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火者

出版日期:2014-11-1
ISBN:9787513315884
作者:邓康延,梁罗兴
页数:336页

内容概要

邓康延,生长于西安,后到深圳,曾任职《深圳青年》策划总监、香港《凤凰周刊》主编,曾出版《常常感动》、《老照片 新观察》、《一杯江河》等著作。50岁相遇民国老课本,出版《老课本,新阅读》一书,并主编《民国老课本经典诵读》。去年出版《先生》一书,重现民国大先生们的绝代风采。近期又拍摄有《选择》、《民间》等纪录片。

书籍目录

序一 教育改革的“精神火种”杨东平_1
序二 教育与国运陈丹青_4
序三 与灾难赛跑的教育冉云飞_7
序四 火就是态度邓康延_13
上辑 观火
01
重回人的语文_21
02
呵护童年_40
03
课堂风暴_52
04
寻找活着的马小平_6
05
李庆明和他的公民教育_80
06
学在民间_105
07
断裂的天梯_115
08
乡村职业教育_127
09
大学大学_133
10
在路上_146
下辑 醒言
杨东平:好的教育不与学生为敌 _163
孙云晓:这是一个让儿童特别恐慌的时代_185
钱理群:所有教育问题的答案都在教育之外_195
陈丹青:教育是一件去做的事情_207
朱学勤:四海变秋季,一师难为春_221
余世存:真诚的丧失是最可怕的_231
周孝正:校长首先得是教育家,不能是政客_238
张鸣:教育只有开放才有希望_252
熊丙奇:教育改革需要更多自下而上的力量_261
附录一 课堂实录:鸦片战争的影响 魏勇_272
附录二 课堂实录:如何给《南方周末》评论版投稿 郭初阳_286
附录三 如何跟孩子谈战争 蔡朝阳_303
附录四 沙粒的态度 张良_309
后记一 想象一个孩子的未来 况冶_313
后记二 让改变悄悄发生 梁罗兴_317

作者简介

邓康延先生及其团队的几位编导,在纪录片《盗火者》拍摄之后,用文字的形式沉淀充实了这一话题,编写了这部书稿,书中使用大量照片并借用记录影像语言,直面中国教育的困境和希望,对纪录片中未能尽现的故事情节、嘉宾访谈及制作者的亲历感受拾漏补遗,使本书兼具文字的厚重和影像的生动。
书中重点涉及教材改革、在家上学、农村职业教育、华德福教育、课堂改革、公民教育、大学改革等社会极度关切的教育话题。不仅给出现况的真实描述与专家学者的观察和意见,更关注那些敢为天下先的教育改革“盗火者”,试图让读者了解那些奋斗在教育改革第一线的民间组织和个人的理念、实践和困惑。


 盗火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凤凰卫视纪录片《盗火者》整理出了书,讲的是中国教育,这几位老师做了很伟大的事情,从小学教育入手,一直到中学教育,一边批评一边建设,提意见出自己教材,搞得风生水起。当前一说起社会问题,似乎很容易和教育联系上,大学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就这样被教育大了,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等到睿智者指出之时,有点醍醐灌顶,想想这么多年的书好像就白念了。想来,课本都用不到学期末的我,也不需要翻箱倒柜去寻找出那所谓害人的教材了,以前满墙的奖状现在看来是种嘲笑,可是要清除脑内的余毒就没有撕毁教材那么简单了,精神食粮如有毒食品,已经被消化吸收成为我看似健壮身体的一部分,无法简单去除。教材好不好,没有直观感受,学生聊的多倒是任课老师、班主任,我相信现在孩子多半还是如此吧。我想聊聊我的三任班主任,小学一名,初中一名,高中一名。小学班主任曹老师,善良威严又欢乐,最快乐的事情是去老师在学校的家里吃老师做的肉丸子,加了香菜和山芋粉,香菜的翠香,山芋粉的筋道,肉沫炸过的焦香,每次都是一小口用舌尖舔舐,毕竟在老师家,不好放开吃,每次都是来一个细细品味,看看别人再来第二个,第三个就得看桌上和盘子里的情形了,毕竟狼多肉少。我们离老师住处近,所以每次有曹老师约请饭,身体和心理需要做好久准备的。当然快乐过去了,最痛苦的莫过于被班主任发现违反纪律请家长,最大的一次闯祸是发洪水后,我们一行几个同伙把学校门口鱼塘堤坝给捅漏了,直接让一鱼塘的鱼全部跑光了,班主任带着全体师生观看我们几个闯祸的同学带着家长给鱼塘修筑堤坝,场面浩大蔚为壮观,当然主要是围观的人群,十里八村来了不少。当然这个班主任带给我最大的影响莫过于阅读,第一次订的一份报纸《少年智力开发报》,第一次借的书,第一次买的书都是在她的带领下,当然最得意洋洋的就是,将大量习作都要求大声朗读出来,开始不知好坏,读多了也就明白了。也许因为她自己闺女就在我们班,曹老师带了我们整个小学,她把对孩子的情感完全覆盖了我们全体,我的整个小学一直在一个紧张和活泼的矛盾状态中度过的,我们毕业了,她也就带着孩子去了市里。我的初中班主任是一名三十多的夏老师,那时候特别怕他,尤其是他一身的烟草味道,每天把自己整理的特别利索,头发一丝不苟,脸也修的光洁。印象最深的就是,夏天的一早他在讲台前盯早自习,他从口袋里掏出薄丝袜,那种长长的男人穿的褐色袜子,细心地套到脚上,然后就卷起裤管往上捋,最后还提一提,然后他才会小心翼翼放下裤腿,无论是讲课还是写字都和他的人一样,特别讲究,字写的也特别好看。他带的语文课,大家必须一字不落地去办公室亲自交作业,搞得我常常语文作业写到大半夜,一个字一个字的刻写,深怕被他说。初三时候,他和她媳妇一起教我们,学生经常八卦他们,编点各种各样的荤段子来调侃他们,渐渐也发现夫妻俩吵架的事情,有一次他竟然挂彩来给我们上课,好像被媳妇抓了好几条血印子,搞得全班气氛非常诡异。后来大家不知道从哪知道了,好像是因为打牌吵架了。关于这个老师,故事特别多,首先是特别好赌,经常通宵达旦的打牌,各种他赢了媳妇输了家产的谣言充斥着我们耳朵。其次,他有一个侏儒的儿子,夫妻俩高大帅气却生了个侏儒,所以闲言碎语就很多。再次是我大学毕业时候,听说他进监狱了,因为是对初中小女生下手了,把小姑娘肚子搞大了,人家不答应私了,关了几年出来没了工作就一直在跑保险。在我读初中的三年内,我对他更多是害怕和好奇,一种父亲的威严和规范警醒着我,课文必须通读,古文必须背的滚瓜烂熟,作文绝对不能有错别字,交作业必须及时……而那些精彩的故事,我上学期间一无所知,后来才陆续从别人嘴里听到,好像夏老师,吃喝嫖赌抽占全。再说我的高中班主任王老师,一名政治老师,由于我天生的愚钝和对政治的无感,直到现在也没有弄明白,课堂上慷慨激昂的王老师在用中文讲什么。和王老师的交集还是管理班级上,他处理班级问题向来用重典。我和若干位调皮的战友都享受过他的调教,之于我,罚站叫家长停课整顿都经历过。当时光荏苒,若干年后这些故纸堆里的琐事乐事,忘得七零八落,经大家提醒才记得。可是作为班主任带给学生的不公平不公正却特别深刻。家里有位高权重的、家长提钱汇报工作的……总能在班主任的脸上、学生的座位上、处理同一事情不同态度上体现出来。当然和所有老师一样,扒窗户开批斗搞运动也是王老师的法宝。夏日的晚自习,玻璃后那道凌厉的眼神总能戳穿我心虚的谎言,忐忑地和同志们一起站起来等待暴风雨来临。后来,每每和读书有关的梦魇,总少不了王老师和他的闪着寒光的眼镜。印象最深大概是高考填志愿,王老师就高不就低的建议,让好多同学都错过第一批,掉到第二批,最后统一让大家到他家里领通知书,现在看来是用心良苦却又了然无趣。大概因为不同的学生阶段,感受到的自然不同,毕竟小学不涉及太多利益和升学压力,快乐多一点,初高中就不记得一点点班主任的笑容,好像班主任都在以学习之名来践行听话的法则,毕竟顺民是最好管理,还不容易出事。听话的孩子是班主任最喜欢的,要是成绩再好,那就更不得了。多少年过去了,再想起来老师讲什么一点都不重要,但老师的品行驱动下的行为,却让我印象深刻,左右着我们的记忆。笔者在中学做过老师也当过班主任,执行的是不求上进的无为而治,现在看还是对的,只是不太对得起教育政策和高考要求。个人认为,作为普及的基础教育,更多该让人回归到人的状态,学习是成长的一部分,知识的多寡、专业的强弱、名次的高下可以逐渐在高等教育中见分晓。大概这样下来,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就会好当的多,我们的记忆中班主任的形象会灿烂的多。
  •     在这本书中,你不会发现什么新的内容。但读完之后,带给我很深的一种感受,这是一本敢说话的书。感谢所有被采访对象的直言不讳,感谢所有书籍出版幕后的参与人员。没有所谓对错,关键在于能发出声音,展开讨论,形成力量。如果大家能感受到火种的光亮和温暖,我们就传递下去吧。在实际工作当中,身体力行,做自己能做的事情。我们,及我们的民族,必定越来越好。
  •     看盗火者初是不解且悲痛的,因为展示出来的中国教育实在是太……千疮百孔,让人无所适从。从“虚假”的语文教育,断裂的阶层流动空间,破败的乡村教育,满校的“精致的利已主义”……连文中阐释的几点星星之火,也是我们所说的自下而上,冲破重围欲开辟一片光明的“盗火者”,如致力打造人文温度语文课的马小平,带领央校在深圳闯出一片公民教育新天地的李庆明,欲为高等教育改革孤身探路的先驱南科大,文中都顺带描述了其被“扑灭”或掩埋的现状,一者斯人已逝,二者被迫辞任,三者,怕已成先烈——被寄予厚望的校董理事会,也被行政官员占据大片江山。不只讲述的事实让人掩卷长叹,下半部的系列专家学者采访 ,更让人不安——大多一边倒地批评与不满之声,突然多得……让要有点反感。比如讲大学如官场,靠近校学生会或团委的均沾腐败之气,讲教育体制改某,一意见是体制内无法撼动体制利益,行政化不改而教育无从改起等等。也许是我在此教育体系内太久,见到的并无恶劣致此,也许是我也被或多或少地同化了,无法质疑更多。但无可置疑的是,即使不过多细问专家们为何悲观得如何彻底,那么此书暴露问题如此之多(当然限于篇幅便会浮于问题之点而无法深入刻画),而少有的星星之火又是被灭得如此无奈(或势单力薄),都让人生出一种愤闷无力之感——有这么多问题,那你说怎么办呢?书是起名叫《盗火者》,然而呈现这样千疮百孔的景象,大概在起此名做纪录片时都没有想到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吧。比如原定去采访李庆明时,大概没想到他刚好就被调离任了,措手不及。当然,这必须也是目的之一,即让很多人看到,问题真的很严重,来支持,起码是来声援这些革新者(盗火者)吧。当然书后还有激动人心的部分,最精彩鼓舞的,除了描述李庆明在央校(深圳南山某小学)营造的蓬勃向上的教学场景外,竟是书中最后收集的三位老师上课实录。原来历史课也可以如此活跃有启发,大家拿着背景材料,拿着问题,即时讨论还可以上网搜索观点,然后辩论!(默默回想彼时像速记员般把老师讲课内容摘录下来并背诵的高中历史课堂)这一方面让人直观浓烈地感受到到底何为有心教育者的教学气象——这种教育我们真的很需要!另外一方面也为绝大部分人还无法受到此种教育而叹惜,书中实录的老师还专门挑高考不需要考历史的理科班教的——教育改革实为有盼有望而曲折坎坷。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不管点燃了什麽 火就是态度
  •     2016-3-6
  •     感觉有些迷茫与害怕,不知孰对孰错。不敢偏信,也不敢盲从。担心变得偏激,也怕变得麻木。
  •     中国教育的问题谁都看的到,但是谁也解决不了,官方说改革都有一个过程,我们就陷入漫长的等待中
  •     《盗火者》纪录片的文字版,教育的意义不全在内容,而是教育的手段和方式,教育孩子的目的就在于性格的培养,只可惜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追求的目标是“速成”是“高分”,而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     中国民间教育的扫描。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城市到农村,其观察、记录、思考,对我来说,收获很多。
  •     教育工作者或者为人父母者都该了解下目前教育的现状,知道哪里不足,才可以更好的去弥补完善一下
  •     我要开始研究公民教育了~
  •     她被禁,让人觉得很悲哀,这种情景多次上演,就像电影《活着》获奖后国内被禁演,就像纪录片《中国市长》只能在国外挂着bbc的牌子上映,就像《奇葩说》那一期蔡康永说“我们不是妖怪”紧接着又被当局下架,那就像潘多拉的魔盒,只会让人跃跃欲试。有多少人是这些禁锢下静悄悄的盗火者?
  •     记录片也值得一看
  •     不明白这套片子和书为什么会被禁,也没讲得多不堪啊
  •     慢慢地,中国教育的图景就被描绘出来,主流教育应试的压力、对于人性的压制,以及种种不得不。喜欢曾经存在过,而今不复存在的“今日学堂”,这是关于希望。体制的重压,使得学生不得不变成:又通得过考试,又真正热爱学习的两面人,这是一种积极的妥协,还是“真诚的丧失”?书中有一些编写重复的段落,深度稍欠。毕竟如书本身所说,这本书是呈现问题,但没有指出出路。并且,在我看来,带了比较强的革命色彩,这种色彩有时难免太过激烈和情绪化。比如说,第25页对于某教科书课文的批评,把一段劳动委员选举的课文阐释为对于权力结构的维护,似有过度阐释之嫌?还是感谢本书,读的时候就能更加深入地理解自己的经历和命运。蚁族和在家待业青年的现象,值得深思。如何教育和现实脱节如此之远,而现实本身又如此病。
  •     吸了二十多年的毒,要用更长的时间慢慢排掉。
  •     看过纪录片,,,正准备找书看一看呢
  •     掐灭火光,却熄不了火种
  •     四星送给那些敢于挑战教育现状的老师们!
  •     我们强调多元,强调个性,不是去搞对立和排斥。
  •     帶給我很多感動的一本書。在令人失望的世界裏待久了,變得麻木,看到一些真誠善良的東西會一下子喚醒原來的自己……真好,還有人再堅持,還有人依然那麽真誠善良……
  •     又是一本让我想辍学的书。
  •     禁书
  •     利用周末碎片时间看了一遍;许多问题还需要再细细咀嚼;打算再精读一次
  •     现实无奈,唯有自育,若有时间,mooc and books.
  •     对于所经历的一切,原来都视而不见。
  •     图书馆
  •     汗颜
  •     针砭时弊,直戳教育痛处,发人深省。一本难得,敢说真话的好书。
  •     无用之人读的无用之书,徒增烦恼。
  •     当代教育,本来就是时下国人热门谈资之一.而这又一本对此问题针对性、对话性很强的书.让我很想写一篇书评,徐徐地跟作者聊一聊,但碍于懒...P.S.本科同学也在教育第一线站住了脚,也不知道你们还在用豆瓣嘛?
  •     至今不清楚这本书被封的原因。所幸我看到了这本书,但因为被封,视频被查禁,更多人将再也看不到。沙子的力量毕竟是渺小的,期待沙堆的坍塌,或许还要几十年之久。如若没有革命性的变革,中国教育将不会有大的变化,利益的既得者就是目前的当权者,他们绝对不容许蛋糕被分走。整本书或许让人看到一点希望,但如果体制不改,从下而上的变革,遥遥无期。
  •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     这本书的价值在于鼓舞着每个人都去成为中国漫漫教育革命之路中的星星之火。我们每个人都曾是受害者甚至仍然后知后觉,我们依然需要急切地呼求更好的教育,以自我教育完成对阅读经验、公民正义、同情心的继续救赎,也愿成为星星之火继续向身边与后代传递理念。
  •     教育是整个社会的问题
  •     其实看第一部分的时候还在纳闷这书没什么好禁的吧。结果看了第二部分,豁然开朗。第二部分的访谈的批判力度大到审查机构无法接受,可以明白为什么一版一印就没有然后了。
  •     对我来说,实际价值不大吧。理念也有点乱。只破未立。
  •     其中有一些观点太主观,我不能同意,但是瑕不掩瑜,说得很大胆,主体思想还是很正确的。编者能这么有勇气去挑战,去说实话,值得尊敬,值得敬佩,值得满分的分数。被禁真的太可惜了,那又有什么办法呢,我们活的地方,不允许质疑和反对的声音
  •     以卵击石和聚沙成塔,教育是一件去做的事,言浅意深的好作品。
  •     《盜火者》是2013年秋鳳凰衛視教育改革紀錄片的文字擴展版。 這部作品時間很巧,紀錄片播出是我支教剛開始,成書是讀高翻剛開始,幾次看到朋友圈裡有人分享,這兩天終於有時間讀完了。 書是按照人的成長為線索,分為童年、語文、天梯、課堂、大學、老師、自學、公民等若干部分,聚焦多地不同組織若干教育界人士對教改身體力行的探索,其中以失敗居多,失望、悲觀情緒較為普遍。 書的後半部分內容更為積極,講到一些教師在有限的空間中盡量作為的例子。讀罷頗有啟發。
  •     看到了“病态的教育带给语文的痛”,这个陈年失修的大厦带来的积郁真的给孩子留下了很大的毒害。
  •     感觉真的是很好的作品,我们需要这样的声音,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
  •     一个人所受的教育,铺开一个人的命运。有哲人说:世界观对了,世界就对了。教育有生命,它是皮肤,知冷暖;它是眼睛,识明暗;它是心灵,辨善恶。不管去学校的路有多远,孩子都要背起书包;不管教育改革的路有多险,今天就要去攀援。——邓康延
  •     观点 建议比较多
  •     听说这本书被封印了 于是从淘宝弄了本盗版的瞻仰一番
  •     尽管文中的观点有些偏激,更确切的说是个人观点集,不过对中国教育的弊端揭露的很深刻,值得思考。
  •      其实想给3.5的 感觉是那种问题一堆但又特别满足好奇心的书… 说初等教育的给4.5 扫盲啊 说高等教育的大部分就呵呵了…… 一句很难听的话:一帮文人叽叽喳喳…… 有常识的不多
  •     相当不错。
  •     希望自己成为未来中国教育菜单中优质的一个选项。
  •     教育
  •     作为本片的编导,今天自己终于能拿到一本。我时常感谢命运让我有机会拍摄这部片子,去经历这些事,然而我却无力回报什么。希望她曾给你启发。
  •     内容很丰富,前半部分是纪录片文字稿,有点浅显和偏程式化,后半部分的访谈到颇能见到真知灼见,总体来讲深度略有不足,可读性比较强。
  •     后记一语成谶~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