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的方法/大师的国学课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
ISBN:9787539268248
作者:梁启超
页数:356页

内容概要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不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    1891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良维新的道路,时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    1915年底,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1929年病逝。

书籍目录

上卷  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第一章  史之意义及其范围第二章  过去之中国史学界第三章  史之改造第四章  说史料第五章  史料之搜集与鉴别第六章  史迹之论次附录一  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附录二  中国史叙论附录三  新史学下卷  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绪论总论第一章  史之目的第二章  史家的四长第三章  五种专史概论分论一  人的专史第一章  人的专史总说第二章  人的专史的对相第三章  做传的方法第四章  合传及其做法第五章  年谱及其做法第六章  专传的做法分论二  文物的专史第一章  文物专史总说第二章  政治专史及其做法第三章  经济专史及其做法第四章  文化专史及其做法第五章  文物专史做法总说跋附录一  历史统计学附录二  中国考古学之过去及将来

编辑推荐

梁启超编写的这本《读史的方法》是《大师的国学课》系列丛书的第3册,分“中国历史研究法”和“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两卷,重新界定了历史研究的意义及其范围,提出了要重视历史研究的目的性和史实的客观性的观点。

作者简介

梁启超编写的这本《读史的方法》由“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上下两卷组成,是中国史学理论的经典著作。“中国历史研究法”重新界定了历史研究的意义及其范围,认为那种在空间上“含孤立性”,在时间上“含偶合性断灭性”的活动。“皆非史的范围”,提出了发展变化的新史观。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中梁先生提出了要重视历史研究的目的性和史实的客观性的观点,认为现代史著应“为国民资治通鉴或人类资治通鉴”,以达到“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把史学研究范围和服务对象大大扩展了一步。而在史实的客观性方面,梁先生论及了“史家四长”,认为史家必须是德、学、识、才皆佳的“通人”。《读史的方法》中具体论述的几种专史的作法,可作为当代有志于史学研究者的津梁。


 读史的方法/大师的国学课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真心不错,想做研究的话适合学习其中方法。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