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

出版日期:2015-9
ISBN:9787508653246
作者:格伦·哈伯德,蒂姆·凯恩
页数:300页

内容概要

格伦·哈伯德(Glenn Hubbard)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院长,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1991~1993年担任美国财政部副助理秘书。
蒂姆·凯恩(Tim Kane)哈德逊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曾两度任职于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1990~1995年担任美国空军情报官。

书籍目录

第1章 大国的兴衰
财政悬崖/007
福利泡沫/010
民主的悖论/013
阅读路线图/016
第2章 大国的经济
国家的真正财富是什么?/024
经济的显微镜与望远镜/029
美国模式与日本模式/034
经济为什么会增长?/039
经济实力是军事实力的基础/043
这次不一样!/045
对经济增长的误读/047
计算一国经济实力的公式/049
大国衰落的根本原因/054
用行为经济学解释衰落论/056
第3章 经济行为与制度
人的行为究竟有多理性?/065
社会规范与国家身份/068
延迟满足能力与损失厌恶心理/072
制度的改革与乔丹的成功/076
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079
大国失衡的行为模板/083
第4章 罗马帝国的衰亡
古罗马经济简史/091
政治制度驱动经济增长/093
古罗马衰亡的种种证据/099
罗马经济的转折点——图拉真时期/103
通胀之殇——塞维鲁王期/106
计划经济体制——戴克里先时期/112
罗马军队的“集体行动”问题/114
第5章 古代中国的衰落
孔子倡导的治国之道/120
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创新/123
关于郑和下西洋的真实故事/126
政治制度的致命缺陷/130
第6章 日落西班牙
为扩张版图而付出惨重代价/137
超级大国梦的破灭/139
债务危机导致帝国破产/141
消极的产权制度阻碍了创新/145
集权政策产生的挤出效应/148
第7章 奥斯曼帝国的终结
多元化与精英制度/155
保守的政治与军队制度扼杀了经济活力/158
税收制度引发严重的财政问题/160
改革为时已晚/162
第8章 日本的困境
从幕府统治到明治维新/169
亚洲奇迹与“失去的十年”/173
日本需要一个“新棋局”/176
第9章 英国的相对衰落
英国崛起的历史/186
亚当·斯密的预言/189
英国的未来/193
第10章 欧元区的危机
经济模式与经济增长率/201
欧元区的优势与风险/203
欧元区危机就是欧元危机吗?/206
欧债危机的根本解决之道/209
圣诞幽灵即将出现/213
第11章 加利福尼亚的赤字问题
强大的经济实力与创新能力/221
政府的枷锁——市政债券和养老金/224
愈演愈烈的财政矛盾/227
明显失衡的政治制度/230
任职期限和时间偏好的冲突/233
不公正的选区划分导致政治极化/235
加州的未来在于改革和试错/237
第12章 美国的窘境
日渐式微的联邦制/244
无处不在的极化现象/247
站在财政悬崖边缘的联邦政府/253
福利计划引爆美国债务危机/255
美国政治所面临的囚徒困境/259
竞选财务制度改革未能解决政治极化问题/261
第13章 大国的未来
大国衰亡的历史教训/272
对未来世界经济的展望/276
寻找最佳的经济发展政策/279
对民主的质疑/282
财政改革的道路漫长崎岖/285
美国的第28条宪法修正案/288
美国不会衰落/292

作者简介

历史巨著、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一书问世25年之后,又一部跨度从罗马帝国到今日美国长达2000多年的大国兴衰史。
能和《大国的兴衰》比肩的图书,两位美国政府高级智囊、知名经济学家重新深度解读大国的兴衰。
从古罗马帝国、中国明朝、奥斯曼帝国到西班牙帝国,一个个世界大国以当时最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巍然屹立于世界之巅,稳居霸主之位,结果到后来却纷纷土崩瓦解,只留唏嘘嗟叹。这些大国灭亡的根源何在? 虽然有些文明胜过其他文明,但这些文明的佼佼者或早或晚都衰落了。从大国的兴衰中,我们可以洞见什么,需要反思什么,又会得到什么启示?
哈伯德和凯恩将经济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糅合在一起,大胆提出了一种大国为什么衰落的新理论。希望了解美国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美国能否逃脱衰落命运的人,一定要读读这本书。
——詹姆斯·鲁滨逊,《国家为什么会失败》(Why Nations Fail)作者本书的历史视角引人入胜,有助于我们仔细思考这些问题:我们现在的处境如何?正确的前进方向在哪里?
——乔治·普拉特·舒尔茨,美国前国务卿
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两位经济学家解释了经济失衡导致国家衰亡的原因。
从古罗马帝国、中国明朝、奥斯曼帝国到西班牙帝国,一个个世界大国以当时最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巍然屹立于世界之巅,稳居霸主之位,结果到后来却纷纷土崩瓦解,只留唏嘘嗟叹。这些大国灭亡的根源何在? 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一书问世25年之后,经济学家格伦·哈伯德和蒂姆·凯恩犀利全面地探究那些历史上的大国不胜经济失衡的重负而纷纷解体的原因。本书引入新的、深刻的经济实力测算法,剖析了大英帝国的胜利与失误、加利福尼亚的悖论、古罗马衰落的漫长历程及日本增长模式的局限性。最重要的是,哈伯特和凯恩将21世纪的美国与这些衰落的大国进行比较,鞭策美国有效地解决财政失衡、赤字高企的实际问题。如果不重新实现经济和政治的平衡,他们发出警告:美国必然重蹈那些大国的覆辙,走向衰亡。


 平衡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这句中国古话同样适用于《平衡》。格伦•哈伯德和蒂姆•凯恩,前者是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另一位则是美国国会联合经济委员会高级经济学家,强强联手的这一部作品,开篇就点明了当前美国的困境:财政悬崖、福利泡沫、民主的悖论……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两位作者打算从历史上寻求对策。该书副标题为“从古罗马到今日美国的大国兴衰”。史家吉本用了六卷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方方面面详细阐述古罗马衰亡原因。两位作者则集中笔墨,挖掘最根本的经济原因。作者认为,民主制度、对外贸易、军事扩张等带动了古罗马的经济腾飞,而古罗马后期衰落恰恰是因为经济失去活力造成的。作者在书中把建造哈德良长城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这并非主观的推理和臆断,作者通过1994年《科学》杂志关于世界铅产量(公元前750年至20世纪初)以及哈德良前任图拉真时期罗马货币贬值的图表等论据,证明当时古罗马自由经济的崩溃导致人民生活水平的严重倒退,最终使得帝国走入死气沉沉的暮年。讨论“古代中国的衰落”,作者则围绕郑和下西洋展开。作者反驳了中国科学技术落后的观点,认为在1400年之前的几个世纪中,中国的技术发展势头之迅猛令人吃惊。作者援引彭慕兰的名作《大分流》的观点,“最需要回答的问题不是中国为什么和欧洲国家不一样,而是1800年的中国为什么和1300年的中国不一样”。作者用搜集的数据以及对当时经济实力的测量回答了彭慕兰的问题,认为古代中国的转折点出现在15世纪,海外贸易的严重收缩导致经济失衡,中央集权、独裁统治、利益集团斗争是政治根源,而中国传统文化中重儒轻商、零和博弈等观念则是行为失衡的思想根源。如何探讨历史?本书在研究方法上角度新颖。作者运用了各种现代化的经济学工具:数据和统计、模型和图表、公式和计算,近年来流行的“行为经济学”更是大放异彩。作者认为,考虑行为因素和找到经济实力衡量标准同样重要,因此必须探究行为因素在总体层面是如何导致国家失衡的。来自新大陆的白银整船整船地运进西班牙,但它还是一次又一次地破产;生产力革命增强了竞争对手的实力,西班牙的统治者却对此视而不见。1900年,英国国内一片恐慌,因为在欧洲,其竞争对手的工业实力已经赶上来了,也许是不愿承认国力的相对衰落,英国不愿意扩大与属地的贸易范围,以及进行除自由贸易以外的合作。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根本目的是为大小经济问题提供条理清晰的推理以及系统性的观察,本书将历史学、经济学、心理学结合得相当好,让历史在人文思辨之外,更多了一份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因此使得作者的观点具有相当的说服力。这种说服力对于本书是很重要的。从两位作者的身份就可以看出,此书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策论,研究历史是为了当前形势建言建功。总结大国的历史教训,作者的出发点是让美国尽量避免重蹈大国衰落的覆辙。因此本书最后几章重新回归到当下的美国。作者再次提醒美国政府注意经济衰落的一些表象,为医疗和福利计划、财政赤字开出药方,并提出几个美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案。这为我们观察美国提供了思路。同时对我们中国也是一个提醒。中国经济维持高速增长,对于中国和全世界都有好处,但这是有前提条件的。中国必须更加爱护环境,调整收入分配不均,解决农村城镇化等问题。我们需要知道的,不只是对本国经济的增长预测和相应的政策,应该放眼全球,增长维持“多长时间”“多少年”并不是重点,适当的放缓也是好事,重点是这个过程我们要保持平衡。 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见豆瓣主页联系方式,谢谢。
  •     在找准平衡中寻求发展与提升通过纵观全书,笔者感受颇多。最为重要的是,历史巨著、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一书问世25年之后,又一部跨度从罗马帝国到今日美国长达2000多年的大国兴衰史诞生了,这就是《平衡》。它是一本非常难得的历史与经济完美结合的好书。我们常说,史政不分家,而笔者此时此刻想借用此话,史经不分家也不为过。诚然如此,我们细细品读此书,可以反复思考一系列问题。从古罗马帝国、中国明朝、奥斯曼帝国到西班牙帝国,一个个世界大国以当时最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巍然屹立于世界之巅,稳居霸主之位,结果到后来却纷纷土崩瓦解,只留唏嘘嗟叹。这些大国灭亡的根源何在?虽然有些文明胜过其他文明,但这些文明的佼佼者或早或晚都衰落了。从大国的兴衰中,我们可以洞见什么,需要反思什么,又会得到什么启示?我们可以发现历史、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发展,需要平衡、更需要反思、还需要反思。哈伯德和凯恩将经济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糅合在一起,大胆提出了一种大国为什么衰落的新理论。希望了解美国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以及美国能否逃脱衰落命运的人,一定要读读这本书。从古罗马帝国、明朝时期的中国、奥斯曼帝国到西班牙帝国,一个个世界大国以当时最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力量巍然屹立于世界之巅,稳居霸主之位,结果到后来却纷纷土崩瓦解,只留唏嘘嗟叹。这些大国灭亡的根源何在?其实,就是没有平衡好发展与传承的关系,也就是说,他们对平衡把握得不好。最重要的是,哈伯德和凯恩将21世纪的美国与这些衰落的大国进行比较,鞭策美国有效地解决财政失衡、赤字高企的实际问题。如果不重新实现经济和政治的平衡,他们发出警告:美国必然重蹈那些大国的覆辙,走向衰亡。《平衡》一书的确是一本好书,非常值得那些需要了解历史、经济类人士的必读之书。即使对那些跟历史、经济无关的人士,也应该把这些知识再次学习、温习一下。笔者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我们会发现《平衡》的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不管我们的文化水准高低如何,不管学历如何,这都是一本难得好书,的确让人受益匪浅。

精彩短评 (总计14条)

  •     全书一句话:就经济实力=GDP*人均GDP*GDP增长率,其他都是畅销书文体。有些经济学家啊,不想总想弄个大新闻,就把世界史批判一番,naive!
  •     作者是美国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书很通俗,道理简单: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审视历史上几个大国的兴衰,古罗马、中国、西班牙等,认为造成衰落的原因不是宗教、军事、扩张等,而是因为经济失衡,并由此提醒当下的美国政府注意经济衰退。
  •     有辱书名。
  •     债务和财政问题是大国衰落的前兆。从经验上看,一些原来快速接近美国收入水平(人均GDP)的国家,最终稳定地停留在占美国收入75%-80%的水平上,欧洲经济大国在这条水平线上徘徊了几十年(p32)。而1991年,日本的经济实力达到最高值,即占美国(人均GDP)的94%,然后泡沫就破灭了(p175)。所以当中国的人均GDP增长到美国的80%-90%时,就需要谨慎了。作者认为财政失衡是体制上的失败,他在P260分析了美国政治上的囚徒困境,令人印象深刻。
  •     这类书必然是大而化之,但是这本格外糟糕:提出的原则是较为笼统而无法捏在一起的若干判断;举的例子讲得太粗疏,而且很难和其提出的原则信服地对应。此外克服美国当代政治困局是一个主题,但因为对此我缺乏了解所以不太清楚讲得究竟如何。最后是翻译得挺糟糕的,有几个地方我怀疑根本颠倒了原意。
  •     在佳作如潮的英美史政类畅销书中,这部属于偏差的,没什么独立思想和有力论据,东拉西扯,空洞无物,词不达意,一大半内容都是照搬其他经典名作(像2流大学生书评集),尤其对保罗肯尼迪的《大国的兴衰》明显羡慕嫉妒恨,时不时拉出来讽刺批评几句,结果只是暴露作者自身学识的浅薄与思想的平庸,就这种水平居然是“商学院院长、总统经济顾问”?怪不得美帝这几年经济衰败国力暴跌,有这种猪一样的笨蛋智囊,不垮台才怪呢!
  •     本书试图从独特的经济学视角对这一谜团加以分析,侧重于论述“供给与需求”、“激励与约束”。
  •     内容应该是仿《大国兴衰》而成,只是罗列了一堆帝国的衰亡简史,提出衰亡的原因也没有很独特的观点,真的有点浪费表情。
  •     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什么样的制度可以规避寻租行为,可以解除损失厌恶,可以拓展有限理性?就像找到最佳平衡点一样,只是那一刹那。
  •     作者野心很大,也有真知灼见,但还是欠深度,有些论述有点莫名其妙。中信的书大多如此
  •     当我们谈论福利不健全时,美国在谈论“福利泡沫”……
  •     只能是一家之言吧,主要观点无非就两点:健全民主的制度和充分的自由市场经济是大国兴旺的基石;美国没有衰弱,只是面临着麻烦,美国一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美国很可能不会衰弱(其实是想大喊:只要做的对,美国就永远不会衰败!可能想了一下自己也觉得很白痴,于是底气不足地改了口气)。论述确实比较空洞,言之无物(中信出版社的通病?),也可能是中译本存在阉割?反正这样看起来,也就财经杂志专栏写手的水平。当闲书看看吧也就。
  •     想读这本书的缘由是一位社科院院长的荐书。通读下来,感觉比较一般。从经济、政治制度、行为(损失厌恶)失衡分析了几个经济体的衰落,最后两章读起来很无趣,围绕美国财政悬崖问题纠缠不清,得出的结论是美国不会衰落。就是一本畅销书,理论并不深邃。
  •     3.5星吧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