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明外史(上中下)》书评

出版社:中国新闻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5-10
ISBN:SH10363-018
作者:张恨水
页数:1410页

巨笔纤毫写京华

张恨水曾对人言,与其读《金粉世家》,不如读《春明外史》,这是其最得意之作。《春明外史》枝蔓勾连,借杨杏园一人为线索,蔓延出老北京的人物故事,蔚为大观。人道是明写爱情,实写世情,果不其然。爱情虽是幌子,却也有模有样。梨云老七之娇憨玲珑,实在动人。清民小说中的“倌人”多系如是。其中的苏白更是堂子中的官话,现在女孩子的苏白仍旧动人。至于冬青女士,则不可以幌子视之了。冬青之沉静而灵秀,且有任侠之风,数十年后的读者如我亦被打动。以前看过的言情小说中的爱情比杨李二人差了些世故。张恨水写当时的其他男性打抽丰、尾随女性,写当时的时髦女性爱俏,养小白脸,用笔是那么狠,那么世俗,到了杨李二人却是软得不行,也是功力深厚之至。

民国并不那么美好

对张恨水不甚了解,此书是去附近的上海老夫妇家时,主人借我看的。至于为啥特意挑这套书,那就不得而知了。周末闲散的日子,看这套书,特别适合。此书算不上特别出色,可是就像喝茶时啃那瓜子或鸭翅膀一样,挺有味道的。上中下三集由杨杏园这个在报社做编辑的人串联起来,由主角的感情、交友和社会见闻引出分支故事和人物。故事大概分成以下几类:1,头等、二等、三等妓女。那时候中国还有青楼,妓女还是合法的,但是可以看得到,妓女已经从高级妓女的层次向单纯肉体交易倾斜。除了职业化妓女外,还有不少女学生、有钱人家的女儿、姨太太、戏子等加入这个行当。色情与官位,金钱与权力的气氛弥漫着社会每个阶层。胡同里高级妓女,自然是骚客文人、官场大佬们喜欢去的地方。高级妓女从容貌、情趣和才艺上都比较出色,可是大部分都不识字,且没有可以单独在社会谋生的技能。这使到她们必须依附于“妈妈”,不能轻易脱离妓女行业。不过也有例外。花君是从高级妓女降到二等妓女,但她与其中一位客人何剑尘感情尤为深厚。刚好何的妻子病故,花君得以及早赎了身,嫁给何,两人感情笃厚,还生了两个孩子。可是她的赎身有太多偶然性,首先要有这么一个客人愿意要她,其次是在当高级妓女时积聚了些值钱的首饰,最后就是她降到二等,恰好又病了一场,“妈妈”心盘算着日后的收入也会减少,于是才让何几千元给赎了身。由花君介绍的梨云,跟杨杏园建立起感情,可命运就不如花君幸运了。因为赎身要上万,杨又没钱,自然不得考虑。高级妓女要傍的是有钱人,从中挑出一两个常客,建立较稳定的关系,所以要将处女身bid一个最高的价钱。杨是穷客,自然不受梨云“妈妈”的欢迎,老生阻碍。随着梨云长大,应酬和出条子多了,自然不得常常与杨亲近。就在决裂之际,梨云害了肠炎,不久日子就死了。死得可凄惨呢!在一间破屋子里,孤孤单单的,尸体被放在地上,哪能想到曾经的华丽衣饰、美丽的面容?杨只能以妻子的名义埋葬了梨云,并对风月与感情多了一点灰心。除此之外,还描写杨等人去三等妓院“探险”的故事,里面的脏乱让人呕心,妓女还趁机偷了客人的东西。除青楼妓女外,还有租屋子自主经营的“土娼”,装扮成女学生或留学生的妓女,日本妓女,为钱卖身的戏子,同性情人等等。以杨为线索,一一作了介绍。2,捧角与戏子书中下集较多描述的是戏子的故事。大多数是有钱人捧戏子,希望以此得到些“好处”,取乐一翻;也有的是有钱太太捧男戏子或包养男戏子;有太太包养女戏子,发展同性爱,却被同性情人负心离去,投奔更有钱的主子;有人将千金花在戏子身上,结果落得一败涂地,吞毒而死等等。似乎应了那句“婊子无情,戏子无义”的话。但里面也写到一个有钱人太太,曾经捧一个男戏子花了很多钱,落得名声也不太好,结果闹得离婚了。离婚后身无分文,只能到处向曾经友好的姨太太们借钱,结果别人避而不见;向曾经好过的戏子求助,却被无情拒绝。这位太太又气又伤心,最后靠唯一一个姨太太朋友救助,用些钱买了行当,希望以唱戏谋生。可是以前玩票是别人赏面,但现在却是要拿真本领。观众不买账,而又受同行排挤,被下人抽水,一怒之下回到北京。在北京遇到一个当交际花的相识,一开始她不愿意亲近,可是生活所逼,最后还是当了交际花,恢复富有的生活。到底是富贵而没有人格的生活好呢?还是为那两口含辛茹苦的自谋生活好呢?3,虚伪与买官除了男男女女之间的故事外,还有一大部分揭露官场的黑暗。这就有点儒林外史的意味了。北京多官,十个有8个是官,按里面的话说“当官还是北京好,当官容易。”除了常设的官位以外,还有很多挂名职位,例如顾问什么的。这些顾问,纯粹就是白拿钱的职位,没有事实干,学生能当、外国人能当、赖皮子也能当。当的条件就是你认识某个重要人士,懂得疏通和联络,并能够自我鼓吹。杨杏园这个报纸编辑,接触最多就是这类人,有人希望杨杏园能够登些吹捧的文章,能够发表他们的文字。也有人希望通过结交新闻界的人获得某种关系的联络。例如里面的徐二就是很典型的人物,常自吹自己认识某某大人,被某某大人赏识,逢会必参加,真是丑态百出。也有另一个所谓的十几岁的老总,父亲给他买了个老总的位,收入倒是无忧。这个少年老总天天吸鸦片,小小年纪就面色发黄,吐出一口口浓痰,张口闭口就是谁谁谁大人,哪个窑子胡同,怎样抽烟吃鸦片。整个社会被这些官们填充了,国库日益干枯,很多官位无法支出收入或者是延迟出薪水。虽然还有歌舞升平,但可以预感到,这个民国政府是走下坡路。4,悲观离合,生死无定喜中有悲,盛中带衰是故事的总体走向。杨杏园的感情很有玩味,第一段感情是跟梨云,犹如烟花的绽放,刹那消散,剩下只有悲苦和失望;第二段感情是跟落难才女李冬青,也是以杨的病逝无疾而终。两人从才学和性情上都很匹配,可是因为李因各种原因抱着独身主义而无法结合。在李回故乡后,极力撮合好友士女士跟杨杏园的关系。可是感情哪有转移?杨杏园的病逝(或者说是入定?)一定程度上模仿了红楼梦的结局,都是以佛家作为归宿,两个有情的女子的都不能要。除了杨杏园的死,梨云的死之外,作者还生动描述了一个寻花问柳的人因梅毒而死,甚为悲惨。纵欲和开心,而又没有健康卫生意识,使到嫖客和妓女患上本可以避免的性病。那时候的中国人,对嫖妓不畏忌,却很羞于让人知道得性病。得病又不能对人说,又不愿意光明正大地求医,这就使到贴电线杆的各种治性病“牛皮癣”经久不衰,而病人只能无可避免被死神带走。不过无论好人坏人,什么人都似乎无法避免一个无定数的死亡。死亡抹走一切,无论是美好的情愫还是可悲的过去,亦或是丑恶的行径。死亡是一也是空,人生不过匆匆。

老北京的似水年华

看序才知道当年有那么多人每天等着报纸上的连载。这是所有张恨水老先生小说中我个人最偏爱的一本,书中讲到民国初年北京形形色色各色人等的故事,因为男主家杨杏园记者的身份全有串联起来,对于民国历史有兴趣可以一读。

抛书人对一支秋

想读这本书,算来已经十年。碌碌如我,竟然直到今天才翻完。初中的时候,读到一篇文章,对我后来的影响极大,文中有这些诗词和段落。比如“圃冷斜阳忆旧游”“抛书人对一支秋”“解语何妨话片时”等句子,可见作者是个可爱的姑娘,或许今日已经佳作人妇,只是我不识。还有一段话,大意是说,我可不愿意做一个像杨杏园一样的书生,写几个字,偏要在案头插一支梅花,才文思灵咏。杨杏园是谁?于是十年后,我翻开了洋洋百万字的书。我喜欢这本书,遇到人就推荐。喜欢它对于社会的洞察,把军阀时期政府军界形形色色写尽,把30年代北京的各个角落、各个阶层,各种风貌。简直是一幅时代的横切面,淋漓尽致。那是一个让人绝望的时代,一个没有理想的社会,每个人沦为欲望的奴隶。而难得一个杨杏园,才华横溢之文人,最后也已一死了之。让我顾影自怜。他的爱情,他的想法,他的文笔,极佳。我甚至觉得我在这里不管写什么,都是苍白无力,惟一想做的是静静的泡茶,傻傻的看着窗外,回忆书中风起云涌的故事,以及杨杏园淡淡的文字、淡淡的讲述,淡淡的心性。全书百万字,几乎没有高潮,如同超链接一样链接出去,展示社会百态。所以,动人之处,哀而不伤,乐而不淫。可是骨子里的悲,让人彻底绝望。源于社会的绝望、时代的绝望。我真的绝望了。今晚看完话剧归来,去荷塘顺道散步。烟雨迷茫,整个荒岛没有别人,不时有树叶落下,打在地上声音很响。残荷一片,路灯的光透过树影里洒下来。故地重游,春日的百般纠结扑面而来,湿漉漉的。转眼间,连秋天都已经走了,想到自己还没有来得及伤感,只剩下天地间,好冷!偶得一句诗:少年心已老,叶落也惊心。

京华忆在旧梦里

来北京已经六载有余了,每日奔波于城市的角角落落,紧张而疲惫。北京于我的印象,一如儿时想象中的那样朦胧而虚幻。在国际化都市日渐加速的道路上,北京正如其他许多城市一样,消融在失语的意象里。除了政治的标志,我再无法感悟到北京那独有的城市灵魂,京腔还在,韵味已逝。而我脑海中固有的京华印象,全来自一套旧书,一套张恨水先生的《春明外史》。最初读张恨水先生的作品,还是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一天偶尔从喜爱文学的二哥家“偷”来一本小说,名字叫《八十一梦》,心想只听说过唐僧取经经历了八十一难,怎么又有了八十一梦呢?于是课也不上,在课桌底下就把书看完了。文白相间的《自序》当然看不懂,但里面那些市井传奇、人生百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梦只有十四篇,按张恨水先生的说法,其余的梦都被鼠咬虫齿去了,自此我便恨起鼠虫,盼望有一天能看到完整的《八十一梦》。《八十一梦》最终没有看到完整的。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个冬日,读高中的我在县城的书店里看到了张恨水的《春明外史》,让售货员拿到柜台上,立在那儿一读就是两个小时。好在顾客不多,售货员自顾低头读一本言情小说,没有管我。书中那牵人梦魂的男女人物,浓郁的京华情韵,夹以铺物惹情的诗词,令我痴迷。只可惜书只有上部中部,价钱也是我这个当时连饭票都吃紧的乡村穷学生所不能承受的。薄暮降临,书店关门,我只有依依离开,晚上躺在宿舍里竟为之一夜没能入睡。后来再去书店,售货员说那套残书因少有问津而被退掉了。两年过去,高考那年的夏天我因一分之差而名落孙山。8月19日县城高中招收复读生,我去报名。清晨临出家门,母亲给我一张皱巴巴的十块钱,我不要。我知道钱是母亲每晚熬夜编麦秸辫换来的。母亲每晚收拾完家务就编麦秸辫,熬到半夜才可以编三辫,等到镇上的集日拿去卖,每辫可以卖一毛钱。我清楚这十块钱对母亲来说意味着什么。但母亲还是把十块钱硬塞到我的裤兜里,说:县城远,中午回不来,可以在城里吃点饭,万一碰见同学,别寒酸。我转身骑车,眼泪哗的落下来。办完复读手续,我骑车回返。县城的街道狭仄,临近中午,两旁的包子铺、小饭馆里已飘出诱人的香味。我使劲咽了咽唾沫,按了按裤兜里那一张纸币,继续蹬车前行。路过新华书店,看见门外有一个小书摊,我不由自主地停下来。靠近书摊,一眼便看见书摊中间那厚厚的一套《春明外史》。砖红色的封面中央是一个四合院,下部是皇城城墙的剪影,一套三册近1500页,定价是7.25元。可能是放久了的关系,上面有些许灰尘。我拿书在手,心中一阵激动。买?我想起母亲那因编麦秸辫而长满老茧的手和布满血丝的眼,况且我没有考上大学,万一母亲说我乱花钱……不买?我面对的可是梦寐以求的好书。手伸进裤兜里,攥着那十块钱,从书摊走到停车处,又从停车处走回书摊……“同志,这套书多少钱?”终于,我指着书问书摊后的老年男人。“七块两毛五”,他瞥了我一眼,又挤出两个字,“好书!”我脸一下子就红了:“我知道是好书,能不能再便宜点,你看上面都是灰。”“便宜不了啦,你不买有人买。”老年男人不再看我。“我……我买了!”我一下子掏出那十块钱,钱几乎被手心的汗水湿透了,又软又粘。回家的土路有四十里,我一口气蹬到了家。把剩下的钱交给母亲,不敢看母亲的眼。母亲看了看厚厚的三本书,什么也没有说,转身给我端出了早已准备好的饭食。那个夏天,我白天下地干活,夜晚便燃一支蜡,沉浸在旧京华文人雅士、上流底层所构成的虚幻世界里,沉浸在客居北京的编辑杨杏园与梨云、李冬青的感情世界里。书中各种人物变故让人感叹,杨杏园的落魄与风流,梨云的活泼与灵秀,李冬青的矜持与文雅都尤其让我着迷。一个情愫萌发、自以为心怀天下的少年在昏黄的灯光下,在粘湿的暑夜,又做些什么样的梦呢。多少年过去了,好多书我只看过一遍就束之高阁,而《春明外史》却让我翻了数次,每次读都别有韵味。春明是北京的别号,起于何时何因都不得而知;张恨水先生是何门何派也不去谈论,但这一部《春明外史》写尽了京华的风情与韵味,让人不仅对故事,更对北京这座数朝古都起了无尽的遐思。只是,这种遐思,在我满目游荡的北京城里却是少有兑现的希望了。


 春明外史(上中下)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