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侶與哲學家

出版社:先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9-11-24
ISBN:9789576074189
作者:珍·法蘭可斯雷蒙,馬錫·理察

内容概要

慧炬出版社 社長 鄭振煌推薦

我們一輩子都在追尋世俗的目標,但真正得到快樂的機會如同想捕魚的漁夫,卻把漁網拋向
乾涸的河床。

1) 心靈研究能使自己感到如箭一般,直直飛向人生的靶
心,每一剎那都那麼珍貴,每一剎那都使用到最佳的狀
況。
2) 佛法能提供所有人一種容忍的、開放的、安靜自信的
視野,它是一門心靈的科學,讓個人找到內在的平
靜,也讓他人的智慧開花。
3) 如果沒有智慧,理性只能對幸福做不著邊際的推論,
而無法達到幸福的境界。

一九六六年,馬修‧李卡德二十歲,看了朋友所拍攝的西藏大師的影片,深受感動,買了一張前往印度的便宜機票,動身前往大吉嶺,在那裡遇見了他的第一位西藏老師,和佛教有了初步的接觸。

那時他正是諾貝爾生物醫學獎得主賈克柏的門生,學業正要步入輝煌期,前途一片光明,可是經過暑假的精神之旅,卻使他的心時時飛向印度。完成博士學位後,他告訴父親和老師,他要定居亞洲,開始過心靈的生活,他們驚訝之餘,有著不解的失望。

馬修和西方的關係並未全然斷絕,他成了僧侶,跟著西藏大師學習、翻譯佛典,成了佛教西傳的橋梁。三十一年後,馬修和哲學家父親針對佛教和生命的意義展開對話,父親對佛教犀利的質疑,讓馬修有機會揭開佛法神祕的面紗;佛法不是無為、迷信、被動的東方思想,它是一門心的科學。

佛教源起東方,和我們的生活、價值觀緊密相連,但是我們是否認識它?接受西方式教育的現代人,不乏理性的思考和積極的工作觀,可是要如何轉化自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如果您要深入了解佛法,甚至於西方文明的整體價值觀,僧侶和哲學家之間的對話,絕對可以提供您最佳的解釋。

尚‧方思華‧何維爾( Jean-Francois Revel)
法蘭西學院院士,一九二四年生,哲學教授、政治評論家,所著的政治評論在西方
世界皆引起很大的迴響,曾任法國新聞周刊《快報》總編輯,現居巴黎。

馬修‧李卡德 (Matthieu Ricard)
生於一九四六年。巴黎巴斯特學院分子生物博士。一九七二年移居印度,向西藏大
師們學習,這二十多年來過著佛教僧侶的生活。出家前曾寫過一本鳥類遷移的著作
,最近作品有《頓悟之旅》。他不斷從事藏文經文的翻譯,現居尼泊爾謝城寺。

關於譯者/ 賴聲川
戲劇家,一九五四年生於美國,輔仁大學英語系畢業,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戲劇藝術博士,中英文皆為其母語,曾擔任專業翻譯,並於就讀研究所期間擔任加州法院認定之中英文專業立即翻譯。翻譯作品包括貝克特、契訶夫、品特、達利歐‧弗、高多尼、艾克鵬、庫許納等之劇作。


 僧侶與哲學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有人出于一种正确的动机,却到达了错误的地方,一生就是个悲剧,切格瓦拉如是。有人出于一种错误的动机,最终达到正确的目的,这种人天生幸运,比如法国人马修李卡德(Matthieu Ricard)。他有个哲学家爸爸和画家妈妈,著名探险家的舅舅,自己从师于诺贝尔奖的导师,却出家做了和尚。他说当初为了寻找“完美的人性”,因为任何一个来他们家忽悠的艺术家剧场人诗人哲学家们不是超级自恋狂就是潜在忧郁症患者,可见才华并不能使一个人快乐,也不能使一个人高尚,鉴于他的家族该出名的领域都被人占了,所以他打算做个著名的和尚。《僧侣与哲学家》一书记录着马修和哲学家父亲尚.方济斯对话,父亲从哲学科学心理学甚至生物工程学等方面向佛教发问,企图求证佛教的真实教义和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儿子一一做答,同时也向父亲请教西方哲学发展到如今,对人类意识方面做的贡献和重大发现。书中父亲通古博今,引经据典的分析和提问甚是精彩,儿子任风动旗动吾心不动,所有提问都被“心的动机和行为的结果”收纳其下。佛教本无关精彩,无关人生的意义,无关神通和哲学,佛教超越这些,仅仅指向:活着,身为人,能够不被世界万象所欺骗,能够认知生命的本质。人生本无意义,是我们赋予它意义。世人活着做梦,到死都不愿意醒来。马修年少时被一位喇嘛的气质所吸引,希望自己也拥有一种“从内至外,自在高贵的气质”,而最终走上寻找“生命真相”的之路。他希望此生自己至少能够清醒地死去。于是哲学借着丰富的学派和渊博的知识在本书中彰显辩论逻辑的力量,而佛教以如如不动之心,低调回应,沉淀着人类关怀与终极真理的渊博。书中语言枯燥,但却是好书。这书针对的读者应该是“研究佛教”的学问家,而非信徒。有如弗洛伊德和“做梦人”的区别,对前者你必须陈述做梦的起因,环境,历史和案例,而对后者本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哲学是对已经发生事情的概括总结,科学是验证宇宙希望人类了解的秘密,人类总是借助经验和分析,现实谨慎地活着,说不清楚好处的事儿,没人愿意去尝试。而佛教偏偏是一种体验,往往需要一生几生的生命铺垫,最终也可能一事无成,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有人选择继续做梦,或祈求一生只做好梦。对那些坚持醒来的人们来说,无论什么梦境都已经不再吸引他们了,他们需要一个终极真理,对人类乃至万物做出解释。佛教不是神秘主义,不是虚无主义,仅仅是怀着一颗清醒的心在吃喝拉撒,为人处世。这颗心不代表个人,不代表一个主义和群体,不代表一类物种去决定其他物种的死活,也不可用寿命长短来衡量这颗心 (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这样的心,是大自然的良心,是大自在心。
  •     书我没有看,只是看到细胞遗传学博士的学位,我笑了。书我没有看,只是看到细胞遗传学博士的学位,我笑了。书我没有看,只是看到细胞遗传学博士的学位,我笑了。认为我评论太短了,只好大笑三次,试试能不能审过。
  •     这本书的大陆本和台湾本我都有读过,大陆本叫《和尚与哲学家》,台湾本是足本而大陆本则有大量删节。一个即将成为博士的法国年轻人毅然决然的抛弃世俗背着父母跑到印度去当喇嘛,这样的事是很让人震撼的,我很佩服他的果敢。在随后的几十年里他随着那些当年从西藏逃亡的著名喇嘛们学习,比如顶果仁波切。而这个年轻人的父亲就是本书中所谓的哲学家,而实际上书的内容就是父子间时隔多年后重逢的对话集锦。我读台湾本时就发现其实书中有很多大陆本删去的章节都涉及到政治,主要是CCP和西藏僧侣阶层之间的恩恩怨怨,这位法国和尚显然在学习某某金刚法门时还继承了那些大喇嘛们的怨气,他不停的在书中抨击CCP,似乎要为那些喇嘛们打抱不平。这让我觉得十分好笑,一个大老远跑到喜马拉雅山里致力于觉悟的人居然没有看破政治的幻象,还在为政治游戏的失利而愤愤不平,那还谈什么修行呢?在喜马拉雅山里呆了几年就出来清谈生命大意了?那么你学到的究竟是一种藏传文化的皮毛还是深藏其中的精髓呢?我甚至怀疑他的老师是否真有觉悟,迷信DL和迷信communism是一回事。是不是因为那些曾经踩着人背、坐着大轿、高高在上的活佛喇嘛们现在走在陆地上有点不适应呢,还是失去那曾经呼风唤雨、威仪一方的权力让你们感到有点受屈辱?那么活佛喇嘛们的修行是真的为了觉悟还是要成为传统藏文化中的势力阶层呢?我很欣赏印度人克里希那穆提的话,没有权威,也没有路能通向真理。没有谁比谁更高一等,众生都是一样,这样的话佛祖也说过吧。当人认定了什么他往往很难走出自我的认定,这个法国人认定了要作和尚而抛弃世俗,这份勇气让人敬佩,但如果他还能还俗我就更佩服他了,因为他又走出了曾经的那份自我认定。

精彩短评 (总计29条)

  •     花了好多心思才找到此书,真的很棒。
  •     爸爸简直是搅屎棍,一直在抖自己记得的那些哲学家。建议不要看爸爸的,直接看儿子的,作为佛学入门还可以。后面ZD的原因特别牵强,我作为佛教徒也无法理解释迦牟尼/莲花生大师跟ZD有什么关系。
  •     相隔如此久的重叠,大概就是缘。
  •     每一段都有啟發,好書!
  •     inner power
  •     父子谈论了关于哲学的很多内容,而我已经全部忘记了。。。
  •     對於共產主義,本書的立場認為理論上,某些觀念比如財富共同分享(人民公社這種)是可敬的,但so far實踐的結果絕大部份都不成功(比如人民公社,蘇共垮臺,鐘貢讓一小部份人先富而且越來越富)。共產主義是種空想,閉門造車,出門合不了轍。 其他猛料我就不報了,各位有機會自己翻出來看。
  •     前部分比较形而上的讨论比较值得一看。后面一些关于伦理,政治的讨论比较陈词滥调。
  •     人生真相是什么
  •     有点生涩的书
  •     1 狗逼UIUC也就图书馆拔群点,各种语言书籍应有尽有。 2 开篇就开始喷中共,我就不知道简体版是怎么没有删掉全书的。 3 对于这种科普性「佛学」书籍,我的兴趣已然耗尽,都可以猜到讲来讲去都在讲什么 4 教授收了个和尚当phd,我觉得我还是趁早退学%……
  •     沒看完書就不見了~
  •     很好的一本书
  •     通透奇妙之书
  •     又重读了部分的章节。作为对话者的哲学家最后这样说道:”然而,在这一系列的谈话中,我的交谈者没有能够使我信服的,乃是佛教的那个我想称为形而上学的部分的有效性。。。简单地说,佛教智慧的理论背景在我看来依然是未被证实和不可被证实的。“我希望自己以后的探索能够充分地回答这些问题。
  •     用了很久终于读完这本
  •     :无
  •     一堂佛教入门课,一次西方哲学史的回顾,一场通过理性辩论证明非理性存在的试验。和哲学家父亲一样,最后仍然对作为形而上学系统的佛教心存怀疑,但最当头棒喝的还是佛教对知行合一的无条件追求。正如儿子所追问的:“求知的欲望必须运用到值得奉献一辈子的事情,而这种‘智慧’应该能促使科学家们做更好的人,也能够让他们帮助别人做更好的人。要不然的话,这算什么智慧?无论多么超然,好奇心本身能成为目标吗?”
  •     c
  •     基本是在人生最低潮迷茫痛苦的时候读这本书,非常幸运。看的是HK版的,除了哲学一部分不是太能理解,还有无法辨清事实是那部分内容,其他关于佛教的内容,很受益。打算买简体版收藏。
  •     晦涩,翻译糟糕
  •     哲學 如何成為更好的人。 痛苦是怎麼回事? 痛苦是無知的結果,所以必須要被驅除的是無知。 佛教是宗教還是哲學? 教義的真理必須自己發覺,通過不斷地修煉最後邁向心靈的證悟。 儀式與迷信? 如果信仰違反理性,而且不去了解儀式中更深層的意義,就變成了迷信。拉丁文的儀式(ritus)實際上是「正確行動」的意思。 加深信仰 不是要改變別人的信仰,而是增進他人的福祉。 慈悲 應是 心之主 應伴隨著愛。 佛法不是教條,而是一條道路,與邪教不同。
  •     我不怀希望地输入,竟然豆瓣上会有这本书!中国看来是慢慢自由了。
  •     崔晓姗于2010年5月21日捐赠
  •     角度很好,很多问题上有大启发
  •     藏传僧侣的儿子,法国哲学家的父亲,两人坐在尼珀尔进行心灵的对谈,西方人如何看待东方的智慧,如何理解生命的本来意义。如果你想从心灵科学的角度来理解佛教,从西方语言来理解佛教,这本书在我看来是非常好的。让佛教脱离了神秘主义,直白的从对离苦得乐的角度来阐述佛教的意义,对我们的修行、心灵、成长、快乐有着非常好的启发。但是正如马修所说的,如果真的想理解佛教所阐述的真理,那么我们必须切实实际地去老老实实的修行,只有通过实证才能理解,只有通过心才能理解心。
  •     虽然有很多地方不是很懂,但是还是很有启发】这本暂且放一放,让我去了解更多的背景知识先。
  •     总是羡慕别人能几个小时读完一本书。我读得很慢,一周能读完就不错了。 可能是我总是心不在焉吧。现在读这本,估计一周又读不完了。
  •     基于逻辑实证的哲学家和基于灵修的藏传僧侣对话 很有意思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