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

出版日期:2014-12-1
ISBN:9787201088947
作者:蔡崇达
页数:264页

内容概要

蔡崇达
1982年生人,闽南人。
大隐隐于市的新生代媒体人,人称“天才达达”,韩寒口中的“写作大师”。
现任《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南方国际文学周”联合发起人。
曾任职于《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24岁担任《周末画报》新闻版主编;27岁任《GQ》中国版报道总监,为 全球17个国家版本的《GQ》最年轻的报道总监。

书籍目录

编者按
序:生命中多添一盏明灯
序:认心、认人的《皮囊》
皮囊
母亲的房子
残疾
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
我的神明朋友
张美丽
阿小和阿小
天才文展
厚朴
海是藏不住的
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
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回家
火车伊要开往叨位
后记:我想看见每一个人

作者简介

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
作者蔡崇达,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故事。一个福建渔业小镇上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在这些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中一一体现。用《皮囊》这个具有指向本质意味的书名,来 表达作者对父母、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同时也回答那些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
书中收录有《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我的神明朋友》《张美丽》《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海是藏不住的》《愿每个城市都不被阉割》《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回家》《火车伊要开往叨位》等14篇作品。
其中《皮囊》一文中的阿太,一位99岁的老太太,没文化,是个神婆。她却教给作者具有启示力量的生活态度:“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母亲的房子》里,母亲想要建一座房子,一座四楼的房子,因为“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为了房子,她做苦工,捡菜叶,拒绝所有人的同情,哪怕明知这座房子不久后会被拆毁,只是为了“这一辈子,都有家可归”。
而《残疾》里的父亲,他离家、归来,他病了,他挣扎着,全力争取尊严,然后失败,退生为孩童,最后离去。父亲被照亮了。被怀着厌弃、爱、不忍和怜惜和挂念,艰难地照亮。就在这个过程中,作者长大成人。自70后起,在文学书写中,父亲形象就失踪了。而蔡崇达的书里,这个形象重新出现了。
这部特别的“新人新作”,由韩寒监制,上市之初即广受好评。莫言、白岩松、阿来、阎连科等评价为当下写作中的一个惊喜。或许《皮囊》真是新生的"非虚构"写作林地里,兀自展现的一片完全与众不同、可读可思、独具样貌的林木。


 皮囊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22条)

  •     韩寒说,好书是一口气读完或者舍不得读完的, 皮囊于我而言,确实是直击内心的好书。 合上书,仿佛内心深处的记忆就这样一点一滴漫上来, 有人说,时间是治愈伤痛的良药,其实不然,我一直觉得,最最深刻的情感和记忆, 是不会随着时间而淡的, 它只会沉淀在内心深处,当某天, 终于漫上的那一刻, 无法停止。 蔡崇达写妈妈的房子,写他的神明朋友,写他的阿太。。。这一个个直击内心的故事,那么真真切切的触碰着我们心底最想藏住的东西。 在这么纷繁杂乱的都市里, 他戴着皮囊,拼命努力的活着, 外表光鲜, 实则辛苦, 却又是那么幸运与幸福。 为什么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喜欢, 或许是人求生的本能。 我们真的能深切感受。
  •     不幸总是以戏剧化的片段插入我们的日常中,或支离破碎,或一掠而过,视乎每个人的个况,扮演不同的戏份。以前不懂,总是觉得为何不幸事只降落自己身上,生老病死,亲人逝爱人失,事未成友却尽,诸此种种,皆人之常情,只是时间点不一样,每个人的心态也不尽相同,切骨之痛抑或毛发之痛,感受深浅罢了。家家俱有本难念的经,他人此时感受之伤痛,你也会在未来某个时刻重复一遍,诚如佛偈:诸君肉身,俱往生圣土。没人可以逃避百般苦痛,人生在世,莫过一死,死乃最后痛苦的守护者,也是解除痛苦的最后一枷锁,在死之前,尽是千万重劫难,我们在世行走,即是历劫,只是加诸身上之时,痛抑或更痛,我辈所能做,是选择塑造坚硬金身,还是被挫败得没脾气。我最佩服的就是作者能把加诸身上的诸般痛苦之事徐徐吐出,如絮绵长,却不悲不喜,仿佛这些痛苦已然远离自己,缥缈在远方的时空。也只有作者这般年纪轻轻却有颗敏感细腻的心,仔细察觉发生在身上以及周遭的细微变化,并且在心里,在笔下,把感受真实还原呈之众人面前。我这个腼腆的人,不习惯也不大可能把内心的那些小念头都摊出来摆在大家面前,这感觉有挫我的自尊心,所以我对能够实在的自我剖析之人,一概佩服。没有宏大的架构,也没有恢弘的叙事,每一个文字每一句段落都是平实的语气,给别人絮絮而言自己的感受念想,不会强迫大家去接纳自己的价值观,只是安静的叙述自己的所思所想。我只是作为一位同样安静的读者,买了他的书,选个同样安静的时间,直到静静的合上书本,人家骨肉里的经历已然尽在心中,之后细细思量自己的成长历程,一对比之下,才见差距,顿感前半生空洞之感。只得继续充实自己,抓紧再抓紧一些,余生,不后悔就是了。生活总在不经意间让你怀疑起理想,然而我会点燃一根烟,顺便也点燃被湮灭的理想,随着烟灭雾散,一切重归黑暗。
  •     在书的结尾,作者引用了一首他当年写的诗,叫《世界》:世界都不大我可以哪里都不去我可以在这里只看着你直到一切老去很奇怪,我居然觉得这首诗写的很好。这不正常,因为我对所谓的现代诗从来没什么好感,时常觉得写现代诗的都是一群无病呻吟,或者自娱自乐的人。工具书《道德情操论》第一章就是讲“同情”,里面有这么一段话——“对有一些激情的表露,在我们获悉它由以产生的事情之前,引起的不是同情,反而是厌恶和反感。发怒者的狂暴行为,很可能激怒我们去反对他本人而不是他的敌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发怒的原因,所以也就不会体谅他的处境,也不会想象到任何类似它所激发的激情的东西。”归根结底是我并不了解促使他们写这样下一首首诗的,是怎样的背景和冲动,所以任你怎么写,我都无法理解,因此全是反感。难得的例外,是几年前在《七十年代》里读到的北岛的几首诗。因为我知道了写作的背景,知道那些年在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知道了他们胸中的热情和感情,所以我也就理解了他的那几首诗。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我读懂了这首《世界》。人们常把“感同身受“这四个字挂在嘴边,我认为这里面也分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我也经历过,所以我知道你的感受。第二种是你的经历我虽然不知道,但是我听到了你的诉说,人的本能告诉我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蔡崇达的这本《皮囊》,带给人的就是第二种的“感同身受“。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作者一样的这些经历,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作者这样的慈祥的阿太、不服输的母亲、残疾的父亲、天才的小伙伴、“追梦”的大学同学,但是全凭作者细腻的文笔,将读者们带到了那个闽南的小镇,带到了他曾经经历过的一个个场景,娓娓道来,使得读者们在读到全书最后的几篇杂记,几首小诗时,产生的满是理解和认同。最后依然是用《道德情操论》里的话来解释这种感受——“一个人的各种官能是用来判断他人相同官能的尺度。我用我的视觉来判断你的视觉,用我的听觉来判断你的听觉,用我的理智来判断你的理智,用我的愤恨来判断你的愤恨,用我的爱来判断你的爱。我没有、也不可能有任何其它的方法来判断它们。”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每个人多少都有一些缺点,但是处于自己的状态,我们往往不去正视,又或者,我们从来不曾发现。蔡崇达的这本书中,却让我发现了自己所隐藏的一些毛病。
  •     若有所思,若有所悟
  •     2015
  •     读罢,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找到自己的影子,或许是我太过于年轻,以至于最后,也没有感慨万分的泪水,但内心却不由得凝重,不由得敬畏,不由得沉淀,然后思考未来。
  •     越读越不对劲的一本书。
  •     像是身边人的故事,被记录下来了。
  •     这本书对我而言像一面镜子,让我看见我的生活,我所处的环境,我这副皮囊之下真正的灵魂。 我生活的最终意义究竟是什么,什么样的生活才算是有意义,可惜我还没有像作者一样经历人生无常,这些是我以后该发掘的,该体会的。 | 我不相信成熟能让我们所谓接受任何东西,成熟只是让我们更能自欺欺人 又好像我们的命运都像是冥冥之中安排好的,我们又都好像是在按部就班的走完这一生。
  •     失望
  •     与鸡汤略有不同
  •     扛着灵魂的皮囊在孤独行走。小镇出生的蔡崇达以此书似乎完成了与自己的和解,其实不然。阿小阿太陈美丽厚朴这些配角身上背负着作者自身想要以世俗的形式摆脱残忍现实同时又不得不兼顾教育和工作赋予他的理想和崇高的复杂情绪,可怜又可爱的家乡是这种情绪最后的出口。然而,对于那些不愿回到家乡的人而言,孤独,仍会继续。
  •     故事有点悲伤。 比较喜欢下雨的时候在窗边听着雨声享受阅读此书。
  •     淡淡的乡村气息,厚朴的名字总带着希望
  •     大多数时候会站在作者的角度用带入的方式去读小说类作品。这本书看了将近十天才看完。前几篇描写父亲中风及阿太离世的故事着实让我感动。但自从文展 阿小 厚朴的描写中 我开始没有办法再次带入故事去体会蔡崇达的心理。种种故事无非是为了反衬作者自己的正面形象及表达对叛逆和顺从的厌恶。所以没有办法集中精力再去认真去读 草草结束了阅读。四分是给蔡崇达的文笔功夫。
  •     相比一下更喜欢大冰说故事
  •     是有感情的文字 不过厚朴之后就显得有点鸡汤文了
  •     适合一个人静下心来揣摩和用心感受 我们都是带着皮囊在这世间忙碌的灵魂 皮囊的作用是用来经历风吹雨打 让我们的灵魂有地方安放 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 幸福和痛苦也并没那个关键 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     没有那么惊喜意外,很厚重,但作为从小一直在外漂泊的我,无法共鸣出对故土的如此深情和依恋。倒是很喜欢海是藏不住的那篇,找到和每片海相处的适当距离来欣赏他!
  •     短而小而精的故事,用心也用情。
  •     人活着,除了皮囊还有什么?你说灵魂,哪个濒死的灵魂想象的天堂不是人间的模样?如果明天你就要离去,你还有什么舍不得?“舍得”有多难,皮囊就有多重要。
  •     三星半!前面一部分特别好,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特别想哭,可能有共鸣吧!到后面写他失败的朋友们,也不知道作者哪里来的优越感?人生很长,别一边纠结自己的人生一边评论与否定别人的人生好吗!
  •     有感动有槽点,可以读没推荐。
  •     越看到最后越觉得这本书的高开低走,说是散文多了几分故事性,说是小说又少了几分小说的天马行空,这本自称是“非虚构文学,有着小说质感的散文”的作品,还是有很长路要走。
  •     生活真的好不容易
  •     喜欢描写父亲与母亲的故事. 我知道那是双痛彻后的眼睛,是被眼泪洗干净的眼睛.
  •     就每个故事而言,看完确实会有一些感慨,但这本书读来心里感觉有些压抑,经常会出现矫情到让人看不懂的文字,而且作者似乎一直在通过别人的人生悲剧来证明自己是对的,虽然他的奋斗历程也确实让人佩服吧,最后就是,这本书除了阿太的故事和皮囊有关,其他的故事好像都没什么关系呀……
  •     怎么讲,写阿太的那一段,真是太好了。不太喜欢站在自己角度写别人生活多悲惨的后半段。
  •     皮囊之下是什么呢
  •     特别适合安静下来读的书
  •     每个人只能读到他自己内心的东西,书只是一个观察内心的仪器。看皮囊,看黑狗达的人生,感动到的是自己的生活。愿你真真珍惜生活,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人。
  •     作者一直以一副冷眼旁观小镇人的生活命运,一开始觉得这些人在作者笔下显得紧张,功利,世俗。后来慢慢发现,这本身是作者加入很多个人价值观讲述的故事,看完之后,很喜欢小镇上很多人物,虽然他们活的很辛苦,在作者看来没有计划规划人生达到成功,走向人生巅峰,但是他们活过,他们存在过。反倒是作者,没有看到他的血肉,只有一副空空的皮囊。看了看作者的简介,觉得挺可怕的,一个新闻工作者,偏见又自负,从小镇出来,却看不到真正的生活,文笔词藻更是记流水账。
  •     故事是好的
  •     简单、温柔的笔触,平淡生活里的坚持与追寻。
  •     整本书的精彩程度快速递减,心情从惊喜到困惑到想弃书,很难想象这本书是同一个人完成的。后半本书带有浓重的夸张和自我标榜,虽然是在写张美丽、阿小、文展、厚朴,但作者只不过是用他们的不合时宜来彰显自己的“深刻”。作者猜测着、臆断着自己想看到的别人的人生,像是极力抒发着无所适从的价值观。如果这本书能有四星,那别的书得有多烂......
  •     畅销书里的一股清流
  •     不管皮囊好坏,我们都要用赤诚的内心过活。
  •     很好看。断断续续在小k上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看完,看到30%跑来豆瓣看书评,结果都是说后面不好看的。可是我越看越起劲,其中好几个故事都沉浸在里面,阿小和阿小,厚朴等等。他们都是鲜活的人物,他们就是生活。皮囊下的真实面貌,一切终将有答案。
  •     静下来读书的感觉挺好的,好像净化了一些思想的感觉,
  •     怎么说呢,我个人比较喜欢书的前半段,阿太,母亲和父亲的故事,很能引起我的共鸣,也许几年之后再翻开这本书,又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     写的很真实,让我们充分的理解了他的亲人,他的经历,这样活着是一种勇气,有时候也想剥去身上的保护色活的坦荡一些,也就仅仅局限在有时候吧,还会阅读他的书吧,不是想要改变什么,只是幻想着真实些。
  •     前半部分很感动,后半部分更像是作者的成功学。不喜欢作者那么描述那些他曾当作朋友的人。
  •     前面父亲的部分觉得很好,可是越往后越不想看,越往后越厌恶作者。
  •     真的真的真的,so-so。
  •     长觉得心灵和精神需要洗礼和历练,肉体其实也是如此,人生本来就悲哀透顶,神大概是一种不可及的内心安慰
  •     朋友推荐的,在看之前先看了书评,差评居多,我花了很大力气尽量让自己不带着那些先入为主的看法去读书。 作者通过对身边人的描述来展现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有可取之处,当然也有不合之处,便全当与人交流,借以更好地明白自己。 此书贵在作者的真诚和勇气。
  •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这书写得好??
  •     没有三分之一就再不想看下去了 很奇怪豆瓣评分过高!明明狗血得像是在看电视剧 1太用力的结果不是深刻而是“自作” 2总觉得作者在炫耀什么 炫技?!炫耀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炫耀名人作序?!难道 是 凤凰男在炫富?!
  •     前两篇文章挺感人,越往后就越有虚构和刻意催泪的痕迹
  •     写父母那几篇,每次看都觉得感同身受。有的场景,完全能理解作者那种特别难过觉得生活特别操蛋的感觉。
  •     如果世界存在凝聚力的话,它一定是有热量的。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一张张皮囊之下个体灵魂的张力,我见识了闽南小镇的琐碎生活,我读到了“黑狗达”。
  •     看完想回家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