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治学方法

出版日期:2015-9
ISBN:9787515404906
作者:胡哲敷
页数:208页

内容概要

胡哲敷(1898—?),安徽合肥人。历史学家、教育家。曾与吴梅、吕叔湘、钱穆等著名学者同在苏州中学执教。后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国立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等职。主要著作有《史学概论》、《老庄哲学》、《历史教学法》、《陆王哲学辨微》等。
抗战期间,浙江大学西迁至遵义湄潭。他与杰出的数学家苏步青、“中国茶学泰斗”刘淦芝等教授发起成立了著名的“湄江吟社”,相互唱和,诗兴盎然,留下了艰难岁月中的一段温暖的记忆。抗战胜利后其生平事迹戛然而止,一片空白。

作者简介

本书为“小书馆”丛书之一,绝版多年。
这是一部民国人对曾国藩的解读,曾国藩女儿曾纪芬推崇备至,亲自作序推荐。它堪称一部精神的冶炼志,有关人生的各个方面,居官、同僚、子女、养生、读书、观人、器量、骄奢、淡泊、挫辱、坚忍,自省、笃实……在民国史家凝重的笔触下,对一个普通读书人变成巍峨君子的精神冶炼历程,给与了淋漓尽致的、有震撼力的叙述。


 曾国藩治学方法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读懂曾国藩的“捷径”——读《曾国藩治学方法》有感文/岸晓风曾国藩实在是一个太值得研究的人物。梁启超说他:“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毛主席说他:“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蒋介石也说,“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当年蒋经国从苏联归国,蒋介石让其熟悉国语的教材就是《曾国藩家书》,并且多次引用家书中的句子。当然,更多的人将曾国藩看作是中国的最后一个真正的儒家。当然,上述主要是说曾公影响之大、影响之深、影响之广,但学习研究曾国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太宽泛、太宏伟、太博大的知识和学位都容易让人迷失,或者让人无从下手,那么由“小书馆”编辑部重新出版的《曾国藩治学方法》无疑为广大曾氏爱好者提供了“雪中送炭”帮助。这本书是一本出名的“小书”,作者是胡哲敷先生,是一名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曾与吴梅、吕叔湘、钱穆等著名学者同在苏州中学执教。后任浙江大学中文系教授、国立浙江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等职。从作者履历就可以看出,作者了解读者们想要什么、想学什么、该怎么学。实际上,作者做的非常成功,曾国藩女儿曾纪芬推崇备至,亲自作序推荐。这本书共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总论、修养、治事和读书。作者坦承,在近五百年来,能把学问在事业上表现出来的,只有两人:一个是明朝王守仁,一个为清朝曾国藩。不过,王守仁是属于天资高、智商高,通俗地说,他的成功“难以复制”,而曾国藩则不同,他为“笃实一路的人,处处脚踏实地,故其为学途径,最合于下学之门”。由此可见,这本书既适合于你我他,也适合于甲乙丙。在修养一章中,作者提到了曾国藩修养的旨趣,包括精神方面和身体方面的。他心情平淡,但是又充满了刚毅之气,是“无欲则刚”的最好注脚。在治事方面,一半是磨砺,一半是学问涵养。在读书方面,曾氏提出,要有志、有识、有恒。要一心一意,但又不能读死书。在这本书里,我们可以更加清晰的理顺曾国藩做人做事做学问的脉络,对于继续学习研究曾国藩无疑是一条“捷径”,即使你只准备看这一本书,也同样能给予你意想不到收获。
  •     读佛经有一年多了,明了一些佛理,知了很多法教。相比过去,内心踏实且舒心不少,可是,终归觉得不够。曾国藩是反佛法的,但却将佛学六度做到了极致。尤其在持戒、忍辱、精进这三点上。读书人难免犯一个大毛病,那就是只懂夸夸其谈,不懂克己精进。而自己犯的就是这个大毛病。每日都跟人谈金刚经,谈空性,谈道可道非常道,但是一到闹钟响起,惰性便起;一到朋友叫出去玩,便又忍不住性子;一到有人指责批评,内心的怒气就消不掉;一到自己擅长的地方,就喜欢卖弄玄虚。克己绝不是件舒服事,是要下功夫,吃苦头的。而曾国藩在这一点上,我想是最好的榜样了。一生节俭,忍辱负重,时刻自省,不仅成就了一番外在的事业,也更求得了内在的心安。读曾国藩,最最要学的就是,坚韧、精进两点了。释迦牟尼当年悟道,岂是轻轻松松?耶稣的救世之路,不也是荆棘坎坷。这本书,将曾国藩治学的精髓写得淋漓尽致,如同一面镜子般,将读者的毛病暴露无遗。也让我学会了极其极其重要的一点,知道些道理不难,甚至多读些书也不难,难的是在一件件事情上将这些道理用进去,将惰性、懒散狠狠的踩在脚下,也同时能掌控那些不净之念、邪恶之欲望,最终方可有所成就,求得一个内在的心安。
  •     作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曾文正公的一生可谓叱咤风云、风光无俩。他不仅学问做得好,还以书生一己之力,成功创建悍勇之师“湘军“;更以汉人之身,在歧视和排斥汉人的满清朝廷,建立不世功勋。他还大兴洋务,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虽不能阻挡清廷败退之历史潮流,但终归推动闭目塞听的满清王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实现某种程度的进步,可谓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可你知道吗,这位身兼“中国传统文化最后一人”和“中国近代化拓荒人”双重身份的大家,却并不是一个天资聪颖过人的人物。在某种程度上,他甚至可以说是一位拙钝的人。坊间流传的一个故事就是最好注脚:曾国藩年轻时在家熬夜苦读,怎么都背不下一段文章。当时有个梁上君子,本想等他睡着了再行窃,后面等得实在不耐烦,于是跳出来将曾国藩苦背不下的书完完整整背了出来,然后扬长而去。因为颇有励志意味,这个故事的流传度一直很高。可是,一个天资不聪明之人,何以能够成为治学大家;一个普通读书人,何以能冶炼成巍峨君子、家国栋梁?在胡哲敷先生的《曾国藩治学方法》中,这些都能找到答案。此书虽小,内容却着实丰富;书名写的虽是曾国藩治学之道,实际却是立身、为人、治事、治学之道兼而有之,足以揭示文正公一生叱咤文坛、政坛乃至流芳后世的奥秘。《曾国藩治学方法》全书分为“总传”、“修养”、“治事”、“读书”四个编目,总传和序言,多介绍文正公的生平事迹,总述其一生气度与学风;“修养”关乎立身之准则;“治事”讲的则是为人行事风范;治学则为其修学之道。在胡哲敷先生眼里,文正公声名能够显赫当世、传之后世,除了时势造英雄,最主要的原因则在于,他“将修养、事功、读书,连成一片”,以治学的敬畏之心,待人接物行事。用曾文正公自己的话说,就是“能把书中事,处处体贴到身上去”,所谓“敬恕勤恒”,学以致用,大抵如此。如果将胡哲敷先生的评价、文正公的自评和其自定每日修行的十二课程规条结合,我想,文正公的持身成功之道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条:1.静心自持。文正公每日“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或者“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体验来复之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这“主敬”、“静坐”两大条目位居十二课程规条之首,由此可见文正公的重视程度。在心浮气躁的当下,想必我们对此感同身受,没有了一颗淡定自持的心,我们将一事无成。2.专注。无论治学还是处事,文正公都坚决拒绝三心二意。“一书未完,不看他书”,认为“东翻西阅,徒务外为人”;应事时也专一不杂。这点和第一点一脉相承,对心气浮躁的当代人,无疑也有借鉴意义。3.坚持。文正公“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懒则弛缓,弛缓则治人不严,而趣功不敏,一处懈,则百处懈矣”,因而不仅给自己制定了十二课程规条,每日修习,从不懈怠,更是细化到每日、每月的执行。“月无亡其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还“日知所亡,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有求深意是何人”,其严于律己的程度和执行力,令人汗颜。4.包容。文正公为学不设门派之见,为人也十分大度,可谓纳百川于一海。在他看来,学问这事应公之天下,不应有主观成分间杂其间,更不该相互标榜,以成所谓门户之见;去短取长、兼取众长才是大道。待人方面,他发掘提拔的左宗棠恃才傲物,经常对他语出不逊,可他都丝毫不以为意。正是有这样一种心胸、气度,他才能调教出胡林翼、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丁日昌等名臣。这也是其人格魅力能够为后世瞻仰的原因所在。曾文正公一生遵从儒家“大学”之道,并感慨《大学》八大条目,自己达到标准的,仅格物、诚意二者而已。但他却凭此二条,达到“立德、立功、立言” 太上三不朽之境界,内圣外王之道,堪称典范,也值得后世深思和学习。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直接读家书也一样。
  •     excellent,知行合一的力量
  •     2016年5月3-4日读,2016-145。
  •     治己,治学,治家,治人,治吏,治军。我想按照这样的顺序更能体现曾国藩一生提倡的自律,勉强,专注,包容。光看一本书是学不完的。
  •     是可以看懂的白话古文,能更好的了解曾国藩的治学思想~
  •     一个凡人,通过一生的意志自我磨砺,到底能达到什么高度。这本书可以使你初窥门径。 困知勉行,知行合一,守拙诚朴,巍峨泰山。人格修炼,修齐治平,内圣外王。完人,不朽!
  •     了解曾国藩挺好的入门
  •     可以一读做个笔记。
  •     此书为归纳导读一类。可作为研究曾国藩的入门读物。
  •     颇为手艺的书,注释的也好。封皮做的再扎实些就好了,才翻了一遍,已经脱色了。
  •     之前看曾国藩传就发现其真乃一大神人!超级自律啊让人汗颜!还有,那个时候就知道睡前泡脚身体好了,哈哈~好厉害
  •     这是我今年看得第二好的书!
  •     内圣外王的典范。
  •     看了柏小齐推荐读的,并没有想象中好,略失望。
  •     有志,有恒,有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