  •     非常精彩的分析叙事作品,从中也再次看出,西方史学界回归宏观,回归叙事的大趋势。作者使用了大量材料,但没有丝毫纠缠于史料本身,而是将材料融入了宏观分析。对一战前极端复杂的欧洲政局进行了细致的分梳。同时揭示了,政治家的决策绝非始终线性,连贯,理性。而会受到不同情报,信息,局势的引导,从而触发某些极端偶然的因素与决定。另外塞尔维亚这个元素被强化分析也是切中要害。真说不足,实际还是老毛病的翻译,有些文句意思绝对错误,人名不统一,还有例如反闪族主义这种莫名其妙的名词,一想都知道是anti-semitism反犹主义的误翻译,译者缺乏历史知识和常识的弊病是目前的普遍现象
  •     翻译二逼,但是书还是很好,历史或许有其必然的因素,但未来从未决定。
  •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 1914 年的这些主角们就是一群梦游者,他们悬着一颗心,但又视而不见,他们被自己的梦困扰着,却没有一个人睁开眼去看看,他们将带给这个世界的是一场怎样的灾难。//现在世界上那些能将人类推向毁灭的掌权者清醒了吗?呵呵,天知道。
  •     对一战起源和早期进程的解读,头绪众多,对欧洲主要大国和巴尔干地区的战前局势有细致的分析。作者通过分地区的情况说明,阐述一战前欧洲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认为国与国的政治外交决策并非如后世观察者所见如此清晰,协约与同盟内部并非铁板一块,政府与民间意见存在差距;任何一国的决策会引发另一国的进一步反应,国内的派系斗争与政策决定的不透明,又加剧了外交上政策走向的判断难度。作者认为一战危机是“一场多极化的事件,是一种大范围内的相互影响”,由于缺乏二战后期的核威慑,因此政治家与民众对未来的期待和战争的恐惧互相抵消,又往往是前者占据上风。但是,个人对于欧洲史的基础太差,随着论述的展开,人名越来越多,招架不住。
  •     最有趣的是第二和四章。翻译中一堆小错误,明显对翻译涉及的历史不了解。
  •     看完书,感觉自己脑子依旧处于一团迷雾之中,或许是作者真的做不到把这件事讲得每个人都能清楚,更大的可能,其实是这场战争本就来得如此的稀里糊涂,可能人类历史里,有很多事的开始,并没有那么多的意义以及理由,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有的只是冲动的感情和情绪驱动着,最后汇成一条暗红的血河。
  •     个人感觉写的有点乱。对大战爆发前各国外交矛盾的分析很详细。
  •     感谢各位领导和客户赐予我更多独处的时间(在飞机上)。看过丘吉尔的《一战回忆录》共五本,我看了三年。一个国家要攻打整个世界。但读完《梦游者》却发现事实远非如此。在1914年,那个错综复杂的,且充满了男性荷尔蒙的环境中,发生了这件让欧洲失去了超过三分之一男人的悲剧是有一定必然性的。
  •     作者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分析,展现了一副一战前政治生态图景
  •     内容是好的,译错是有的,注释是没有的。这是几个意思?!你是在逼我翻原文嘛。
  •     "一战"是一场悲剧,而非一桩罪行。
  •     减一星是因为排版质量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