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屋里厢(中英双语)

出版日期:2016-9
ISBN:9787558600456
作者:席闻雷,罗晴
页数:168页

内容概要

席闻雷(席子)
1969年出生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毕业,曾供职于广告公司。2007年开始拍摄记录上海城市变迁、近代历史建筑、石库门等民居建筑及人文题材。作品刊于《上海:1842–2010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中国画报》(海外版)、《中国摄影》、《上海摄影》等。著有《上海里弄文化地图:石库门》(合著)。
Xi Wenlei (Xi Zi)
Born in 1969 in Shanghai, graduated from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majoring in industrial design, and used to work for McCann-Erickson and other advertisers. Xi started to shoot documentaries of Shanghai’s urban changes, its heritage buildings and Shikumen residential buildings and the underlying cultural continuity. His works are published in books, newspapers and periodicals such as Shanghai: A History in Photographs, 1842 - Today, China Pictorial (Overseas Edition), Chinese Photography and Shanghai photography. His publications include Shanghai Shikumen (co-authored).

作者简介

《上海屋里厢》以本市20世纪建造的民居为对象,记录了本地房子、石库门里弄住宅、新式里弄住宅、花园洋房和公寓大楼中百余户居民的生活空间,给城市文化研究带来了一个新的观察视角,及一份难得的图像史料。
Inside Shanghai presents the latest works of Xi Wenlei, the freelance photographer. He aims at the local residence built in the 20th century, including scenarios in villas, Shikumen houses, lane houses, and apartment homes. The collection of photographs offers a very valuable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urban culture, while they will most probably survive us as historical records.


 上海屋里厢(中英双语)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上海的弄堂里每家每户都有一位能干的长辈,搭阁楼,做家具,打喇叭箱,装收音机、编织台布、窗帘⋯⋯总归能拿得出一两手。这些对生活充满了热忱和精明的“设计师”,在普遍拥挤的空间里,为安排屋里厢的“小乐惠”煞费心思,即便是为了悬挂物品要往墙上打一个钉子,也会有周到的布局。《上海屋里厢》的画面丰富斑斓,这些由“东西”构成的错杂空间,在现今新建的民居建筑内几乎不复存在。这些图像,既是对上世纪日常生活的一个留念,也表达了我们观察、议论设计的一贯态度——“东西”在空间里的日常意义,而非只是“东西”的造型、色彩。
  •     我对5到10岁期间的生活空间记忆,基本都与这本席子的《上海屋里厢》高度吻合,我祖父的家在复兴中路一栋老洋房的二层,原来一家人家的餐厅,这间房间也一样是用金条顶的,我出身的时候,这间房子里已经住了五口人,卫生间是和隔壁人家公用的。居住的时间越长,被越发破败和腐朽,任何一件器物的年龄都远大于我甚至我父亲,屋子里是永远都不舍扔掉的杂物垃圾,不值钱的附庸风雅的字画,书籍,世事变迁,这间房间华灯待筵的绚烂早已被时光锈蚀得斑驳不堪,我们在这里留下只是那盏吊灯下温暖的记忆。庆幸生活向前,我只用偶尔来此凭吊。
  •     席子的《上海屋里厢》是继胡扬的《上海人家》(2006)之后,上海第二本以“家”为主题的摄影集。与《上海人家》相比,《上海屋里厢》的摄影性和日常性更强,主题也更凝练。席子拍摄的这些老宅空间在排除了人物之后,呈现出一种落寞的舞台感。屋主并未入镜,却时时可以感到呼吸的存在,几代人的生活质感就这样沉淀在老房子的布局、环境和物品的每一个细节里,深沉丰富又不露声色,这大概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味道”吧。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这本书最适合找一个能够欣赏老房子或者旧日“螺蛳壳里做道场”生活方式的人,两个人排排坐,一道翻一道讲:“这个我也看到过/用过的”。约出来一起喝茶喝咖啡喝什么都好,因为看完之后总会觉得更加知己的。
  •     某年某月某日,阿拉屋里厢
  •     要拍摄这些照片肯定不容易,其间必是打了很多交道的。只想感叹一句,大多数的老房子显然已是今非昔比了。
  •     此书让我想起最初的五口之家生活时的场景,只可惜那时太小,又很快搬了家,只留下些许的记忆碎片。照片里每一个住处,每一个房间,从家具到摆设其实无不体现出主人的生活态度,岁月悠悠,但态度似乎从未改变,仿佛也能猜到不同屋主的人生。最后一张照片太过寂寥,仿佛是对所有照片里场景的结局的预见。伤感过后,反而更想的是好好布置自己家了。
  •     等了很久终于出了,作为纪实摄影的脑残粉特地买了签名版。关注席子很长时间,在豆瓣里跟着他游走在新旧交织的上海,一次次地被他的影像打动。感谢席子把我们带回弄堂里平淡的日常生活,感谢那些像Eugene Atget一样的摄影师的坚持记录这些别人看起来寻常不过的事物。。比心
  •     钢窗蜡地,各种老房子内的样貌,正房过道灶披间阳台雕花门窗老地砖老窗框老吊顶老雕花转弯楼梯老家具老壁炉隔断老门都有,住户延续着往昔的生活,墙体斑驳凌乱失修的真实图景。用水拖打蜡地板……文字解读不够。
  •     摄影集老物件老房子真是看着让人心念念,可惜英文翻译太烂了_(:з」∠)_
  •     已购。【资料书】,就像Tokyo Style那样,不过就是我身边的场景,欣喜。每张照片里都有大量细节,真想放大来看!细细寻味,有种做侦探的感觉,从器物装饰来推断主人的样子。总体而言,上海人民果然是螺丝壳里做道场,同时也是乱得很呢~~看到不少熟悉的玩意儿,但更多的是想看而看不到的房间,比如武康路那一带的小洋房,看屋内布置,有点败絮其中的感觉,略失望。另外,文字稍微少了点,如果书中的老人口述能多一些,即使书价上去也是值得的,现在单纯看图还是有点盲目。说到书价,看完一遍,封面已经脱胶掉了,对不起书价。。。
  •     好书,还原了一段历史。
  •     9分。席子花了大功夫的专题影集啊。。。
  •     很生活...很生活...
  •     每家人生活状态的如实反映,纪实性大于艺术性,很有意义但个人觉得还是需要适当多点人为干扰,把老上海的美体现出来。
  •     图不错
  •     借了友人的光,怀念下小时候的辰光。那些楼梯门梁上木刻的花纹、墙壁地板斑斑驳驳的印记、各种家什铺满凌乱的屋里厢,想起了老房子要拆迁时和小伙伴在弄堂里走了好几圈,想要用眼睛记下来的景观如今已模糊不清。书里选取的自然都是好房子(否则也留不到现在),很多是花园洋房和老公寓,但仍然面临被住户摒弃的困局
  •     作为外部记忆的居所,有趣的是潜藏在图像背后的故事 ps.收录比同名展丰富;如果做成纯中文/英文版会更好,重复的文字占据的本该属于图像的空间。
  •     作为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知道拍这样的场景所受的局限和难度。而这么多年来能坚持不懈更是难能可贵。一整本让上海人满足好奇心又勾起回忆的照片,值得细细看。
  •     塞满东西、有时脏乱到已经放弃生活素质的室内风景与不时显露出的曾经的高端楼宇美妙细节,老房子生活内景非常真实~
  •     历史中琐碎的日常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