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的热带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2000-1
ISBN:9787108013507
作者:列维-斯特劳斯
页数:575 页页

内容概要

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法国人类学家.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类学家之一。他生于1908年,长于社会与文化的比较研究,于血族关系、宗教及神话尤有独到见解。在50年代至BO年代初期主导英国、西欧及美国思想界,影响遍及社会科学、哲学、比较宗教、文学及电影的结构主义研究,位如宗师。作者在青壮年时期,曾亲访亚马逊河流域与巴西高地森林。在丛林深处找到还原于最基本形态的人类社会。《忧郁的热带》即记载了他在卡都卫欧、波洛洛、南比克瓦拉等几个最原始部落里情趣盎然,寓意深远的思考历程与生活体验。本书最早出版于
1955年,是一部对促进人类自我了解具有罕见贡献的人类学、文学、人类思想杰作。

书籍目录

目录
第一部 结束旅行
一 出发
二 船上
三 西印度群岛
四 追寻权力
第二部 行脚小注
五 回顾
六 一个人类学家的成长
七 日落
第三部 新世界
八 郁闷的赤道无风带
九 瓜那巴拉湾
十 穿越回归线
十一 圣保罗市
第四部 地球及其居民
十二 城与乡
十三 前锋地带
十四 魔毯
十五 人群
十六 市场
第五部 卡都卫欧族
十七 帕拉那邦
十八 潘塔那勒沼泽区
十九 首府那力客
二十 一个土著社会及其生活风格
第六部 波洛洛族
二十一 黄金与钻石
二十二 有美德的野蛮人
二十三 生者与死者
第七部 南比克瓦拉族
二十四 失去的世界
二十五 在塞尔陶
二十六 沿着电报线
二十七 家庭生活
二十八 一堂书写课
二十九 男人、女人与酋长
第八部 吐比克瓦希普族
三十 独木舟之旅
三十一 鲁宾逊
二十二 在森林之中
三十三 蟋蟀的村落
三十四 贾宾岛的闹剧
三十五 亚马逊流域
三十六 谢林葛尔
第九部 归返
三十七 奥古斯都封神记
三十八 一小杯兰姆酒
三十九 塔希拉遗址
四十 缅甸佛寺基荣之旅
图片资料
出版后记

作者简介

这部抒情的、辛辣的、谜一样的作品不屑于依靠一些片段和残迹徒劳地去重新创造一种已经消失的地方色彩。本书的目的既在研究他人,又更要审视自身社会的道德。书中的观念剖析和历史叙述颇具历史冲击力,已在人类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可以称得上是经典著作之一。


 忧郁的热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养成一种习惯,看电影时会想到书,看书的时候会想到电影。列维-斯特劳斯的这本〈忧郁的热带〉相关的电影联想是赫尔措格的〈路上行舟〉及其记录片〈梦想与负累〉。这种相关性其实只来源于直感,因为有热带雨林和泥泞。雨水丰沛到泛滥成灾的旅行,当然不是整洁的报告厅里演讲者的幽默,而是不断的忍受,忍受,像赫尔措格一样咒骂,上帝怎么创造出这么一块鬼地方,腐烂,一切都在腐烂......但依然有人会路上行舟。赫尔措格甚至也在事后收回了自己的话,当时是在极度疲惫和悲观的状态下说的气话。并且强调这样的一种悲观已不在自己身上存在了。赫尔措格这个奇人!好象电影说得多过了书,跑题了。因为〈忧郁的热带〉还没有看完。相是小学生连书都没看,就写读后感交差,有点心虚,所以就避重就轻。在此坦白从宽,也当自勉,要用功才是。另:〈忧郁的热带〉这个题目起得真是充满诗意。
  •     那天看三联,看到列维*斯特劳斯于2009年9月30日仙逝的消息。大吃一惊:一直以为大师不属于这个时代,没想到他竟然和我们的时代有那么长一段时间的交集。他走了,正如我国的钱学森走了一样,带走了一个时代。从此,法国思想界再无大师。斯特劳斯是我崇敬的大师。当然,我是个半吊子,没学过人类学,不懂结构主义,不过我很爱他的那本《忧郁的热带》。据说,他是想把这本书写成小说的。怪不得,这本学术著作如此浅显易懂,带着诗意的美,同时又兼顾哲理的深度。他是个仁爱的人,对一切人群一视同仁,不管是文明的还是所谓野蛮的。他更对未开化的原始人群有一种偏爱,因为他们更接近上帝。他对当代所谓文明人不断掠夺自然资源,毁灭自然生物的现象深恶痛绝。他说:“我不喜欢我现在生活的世界。”是的,斯特劳斯就这样带着对人类世界淡淡的失望离去了。当然,原始人荒凉之美让我们无法接受。但是,人类文明真的就是绝对正确的吗?人类不断积累和创造文化的意义何在?人类是为了什么而存在?或者:人类学的目的就是探讨人活着的意义吧!前段时间看到季羡林先生一句话:大多数人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我想他想说的是:大多数人没有好好利用自己的时间,为推动人类文明的向前发展做出哪怕一点点贡献。从这个角度讲,的确,大多数人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但,人类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为了我们的文明增砖添瓦吗?如此说来,不但大多数人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而且除了人类之外,其他的所有生物存在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们不会创造所谓的文明。一切文明有开始必然有结束。既然文明最后也会消亡,那当一切消失的时候,人的意义何在?当一个原始部落的人欣赏自己手编的一个小草圈的时候,和一个文明人解出哥德巴赫猜想时,谁对文明的推动大?当一只孤独的企鹅在一片白茫茫之中悲声呼唤自己的同伴时,和贾宝玉最后消失在混沌之中,谁更能震撼人的心灵?其实,上帝也不知道吧!所谓文明,是人类出自本能的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在这种追求中,会产生很多的满足感、美感。这种美感何来?无解。一个原始人和一个文明人,虽然最求美感的起点不同、效果不同,但是在斯特劳斯看来,两者是等同的。甚至前者要甚过后者。因为前者更接近上帝,没有被蒙蔽了双眼,没有沾染上太多贪婪欲望。曾经看过一个西班牙岩洞里面原始人画的一只牛,充满力量和韵律感,并不比毕加索画得差吧!相反,它更震撼人心,因为那是借上帝之手直接画出来的。它告诉我们:美源自心灵的震撼,和宗教的效果类似。都是无解的。因此,斯特劳斯对原始文明充满了敬重。对现代文明对原始文明的毁灭感到悲哀,为现代人类社会对自然的摧残充满无奈。他是带着追寻人生意义的疑问踏上忧郁之旅的。而最后,他的发现是这样的(原谅我又重贴了一遍他的话。太爱这段话了。):“这个世界开始的时候人类并不存在,这个世界结束的时候,人类也不会存在。我将要用一生的生命加以描述,设法要了解的人类制度、道德和习俗,只不过是一闪即逝的光辉花朵,对整个世界而言,这些光辉花朵不具任何意义,如果有意义的话,也只不过是整个世界生灭的过程中允许人类扮演人类所扮演的那份角色罢了。 ”“在我们这个种属可以短暂地中断其蚁窝似的活动,思考一下其存在的本质以及其继续存在的本质,在思想界限之下,在社会之外之上:对一块比任何人类的创造物都远为漂亮的矿石沉思一段时间;去闻一闻一朵水仙花的深处所散发出来的味道,其香味所隐藏的学问比我们所有书本全部加起来还多;或者是在那充满耐心、宁静与互谅的短暂凝视之中,这种凝视有时候,经由某中非自愿的互相了解,会出现于一个人和一只猫短暂的互相注目之中。 ”也就是说,斯特劳斯在他人生整个旅途中寻找到的答案就是:人类存在是没有意义的。唯一的意义就是当你去闻一朵花的香味时,当你和一只猫对视时那一刹那间的感动。这和禅宗是不是有点殊途同归啊?是的,人生无意义。不管你是爱因斯坦,是凯撒大帝,还是一辈子默默无闻的放牛郎。当一切结束,一切将复归平静。说实话,因为这个观点,我的确消沉了很久,很久很久。只不过等我过了30岁,突然感到时日无多,手中能打的牌已经没剩下几张了。我一下意识到,我要振作起来,充分利用余生的每一份每一秒,努力学习和工作,让自己无愧此生。是的,人生无意义,是人生的有限性给予了人生以意义。如果人是永生的,那么人生将彻底失去意义。所以,放心吧,上帝不会让我们得到永生的。让我们在这有限的无意义之中去寻找所谓的意义吧!斯特劳斯去了,当我们碌碌忙于自己的生计之时,还会有人记得那句话吗:人生的意义在于你关注一朵花或者注视一只猫时那一刹那间。让我们在水泥钢筋的森林中偶尔停下来留意一下窗外飘过的云朵,对着路边寂寞的小花微笑一下吧!因为,这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皮球不能提出自身的意志,一任抛球者东打西掷,是他把你抛进场里。一切的原委,他知!他知!谨以此纪念敬爱的列维#斯特劳斯。
  •     我来兴坪开店已经三个半月了。众所周知,兴坪是桂林下的一个古镇,因着“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和20元人民币的背景图案而闻名。现在是深冬季节,漓江是枯水期,依然掩盖不住她的秀丽和诗情画意。傍晚的时候,沿着江边向上游走几公里,江水内敛,露出了布满鹅卵石的河床。夏天时,透过江水可以看到鹅卵石上面疯长的水草,绿油油随着江水荡漾,极尽缠绵温婉之能事;现在,这些裸露在鹅卵石上的水草,在太阳的暴晒和凛冽寒风的扫荡下,变得煞白。当日光慢慢的暗淡下去,如果不是脚底下崎岖不平的一坨坨圆形硌得发疼的触感,只凭着银白色如海盐般,亦如冰霜般的河滩,仿佛回到了北国冰封的雪原。顺着河滩来到了本是水中央的地方,一条暗黑的丝带从脚下缓缓流过,抬头便是“黄布倒影”,黝黑的山体透着灰黑的天空,和黑绿的倒影朝你压服过来,隐隐有些透不过气来。山体的庞大、身体的微小、精神的永恒三者纠葛在一起。此情此景,和一千年的古人并无二致,不由发出怀古之幽情。从空中重新俯瞰这片区域,它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特征。远看整个区域簇拥着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无数山峦;但是细看,这些山峦却没有丝毫瓜葛,每一座都是平地里拔起的山峰,仿佛乍起的惊雷,特立独行。山峰之间有些狭窄的平地,形成一个个坝子,几千年来,农民们就在这些狭窄的坝子里耕作,传承着农耕社会的文明。众所周知,这里的土地太匮乏了,所以每一块平地都不会丢荒。镇子上有一条老街,整条街上的房子大都是砖瓦木结构的房屋。这些房屋有很多通病:隔音效果和保暖效果差、上下水不方便。所以稍有经济实力的人家都在平行于老街的新街和市场起了新房子。这些新房子和中国新兴的城镇的所有新房子一样,有着相同的特点:丑陋。一个个立方体的水泥罐子紧密的排列在一起;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农民们为了省下屋檐的钱和增加土地的有效利用面积,所以在第一层以上的各层前后会多延伸出两米,这样就形成了头重脚轻的水泥怪物。镇中大约一半的房子用白灰粉过房子的外墙面,剩下的房子仅是做内装饰,外墙就直接裸露着水泥的青灰色。镇子上的道路很破,土路、柏油路和水泥路混杂,有些土路在雨水冲刷和车辆碾压下凹陷成为大坑,三轮摩托发出刺耳的机器轰鸣声在这些大坑中蹦蹦跳跳的通过,发出更大的碰撞声。镇上没有污水排放系统,只有一条小沟贯穿镇子,所有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这条沟渠,随后流入了漓江。在镇子的角落,可以看到大量的塑料垃圾。他们静静的躺在那里,无言的诉说着白色的故事。每隔三天有一个圩日,这时候下面村子里成千上万的人们涌入了镇上,各种不同的商品按照区域排列:肉蛋、家禽、蔬菜、水果、干货,所有人栉比鳞次的簇拥着,地面上垃圾、稀泥和粪便被碾踏而混合在一起。市场的外面搭了很多临时棚子,从外面的世界运来的廉价,低质的工业制造品散乱的堆放着,村民们在市场里面卖完了自家的农副产品后,就来到了外面的棚子采购铁制品、玻璃制品以及塑料制品。一个轮次的产品流通以后,人们又在等候着下一个圩日的到来。我的店面对面开了两个旅游工艺品店,这些工艺品不是本地工匠运用传统方式,独一无二制成的,它们没有丝毫质朴的气息。它们都来自桂林一个叫做瓦窑的批发市场,而这个批发市场的货品又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大规模产物。这些商品和丽江、大理、阳朔的货品并无二致。大量的趾高气昂的游客们来到这里,带着猎奇的眼神,和店主们讨价还价,兴高采烈的带着廉价的战利品回到了城市,把这些工艺品摆在了自家的客厅,作为旅行故事的一部分炫耀给亲朋好友们。他们会以这样的开头来叙述故事:瞧,这个工艺品散发着民俗的气息。。。。。。居高临下的文化优越感不禁油然而生。当游客从旅行车上下来时,本地的野导们就蜂拥而上。这些野导是镇子上或者村里面的闲置劳动力,年龄从20到40不等的妇女,依靠旅游来讨一点生活。往往一个游客后面会跟随7、8个野导,而不管游客是否需要,是否厌恶,她们都会紧紧地跟随下去,竭力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胜出,抓住哪怕是万分之一的机会。她们会告诉游客以讹传讹的民俗、在岔路口上提醒正确以及不正确的指示、推荐自己相熟的船家和餐厅以赚取些好处费。剩下的大部分时间是不说话,眼睛木然的看着前方,紧紧跟随着客人。这时候游客好像变成了蜈蚣,凭空生出了好多只手和脚,他往东,这些手和脚就往东;他往西,这些手和脚又会往西;他奔跑,这些手和脚就奔跑。有一天晚上我去找房东的哥哥问询些情况,八点多钟,我推开一幢老房子的大门,木门吱扭一声打开,看到老两口在一盏昏黄的灯光下打牌,夫妇俩都七十多岁了。这是一个典型的本地人家,两层楼的木板房,每层20平米,一楼作为起居间和厨房,二楼作为卧室。屋子里的木板已经黝黑,积满了上百年的烟尘,房子里堆满了物品:简陋的桌椅和各式的瓶瓶罐罐,看得出来这都是一辈子积攒下来的,很多因为年代久远已经失去了使用价值,但是由于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无法割舍的理由,而被保留了下来。屋里弥漫着浓郁的霉味。老两口打着本地流行的麻将牌,桌上放着很多一毛的角子,每个回合都有一毛的输赢。儿女们都离开了老街,老两口唯一的事情就是消遣时间,等待死亡。。。。。。我认识的另外一个本地人是对面开工艺品店的吴老板,50开外。一次我问他此生有什么遗憾吗?他说唯一的遗憾就是不自由,自己当年利用农闲时间偷偷做一些木器卖给别人,最后被割资本主义尾巴整得很惨。我又问如果可以再次选择,会怎样生活呢?他说就像现在可以做点小生意就好。老街上的有能力的年轻人都去广东打工了,剩下的是一些实在出不去的年轻人,和绝大部分老人。人生存下去需要的东西很少,一点点活计,一点点食物,一点点娱乐,就可以耗尽一个人几十年的时间。这个镇子人均占有的土地很少,人均居住面积也很小,人们就这样无声无息的被别人赋予生命,给别人带来生命。。。。。。老子说自由是和顺其自然相关的;孔子说自由是和道德相关的;释迦说自由是和无住相关的;列维。施特劳斯说自由是和个人可支配的资源相关的。西方人太愚笨,总是从技术层面来考虑问题。哪有我们老祖宗们的层次高。当人口数量的增长大大超过资源的增加速度,即使农耕社会发展到极致,资源也无法负载其上的庞大人口基数,每个人都只能卑微的活着。我们的老祖宗在2000年前就聪明地想到了答案,不从物质层面上解决这个问题,而从精神层面上入手。我虽然笃信康德的自由意志,和夫子的仁、诚、挺立道德主体。但是当我看到我所在的西南小镇上,人们为了争取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生活资源,面对着生存空间逼仄,生活资源匮乏时,乡村的人们贪婪、猥琐、木衲、呆板,同时又不得不如此时,我无语了。。。。。。千千万万的村镇,正在上演着相同的故事。。。。。。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28/7/14Accra,Ghana.说明为什么要进行人类学研究——解决人类社会的矛盾和问题
  •     早点读到这个书,就报考人类学研究生了。
  •     对一块比任何人类的创造物都远为漂亮的矿石沉思一段时间;去闻一闻一朵水仙花的深处所散发出来的味道,其香味所隐藏的学问比我们所有书本全部加起来还多;或者是在那充满耐心、宁静与互谅的短暂凝视之中,这种凝视有时候,经由某种非自愿的互相了解,会出现于一个人与一只猫短暂的互相注目之中。
  •     文字优美,思想深刻。当我们还惊叹于马林田野与功能的牛逼之处时,老列可能只是淡淡的一笑。。
  •     他讓我全然重新地認識了anthropology。明知超然之不可能,明知意義之不存在,在一種似是無解的矛盾情境之中,列維斯特勞斯從人類學家的有著“難以剔除的優越感”的西方文明社會來客的身份出發,以反身自省和抽離批判的視角再再叩問與審思人類存在、社會形態與人類學研究本身。而從其白描間頗具詩意和簡冽美感的文字網隙之中,可以看到赤道無風帶彷如反轉的天空與海面,看到南比克瓦拉人自在自得地捉虱之樂,看到荒寂崇高的帕那拉,以及這個人類學家與那一整片熱帶充滿耐心、寧靜與互諒的凝視姿態。
  •     能了解杰姆逊为什么说列维斯特劳斯为什么太聪明了,那种最直感而非苦思冥想得出来的东西大概就是天才的标志吧
  •     一枚大游记。
  •     好厚、没读完!
  •     斯特劳斯到南美和南亚进行田野调查的笔记,可以说是民族志写法的创新。
  •     原书绝对能给五星了,可是这个翻译,唉……为什么不能找个靠谱的人重译一遍呢
  •     断断续续地花了一个月把书看完了,其实并没有从书里看到那些令其他人惊叹的东西哎,作为原始部落科普和游记来说还不错。
  •     抱着看旅行的目的,没想到是部人类学著作。真是一部让人惊叹的书
  •     是我第一次对人类学发生兴趣
  •     entropology,一个掐点很准的名词。或许这本书最好的诠释,就是终结一下蚁窝活动,非自愿的去体验一个人与一只猫短暂的互相注目。
  •     可浅可深,把握自如,处处灵动。色彩斑斓的田野考察路上的碎布头缀成的百衲衣,和成衣一样好看。
  •     
  •     “我可以像古代的旅行者那样,有机会亲见种种的奇观异象,可是却看不到那些现象的意义,甚至对那些现象深感厌恶加以鄙视;不然就成为现代的旅行者,到处追寻已不存在的真实的种种痕迹。”
  •     2016-11-18
  •     最初感觉是不知所措,因为和预想中那种严肃、抽象的理论著作完全相反。之后开始对马黛茶饮法、波洛洛男性护阳草环之类的奇闻异事和带着浆果味儿的文风上瘾,最后才意识到作者一边进行连根拔起式的反思,一边同时从零构建起了一个世界——一个新的话语体系,一个无限接近“原始人的冷世界”的幻象。好想找一个人类学的大牛系统讲解一下~
  •     太不忧郁了!全程高能!笑得不能自已!无比的治愈系吐槽帝!看到最后简直迷之感动!
  •     是一部特别好的人类学作品。我判断‘特别好’的原因是,这部作品充分地展示了研究者(自我)与观察对象(他者)之间微妙的关系,既探寻他者也是研究者对自我认识的探索。二者往来在作者笔下十分自然,毫不造作。
  •     在漫长的各种候机转机和航班上看完还顺带用一些片段成功安利了一个意呆利人。实在精彩!渗透哲学,解构宗教,各色风土人情文采飞扬。感谢推荐的人。
  •     好漫长,乐趣不大。
  •     列维自己也许是个解构主义者/这书以后有机会还得再看,等我再懂得多一些的时候
  •     一般化~
  •     有一类书属于久仰大名特别特别期待,结果因为期望太大反而失望了一些,一星扣给对原文的期待把,总觉得这个文字读的很不爽啊。
  •     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     并不是想证明自己坚持看到了最后一句地想说最后一句非常值得被裱起来……
  •     有趣味但没有猎奇的意味 作者的文笔非常非常好 单纯的叙述和对理念的论述夹杂 有谦虚和反思的态度在 很欣赏。真是庆幸从人家的一堆书里面挑了这本出来。
  •     好看!
  •     还以为只是单纯的游记,却发现远远不止。
  •     看了有好几年终于看完的一本书。感觉上是普通的叙事文字但是信息量非常大,觉得翻译的能力相当不错了。可能适合某种“生活”中的人,甚至对“生活”要求较高的人看。
  •     爱不释手。
  •     一位忧郁敏感、温柔多情的人类学家,既能用斑斓色彩描写长篇海上落日,又敢于深入印度大陆燠热扭曲的生活,而且还能为科学研究而嚼蛆。
  •     大师就是大师,果然不是普通人能比得上的
  •     水仙花与猫。
  •     人类学著作。信息量太大,读来艰难。作者个人的思考倒是很有趣。
  •     这他妈明明就是一本游记(气哭了,虽然零零碎碎的地方还是有些观点很让人觉得“卧槽牛逼啊”的,但真的就是一本游记!请大噶抱着放松的心态去读(不然会上大当!
  •     翻译很差;凝视的由来
  •     妈的 译本太差 看的吐血 气死了!暴殄天物哼!
  •     翻译得很好,有些句子断的不太合理,搞得比较糊涂;专业、睿智、深深地洞察力;怜悯,但是阻挡不住的悲哀之感,最终最终还是要消亡,似乎不打扰别人的悲哀与幸福才是应当的?但是,每当母亲强制给自己披上暖暖的衣服,还是热泪盈眶,只是征服、民主,有时候并不是怜悯与关怀,对人群的爱有时候也不是爱。对伊斯兰的评价有失作者的中肯,他们强硬,就不该被同情吗?
  •     即使他看起来是在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里旅行、生活,他仍然不停地回到他身上所拖带着的那个世界去。
  •     #人类学推荐书目# 不仅是热带炎热气候下的“忧郁”,更是当地某些文化特质流失的“忧郁”。作者恰到好处的人文关怀与精妙的文笔使热带文明的困境深入人心。
  •     重读,从特定的角度也获得很大启发。(不明白为什么英文版比中文版少了三个章节,很遗憾不会法语。)
  •     值得再看
  •     我不懂人类学,也不懂结构主义,我只是在读一本关于亚马逊雨林的游记。至于,翻译,我相信译者已经尽力了。
  •     这本书必须非常缓慢阅读。也许是翻译的问题,词句非常复杂,要表达的意思也比较辗转。但是,还是觉得是一本不错的书。原因是,对于遥远的已经消失而又不能到达的热带雨林里的无限幻想。
  •     买了七八年了,前年夏天才看他。读这本书的由来,是txq去旅行。这本人类学游记有哲学的背景。
  •     搞不懂为啥最后一章狂黑伊斯兰,我觉得伊斯兰的逼格比基督教和佛教高多了。写得最好的两章是戏剧和人类学家的反思,以后找时间再看一遍
  •     喜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