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王陈渠珍

出版社:罗维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3-02出版)
出版日期:2013-2
ISBN:9787513016957
作者:罗维
页数:188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乡民们都怕他,称他是“烂儿”。他父亲管不住他,又怕他在外面惹了祸连累一家人,这田义卿下面还有六个弟妹呢。于是父亲在永绥县(现在的花垣县)城门口贴了张声明,声明和田义卿脱离父子关系,将田义卿赶出了家门。这时候田义卿还没有成年呢。 感觉田义卿很像今天香港电影里的古惑仔。虽然是古惑仔,可是也正如所有电影里的古惑仔一样,田义卿也有其好打抱不平、疾恶如仇的一面。 1915年,他妻子的表弟张三才的妻子,被保靖县复兴场的有名恶棍刘竹卿霸占,结果还将张妻给逼死了(如果细心一点,会发现这些在社会上混的人名字多有卿字,为啥呢?那是他们加入了帮会的标志,是卿字辈的,便在大名里有卿字)。田义卿听到这个事情,非常愤怒,按说这亲戚关系隔得不算近,报仇也轮不到他,人家还有老公呢。可是田义卿是个带点侠气的江湖青年,最看不得这种仗势欺人、奸淫女子的人。你看那《水浒传》里,好汉们杀多少人都没关系,只是犯不得“淫”字。那镇关西只因为欺凌老父弱女,被鲁提辖(鲁智深)三拳给打死了。这些江湖烂儿,听《水浒》长大的,自然对于欺凌奸淫之事十分憎恶。 中国有两本书对于民间思想的影响是最大的,大到甚至超过了孔孟之道。是哪两本书呢,一本是《三国演义》,另一本就是《水浒传》。而对于土匪们来说,虽然他们大多数都没有看过书,但两本书里面的故事可都是耳熟能详的,它们对于土匪、帮会这些个行当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民间把去当土匪说成是去学忠义,而《水浒》里的宋江是匪盗的祖师爷,《三国》中的关公则是帮会入会必拜的行业神。民国时期土匪和帮会那是秤和砣的关系啊。 我以为《水浒》存在着诸多的思想缺陷,它的内容多半都是封建的和糟粕的,简直是一本土匪强盗的入门书籍。但不能否认它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精神的某一个层面,行侠仗义,该出手时就出手,对于强权的反抗,对于公正的社会追求也是极为可贵的,所以老百姓会那么喜欢他们的故事。 田义卿于是像花和尚鲁智深一样要抱这个不平,比鲁智深不同的是,鲁智深还只是想教训教训镇关西,只是下手重了点,把人家给打死了,可田义卿直接就想好了,要人家的命。这叫以命抵命。所以湘西强人个性里的蛮勇刚直简直可以和古代那些游侠比较而有过之而无不及。 田义卿在家里把平时身上带的护手双刀磨得非常锋利,对妻子父母只说是出去有点事情。夜里借着月色直奔复兴场刘竹卿的家。那时,刘竹卿已经睡熟,正做着好梦呢。田义卿非常从容地摸进卧室,轻轻走到他的床边,对准刘竹卿手起刀落,将这个坏蛋活活刺死。也许他的手法太利落,居然没有马上惊动刘家人。他从容离开刘家,等到他回家里时,天还没亮呢。 回到家,他赶紧让家人收拾家当,反正也没啥值钱的,当下收拾好就带着全家四日逃往四川边境避祸去了。这中间在外躲避了近两年,直到风声平息,刘家找不到凶手不了了之后,才返回老家永绥。

前言

《湘西王陈渠珍》这本书,是湖南警察学院罗维副教授根据她今年8—9月在湖南省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堂”栏目上的讲稿整理成书的。我曾组织我的家人和部份亲友不仅收看罗教授的讲座,而且还通读了这本书的稿本。大家认为,《湘西王陈渠珍》如实反映了湘西近代的历史,还原了先父本来的面目。全书共13章十多万字,资料翔实,逻辑严密,语言朴实,可读性很强。我读着读着不禁浮想联翩。当忆及先父九死一生的坎坷历程时,常常掩卷涕泣,情难自己。现在由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发行,我作为陈渠珍的女儿,特向罗教授和出版社编辑表示衷心感谢和热烈祝贺!    罗教授是专门研究“匪文化”的学者,曾有专文专著面世,颇受读者关注。湘西原是“中国盲肠,匪患丛生”的地方,特别是对有争议的先父评价问题,更为她注意。当罗教授广泛搜集资料,实事求是进行深入研究后,认为先父不仅不能算是土匪,而且是一位横跨清末、北洋军阀、国民党与共产党领导的四个时期的侠骨仁心湘西人杰。因此,罗教授所著《湘西王陈渠珍》全面反映先父在上述四个时期的跌宕起伏、审时度势的奋斗历程。    罗教授认为,所谓“土匪”,一般是指那些专门从事劫掠、扰乱社会秩序,非法的地方武装。她说,从先父的出身、职务及其活动来看,都是当时合法政权的合法行为,不存在上述土匪行径。虽然在扩大军中曾经“招降纳叛”收编了不少“土匪”。但他进行了大力整顿和改造,实行“五统一”,督导官兵严格执行了“四大注意、九项禁令”。同时提出“治兵先治将,教人先教心”的主张,亲自撰写《军人良心论》作教材,先后举办军官教导团,或利用各种学习班,进行思想教育,改变官兵人生观,从思想上明确“人民是我们军人的主人”,我们要用良心来保护人民,良心就是利人利已。因此,“有良心的人拿枪才是军人,没有良心的人拿枪便是土匪”;“军人不但要利已利人,还要进一步杀身成仁。”由于先父既注意提高部队战术素养,又加强官兵的思想教育,从而增强了官兵凝聚力,部队战斗力提高。在他统率下,不仅肃清了境内匪患,而且湘西子弟参加护国、护法、北伐、抗日等等战争,均取得了可歌可泣的战绩。同时还积极推行“保境息民”,乡村自治,使湘西地方一度出现和谐稳定的新局面。    先父是一位军人却喜爱读书,不断著述。即使在戎马倥偬中也从不懈怠。曾在他身边工作过的沈从文先生回忆说:“这统领官是以王守仁、曾国蕃自诩的军人。每个日子治学时问,似乎须同治事时问相同”。先父在日常生活中,坚持黎明即起,漱便后即写日记,或注释经传,或朗颂经书,数十年如一日。在军政活动中,除了亲自起草序、跋、讲话、函电、诔文外,还撰写了《艽野尘梦》、《军人良心论》和《湘局二十五年之一瞥》三本专著。前者,系追述他清末远征西藏,后经康藏青高原返回的艰苦惊险及与藏女西原的一段生死恋情,故事曲折,情节感人。藏学家任乃强教授赞誉这本书说:“人奇事奇文奇,既奇且实……比之《鲁宾逊漂流记》则真切无虚。”网络上的读者称它是“西藏人文笔记,史上的奇葩”。次者,以问答形式论证了以仁治军理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被人赞誉说,这种军事思想是西方进化宇宙和中国传统儒释道文化糅合的结晶,体系完备精密。”后者,则是评论省政当局的措施得失,忆已散失,惜未能出版。先父写作态度十分严肃认真,直面现实,忠于历史。他曾说:“我宁以诚而失败,不以伪而成功。”所以,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在《寥天一庐祭》中赞誉说:“先生是卓越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生活简朴,博学渊雅,见解宏阔,无愧人称山水精英。”    先父崇尚孔孟,以仁治军理政,笃行中庸之道。他认为“人类……都有同胎共母之关系,有骨肉手足之相亲。古人说‘乾父坤母’,又说‘民胞物与’,就是此意。所以相互扶助是人道的极致,也就是仁的全体大用。”在民国初期军阀混战中,曾有人向他建议:如今我军已是将多兵广,可以西上贵州或东下中原去大展身手。他回答说:  “君子之道,不为已甚,不乘人之危。我与湘西父老,血肉与共,不忍远离。”并随即召开军官会议进行疏导。他说:“秦始皇武功盖世,不过二世而亡命;项羽武力超群,结果落得乌江自刎。可见,武力从来不足恃。湘西混战多年,民不堪苦。如今要以自治为方,以教化为重。当务之急是办学校,兴实业。希望大家一心一意,共襄大业。”于是,先父“以保境息民为帜志”,大力推行乡自治,倾心发展教育、实业、慈善、团务四项事业,策划湘西向现代文明进军。虽然在这些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却好景不长。由于他深受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和政治上的地方主义束缚,固守仁道。以为我不犯人,人一定不会犯我,幻想创建世外桃源。孰不知在军阀混战中,凡是不符合统治者利益的任何举措,都不可能付诸实施。因此,他始终只能偏居一隅,有时自己还被逼得离乡背井,远离湘西去谋生。这是值得惋惜的。    注:    五统一:即统一部队番号,统一武器装备,统一标准供给,统一官兵着装,统一军风军纪;    四大注意:即一要注意交往语言和气谦让,二要注意对群众称谓要按亲人老少辈序,三要注意讲理要平和疏导,四要注意交易宜公平;    九项禁令:即严禁拉佚,严禁擅人民房,严禁擅取民物,禁止吸烟酗酒,严禁调戏妇女,严禁诈骗民财代人索债,禁止干涉词讼,禁止估当物品。    陈元吉    2012年10月30日

后记

缘起    一因    5年前,我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发现出生在湘西凤凰县的现代大作家沈从文的自传中多次提到一位统领官,这位统领官引起了我的兴趣。这位统领官能文能武,亦儒亦侠,是个军人,又更像个士人。接着我又惊喜地发现他写了一本极为精彩的自传《艽野尘梦》,读完之后我从此成为他的粉丝,并开始收集他的资料,继而发现他还雄心勃勃地创立了一个良心论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使我有了研究他的兴趣。我说的这位研究对象就是民国时期名震西南,统治湘西长达20余年的湘西王陈渠珍。    越了解,越感到他的深邃,他的寂寞。    因为这么多年,他的历史一直处于被误读,甚至被妖魔化的状态。如今少有人知道他曾建立的功业,没有人关注他曾力倡的思想主张,更无一人能读懂他的生命情怀。人有大我和小我之分,也有大情怀和小情怀之分。在陈渠珍的文字和经历中我体验到了一种大情怀,越是懂得,越是觉得苍凉,其中原因,大家从我粗浅的讲稿中也许能够了解到一二。    我对陈渠珍的研究其实是将其放在近代转型背景下湘西边地士人精英的行列中来审视的。因为他之前,有熊希龄,他之后有20年后出生的沈从文。他们之间既有承传,也有共同之处。他们所处的地域文化在他们的思想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这使他们具有某种边地文化类型特征。然而陈渠珍尤其不同的是:他甚至比清末翰林熊希龄更具有纯粹的传统士人风度,宋明理学、老庄之道、佛家思想都在他的思想中留下深刻的痕迹;他愿意以一己之力,坚持不懈地实验在边地的大同之梦;他还具有人格上的感召力,和道德上的理想主义色彩。    著名画家凤凰人黄永玉先生曾说过对陈渠珍印象最为深刻的一件事,就是1950年陈渠珍携夫人们坐轿子去高村(在麻阳)搭船,前往沅陵,当时湘西行署所在地,那是他一生在凤凰的最后一天。那一天,全凤凰的老百姓都到回龙阁去送他。    黄永玉充满感情地说,当时大家都不说话,也没有口号,就是目送他,他也不停向左右招手。黄永玉最后意味深长地说,看到过这样的现象的人今天恐怕也不多了。我知道黄老先生想说的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得民心如此呢?今天何曾还有能得民心如此的人呢?    之前细读过王立新先生的《天地大儒王船山》,荒山野岭之问,圣人情怀如林间明月,泽披万物,又联想起阮籍的《大人先生传》,其实文化血脉和道德精神在寂寞和艰辛中始终生生不息地流传着。    我敬仰那在荒山野岭著书立说的王船山,乱世之中已达人类恶之极限,他依然能以文化血脉之存续为使命,这要何等的心胸!我也钦佩陈渠珍在乱世之中为了地方百姓,勇者行仁的执着。或者,这是我想讲湘西王陈渠珍最深刻的缘起。    二因    还是在1994年读大学的时候,从湖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共青湖边上岳麓山,有一个纪念抗日七十三军烈士的忠烈祠。一天,黄昏时分,翠色逼人的岳麓山已经暮色四合,我突生一个念头,决定走进墓室看看。这对于一个女孩子来说是个有些过于诡异大胆的举动。若是平时我是不敢的。然而和自己较劲一般,那天走进去了,先是狭长的甬道,一股幽深的气息,仿佛走进另一个世界。然后看到墙壁上像图书架一样一直砌到顶的层层石板,站在墓室的中间,周围全是这样的石板,应该当年就是用来安放烈士骨灰的吧。向上望去,屋顶透下来一些即将黯淡的天光,那空空的石板上,空虚似乎都变成有质地的实在,我站在那里,静静的,却感到极大的压迫,仿佛那些历史、那些英灵忠魂让我无法顺畅地思想和呼吸。我似乎能感觉到他们的存在,尽管事实上,只是我,静静站在一个空无一物的荒凉的墓室里。    接下来,在2007年读博士的时候,我选择了一个有些特别的研究对象——文学中的匪类叙事,这使我必须面对通常都会有的一种好奇,一个女人怎么会对土匪有兴趣。    匪,是一个从我的生命中流出的意象。38年前我出生在湘西一个有名的小县城里——芷江,那里山水清秀,却曾经是20世纪上半期匪患极为严重的地方,这里的民众粗豪剽悍,素有匪气,却并不以此为耻。我想追根溯源,自己对于匪的钟情应从曾生我育我的这方山水开始。    时隔多年,这次写《湘西王陈渠珍》讲稿的过程中,我更发现了一种神秘的机缘。1939年5月,薛岳是第九战区司令官,兼湖南省主席。他以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将当时陈渠珍收拢的湘西地方武装整编为新编陆军第六军,军下编第五、第六师,本拟以陈渠珍为军长,但陈渠珍以年老不适军旅为由,拒不受职。这时第五师师长是陈渠珍的学生戴季韬,第六师师长是竿军大佬龙云飞。1940年10月,九战区撤销了第六军的番号,将暂五师编人七十三军,暂六师编入七十九军。    也就是说,岳麓山所祭奠的七十三军抗日烈士,其中就有陈渠珍的湘西竿军旧部,他们当中许多原本都是著名的湘西土匪。    原来,在我的生命中始终存在与湘西的无法割舍的缘分。完成这次讲座,可以说是对这样一种缘分的最好交代。三因    一直特别喜欢《诗经》中《桃之天天》中的句子,“桃之天天,灼灼其华”。想象中,有一幅这样的图景似镌人心灵化为永恒:一棵桃树静静立于天地间,黝黑深暗的枝丫问缀满灿烂夺目的鲜妍。    或者这是盛开在桃花源的桃花吧。花树下,已近知命之年的男人正在澄心默思,衣襟间全是不忍拂去的落红。    这个男人由桃之天天看到所有生命的真实形象:一切原都是从虚空中来,又回到虚空中去。包括他自己的生命、功业也将随同历史的烟尘永远沉落,剩下的唯有寂兮寥兮的天地。    于是这个男人说,“大地河山,一虚妄境界耳,非宇宙真实之本体也”(《艽野尘梦》序)。他之所以称其为“虚妄”是因为,有成就有毁,有生就有灭,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是流动不居的,今日之我就非昨日之我。盛开的桃花是生命绽放的象征,但生灭之间,它亦是虚妄。    然而,因为它的旋生旋灭,因为一切都是虚妄,盛开就没有意义了吗?不是。    如果以虚妄为假,本体为真,那么假和真是一样有意义的,这个假  不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那个假,它是相对于真实绝对而言的一种“变  易”的状态。    男人说,只有破除这种对相对的执着,也就是破除对“假”的执  着,才能把握真实之本体,也就是“绝对”。自古的圣人前贤都在试图  把握真实,获得对本相的认知。    《庄子》告诉我们,破对待,明本体,告诉我们那些我们执着的东  西都是相对的,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这是以真见假。而像孔子那样删诗  定礼,为万世立人极,也是有意义的,不是虚妄的。因为他在现实中的  执着,其目的是以假见真。他们的追求其实是一样的,都是要接近  本体。    了不起的圣贤们,有大智慧,知道本体是什么(也即大道),也知道现实的虚妄,他们不因为虚妄就放弃,而是要凭借这虚妄的现实表象世界去建立法度,以贴近道之本体。这是圣人的追求,又何尝不是这个男人的追求。    渺渺尘世中,陈渠珍虽历尽千难万险,却仍然殚精竭虑,要保境息民,让湘西这块热土变成桃花源,成为一个民风朴实、民生无忧、民智开启的和谐社会。他非常明白生命的无常,世事的虚幻,然而他还是要去做,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为什么,因为他勘破了真与假、绝对与相对,本体与虚妄的真相。他要追求的是本体之道,而这个道,不在书本和言论里,不是抽象的,是将仁心付诸实践的行动中。    历代儒者追求大道,尤其是宋明理学,往往注重于自我的个体道德修养,一心在理论上争论如何成为圣人的心法。其实圣人这个玩意儿,就像道德这个概念一样,它是需要以行动来体现的。正如阳明心学说的,致良知,成圣人,需要知行合一,是不可分割,浑然一体的。你看满街嘴里挂着“道德”二字来臧否别人的人,自己何尝真正履践道德,具有道德。有些东西,你一说便是错了,重要的是你如何做,思想必须体现在行动中,这才是知行合一。    正如历史常被认为是某种脱离日常生活的东西,某种处于世界之外和超乎世界之上的东西一样,道(绝对真理)也常常被认为是一个虚玄的东西,并且万物一切都是由这个虚玄的东西所决定主宰。事实上正好相反,是人们的实践在无限接近这个道。陈渠珍以自己的政治实践、军人良心论作为对于湖湘文化、宋明儒学的现代传续,赋予了传统思想以时代的意义。他在真正实践这个道,接近这个道。    这个道,在他看来就是“仁”,就是“良心”,就是以利人利己来建立社会的道德,在现代化的商品经济社会来I临后,以此来建立社会的价值秩序。今天看起来,陈渠珍的良心论正是被需要的时候,是今天信仰缺失、价值陨落、道德崩毁的社会最好的解毒剂。所以让更多的人了解陈渠珍和陈渠珍的思想主张,是我的一个使命,这是我之所以来讲陈渠珍的思想之缘起。四因    这第四因,我要讲的是现实的缘起。    在湖南教育台湖湘讲堂上讲说湘西王陈渠珍,从写到讲只有不足两个月的时间,这完全超出了我自己的想象,湖湘讲堂的工作人员也意外不已。记得2012年6月中旬的一天,接到制片人柳理的电话,说,师姐,你有没有兴趣来湖湘讲堂讲陈渠珍?之所以柳理称我为师姐,是因为我和他都是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毕业,我九二级,他九三级。那时的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极为繁盛,教师人才济济,学生五花八门。    这位师弟就是一湖湘奇人怪才,虽名字中有“理”,但以为他是道貌岸然的理学先生那就大错特错了,说话行文颇为放诞洒脱,不过话糙理不糙,骨子里倒是中正温厚极了。这不,在师姐面前不太好放肆,颇讲礼貌,“鸟”、“贱”、“伪”之类有辱斯文的字眼暂时一概收起,顺嘴骂道旁人时,呵呵两声掩饰过去,继续伪装,好玩得很。    其实这位自嘲“好歹也是教育电视台中层干部”的师弟让我佩服得紧。世风浮泛、文化贬值的今天,居然让他整出一个以打捞湖湘历史、钩沉湖湘人物、弘扬湖湘精神为使命的团队,团队里的这些年轻人都能铁血丹心地跟着他默默做着湖湘文化传播的工作,不能不让人对柳理和他的团队油然而生如滔滔黄河之水的敬仰之心。    当柳理问我是否有兴趣去湖湘讲堂主讲时,我自然是非常有兴趣,其实前几年我们有过这方面的联系,但当时我做湘西土匪的课题,他们没能通过。我问怎么今天又可以做陈渠珍的选题了呢?他笑言,也许是时候到了吧。我将这种机缘理解为天时地利人和,既是如此,我便不想错过这次机缘,因为对陈渠珍先生的研究几乎成了我的一种使命,我没有退路,要赶上这段可以为陈渠珍正名,让更多人来了解他的机缘。柳理让栏目组的编导王笑东先生与我联系。    其实讲座讲稿的问世出炉,应该说是我和笑东共同努力的结果。在不长的一个多月时间的讲稿沟通中,这个80后的小伙子让我刮目相看。因为如果没有笑东的鞭策和鼓励,也许我完不成这个任务。因为我不是一个已经在江湖上扬名立万的学者,至于电视行更没有混过,不过是一个打酱油的女教师,读书治学全凭兴趣。好在也纯粹,不求身外事,只求有会心。这样一来便很没有底,对自己能否完成讲稿上电视去讲,完全没有信心。    笑东却淡定沉静,不急不躁,像牵着盲人过马路,非常有耐心地与我沟通。不知不觉,他的指点建议都不露痕迹地渗透到我的行文和布局中去。我很奇怪他有这样让人能够安定的气场,有温润如玉的君子风度。后来在聊天中得知他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才让我恍然。我非常感谢笑东为陈老先生所付出的心血,因为时问太紧,他又想做得更好一点,连日连夜加了很多天的班。感觉得到他的用心和辛苦,但每次电话里听到的都是他明亮如阳光的声音,如同上帝的恩赐。我想起电影《沉默的羔羊》里的一句台词,大意是世界因为有你而更加精彩。笑东正是这样的人。    还有胡广宇先生,我的大学同学,在湖湘讲堂中号称“广爹”,他温煦的笑容和对我的鼓励与嘉许非常感动我。    如今,《湘西王陈渠珍》已经录播完,我对笑东笑言,我像下锅的米,米准备好了,炊成什么样子就是你们的事情了。如同一段缘起,终也有缘灭的时刻。而我将继续在路上行走。“在路上”是一种人生状态。苏东坡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红楼梦》里贾宝玉更是红尘中走一遭的顽石。鲁迅先生则写过《过客》。可见,“在路上”的过客意识对于一个人把握人生本质是很重要的。然而大部分人是将他乡认作故乡的。我则会像日本作家春上村树小说中的许多主人公一样,在人生之路上继续去探索人性、思想的奥秘,无论那是黑暗还是光明,我都一样地热爱与珍惜,这也许是我的宿命。    最后我有一个感触,《湖湘讲堂》这个有理念的电视栏目团队,他们不光是在做节目,这种理念和追求氤氲着他们的生命,反过来说他们也用生命在涵养这个理念和信仰。这也许就是王阳明所言的“知行合一”吧。我希望我们都能坚持下去。    缘起自然有缘灭之时。这正是:    桃花树下英雄老,人去江湖远;    雪域青峰两不负,寂寥天地间。    罗维写于2012年8月11日晚    全书成稿于2012年7月1日    定稿于2012年10月25日    另:在此要特别感谢陈渠珍先生的女儿陈元吉女士为本书提供的有关其父亲的图片资料;感谢我的先生刘朝晖,没有他的支持,我不能在    家庭之外从容做自己喜爱的事情;感谢我的单位湖南警察学院对我的研究的鼎力支持。最后还要感谢湖南教育电视台化妆师飞儿,以及摄像师和调音师等工作人员的共同合作,顺利完成了电视讲座《湘西王陈渠珍》的录制。我答应过飞儿,如果出书了,一定送她一本,记得当时她很开心。    注:本书中所用图片有一些来自互联网,因无从找到作者,在此一并致谢。诚请图片作者拨冗赐示地址,以便奉寄样书。

内容概要

罗维,湖南长沙人,文学博士,湖南警察学院副教授,湖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湖南省高校教学能手,湖南省公安系统优秀教师。已出版《百年文学匪类叙事研究》,主要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警察文化研究。2012年在《湖湘讲堂》主讲“湘西王陈渠珍”系列节目。

书籍目录

序(百家讲坛讲师 杨雨作序)
楔 子 一支军队
1937年11月,号称“天下无敌”的日本皇军在上海附近的嘉善县城遭遇了一支中国土著军队。双方杀得天昏地暗,血流成河,可谓惊天地、泣鬼神。从日寇所占据的枫泾镇到嘉善县城只有11公里,但以飞机、大炮开路的日军却走了7个昼夜,正所谓“一寸山河一寸血”。这支中国军队的官兵大部分来自湘西竿军,陈渠珍则是这支古老军团的最后一任首领。
第一章 一座小城
要了解湘西王陈渠珍是怎样炼成的,必须要了解他出生的这座小城凤凰。近代凤凰不光出了陈渠珍,熊希龄、沈从文也都是凤凰男,他们三人并称为“凤凰三杰”。除了他们,还有民国第一任湘西镇守使田应诏、晚清时期将领郑国鸿、田兴恕以及当代著名画家黄永玉都是原籍凤凰的人物。为什么区区小城,近代以来又会出现这么多精英、人杰呢?
第二章 竿军后代
所谓“无湘不成军,无竿不成湘”。湘人曾国藩召集家乡子弟组成“湘军”,经过铁血征战,消灭太平天国,拼死挽回朝廷败局,从此“湘军”声名鹊起。那竿军与湘军有什么关系?竿军又对近代凤凰有什么影响呢?1882年,在这个民族危机日益深化,满清的封建统治越来越成为时代前进障碍的大时代背景下,陈渠珍呱呱坠地,出生在苗疆边城凤凰的一个竿军军官家庭。
第三章 入川戍边
陈渠珍通过自己的勤奋,在最初的生命轨迹中完成了由边城到省城,由士人到军人的转型。作为湖南武备学堂毕业后任职湖南新军的一名年轻有为的军官,万丈红尘才刚刚在他面前拉开帷幕,陈渠珍却决定解职归乡。在推翻清廷的革命风潮越来越风起云涌之际,为何陈渠珍没有投身革命,反而决定到千里之外的四川去戍守边疆呢?
第四章 西征雪域
陈渠珍远赴四川成都,并决定随大军远征西藏。1909年,陈渠珍随川军援藏,成为晚清政府出兵西藏、治理西藏事务的历史见证人。他的一生从他援藏开始,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这让他感到祸福莫测,生命无常。他在雪域高原之上经历过一些怎样的险境呢?他在塞外建功立业的理想能实现吗?辛亥革命的枪声又是如何打碎他封妻荫子的士大夫之梦的呢?
第五章 艽野尘梦
1936年,陈渠珍被迫交出兵权,他一手培育的竿军健儿则踏上了前途未卜的抗日战场。政治的险恶,世事的无常,欲施展抱负却又处处受制的困境让他迷惑和苦闷。在长沙闲居的这段难得的安静时光让他开始回忆起遥远的过去——那一年春暖花开的时候,一个汉族军人与一个藏族女子在高原上相遇????从来不曾想起,只是因为永远也不会忘记,这一段感人至深的爱情传奇成就了一本奇书《艽野尘梦》。
第六章 枭雄崛起
陈渠珍安葬病故的西原于西安雁塔寺,然后启程回湘。不曾想在他于大漠中茹毛饮血,与狼争食之际,中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异域归来,国易共和,改天换地,物是人非。陈渠珍将如何另起炉灶,从头开始,闯出一条乱世英雄之路呢?
第七章 湘西剿匪
1920年初,谭延闿任命陈渠珍为湘西巡防军统领,又兼剿匪总指挥,陈渠珍自此开始执掌湘西军政大权。手握重兵之后他采取了一些什么举措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发展竿军实力的呢?民国湘西为何多匪,湘西土匪到底是一群怎样的人呢?陈渠珍又是如何保境息民,成功剿匪的呢?陈渠珍到底算不算土匪?
第八章 大同之梦
1921年湘西王陈渠珍将部队移驻保靖,整肃军队,收编土匪,实行地方自治,湘西竿军与地方上面貌都焕然一新。“当时弦歌之声,遍及苗乡”,湘西出现了辛亥革命后的最好局面。陈渠珍将如何治理湘西,实现他的为政理想呢?
第九章 反目成仇
陈渠珍成为一方诸侯之后,办教育、搞实业,一心一意要把湘西建设成这样一个民风淳厚、安乐自足的桃源世界。可是世上没有世外桃源,没有一片可以完全和外界隔绝的净土。时局动荡、兵荒马乱的年代,紧接而来的战乱以及部下田义卿的背叛无情地击碎了他温暖的梦想,令他第一次引咎下野。而田义卿,这个湘西古惑仔也无法避免强人所注定的悲剧命运。
第十章 军人良心
1930年代,陈渠珍吸取川军过境的教训,认识到枪杆子的重要性,大力抓军队建设,由此《军人良心论》腾空出世,令湘西竿军达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也迎来了民国湘西的“黄金时代”。“良心论”究竟是一种什么哲学思想,可以让培养出来的竿军在抗日战场上如此英勇呢?对于今天它有什么启示作用呢?
第十一章 “双龙”传奇
要讲民国竿军中的传奇人物,一定绕不开这两条“龙”,一是贺龙,在竿军中时如潜龙在渊,后来寻求光明,追随革命,终于龙飞在天,成为开国大元帅;另一条“龙”是龙云飞,剥皮杀人,义气任侠,曾是竿军大佬,国军少将参议,抗日战场上的一员猛将,晚年却误入歧途,逆潮流而动。他们各自有着怎样的传奇呢?和陈渠珍有什么关系呢?为什么他们的命运有如此巨大的差别呢?
第十二章 几番风雨
陈渠珍苦斗湖南省主席何键,在国、共之争中殚精竭虑,却终难抵挡地方割据结束的历史趋势,最终被迫交出军权,赋闲长沙。“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坐着冷板凳,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他会甘心于这样的命运吗?东山再起之后,陈渠珍却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终落得个被软禁南川等地七年,他会因此而消沉颓废吗?
第十三章 侠骨仁心
陈渠珍被流放在外七年,1946年11月终于得以回到故乡凤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虽然山河破碎,家园凋零,陈渠珍仍以惊人的毅力重建家园,昔日湘西王,如今一布衣,自力更生,活出骨气。要不是1949年湘西沅陵兵工厂遭劫,群魔乱舞,陈渠珍是不会再过问政治的。他重出江湖,收拾湘西,并且欣然配合解放军,和平解放湘西。
附录一 沈从文与竿军及陈渠珍的渊源考证
附录二 陈渠珍生平简表
附录三 主要参考文献
后 记 《缘 起》

编辑推荐

《湘西王陈渠珍》是湖南警察学院罗维副教授根据她今年8—9月在湖南省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堂”栏目上的讲稿整理成书的。它如实反映了湘西近代的历史,还原了先父本来的面目。共13章十多万字,资料翔实,逻辑严密,语言朴实,可读性很强。

作者简介

《湘西王陈渠珍》讲述他是古老湘西军团最后一位首领,将臭名昭著的湘西土匪锻造成抗日战场上的铁血战士;他在贫穷落后的民国湘西不遗余力推行自治,使湘西一度出现辛亥革命后最好局面;他曾与共产党为敌,却又是新中国成立前湘西和平起义的大功臣;他文武双全,亦儒亦侠,写出惊才绝艳的传世之作《艽野尘梦》;有人说他是杀人如麻、压迫百姓的军阀土匪,也有人认为他是始终为湘西前途在操劳的地方官。他与熊希龄、沈从文一起号称“凤凰三杰”。他被后人公认“人奇”、“事奇”、“文奇”。他就是陈渠珍,是民国时名震西南、统治湖南边陲长达二十余年的“湘西王”。


 湘西王陈渠珍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虽然曾在凤凰住了几个月,时常出入于城里城外,却一直没有刻意去了解过陈渠珍的历史背景,直到离开,还是只会把沈从文与这个美丽小镇联系在一起。藉由着《湘西王—陈渠珍》这本书文字的堆砌,湘西才向我呈现出一个陌生而传奇的人物——陈渠珍,他是与民国总理的熊希龄,著名文人沈从文并称凤凰三杰的湘西王。该书从陈渠珍十九岁离开家乡开始,讲述了他在沙场、在江湖、在宦海生死沉浮,从清军管带而国民党中将,再到共产党的省人民政府委员,历经三朝,一次次大难不死的传奇经历。“他是古老湘西军团最后一位首领,将臭名昭著的湘西土匪锻造成抗日战场上的铁血战士;他在贫穷落后的民国湘西不遗余力推行自治,使湘西一度出现辛亥革命后最好局面;他曾与共产党为敌,却又是新中国成立前湘西和平起义的大功臣;他文武双全,亦儒亦侠,写出惊才绝艳的传世之作《艽野尘梦》;有人说他是杀人如麻、压迫百姓的军阀土匪,也有人认为他是始终为湘西前途在操劳的地方官。他被后人公认“人奇”、“事奇”、“文奇”是民国时名震西南、统治湖南边陲长达二十余年的“湘西王”。” 掩卷之时不禁自叹坐观井底的自己实在是狭窄而渺小。细读陈渠珍的一生,是个有着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的旧式革命家,军事家,文韬武略具备,靠着一本《艽野尘梦》,向世人展示了侠骨柔情的一面。他无疑有着先驱的一面,但也固执地保留着老式官僚的管理模式,这些都矛盾性地体现在他对湘西的自治上。但作为他们那个特定时代的一代枭雄,陈渠珍临终遗言“ 审时度势知雄守雌”。“知雄守雌”源于老子《道德经》“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是老子阐述的 “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正如本书中总结“他无疑具有对传统文化的信仰,而且也具有这种依据传统文化精神所建立的特定人格,因这种信仰和人格,他成功了,又因为这种信仰和人格,他失败了。” 此书美中不足的是它是依托作者罗维“湖湘讲堂”中的说书节目的底稿来写的,书里充满了为吸引听众而抛出的无数个疑问句。个人认为对于一本人物传记,评书似的问题导入与收尾会让人很不习惯。如P47页与P48页一句“这究竟是怎样一段爱情传奇呢”就用了三次,作者这种不停自问自答的写作模式和从疑问导入话题的反复滥用,只会让人腻烦,感觉被牵着鼻子走,生出抵触的叛逆之心。历史的陈述,往往需要公正而平和的客观态度,而作者如在书中投入太多个人情绪,会干扰读者的思路,不能引起共鸣时,便会心生反感。如作者说“如果回到一百年前,我也会那名去爱这个湘西男人”。作者应该靠用文字展示出的人格魅力来让读者“心有戚戚焉”而不是靠自己的呐喊,让人点头同意。含蓄的描写会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在写陈渠珍与西原的爱情时,作者一再强调“这不是爱,这又是什么”。这种不给人空间,独断地把个人的爱恨以结论的方式散布于一个故事的开端,让人摸不着头脑之余,也会弱化了自我感受的乐趣。尽管有以上个人认为的写作上的瑕疵,但如果对湘西王的传奇经历感兴趣的,这本书可算是一本详细的百度百科注解。而贯穿陈渠珍一生的“ 审时度势知雄守雌”的思想也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     你只看到我的满身匪气,却没看到我的文华绝艳;你有你低头弯腰的官场玉律,我有我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骨气;你否定我的努力,我决定我的功绩;你嘲笑我没有名气不被人识,我可怜你孤陋寡闻;你可以轻视我是湘匪首领,我会证明谁才是抗日战场上的铁血战士。王者天下注定是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起伏和羁绊,但那又怎样,哪怕几经流离,也要活得精彩。我是陈渠珍,我为自己代言。

精彩短评 (总计4条)

  •     一般般。作者太爱她的主人公,太想把他写得可爱,结果我从那些歌颂的文字背后,看出他不过就是个杀人如麻,精于算计,成不了大事儿的小军阀。。口语化的讲稿修改成书稿很难吗?
  •     写的很啰嗦,但看得出作者很用心,搭配陈渠珍的《艽野塵夢》,就幾乎可以讀懂陳渠珍了。
  •     作者眉飞色舞要嫁的男人,你说呢?
  •     看完想看《艽野尘梦》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