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记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
ISBN:9787540767631
作者:(美)马克·吐温
页数:348页

内容概要

马克·吐温(Mark Twain,1835-1910),原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Samuel Langhorne Clemens),美国著名小说家、幽默大师。

作者简介

《苦行记》2013年原译者全新修订本。
《苦行记》是奠定马克·吐温幽默大师地位的早期成名之作。该书记述作者青年时期在美国西部开发中的经历和见闻,充分反映作者作为幽默大师的才华和语言风格。
《苦行记》与其说是一部“半自传体的作品“,还可以说是一部结构上相当随意的文集,是一部任何时候都可以打开,翻到任何一页,随便 读它一段也能赏心悦目、会心一笑或乐不可支的幽默小品文集。
也许正是由于其松散的结构,作者的幽默的才华才发挥得如此淋漓尽致。马克•吐温幽默的素材是没有限制的:物品、植物、动物、人物、事件、政治……在大师的笔下,似乎一切皆是笑料,顺手拈来便会让人捧腹:作者自己一贫如洗的狼狈、胡言乱语的酒鬼、杀人如麻的土匪,甚至恐怖的旧金山大地震。


 苦行记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在美国文学史上,马克·吐温一直是以其寓讽刺于幽默的批判现实主义文风而独占鳌头,鲁迅说他的幽默之中含着哀怨、含着讽刺,喜剧效果背后是真正的严肃。《苦行记》是马克·吐温早期的自传体作品,作者以自己在1861~1865年间的西部之旅为素材,润之以西部黑色幽默的笔法,为我们呈现了19世纪美国西部波澜壮阔的民间传奇。较之他中后期更为人所耳熟能详的作品,此时的作者因为还年轻,对美国社会的信心大于批判,更无他晚年的悲观、幻灭情绪,而较多表现了上升时期美国所具有的开拓进取的“浮士德精神”。《苦行记》的主线是“我”随同哥哥到内华达州就职的沿途所见所闻:这里有奇异的生物“长耳大野兔”“郊狼”,有地位神圣的“车夫”,有亡命徒斯莱德,有妻妾成群的“摩门教徒”,有蜂拥而至的淘金者……丰富的见闻并没有被叙述为乏味的流水账,而是融入作者对人物和事件的态度和评判,叙述人以自己玩世不恭的视角去理解并调侃西部的风物,使作者和叙述者之间保持了批判性的张力。作品中充满对文明与野蛮的反思,在西部生存靠的不是文化,而是强力、暴力。“斯莱德”草菅人命却能保地方平安,赢得民众认可,维护体制的公务员身份和破坏体制的土匪身份在他身上和谐地并存着,甚至给叙述者留下了很绅士的印象。书中对宗教的调侃是对西方文明传统的一种反思,对圣经的调侃或许能博人一笑,但不难看出作者对宗教、文明与生存力关系的反思。作品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无序的西部世界:土著印第安人可以劫夺驿车、滥杀车夫,外来者也蜂拥而至,大规模的淘金者西迁,他们都带着发家致富的激情,带着开拓蛮荒的狂热。野蛮与文明在这里达成了共识:狂热地追求财富正是一种兽性的欲望,作者对此流露了对文明的批判性反思。这种反思在他最著名的小说《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有更为集中的表达。正像《苦行记》中的叙述者乘驿车向西部探险,这种想要冲脱一切桎梏的叛逆者形象象征了美国上升时期的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但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被时代大潮所席卷,他在这种潮流中敏锐地看到了人性恶的总爆发,甚至叙述者自己为了击败对手,不惜违背良心,尔虞我诈。这部作品写于1871年,此时的淘金梦大势已去,所以作者是在对自己过去的反思中回溯那段美国历史,因而尽管作品是自传体,但仍可以看到作者与叙述者之间的距离,“镀金时代”的虚假繁荣掩盖了被解放之后的人性之恶,在作品中,作者借其与叙述者的距离对之做了讽刺与反思,表现了超越同时代人的冷静。该书描写的是一个狂欢的世界,宗教、法律在这里都失去神圣性,生命的强力、放纵成为这里的主旋律,到处是挣脱文明束缚的自由叫喊、发家致富的狂欢。在艺术手法上,也呈现为狂欢化的放纵。叙述者极致地发挥他调侃夸张的说话艺术,表现了一种语言的狂欢。这种语言的狂欢还表现在小说选取的独特叙述方式上。叙述者像说书人一样纵情讲故事,虚构、夸张事实的本身,不断地游离开来去讲述其他趣闻,或者为描述一件趣事,大篇幅地发挥他夸张、调侃、挖苦的说话艺术。因而有人批评本书结构涣散,但这种松散的结构正是营造狂欢的语言所必需的。同时马克·吐温的语言又极具画面感,他对趣闻的描述往往具有夸张的漫画效果,铺天盖地向读者袭来的是一个关于西部趣闻的视听盛宴。
  •     放弃了大河(The Mississippi River)上“值得留恋的引水员”生涯,刚刚被兄长聘为“内华达准州州务秘书”的“私人秘书”的山姆•克莱门斯,怀着成为“既轻松愉快又严肃认真”的男子汉的梦想,于新城圣约瑟夫,跟重达两千八百磅的邮件一起被塞进一辆摇来晃去的六驾马车,在驿车车夫“爵爷”般沉默的蔑视下开始了生平第一次旅行。这个后来笔名叫做“马克•吐温”的年轻人并没有意识到,那段时而喧嚣、时而宁静的旅程,已令他成为“持续长达一代人之久”、密西西比河流域居民全面西迁中的一员。时值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1861年初夏,与即将卷入四年内战的几百万“爱战争胜过爱女人”的雄性荷尔蒙爆发者们不同,他无比渴望另外一种男子汉的事业——冒险!要么被印第安人“吊死或剥掉头皮”,要么从内华达金矿银矿搞个几百万!人类总是寻找危险。十三岁开始自谋生路,做过药房伙计、书店店员、印刷学徒、长兄报馆的排字工人、小报记者,为新鲜出炉的共和党的拉票,还差点加入南军的马克•吐温,继承了年轻的美利坚民族的伟大精神——天生不怕危险、敢于冒险。可他并不仅仅是寻找运气,凭借的手段也不只是无所畏惧。当他加入那些“爱用一本正经、故作郑重的态度讲述诙谐幽默故事的西部人”,这位未来的“美国文学史上的林肯”的内心便再也不能平静。西部的一切都震撼而欢乐,从车夫“安详温厚的轻蔑”目光洗礼开始,他一路忍受着各种既令他惊异,又使他回味无穷的羞辱和磨难。比狐狸更狡诈、比闪电更迅捷的郊狼那斯文的戏弄只能算开胃零食。要是他能预见到,会上树、能把公野牛弄疯的墨西哥骡子不过是日后隆重登场、“能越过美国任何东西”的“纯种墨西哥马”的前奏,那么,他就能保住自己那250美元的草料费而不至于一贫如洗;每个人都能随心所欲地运用九大词类吹牛皮、谈买卖、攀交情,自《荷马史诗》以来,人类任何一种讲故事的方式无不囊括其中,无论是后世的奇幻文学、魔幻文学还是社幻文学都不能出其左右。即使是一个擦鞋的印第安人,发现这位来自东海岸城市、前程远大、自以为代表华盛顿政府的场面人物,竟然罔顾西部矿区物荒钱贱的现实,只给了五美分小费时,也能用精妙华丽的暗喻肆无忌惮地挖苦他:“应该把钱夹在袖珍书里,而不要存放在灵魂里,这样才既不卷边又不起皱!”于是,这位分不清云母和黄金的淘金新手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都要变身西部边区的浮士德,以便成为传奇的一部分。在“三氯甲烷”印制的《摩门圣经》的扉页空白处,年轻人不慌不忙地写上了犹他州“国王”杨伯翰的劝告:“为了灵魂的舒畅和安宁,听我的话吧,十个或十一个老婆就够了,千万别超过这个数目。”天赋出众的马克•吐温很快便发现,他是多么熟悉这个他刚刚涉足的广阔世界。毫无疑问,任何东西都不如内华达五花八门、包罗万象的社会面貌更能激发不可思议之感,但那些形形色色、让他产生极大兴趣的边区居民,其实在密西西比河上已经初遇。“大河谷是只有上帝才能给人们准备出来的最好住所”,小山姆•克莱门斯正是在“河流之父”的庇护下度过童年和少年时代的。自“新奥尔良”号汽轮沿着三米深的巨大河道首航密西西比河以来,成倍繁殖的水闸和水坝、绵延不绝的捕鱼船队、沿途星罗棋布的工业城镇令这条纵贯整个北美大陆的内河大动脉成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商业水道,而大河流域的蓝色岁月更先后孕育了美国最重要的三位作家:马克•吐温、赫尔曼•麦尔维尔、威廉•福克纳,并在近百年内无可抗拒地决定着另一块新大陆的文学命运,直至那里诞生了属于全人类的《百年孤独》。今日,这种影响还在持续发酵。内华达现实的生动轮廓正是美国梦的斑斓缩影,其千变万化的景象经过悉心考察反倒显得一致。不谋而合,早在马克•吐温出生的1835年,被称作“未来学奠基人”的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里以旧大陆贵族不无鄙夷而又赞赏的笔触,为“美利坚合众国”做了同样的注解:“一切变化都千篇一律。”正是这种真正作家所共有的、理解生活的能力,而不是东游西逛的天性,注定马克•吐温将成为威廉•福克纳口中“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白银大地带来的“繁荣时期以一往无前之势滚滚向前”。人人都有发财梦,“哪里也找不到一张忧郁的面孔”。“律师、编辑、银行家、流氓头子、大赌棍和酒店老板在社会上平起平坐,同属最高阶层”。尊重风俗、白手起家的冒险者们各因运气好坏经历着财富变化莫测的起落,马克•吐温也趁机在人生履历上不甘人后地大书特书。他趾高气扬地在“地球上最富有的矿”拥有不下三万英尺的矿脉,同时却欠着屠夫6美元。英俊的年轻人和小伙伴们比最轻浮的浪子还要火热地四处游荡,发誓要找到价值一百万美元的“隐矿脉”,完全没留意到自己已过上了哈克贝里•芬式的流浪生活。在幻想以伐木致富的如意算盘落空后,州务秘书的前私人秘书、一度的采矿者和炼银工,望着因为自己宿营时疏忽大意而引发森林大火剃光了远山,一面与同伴额手称庆死里逃生,一面镇定自若又不无悲痛地沉吟道:“需要乃是‘冒险’之母。”确然如此,年鉴学派掌门人费尔南•布罗代尔有言:“资本主义之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因素乃是愿意冒险、愿意投机。”“美国人把冒险经商视为一种美德”,并因此而生出一种有志者事竟成的英雄气概。于是,改变北美大陆面貌的意志和力量,直越阿勒根尼山脉,在广袤壮阔的西部悄悄聚集。满怀对十全十美的现世生活的爱,坚忍不拔的爱财之心让移民们不惜违抗乔治三世的王命,甘愿抵御蓄奴的诱惑,赶跑印第安人,击败日不落帝国的军队,继而与自己的同胞开战,在硝烟滚滚之中不断西拓,年复一年,“除了罗马帝国崩溃时期发生的那次大迁徙以外,没有一次大迁徙可与人类的这次不断迁徙相比”。在穿越纵深不过四十英里的美洲大沙漠时,马克•吐温情不自禁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触目惊心的字句:“这是一个巨大的坟场,每一步都踩着白骨!……把沙漠上生锈的测程链铺直,足以跨过合众国的任何一个州。”当托克维尔目瞪口呆地亲睹每日一次的“华休西风”将不计其数的多萝西木屋吹向半空,飘出铺天盖地、法国尚不流行的莎翁剧集时,他大概并没有想到,自己预言美国必将诞生的“真正作家”已经呱呱坠地,而小小的男婴山姆•克莱门斯更无从想象,成年后,他将以非凡的笔触,令托克维尔慕叹不如、比历史更真实的奇妙笔触,书写美利坚人民的偏见、习惯、激情和民族性,为《论美国的民主》做最迷人的事实注释。作为青年马尔克斯文学导师的海明威曾经说过:“一切当代美国文学都起源于马克•吐温一本叫《哈克贝里•芬历险记》的书。”或许有失公允。用不着未来学的提示我们也知道,或许一切都起源于作者自荐为“这真是一本第一流的好书”的《苦行记》。更遑论马克•吐温的影响远不止于“当代美国文学”。与那些不可“逾远弥存”的满口俏皮话的作家相比,马克•吐温留给后人的不只是各种逗笑的规律或方法,他所醉心的幽默既是冒险精神的精髓,也是“生活节奏本身”,更是“事实以及事实之间确凿而隐秘的联系”。这种总是在重复却总是新鲜有趣的美式幽默,虽然在小说里昙花一现,却在好莱坞的造梦流水线上生根发芽,为叙事艺术呈现出另一种壮观。
  •       美国人民应该感谢有个马克·吐温。  欧内斯特·海明威说:“一切当代美国文学都起源于马克·吐温一本叫《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书。”威廉·福克纳更是称马克·吐温为“第一位真正的美国作家,我们都是继承他而来。”  于是乎,美国文学就有了马克·吐温的气质。即便是和马克·吐温风格并不一致的硬汉海明威,即便是和马克·吐温反差特别大写好几页都不加标点符号的福克纳,从本质上说都受到了马克·吐温的影响。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其实就是长大了的哈克贝里·费恩;而福克纳笔下那些“在苦熬”的底层黑人,也是同马克·吐温一直对底层民众的关切一脉相承的。而整个美国文学界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写,什么都敢玩味一番讽刺一下,骨子里都有幽默的基因。  马克·吐温是以幽默著名的。正是因为幽默,他才能把底层民众写得那么生动;正是因为幽默,他的讽刺才能那么有力量;也正是幽默,他自己的人生才能如此丰富多彩。我们看他的《苦行记》,虽然以“苦”为题,但是因为有着幽默的心态,才能在苦中作乐,而这本书也让读者忍俊不禁。  《苦行记》写的是作者前往美国西部所发生的种种经历:艰难的路程、生活的匮乏、偶遇的危险人物、采矿的艰难与绝望,还包括死亡的威胁。在书的第三十二章,作者和他的伙伴们被困在了暴风雪之中,马跑了,火柴都划完了也没有生着火。“最后,大家开了口,声音凄切,每个人都明白,心中都相信,这是我们生命的最后一晚。”然后,每个人开始忏悔,都开始检讨人生当中的缺憾和“污点”。一个要戒酒,一个要戒掉纸牌,而马克·吐温“扔掉了烟斗”,“就这样,我终于戒掉了一个恶习,卸下了这个每时每刻像暴君一样压迫我的重担。我边说边想我本来可以在世界上做的那些好事,如果我能多活几年,我还可以在这些新的鼓励和更大更宏伟的目标的指引下做更大的好事……”这段话倒是可以拿来和奥斯特洛夫的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对比一下,后者说得很沉重,甚至扯到了全人类的解放,但其实和马克·吐温说的是一个意思,只不过吐温的更实诚一些。  转过来第三十三章,马克·吐温他们得救了。“生活的热情又回来了,世界又光明灿烂,生命对我们又像原来那样宝贵。”于是——“天啊!我的改过自新并不彻底——我又想抽烟了!”挣扎一翻之后,马克·吐温找到了他的烟袋,“溜开去找个地方藏起来过瘾”。“我终于点上了烟斗,没有哪个人会像我当时那样,觉得自己又卑鄙又下贱。”直到他看到了又拿起酒瓶和纸牌的同伴,他才如释重负:“没有必要再自欺欺人了。我们握手言欢,一致同意再不要谈什么‘改过自新’以及‘新的一代的榜样’什么的了。”这就是马克·吐温,非常实在,实在得很可爱。没有高大上,只有最纯真。  或许,这种纯真才是美国文学最大的财富。幽默只是它的表现形式。反观我们中国文学又有哪些基因呢?我们汉代白话文小说的开山之作是《狂人日记》,而鲁迅,不管你愿意不愿意承认,都是对我们现代文学影响巨大的——如果不是最大的话。其实,我们的幽默作家倒敢不是没有,即使是我们提倡的不温不火的东方式的幽默,也有大师存在,老舍先生就是其中的代表。而我们的文学太鲁迅化之后,一路继承下来的就是革命,就是“匕首投枪”,就是要“深刻”。呈现出的形态就是“横眉冷对”,似乎天生就少了幽默的基因。最后,我们的文学看着都很难受,都不如美国文学那么好玩。  所以美国人民是有福气的,因为他们有个马克·吐温。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感谢@陆源 @丁玎tachikoma 赠书。有趣的人就是随意在自己的生活里拨拉拨拉,拈出一个段子讲讲,也能让人听得笑成傻子。[笑哈哈]
  •     好想骑骑墨西哥马,哈哈哈
  •     马克·吐温最成功的作品
  •     幽默大师嘲讽吐槽功力一流,至今想到“想到以前那三十顿单调倒胃的饭菜,这顿简单的早餐,在岁月流逝这么多年以后,仍像一座发射塔一样高高地耸立在我们的记忆之中。”我都想笑。 苦行记不同于一般的游记小说,它趣味十足,有着一位不同凡响的作者,令人迷恋他眼中口中的世界。
  •     也是看不下去了
  •     平淡的描述,让读者跟着笔者一起旅行,长途,经历沿途发生的故事。平静的一本书。
  •     大概。。。因为我是死宅吧。。。。提不起性质的,干嘛出门受这种苦啊!!!待在家里好好写小说不好吗。
  •     “我要是虚构这种事的话,我会幽默个没完,但这件事是那样的真实,直到事隔多年以后,我谈起它心情还是轻松不起来。”
  •     我每天在地铁上读乐得屁颠儿屁颠儿的,以前大师写得东西真是好看,什么都能写,什么都写得像,讽刺、幽默、叙事、抒情,放在一起都很自然。上次有这感觉应该是读《人间喜剧》了吧,真好。
  •     疯狂的年代,苦中作乐的历险
  •     不知所云。。。。
  •     情节跟独立,近似于散文,但读起来快乐无穷
  •     算是游记吧,高水平的游记,也像新闻通讯,这和作者曾经的记者职业有关吧。本书和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都是写原野,一个是美国西部风光,一个是俄罗斯乡村生活,而且两者都是作家早期的作品。马克吐温和屠格涅夫两人的出生也恰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是早早打工的平民,一个是贵族。本书从写淘金热开始,真是精彩,我决定多加一颗星。
  •     翻的太差了
  •     又从图书馆借来看,我就记得我好像看过吗!那就再看一遍吧。2016/11/14
  •     这本书往桌子上一摆,整个考研的逼格就升了一个档次,所以我愣是撑了十个多月才看完…
  •     妙笔生花,很多情节都能当段子来讲。也正是因为看完这本书,才希望自己可以做一个谈吐有趣的人。
  •     如果纸张再好一点 字号再大一点 就好了 有的章节很有趣 有的章节蛮无趣 这么幽默的人 一生投资都是失败的 真唏嘘
  •     理解不了【马克吐温式幽默】,西部之行其实是苦行,但亦是修行;好的状态就是一直在路上的状态,任何炙热的事物都会消逝,但是生活还是在继续,我们也只能往前走
  •     马克 吐温的黑色幽默真的有点欣赏无能,导致这本书被闲置半个月又拿出来看。内容不错但整体结构太松散就像在看天书,如果不是特别了解美国西部淘金热的话,看这本书就模模糊糊只能大概体会到那个时代那个地区的狂热而已,一如今天的股市。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