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视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2
ISBN:9787544745390
作者:[意]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
页数:280页

内容概要

阿尔贝托·莫拉维亚(Alberto Moravia,1907-1990)是举世瞩目的意大利二十世纪划时代小说家。他在毕生创作的近十八部长篇小说和十二部短篇小说集中,剖析了人的绝望感和忧虑,探讨了人的社会存在,揭示世界和人生的荒诞,否定理性至上的乐观主义精神,凸现了道德和行为、目的和手段、生存自由和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冲突,以及人的理想和现实的迥然不同。他认为:“作家的任务就是要揭示现代人怎么变成了被人利用的工具,而不是目的了。”他的小说故事性强,有多部被拍成电影。

作者简介

有志于从事戏剧创作的里卡尔多·莫尔泰尼为博得妻子埃米丽亚的爱,违背自己的意愿,为电影制片人编写电影脚本,以尽快获得金钱,满足妻子的物质欲求。可是,当他满足了妻子的欲求时,妻子却已不再爱他,并对他表示出嫉妒的鄙视。里卡尔多痛苦万分,而当他决定放弃编剧工作,不再依附于制片人时,妻子却又对他的决定嗤之以鼻。夫妻之间在情感上的无法沟通,造成了难以填平的鸿沟。小说通过一对夫妻感情生活的破裂这个侧面反映了当代的社会现实和现代人深刻的精神危机。


 鄙视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书的可读性很强,用了两个晚上的时间读完.作者不断地用希腊神话的故事来隐喻自己和妻子及其情夫的关系.虽然一开始就知道故事梗概和结局,但整个心理描写的过程还有借景抒情的脉络依然值得一读.第一人称,我.男主人自身的软弱和无能以及所谓的对理想的追求,导致这个角色注定是个悲剧的loser.妻子是一个和所有普通女子一样,对自己的家平淡生活有最基本需求的女人.同时也是一个内心软弱没有信仰的女人.丈夫比妻子想得多,来得深,但夫妻二人本身精神境界的差异导致平时的沟通量少还不到位,最终酿成婚姻悲剧.而且这悲剧不但非常有借鉴意义,在过去的光阴中出现,还必然将在未来的时光里以各种万变不离其宗的版本在世界各地现代社会反复上映.
  •     说实话,以前听说过这本书,但当时看了简介,不太想看,那是年轻,心里没事,看不进去这种人生痛苦情绪额书。这次看,首先吸引我的是书的封面,好漂亮,颜色我很喜欢啊!全书我用了两个晚上加一个下午看完了,看一个男人为生活为爱努力,将自己贡献在妻子、生活、他人面前,但最终总是被嗤笑、鄙弃,处处不得安慰,真是好生凄凉,看的时候不少情节唤起我的记忆,那些满腔付出满腔热情不得理解和抚慰的经历,共鸣感极强!看了,长出了一口气,似乎排遣了一些负面情绪书不错,小本本的排版看着舒服极了~
  •     这个结局 真是艹了 这个男人 把自己的一切都说的冠冕堂皇 口口声声说为了她为了她 为你妈阿 你那么爱她又有没有尊重过她?你只是喜欢她美丽,喜欢她温顺又无力的反抗,甚至以她的家庭为借口将自己与她划开阶层。可她真的要求你做什么的时候,你丫直接无视了他。你到最后都只是在爱她爱你,你可曾将她当作有独立思想有意识的人去尊重?你揣摩她想法,思考的也只有她为何不爱你。真是狗。 所以你永远不会知道她为何离你而去,永远不可能挽留的了她,也永远逃不过她的鄙视,你最后所谓的超脱不过是自慰。纸糊的平和,一戳就破。 以上是刚看完时义愤填膺的短评,今天看到底下的评论,我必须要再刷一发这个观点,导致两人离别的,绝对不是误会!绝对不是!是因为不对等关系!这个男人并没有将自己的妻子当作一个与自己平等的人来尊重,可能是由于经济或者出身的原因,他认为他的妻子就应该、热情如火、美貌如花、热爱家务、床上还能伺候的熨帖。这跟中国传统男人的观点很像。他其实完全没有收到妻子的求救信号吗?不。他第一次的时候就知道了,他只是习惯性的忽略了妻子自身的精神需求。习惯了去让她做稍微勉强一点的事情。睡觉开关窗的事情简直是这个心理的典型 他完全不认为 自己哪里出了问题。这才是问题。同时,如果作者想写的只是一对因为误会而彼此错过的情侣的故事的话,那真的变成一个被了甩的大男子主义者长篇累牍的吐槽了。但是看标题不像。

精彩短评 (总计44条)

  •     群里一位作者推荐的,就借来读读咯。之前买的奥德赛恰好派上用场了,故事情节结合奥德修斯的解读,再伴随最近一个月时间里和朋友的互动拆解,从未有发现一本书可以如此贴合生命线的脉络
  •     1.喜欢对奥德赛的解读,我们现代人怎么能再让如此古老还有神话的安宁世界复生呢。2.处理自身问题带来的焦虑处境不要臆想时强加给别人。3.主人公真正的“文艺青年,永失我爱。”
  •     翻了三章 实在是太难看了 比腰封都难看
  •     这个故事让我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沟通有问题不但会离婚而且会死人。
  •     《奥德赛》的探讨大大扩展了故事的空间,也可以看出莫拉维亚的野心——除了《尤利西斯》,现代神话可以这么写:不是“被迫离家”,也不是“无家可归”,而是“不想回家”。因为卑俗和平庸,他们根本没有办法面对自己的生活。
  •     看作者的简介,介绍作者的小说故事性很强,但是这本完全没什么故事性,大段大段的心理活动描写。我觉得故事可以总结为:一个自以为逼格甚高的loser娶了一个口口声声说自己爱她却在心里觉得她逼格太低因为她没了脸面没了梦想最后反过来被妻子鄙视的故事……关于妻子对房子的执著,放在当今这个时代也很适用啊
  •     #第24个工作日# 不过度阐释行不行?
  •     两个多小时看完,其实说真的不太喜欢这种只单独围绕一个人的心理以及一件事情去重复的描写心情。但是作者厉害的点也在这里,通过主角的心理都能写一部书出来,佩服,,,虽然看的浅显,但是我相信女主角是爱男主的,只是男主有点自私。潜意识里把女主推向了情夫。
  •     某D心里描写竟然同我当年所谂一样
  •     这个结局 真是艹了 这个男人 把自己的一切都说的冠冕堂皇 口口声声说为了她为了她 为你妈阿 你那么爱她又有没有尊重过她?你只是喜欢她美丽,喜欢她温顺又无力的反抗,甚至以她的家庭为借口将自己与她划开阶层。可她真的要求你做什么的时候,你丫直接无视了他。你到最后都只是在爱她爱你,你可曾将她当作有独立思想有意识的人去尊重?你揣摩她想法,思考的也只有她为何不爱你。真是狗。 所以你永远不会知道她为何离你而去,永远不可能挽留的了她,也永远逃不过她的鄙视,你最后所谓的超脱不过是自慰。纸糊的平和,一戳就破。
  •     看了更加鄙视自己。应该继续写篇《憎恶》。
  •     莫名想起“心不同兮媒劳,恩不甚兮轻绝”。出自九歌。161029。
  •     太好看了!/开始为了解决阅读的吃力,把自己带入了妻子的身份,结果她的心理变化变得格外明朗。体会到了对里卡尔时而喜爱,时而厌恶的感情。爱米利亚虽不爱丈夫了,但爱富足的生活、新鲜的事物,她能独处,好奇心强,对事物保持着不偏不倚的判断和持有尊严的应对方法。里卡尔聪明敏感,对事物的细枝末节有着充足的把握,然而他常对人的性格做评定,找出它的缺陷,之后以此出发不在意其人的决定,也不能好好交流;他意志软弱,无法下决定,因此暴躁易怒,似乎想借此催促自己行动;他总是迫不及待地推卸责任;他的思想咋看之下找不出可鄙视之处,细细想来可发现它们只是站在他一个人的角度完成的,他从不考虑妻子的感受,只知道自己“爱着她”,似乎这样对她来说就足够了/然而爱米利亚和里卡尔的区别真的是不开化和文明的区别吗?结局为何如此突兀?
  •     感觉莫名死亡的结尾挺草率的。。看来我还是个被惯坏了传统读者
  •     编剧的中年危机,工作上以《奥德赛》里奥德修斯和珀涅罗珀为线索,和现实的夫妻关系相对照。枕边人无稽的鄙视最可怕,这是一种缥缈的感觉的迁移变化,你甚至无法借力来审视之。如果能让埃米丽亚的死亡像《面纱》里的死于霍乱那样,更多一些命定的暗示就好了。
  •     太真实,太苦涩了。
  •     一个习惯内省、并时刻观察自己内心活动的人,是无法真正的体会到什么是全情投入的快乐与悲伤。
  •     3.5 一个由买房问题延伸出去的悲凉故事。其实是比较浅的,没有过多的延展。前半部分读时会觉得用意太明显,直到《奥德赛》的分析出来时才逐渐联系起来变得有趣。并且在读时觉得做电影编剧真的好可怜噢。晒太阳和梦的场景极具画面感,接下来就去看戈达尔的蔑视。
  •     很久没有一口气读完一本小说了。心理描写极为真实细致,结尾处的幻境如果拍成电影一定非常唯美,美中不足是收尾略显仓促。
  •     一本印象深刻的小说改编
  •     还行
  •     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描写的十分巧妙,对研究心理学有用
  •     翻了两页,文笔还行,看吧。越看越不对劲,这男主怎么傻逼到这种程度?当时都看了一半了,对男主的思维无法理解。对作者的自圆其说感到愤怒。然后,我突然意识到,为啥女主从来不说呢?这时候,我想到可能像花样年华一样,写这对,也反映了另一对。这本书也许也是这样,男主的想法也许也代表着女主的想法。后来又冒出了书中书,奥德修斯的隐喻。。。这本书拿到的时候很新,为防剧透,我也没看作者简介。结果后来看完了,这本书是194?年写的。。。好吧,佛洛依德~~看完后还是情不自禁的觉得男主是个怂逼,女主是个拜金女。。。这算是成功吗?作者成功的让我鄙视了两个主角。。。
  •     如何在深入肉体心灵的鄙视下生活下去,尽管是出自于误会,一厢情愿的误会。莫拉维亚尝试在纯佛洛依德的内在现实精神分析和浮华世俗中达到平衡,理想的平衡,一个存在于奥德赛世界中的平衡……心理类小说妙的是总能找到隐隐约约的自己。
  •     男女主人公的分歧,可以看成一種象征,模糊的理想在現實之下的潰不成軍,文明在未開化環境之下的無力感,主人公堅持對『奧德賽』的理解,是他最後的掙扎,寧願相信那是純粹、崇高真摯的冒險史詩,而不是陰仄的算計、狹隘的兒女情長,可惜後者才是生活。「你們長途跋涉...最後被大海吞噬」他幾乎是在用探案精神一心找出自己遭鄙視的原因,結果是即使知曉了也無能為力。也許人類的悲劇從古希臘開始並沒有什麼根本不同。
  •     喜欢心理描写好的小说,悲剧减一星
  •     从某个角度去解读的话简直是夫妻婚姻指南。男主角的心理活动真是好清高孤傲哦…写电影剧本怎么了嘛!里面套了《奥德赛》的故事来穿插推动情节,很棒
  •     一个晚上看完的小说…一个懦弱的神经质傻瓜将自己妻子拱手让人的故事,贫贱,懦弱,三观不正,活在自己的幻象里,建议去看医生。前言把故事都讲完了真是再见
  •     跟巴尔扎克也没什么关系(所以腰封真的都是些什么鬼),细腻到极致的表达
  •     莫拉维亚是细心的观察者,能将微妙的关系付诸文字,文本中心理描写部分十分精彩。《奥德赛》自是西方文学的滥觞之一,此小说对《奥德赛》的三层解读让人眼前一亮。更难能可贵的是,《奥德赛》作为小说中一条极重要的线索,与里卡尔和埃米丽亚关系发展线索在精神上高度契合,最后水乳交融。小说的结局处理方式和《注意》有相似处,但其实不同:一个美好的结局是梦幻的,车祸是现实的却显得朦胧,莫拉维亚制造了这样如梦如幻的效果,反映了里卡尔精神状态的崩溃。莫拉维亚总是悲观主义的,这部小说以冷静的回忆倒叙了一个将美好婚姻一点点撕碎的故事,让人心发凉。里卡尔与埃米丽亚爱情的破灭是里卡尔一手造成的,可它背后指涉的,是迷惘的二战后的意大利,这仍是莫拉维亚惯常的材料。
  •     男主真可怜 没头脑的人真可怜 想法单纯不愿意怀疑自己怀疑恋人的人 到最后挽回时一切都太晚了 婚姻真难 那么多的隐忍与不愉快
  •     翻译过关,很流畅完整的故事,从头到尾一个纠结的男人演心理剧,《奥德赛》的典故穿插收尾,很好看……比起来,疙瘩儿的电影放大了女主角的心理戏,个人风格浓的让人头大,真是2种意境
  •     和奥德赛的互文。
  •     太他妈扎心了
  •     里卡尔多真是no zuo no die的典型><
  •     心理活动描写很精彩 被带进去跟着节奏走了
  •     想起戈达尔的蔑视。感觉故事太过于单薄,结局也很一般
  •     爱也许是一件非常私人化的事,什么时候开始了,什么时候结束了,其中的幸福、矛盾、凄楚,除了当事双方会有自己的体会,其他人谁也评说不了,小说中不断讲述着妻子对丈夫的不满、疏离和鄙视,可是丈夫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懦弱、迟钝、自以为是,他的确为对方为家庭付出了,奉献了,可一直把这种付出挂在嘴边,拿出来说事,感觉上是给对方的一种压力,一种并不是心甘情愿,而是当做一份筹码来要求对方的意思,所以,在爱里有了这样那样的分歧,要么双方都能够且有意愿沟通和好,要么就平静的分道扬镳,总好过痛苦的无休止的纠缠。
  •     译者前言太坏了
  •     内心描写很详实,部分映射房奴、婚姻的悲哀。P75中段:我觉得平静,但我深知,我很快就不会平静了:第一个阶段,即怀疑的阶段...即将第二个阶段,也就是痛苦、逆反和悔恨的阶段。我深知这一切,也知道这两阶段之间有一段令人难以忍受的平静时期,就像暴风雨即将来临之前的那种虚假而又令人窒息的风平浪静一样。
  •     一个下午读完的书,心理描写细致,很贴近当代生活。自以为的无所谓,自以为的没关系,自以为的了解彼此,自以为的让步与体贴,忽视沟通与交流,最终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这样的错误,我们也未必能避免
  •     我就快成了埃米丽娜了.
  •     懦弱的男人总为自己行为找借口,仿佛他所做的一切妥协都是有理有据的,都是为了爱,殊不知女人眼中的爱就是霸道的占有,不容他人分享,没有一分杂质没有一丝妥协,你的妥协只会让她无比的鄙视和厌恶。
  •     精妙细腻的心灵分析,让整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具有了摇曳多姿的探究味道。在反复追问中,通过与电影剧本的同构关系,对人物的进行了精神分析学意义上的演绎。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