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拉德小说选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5
ISBN:SH10188-578
作者:[英] 约瑟夫·康拉德
页数:709页

内容概要

康拉德,英国小说家,原籍波兰。1857年12月3日生于一个乡绅家庭。父亲是爱国贵族,1862年因参加波兰民族独立运动曾被沙俄政府流放。他在父母死去后由母舅抚养,自幼喜欢读法国文学作品,幻想摆脱社会的束缚,追求自由的冒险生活。1874年前往马赛学习航海,后在英国商船担任水手、船长,在海上生活达20年。曾到过南美、非洲、东南亚等地。1924年因心脏病去世。
康拉德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突出重要的地位,被誉为英国现代八大作家之一。虽然他初到英国时,对英语几乎不懂,但最后他却用英语写作。他曾说:“如果我不用英语写作,我就必定什么都写不出来。”最终他成为英语文学中卓越的文体家。
从1895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阿尔迈耶的愚蠢》开始,康拉德共出版13部长篇小说、28部短篇小说,2卷回忆录及政论、书信等。
康拉德擅长描写海洋生活,但他与许多“海洋小说家”不同,他注意的不是惊险的事件,而是惊险的事件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他认为如果忽略人们的思想情感,艺术就失去了意义。他还写了许多以欧洲大陆为背景的小说,描写卷入欧洲政治生活的小人物的命运和心理,表现了对沙俄专制制度的憎恨。他对劳动人民怀有同情,不满意西方强国的海外掠夺政策,向往大自然和东方各国人民质朴的生活,但他又反对激烈的社会变革,强调秩序和克制。他的作品往往染有悲观和神秘的色彩,主人公多为特殊环境中的异常人物,有沉重的心理负担,最后不得不远走他乡,处于孤独之中。
康拉德的创作兼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手法,擅长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行文流畅,有时略带嘲讽。他曾说他要用文字使读者听到、感觉到、更重要是看到他所表达的东西。读者将因此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感受:鼓舞、安慰、恐惧、陶醉等,还将看到真理之所在。康拉德把福楼拜和莫波桑的现实主义手法引入英国小说,有从英国小说那里继承了探索道德问题的传统。他的散文也写得丰富多彩,给人以美的享受。

书籍目录

译本序/赵启光
进步前哨/吴钧陶译
青春/方平译
秘密的分享者/裘小龙译
罗曼亲王/薛诗绮译
艾米·福斯特/石枚译
“水仙号”的黑水手/袁家骅译
走投无路/鹿金译
黑暗的心/智量译
阴影线/赵光启译

作者简介

本书共收这位英国著名作家较有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九篇。


 康拉德小说选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the only legitimate basis of a creative work lies in the courgeous recognition of all the irreconcilable antagonisms that make your life so enigmate, so burdensome,so fascinating,so dangerous -----so full of hope. -----------Jozef Konrad Korzeniowski看到康拉德在这里的评论这么少,为他感到不平,康拉德,波兰裔英国人。 即使不提他现代派开山鼻祖的地位,单单是他几乎没受过学校教育,自学十多年英语,32岁才尝试用英文写作,并成为现代英语文学中最伟大的六大作家之一,,并且从40年代起有专门研究康拉德康拉德协会在英国成立,这样的励志故事,想必就会引起现在全民学英语的国人的兴趣吧。正好我在看《吉姆爷》,为他写一篇文章。先说他的生平。翻开康拉德的年表,你会惊奇的发现,他的生活多么坎坷流离。几乎破碎的童年。他三岁跟随反对沙皇,富有革命精神的父母一起流放,八岁丧母,十二岁父亡,他的舅舅成为他的监护人。这个舅舅和他的父母刚好相反,是一个保守的爱国者。在"cambridge companion to Joseph Conrad"是这样描述他的这个舅舅的," to make a sober assessment of our position,to abandon our traditional dreams,to draw up programme of national aims for many years to come,and above all,to work hard,to perserve,and to observe a strict social discipline"(对自身的位置有清醒的认识,放弃传统理想,规划多年后的国家目标,最关紧的是,要努力工作,坚持不懈,遵循严格的社会纪律).按现在的话,他的舅舅也算是体制内改良派,他的父母是异见人士。童年对人一生的影响毋庸置疑。那么在这颠沛流离的十多年光阴中,幼小的康拉德会是如何的度过呢?再者,他父母激进的革命理想,和舅舅实用主义的保守观念,两种截然不同的立场又会怎么塑造他的性格?这种“撕裂”对他以后的思想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体弱多病困扰了康拉德的一生。因而他很少参加学校教育,主要是家庭教育加上个人的自学。海上的青年。1874,康拉德离开波兰,来到法国马赛,成为了一名水手。这是他一生中至关重要的转折点。若非如此,按照当时沙皇俄国的制度,父母双亲都是政治犯,康拉德可能要在沙皇俄国军队服役25年。水手康拉德游历甚广。去过加勒比,澳大利亚,毛里求斯,地中海,巴勒斯坦,东南亚,印度。这都为他以后的海洋小说积累的丰富的题材。知道他32岁才开始写自己的第一篇小说,《阿尔迈耶的愚蠢》。看到有人给康拉德贴上什么反对殖民主义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标签。不觉哂笑。起码我在读《吉姆爷》的时候,没读到这些,我读到的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困境,比如懦弱,胆怯,如何适应环境,如何生存。窗外湖水激荡,读康拉德的小说,犹如在乌云蔽日,电闪雷鸣的海上航行,满眼黑压压的波浪翻滚,一时让人抓不到思路。但是慢慢读,你就会发现其中那蕴藏着的深刻象征寓意,还有饱满的诗意,康拉德的困境就是每一个现代人的困境,那波涛汹涌的海浪,不正如变幻莫测的年代,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却被防火墙,审查,洗脑,蹂躏得越来越封闭倒退的国家里,在被一次又一次的政治运动和谎言劫持的情况下,如何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争取自我,怎么活下去,怎么有尊严地生存下去?康拉德的小说,就在那里。小说,讲的不是现实,而是真实。人生路上的一面镜子,等待着你去看,去读。康拉德的小说,不好读。但深刻得无以复加。他时而转换视角,时而变化时空,而且总有一个Captain Marlow在絮絮叨叨地讲述。一团迷雾,一抹漆黑中,正是康拉德踩着波兰的土地一路流浪到世界各地, 最后死在异乡的肯特郡,用自己的痛苦和泪水写就的故事。ps.我看的是 signet classics 版本的Lord Jim.购于当当。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 Heart of darkness.购于学校崇文书局。
  •     专门写不要命的船长去干不要命的航海.................黑暗的心写得太好了~~~定价4块的书花了我25块,我靠..
  •     没有迷宫般的精巧情节,没有炫技般的繁复文字,没有隐喻般的冷静评论,但是,康拉德,作为一个英文很好的波兰人,还是凭借着继承自古典主义的在今天看来稍显笨拙的文体,展现了巨大的吸引力。从刚开始就一直充满着不可思议的隐秘感和紧张感,令读者带着期许地翻开下一页。那一望无际的原始丛林的深处、海平线消失的地方、大海波涛的尽头、昳丽奇诡的东方、质朴的原始部落,这些都是那么杳远又那么近,似乎是蜃楼幻象似乎又是触手可及的。康拉德对于大海,带着永远的偏执。吉卜林的异国情调,在他的笔下展开,神秘如常。他没有格林厄姆·格林那么游刃有余娓娓道来,而格林甚至能够明确地把自己出版的小说分为严肃小说和消遣小说。从某些方面来说,康拉德不是那种上档次的优雅的作家,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康拉德的海浪,要比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海浪更凶残更狂躁。那些激荡的故事、那种带着海风的真实、那类闪光的冒险者的细节,给人一种时空错位的感觉。怀念那些美好的时代,怀念那些可以肆意挥洒汗水的日子。那个时代的喧嚣的大海和浩瀚的热带丛林,对于小说中那些本身就不安分的人的吸引力,可能类同于旧时阿拉斯加和加州的荒僻的金矿山对淘金者们的魔力。那个世纪是冒险家们的时代,安德烈·马尔罗的《王家大道》里面,佩尔肯和克洛德去蛮荒不可知的印度支那寻求肾上腺素般的刺激,去当部落酋长或者去挖掘古物,可是丛林几乎吞噬了他们的热情乃至性命。在让·艾什诺兹的小说《出征马来亚》里面,夏尔和蓬斯频繁出入于东南亚的植物园,他们夜以继日的紧张却如此徒劳以致无法泛起什么涟漪。记得第一次阅读康拉德的小说的时候,正是某个炎热到让人烦躁的夏天,包围着你的是永无止歇的蝉鸣声,而小说中水仙号上飘忽不散的阴影,像一张网笼罩过来。生活对于我们,永远像是戴着一层面纱,无法挣扎的宿命感袭向那些海员。大海,它包容一切它无穷无尽它深邃神秘,如同生活一般。未来的航线漫长而未知,不管你焦虑与否。应该怎样面对,那些巨大的冲突。在下一个故事里面,马洛溯河而上深入非洲大陆的核心,这真是一场恐惧焦灼陌生而缺少收获的旅程啊。内心很容易最后被禁锢,但是那种贪婪,那种欲望,那种不节制,那种追寻获取的热情,本身何尝不是一种美好的印记。他的笔触是克制的,他总是注意着分寸,不见大篇幅的抒情,背后却潜伏着悲哀。那些船长们、大副们、水手们、殖民者们、丛林探险家们、厨工们、破落贵族们、贸易站管理员们、传教士们、地图绘制员们、枪手们、修理工们、职业赌棍们、流浪汉们、奴隶主们、亡命徒们,他们构筑的世界是粗粝的世界。每一天都是永恒的一天,每一夜都是最后的一夜。这是康拉德的节奏。而作为叙述者的康拉德,他的脑中孕育着风暴,那是他二十年船队航海生涯的延续。是的,如同众所周知的那样,他用亨利·詹姆士似的带有强烈真实感的文笔,书写出了赫尔曼·梅尔维尔那雄浑的内心。那些冒险,它们不平静,它们拒绝脆弱。那么,处于东方神奇国度的海滨小镇青年,应该怎样面对这个不透明的世界呢。青春已然逝去,潜流即将衰竭。而现在所能够释放情绪的方式,无非就是点开《席德·梅尔的海盗》继续我的船上比剑,或者在《大航海时代4》里寻找李华梅的熟悉的陪伴。

精彩短评 (总计28条)

  •     海洋
  •     固然,悲观遁世很多,但又何妨。民国时的旧译追求一种岑寂感,现代译讲一些孤寂感,到了后现代,则成了乖离。《黑暗的心》和《进步前哨》都是讲一种恐惧,但是方向和维度是类似相反的,前者被改编成了《现代启示录》。
  •     黑暗之心
  •     康拉德啊~康拉德~
  •     翻译很好啊
  •     艾米福斯特
  •     阴影线
  •     乔治·奥威尔从现实主义的原则出发讥嘲过康拉德。的确,康拉德的小说揭示的不是稳定的现实状态,它揭示的是一种超越具体时间的心理状态和生存状态。就像《秘密的分享者》这篇一样:我不过是黑暗航线中一位孤单的船长,通过拯救罪人来祈求自己的拯救。
  •     仍然很难理解康拉德,不管是在叙事技法还是想要展现的思考,都渗透着一种过于直白的腔调,这不讨喜。
  •     最爱Conrad。
  •     最爱的是走投无路、艾米福斯特和罗曼亲王,我实在是太喜欢了。反而是他海洋题材的小说倒兴趣不大。最著名的黑暗的心读不下去,一同读不下去的还有白水仙号上的黑水手。
  •     被小强一年张力就出来了...
  •     康拉德继承了亨利·詹姆斯开始的英语小说的实验与改革。他像詹姆斯一样,为杰出的维多利亚小说与最出色的现代派作家提供了一个过渡。比较好的几篇是:1、水仙号的黑水手;2、阴影线;3、黑暗的心
  •     虽然大家都喜欢,但是我没多少感觉。。。
  •     水手的生命,海上的青春,黑暗的深处。
  •     选读:艾米·福斯特
  •     不是很会考量///
  •     喜欢青春那一篇
  •     写出《黑暗的心》这样作品的人真是太强大了!
  •     2016-11-19
  •     就看了阴影线
  •     想再看一遍《黑暗的心》就索性把他的其他短篇也翻一下,除了船+水手+船长,似乎其他什么都没留下
  •     想出海。
  •     短篇尚可,中篇着实让人昏昏欲睡。情节缓慢,加之大段的景物描写和无味的对白,这类题材明明可以写得很棒好吗。作者在《黑暗的心》里写道:「"我实在不想拿我的经历来打扰大家",他说道。这句话恰好暴露出许多讲故事者的弱点,那就是他们从不知道听者最想听什么。」我深以为然。
  •     盛名。感觉海的描写较冗长。还有不少难解处,翻译的问题?(读完)作者是热爱海洋,热爱船的人(在阴暗线里尤其明显)
  •     被bore到,对康拉德提不起兴趣……估计要原著才能拯救
  •     claire denis应该翻拍一部康拉德才是。
  •     康拉德有点间接阴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