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果》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5-8
ISBN:9787535672159
作者:[日]木村宗慎
页数:461页

《一日一果》的笔记-一月 二月 - 一月 二月

将一种物形抽象简化到一枚烙印里,是和果子的主要表现技法之一。初春返童心。过去即使一小块糖也能让人感到珍贵美好,我想这种幸福至今也毫无褪色。干果子讲究滋味平和,绝不会给人留下被款待的难忘印象。藤原家隆有歌:“他人只待花开,我欲引他入深山,觅雪间萌草之春意。”含入口中的瞬间有清脆的声响,仿佛脚踏过霜粒。织梭是织布时缠线的工具。此果以牛蒡条为芯,裹以豆沙做成织梭形状,最后又撒了一层砂糖。织梭本身虽然与雪无关,但二月冬寒雪深,旧时是妇女们在家中忙于织布的时节。联想着屋里一片织梭往来声,拿起这织梭果子,糖粉簌簌落下,仿佛二月寒霜。捻棒的造型,仿的是在神社祈愿时摇动神铃的那根绳索。(长得像理发店灯桶的Christmas candy)在豆子的硬度里,暗藏着豆子收成好坏的消息。

《一日一果》的笔记-第238页

茶道讲究“市中山居”,创造出某种随意而不规整的假想情境。不规整的东西,反而能凸显人的个性。茶道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通过餐具柜便一目了然。大家不妨看看自家的餐具柜,里面的餐具是不是形状材料各异,七零八落不成套?这就是茶道带来的影响,其所彰显显的“将微不足道之物聚到一起”的精神价值观,在其他国家并不多见。
茶席上的果子,比茶具更能表达主人意趣。果子是主人对宾客的无言问候,也能彰显主人的修养情趣、倾注于茶席的心思,以及对宾客的心意。虽说把它作为一种形式过场,客人也不会生气在意,追求中庸稳妥也无可厚非,但偶尔顺时顺势来一次冒险尝试,茶席的情趣也会随之扩展。尽管很多人对果子不感兴趣,但是我们茶人努力在做的,是与心意相通之人相交来往。虽然然茶席话题每每集中在茶具上,我觉得无论是和果子,还是插花、炭火、熏香、水等等这些只存在一时的易逝之物也非常重要。待待客诚心的出发点在于细心,不烦薪柴汲水之劳,其中真意,从古至今从未变过。

《一日一果》的笔记-第374页

即使是独自一人享用果子,也必用果器盛装,以款待自己的心态,认真品尝才好。把小小一碟果子当作美食郑重对待,让人感觉自己也正在被郑重对待由此,在吃果子的过程里也许会逐渐对其中的学问讲究产生兴趣,视野也随之扩展开来,甚至不再限于和果子,而是抵达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

《一日一果》的笔记-第77页

就像非时香果,日本这个国家,一方面认为从海外外舶来的事物珍贵少有,对此心存感激,一方面又带着几分惧怕,最终亦敬亦惧地将这些事物一一容纳下来舶来品到达日本,便也抵达了传播的终点,因此日本人擅长解析修正。不断容纳与反复翻新之下,才有了今天我们见到的和果子。……茶道将日常所见加以变形,再定义,由此扩展了事物的纵深涵义。即使乍看毫无价值的东西,通过定义和搭配,也会被赋予意义,因此后世评价说:利休的茶道做法和现代美术有相通之处。但最近我感到,住茶之道诞生于战荒原与瓦砾中,也许是因为在物质贫乏的现实里如何活得更有滋味才是茶道出发点。茶道常常被说成是有钱人装穷找乐趣,可实际上日本真正变得富裕起来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的事了。在此之前,我们通过不断开动脑筋让有限的物质世界在精神层面上变得富裕丰饶,通过努力让严酷生活现出微小的光亮。“侘寂”和“写意”并不是徒有其表的形式美,它们诞生于紧迫穷困之境,是日本人的生存智慧。千利休的厉害之处在于把这种素净无垢的“侘寂”,用自己的审美进行了再创作和替换。在和果子里,还存留着未经千利休之手的,“侘寂”和“写意”的原始之姿。和果子即使使用相同食材,相同做法,只要稍改色彩,换个果名,也会变成截然不同的果子。果子虽然有一般通称或店家商品名,用于茶席时,主人仍可以根据各自旨趣改名。这一不成文的约定,也类似于黑子、半东的原理果子作为人际来往间的一个媒介,果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若只看食材相同就认为都是一种果子,那就是狭隘地把味道当作了唯一标准。虽然都是和果子,但也分用在茶席里的上生果子、日常小食以及番茶果子;区分标准究竟是什么,并不清晰,这就需要待客主人自己有一套标准,判断哪些能用来待客,哪些不能。人和环境不同,判断标准也不同。比如某种果子有的地方认为过于日常,不便拿来款待客人,而在另一个地方,也许会因为初次口口尝而觉得新鲜惊奇。对某个人来说理所当然的东西,换一个人或许就成了未知之物。同样,邂逅与己不同的判断标准,正是迎来送往、互为宾主时的一大乐趣。


 一日一果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