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夜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3-4-1
ISBN:9787020023066
作者:巴金
页数:286页

书籍目录

寒夜
后记
附录《谈寒夜》
关于《寒夜》

作者简介

一九四九年五月巴金与萧珊女士结了婚。婚后,写出了划阶段的三部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和《寒夜》。他的小说技巧,已臻炉火纯青,对文艺有了庄严和虔诚,同时政治尾巴也甩得干干净净,成为一点不含糊的独立作家了。体会一下《寒夜》中的大家风范,不可错过的巴金经典!


 寒夜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9条)

  •     巴金先生的《寒夜》几乎是我近几年读的最快的小说之一,语言情节一气呵成,任何的停顿都会打破整本书的节奏,不容许有半点怠慢。读完后沉浸在书中人物的阴沉情绪之中,久久不能散去,有种想去斥责主人公的冲动,恨不得打他几个耳光让他醒醒吧,可惜永远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曾以为,《家》中的大哥觉新已经是软弱到让人愤怒的人物,却发现汪文宣更是觉新的升级版本,巴金先生借由短短一年之内发生的事情,将汪文宣这一人物形象描写之细腻,刻画到极致,让读者不由的也跟着痛苦了一番。汪文宣,一个唯唯诺诺,善良到了懦弱地步的读书人,受过良好的教育,身怀一番理想,计划和妻子大干一番教育事业,怎奈现实残酷,成了空想,战争夺走了原本舒适快乐的生活,逃命到重庆,每日为活命奔波,为生计发愁。生活的苦难本就令他喘不过气来,母亲和妻子更是长期不和,总为大大小小的事情争吵,两边都是他的挚爱,却互相伤害。他把自己放到极为卑微的地位,只要你们满意、和睦相处,让他怎样都行。他一方面嫌弃自己无能,没让家人过上好的生活,一方面又无法做出行动去改变,唯一能做到的便是顺从迁就。他一边自责自己身体太差拖累家人,一边心里埋怨她们的争吵,丝毫不理解他内心的需求,就连同事看他的眼神,都好像是在说着他的闲话。这是一个内心狭窄的男子,任何环境、事件、物品都能引发他心里一连串思维,悲观到极致,太过于在乎别人的感受,把自己看低到尘埃里。母亲、妻子、同事时常关照他,不要上班了,多休息吧,躺下歇歇吧,在他看来,这样的关心,无一不是在提醒他,你是个病人,不能和正常人一样做事情,好吧,反正要死了,那就熬日子吧。旧社会的知识分子总是怀才不遇,工作不满意,家庭不满意,生活不满意,没人说得上话,好像这世间没什么值得留恋了,好友死了,妻子走了,剩下年迈的老母、年幼的孩子、病重的身子,是没什么好活的了,不过是在拖日子而已,抗战胜利了,汪文宣也耗尽最后一丝力气,在愧疚、遗憾、病痛、悲苦中离去。巴金先生在附录中写道,“在旧社会里有多少人害肺病受尽痛苦死去,多少家庭在贫困中过着朝不保夕的非人生活。我的目的无非要让人看见蒋介石国民党统治下的社会是个什么样子。我不是为了鞭挞汪文宣或者别的人,是控诉那个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那个一天天腐烂下去的使善良人受苦的制度。我写《寒夜》就是控诉旧社会,控诉旧制度。"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与当年大相径庭,无法体会到当年知识分子被生活所迫的苦,无法对这个制度加以苛责,中国人太相信“好人好报”了,汪文宣不断的追问命运,他到底做错了什么,竟收到命运如此不公平的安排。他们太相信忠厚善良会有好运,可命运就是这么残酷,非常时期下,越是求善求德,越被生活所压迫,最常做的就是叹气、流泪,对天长吁生不逢时,久而久之,渐渐失去了反抗的烈性,接受苦难,继续顺从一切,过分的卑微,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麻木。他们在控诉命运的同时,却不愿意走出困苦。汪文宣总是说自己是个男人,不该用妻子的钱,不该让母亲当他的老妈子,但他从未想办法摆脱困境,仍旧做着这份受尽委屈工资低下的工作。老母亲整天嚷着去外面做活补贴家用,总被儿子拦下,成了说说而已。所以这个家的生活来源,说到底还是靠妻子的工作,却不被母亲理解,反而挖苦嘲笑,充满恨意。小说中唯一敢于和命运反抗的,敢于和当下伦理道德制度反抗的,只有曾树生一人,她厌倦了这个家庭的死气沉沉,烦透了黑暗潮湿的生活环境,她不愿意自己也跟着沉沦、发霉,她拯救不了家庭,但可以拯救自己。不能说她在丈夫重病之时精神出轨就是对的,但至少,她反抗了,逃离了,成功了。这个家庭是可以被拯救的,战时的大背景下,整个国家民不聊生,虽然每天关注时事,害怕炮火袭来,再次上演逃难情景,但终究没有袭来,家还在一栋小楼上,夫妻都有工作,孩子没有停课,他们并没有到流离失所的地步,生活并没有苦难到揭不开锅,更没有如同街上行乞者一般饿死冻死。如果小宣读一所普通学校,他们的经济压力会减少许多;如果老太太不那么固执的相信中医,汪文宣的病也许能得到控制;如果曾树生不走,丈夫的内心不会那么快崩溃;如果汪文宣不那么懦弱,能够担负起一个男人肩膀的责任,行为果敢分清轻重,那么,生活就少了许多抱怨;如果这个家庭是和睦的,没那么多冷眼、苛责、谩骂、争吵,全然不会存在阴冷、潮湿、发霉的氛围。所谓家和万事兴,一个家庭心在一起,齐心合力,积极乐观,总会让难关过去,最起码试一试,努力一把。如果故事不发生在战时的背景下,生活没那么贫穷,他们会生活的幸福吗?我想并不会。真正让这个家庭走向灭亡的,并非社会制度,是汪文宣懦弱的性格,是母亲固执偏见的伦理,是曾树生对自由世界的自私向往,是他们自己。
  •     今天花了一下午的时间看完了巴金的《寒夜》,看着窗外这样阴霾的天气,突然发现这样阴郁的书配以这样的天气,实在是很适合,总之就是让人纠结死。。。同坐看了看我一脸的郁闷样,问我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我深深地看了他一眼,然后简洁地说:“这是一个懦夫的悲惨人生”。同坐点了一下头,然后继续回过头去看他的英文,留我一个人在一旁无语。回答完他的问话,除了一方面对自己的总结能力之强加以感慨外,也开始了关于这部小说的沉思。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实实在在阴郁为主调的小说,从战争的大环境,再到主人公汪文宣的压抑的一生,还是他的母亲与其妻子之间的不断地纷争,都笼罩在一种沉闷地没有活力的氛围之中;而唯一的一点生机便是文宣的妻子树生对生活的、对未来的那么一点渴望所迸发出的激情与光亮。关于文宣,这个一生悲惨的男子,一直被生活,被家庭的争吵,被自己所束缚着。压抑着自己的想法,唯唯诺诺地活着,站在生活与工作中间,站在妻子与母亲中间,他一直扮演着一个老好人的角色,谁也不得罪,就是不放过自己。看着小说,开始为他着急,为他不平,为他愤恨,到最后,平静得看着他走完已经注定的人生旅程,是的,毫无悬念!关于树生,她有一份好的工作,家庭里的开销主要是她承担的,为此,文宣也一直很内疚。在感情上,我想她是爱着文宣的,同样的她也为着这份爱而背负与放弃者很多的东西。而越是这样,她挣扎反抗的力量也在她的体内不断地涌动着,她被这么多年的死气沉沉压抑着,她承受着婆婆对她的无理的百般的挑剔,文宣越是对她好,婆婆就越是挑她的刺,无休无止地争吵让她终究会为最后的离开存有一种兴奋与激动之情。是的,她要飞翔,她要飞出这阴冷的牢笼,去寻找她自己的蓝天,她自己的美好的崭新的未来!关于汪母,很多人都会把婆媳之争归结为是母亲对儿子的依恋,当她要和别的女人分享儿子,并且儿子还更多的会袒护媳妇时,这样的情节便愈加明显与严重。我想,汪母也逃不过这样的情况。当她全身心的投入到与儿媳的战争中时,她甚至会全然不顾儿子的感受以及会对他造成的伤痛,把自身的不满全盘说出,来满足自身的报复的快感。爱子心切,却不知如何爱!文宣和树生的爱情悲剧,亦或是他们人生的悲剧,因为环境,因为自身。想到我很喜欢的一位老师的一句话:“你看到的人生是怎样的,你的人生就会是怎样的!”现在想来,为文宣怨也好,恨也罢,他终究逃不过死亡的命运,也许这并不是懦夫,而是无奈与无力改变!心中的声音永远只是心中的,不曾表达,最后想表达却无法再说出话!还有一个细节对我感触很深,是文宣自问:人死了是不是还有灵魂存在,是不是还认识生前的亲人?让我想到鲁迅笔下祥林嫂也有过这样的疑问,突然间明白了文宣的矛盾与挣扎、不舍与无助,需要借助这样的方式给自己安慰,只是祥林嫂还有人给她一个希望的答复,而文宣却没有答案,只是更加的绝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我们不过路过人间需流连!
  •     走进寒夜,你体会不到彻骨的寒冷。你只会感受到冰针在刺,像千千万万的小冰粒,刺得你酥酥麻麻。那感觉,忽然一下就浸入全身了。文宣和树生并不是彻底的悲剧。他们至少还拥有过丰富多彩的大学时光。至少,他们曾经还保持过热烈的梦想。这梦想属于他们彼此,建造一个乡村化、家庭化的快乐学堂。他们是知识分子,有梦想是很重要的。但是,随着现实的打磨,着份梦想却变得越来越遥远,直直地走向那没有光的远处了。巴金赋予了读者一个鲜活的曾树生。她是那么的有活力,又那么的有魅力。岁月仿佛没有在她脸上刻下多少痕迹,刻下的更多是那股风韵。那股将一生使汪文宣迷恋痴狂的美丽韵味儿。她是热烈的,就像是燃烧的火,永远的奔腾不止;又像是明媚的光,不论播撒在何处,总是会照亮全场;更像是娇艳的玫瑰,永远保持着自己的靓丽青春。她也是寒夜里最清醒的一个人。因为她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自己应该追求怎样的生活,知道平凡困苦的日子不属于她曾树生,她要的是炫目的花样年华。曾树生依靠自己为家人赚取了充足的金钱,虽然她的工作被汪母讥讽为“花瓶”,自己也不得不在同事好奇的目光中生存,她自己却是十分的满意的,这可以通过她日常的精神状态——幸福表现出来。她的这种幸福感是和她能够养活家人的自得分不开的。虽然文宣母亲总是说她打扮的“花枝招展”是“新派女人”。整天不务正业,知道到穿的妖艳勾引男人,做些陪酒消遣的下做事。但是反过来想想,在那样动乱的时代里,每个人都如同蝇狗一般生活,变得贪生怕死,自私伪善,脑子里除了金钱还是金钱。在那种污浊的环境下,存在着曾树生这样活泼有生气的新派女性。她虽与丈夫同年,但却青春、漂亮、热情、有活力;而且为人善良、真诚、通情达理、富于同情心和责任心,也相当的自尊自强。她最光彩之处还在于她那永远不让自己陷于绝望的乐天性格,即使面临困境,她的身上仍然洋溢着顽强的生命活力。这不是更加难能可贵的吗?就算是再美好的爱情。在面对现实时,总是会动摇的。细节打败爱情,曾经的美好撞上柴米油盐酱醋茶也会变得不堪与虚无。汪文宣和曾树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他们看似有着相同的教育背景、相同的语言。实质上两个人却是实实在在的对立面,因为他们的骨子里,就是根本不相同的。汪文宣从小成长于单亲家庭,是母亲宠爱着带大的。因此,他的性格自然少了属于男人的阳刚与坚强,更多的是怯懦与软弱。我们能从作品中看到汪文宣在他所工作的“半官半商的图书公司”受尽歧视,嘲笑和责难。书中, “他好像听见了同事们轻蔑的笑声。”,“除了钟老,谁都不理他,连小潘今天也不肯跟他讲一句话。”这样的文字比比皆是。而他对这一切不尊重的言语和行为的反应却是:“可是他连鼻息也极力忍住,不敢发出一点声音,怕周主任会注意到他心里的不平。”,“他心想,大家都是忙忙慌慌,为什么单逼我一个人加倍工作?要是我今天不上班呢?你们就只会欺负我!这太不公平了’,可是他哼都不哼一声,只是温和地点点头。”他心里也有诅咒、反抗,可是这只能说是阿Q精神在他身上的体现。与之相对应的,和汪文宣处于同等地位的钟老,他是一个有趣的人,脸上常带笑容,和同事们处得不错,爱喝酒,爱说话。同事们不但没有因为他地位不高、无依无靠而去欺负他、歧视他,反而还称赞他会生活,会享乐。钟老并没有靠颐指气使、骄横跋扈来为自己在同事中赢得权威,他同样是一个善良的人,比如他常常关心作为弱小者的汪文宣,但他却得到了大家的喜爱和尊重。我们可以推断出汪文宣的这种表现和心理活动是因为怀有一种强烈的“自卑感”。自卑心理严重的人,并不一定就是他本人具有某种缺陷或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进而演化到别人看不起的地步,并由此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汪文宣与周围环境的不和谐,不能仅仅解释这个物质的社会将他改变成这个样子。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知识分子的本性都那么懦弱,像汪文宣这种软弱到没有自我的也仅仅是少数。寒夜所折射出来的,也许不仅仅只是怯懦的汪文宣,热烈的曾树生。也许,还有你,还有我。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时光停滞
  •     看完很压抑
  •     前面一点光亮都没有。
  •     很压抑
  •     树生的信像一个石子投在他的生活里,激起一阵水花,搅动了整个水面,然后又平静下去了。但是石子却沉在水底,永远留在那里,无法拿开。
  •     好的,我知道有病要早点治了
  •     寒夜明显比憩园和第四病室好多了,但是正如巴金自己在挪威版的序言中说的那样,汪文宣与他自己有部分重合了,巴金是个勤奋的作家,也是个开始自觉的作家,但是自觉得不够彻底。很多地方都不够举重若轻。主人公也是千篇一律的软弱无助型。
  •     憋屈
  •     我同情每一个人
  •     读的挺快,两个小时
  •     巴金在《寒夜》中写出了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以及他们的懦弱。虽然塑造的凡人小事,但是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亲情可以很强大,同时也可以很软弱,受战乱所迫,曾树生抛家而去,每个人似乎都过得不幸福。巴金通过细腻的文笔勾勒了一个时代悲剧。
  •     而人心的寒夜,将永远的持续下去了。
  •     论一个伪装成好男人的怂男如何坑害女人
  •     没有当初老师讲述的那么动人,对话也只是平常的稀松细语。可能我已经把情节记下了,所以读来没感觉
  •     这个纠结呀,一同我的心里挣扎是的,不过是人就有自己的软肋,有的是原生家庭给你了,有的是后天的生活环境形成的,不能说人是一成不变的动物,只能说人是一种被惯性思维束缚住的动物,看起来有自己的自主意识能处理身边的事情,其实更多的时候也是被牵着走,被谁牵着走,就是谁的狗。
  •     可怜的知识分子处境
  •     当一个时代令大部分人都身处于寒夜之中无法摆脱、无法前进时,这个时代终将结束
  •     所谓的小家在大时代背景下的悲哀
  •     不断的咳嗽,看得好难受。那些软弱那些悲。
  •     “因为我到死还是爱你的。”可是心在腔子里,压抑到眼波也不敢波澜而在这世上活着,你捆不牢事业,绑不住爱人。
  •     首先对于中国现当代小说不太喜欢,唯一还算欣赏的是小说对于道德和自由有一定思考。有必要结合叔本华的论道德与自由一起看。
  •     不是这个版本,却找不到了。看完我自动带入 树……丈夫的病,母亲的谩骂,一直好紧张好紧张,看到最后让我有一丝丝厌烦ヽ(‘⌒´メ)ノ活着其他短篇一起看的,巴金的文字感觉很温柔,却沾着汗
  •     大一开始要读,快毕业了才看
  •     家的主题突出
  •     心理
  •     批判父母家长制的力作,强烈推荐
  •     令人扼腕叹息的社会悲剧,无法苛责任何人,充满压抑的气息。人物描写极精细,但精细的另一面却是冗长的繁复。集中于小家庭的矛盾冲突,最终指向时代悲剧。相比较而言更爱《家》,虽不成熟但人物有激情。
  •     悲惨世界的写照,真实可怖,不忍卒读。。
  •     很细腻的小说~
  •     心理描写极致
  •     巴金的文字始终都没有进步,丝毫没有特点。他对主人公那无休无止的心理描写,与其说是痛苦的呻吟,但更像是在发牢骚。当然这也算是巴金小说的通病。
  •     压抑,现在应该更喜欢。
  •     最近在看 太壓抑了 整個人都像被黑夜壓住一樣
  •     【2017.20】解读千万种,小人物的委曲求全,讽刺社会的黑暗等等,教科书也是这么写的~但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妈宝男和宝男妈的故事,所以即便树生传统本分温柔贤淑,即便他们生活富裕,他妈还是会对儿媳百般苛刻,毕竟她有独占儿子的心~啊,姑娘们,珍爱生命,远离妈宝男~及喜欢这部胜过家春秋~
  •     多么冷的寒夜!汪文宣在极度痛苦中死去,他生前经历了那么多的痛苦,死去也是一种解脱吧。曾树生对自由幸福的追求让我敬佩,她不甘寂寞,不甘那枯燥痛苦的生活,如果汪文宣能有她那份追求该多好。最终在痛苦与不甘中死去。多么冷的寒夜!
  •     反应知识分子的中庸与懦弱,现在看也不过时
  •     通篇清醒而不点破那一笔的力道也是震撼
  •     自认为一般。
  •     灾难深重的民国
  •     沉闷,阴郁,却无数次被纯粹的爱打动 “我多愿意感染你的病,这样就不会离开你了”
  •     当年一家三口都读了,这份记忆给五分。
  •     悲剧,有种宿命的感觉。
  •     我觉得这一部写的是真棒,这算是他后期的小说了吧,有一种深沉的反省。读来处处压抑,感同身受汪文宣的纠结挣扎和无奈。另外发现巴金先生作品里的角色总是得肺病,不知是不是与他年少时得过肺病有关。
  •     现在看没新意,但是文学经典总是有持久的引力
  •     印象很深的一句那些被不合理的制度摧毁、被生活拖死的人断气时已经没有力气呼叫“黎明”了。
  •     赤裸裸的表述极具现实感,似乎每一对家庭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一些影子,悲凉中带着心酸,这便是中国式家庭的悲剧吧!
  •     关于小人物的故事,心理描写非常细腻,现代社会也有很多像汪文宣一样的家庭。巴金先生想把悲剧的根源归结于国民党反动统治,其实不然,更像命运、性格悲剧。
  •     看不起汪文宣这个男人,他懦弱胆小有问题永远不敢发声。
  •     一边看一边忍不住痛惜汪文宣为什么不能硬气一点,软弱,病态,妈宝,看来当代文学史的老师说的不错,想要成为女神的男人,就必须成为女神的男神
  •     虽然是作业要求 但是看完觉得真的很棒 巴金在遣词造句方面功力十足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