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巨债》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4-9-1
ISBN:9787508646754
作者:刘海影
页数:300页

《中国巨债》的笔记-第152页 - 地方政府与信用透支

从根本上讲,融资代表着资金融出方将社会资源动员能力转移给资金融入方,而金融体系需要完成的任务,就是寻找到能够最好地利用这种社会资源动员能力的个人与组织,从而帮助他们实现发展机会。而享受了政府隐形担保的地方政府(及与之紧密相连的国有企业)并无能力创造与实现发展机会,却将社会资源错误配置在没有产出的地方——不论是过剩的基础设施还是制造业产能。这样,不合理的投资项目仍旧按照无风险的状况来得到融资,刚性兑付在这种环境中得到制度性支持而呈现出来,而货币管理当局苦心经营的监管自然会被各类金融创新绕过。
只要地方政府(及与之紧密相连的国有企业)能够以中央政府信用背书来支持自己的(不合理)融资行为,刚性兑付就符合所有参与游戏者的利益:对地方政府而言,我们已经清楚地论述了债务与政绩的直接联系;对银行而言,地方政府及国企是其无风险最优质客户;对资金提供方而言,可以放心地忽视风险而追逐最高收益率。债务链条的“共荣共损”导致经济主体各方都积极维护影子银行业务的刚性兑付,其本质无外乎各方透支作为最后兜底人的中央政府信誉,将高风险债务按照无风险产品出售给储蓄者,并迫使中央政府为之提供卖出期权保险。
正是基于这种机制,无论中央银行做了什么,中国信贷与货币总量增速都没有真正降低,更加重要的是,社会资源都没有导向最合理的地方,而是大量流向过剩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制造业产能,以至于中国的债务杠杆率与过剩产能率不断联袂创出危险的新高。

《中国巨债》的笔记-第12页 - 12

《中国巨债》的笔记-第6页 - 6

《中国巨债》的笔记-第10页 - 10

《中国巨债》的笔记-第6页 - 6

《中国巨债》的笔记-第154页 - 中国的投资狂潮与疯狂负债

无可怀疑,巨额投资及其快速增长正是中国经济奇迹背后的主要力量,从这个角度讲,投资对中国经济起到了不可否认的正面作用。有些评论员强调要增强内需,尤其是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这一意见是错误的。林毅夫、张军、黄育川等学者正确地指出,消费本身不能够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的本质含义是一个经济体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而消费是对这个经济体生产出来的产出的消耗,与下一期该经济体能否拥有更大的产出无关;唯有投资,亦即人均资本存量的提升,才有可能扩张该经济体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从这个角度而言,所谓的“扩大内需”之类的说法站不住脚:本期的产出不是被配置为消费,就是被配置为投资,两者均是内需。两者之间的比例可能变动,却无法被“扩大”;而只有投资才能扩张生产可能性边界,也即扩张下一期可供配置的产出。30年来,中国的资本形成占GDP的比例高达40%以上,2012年更是高达48%,而恰是如此高的投资,令中国能够快速提升人均资本存量,促成了中国经济的腾飞。
公司员工出差可以报销的花费,比如吃的饭,住的旅馆所产生的消费行为都属于这里的“投资”而非消费。 宏观经济GDP中定义的消费完全来自与家庭部门,而非企业和政府。GDP组成中的消费的具体定义为:家庭除购买新住房之外用于物品与劳务的支出。
经常被提到的“扩大内需”其实反应的是当前国内GDP增长中消费相比投资和出口占比太低这一现状,而造成这种消费偏低现状的原因,一部分是赶超型经济体经济高速发展对资本积累的必然要求,符合正常规律;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强势政府凭借特权对家庭部门和非国有企业部门的挤压所致。


 中国巨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