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出版社:陈炎、 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04出版)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040370423
作者:陈炎 编
页数:272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最后,在效果上,丑陋只能引发人们的负面情感。与美相比,丑陋给予人的不是宁静、喜悦、欢欣等正面情感,而是恐惧、厌恶、拒斥等负面情感。与崇高相比,丑陋不是一种由痛感转化为快感的心理过程,而是始终充满了痛感;不是引发出伦理上的振奋高扬,而是引发出道德上的厌恶与生理上的拒斥。与荒诞相比,尽管二者都以反和谐为本质特征,都对应于人的负面情感,但荒诞旨在引发人们的混乱感、错位感、迷惘感,是一种价值层面的绝望;而丑陋则旨在引发人们的恐惧感、厌恶感、拒斥感,是一种感官层面的领悟。“在艺术和自然中感知丑,所引起的是一种不安甚至痛苦的感情。这种感情,立即和我们所能够得到的满足混和在一起,形成一种混和的感情,一种带有苦味的愉快,一种肯定染上了痛苦色彩的快乐。”这种复合感受,是对社会和人类自身的复杂性、多元性的深度体验,是情感多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总之,丑陋是崇高的极端性发展,是后现代出现的体现了文明的异化的情感类型,是由于客体的无序以及客观的现实性完全压倒主观的目的性所引发的情感类型。它以无价值为内容特征,以反和谐为形式特征,在效果上引起人们的恐惧、厌恶、拒斥等负面情感。 通过本章的分析,我们得知,人们的审美情感与社会生活之间尽管有着极为复杂的内部联系,却也有着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逻辑演进的规律性,不同时期有着相应的情感类型。 古代的情感类型以和谐为基础,体现为和谐的美与和谐的艺术。在这一时期,人类尚处在素朴的辩证思维阶段,追求人类与自然、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未经分裂的和谐统一。

书籍目录

绪论:什么是美学 一、作为感性学的美学 二、作为判断力的美学 三、作为艺术哲学的美学 四、作为情感学的美学 第一章审美的本质 第一节审美的基本特征 一、审美对象的形式特征 二、审美情感的功利内容 三、审美情感的非功利性 第二节审美的社会根源 一、社会实践与美的创造 二、社会实践与人的产生 三、社会实践与审美活动 第三节审美的生理基础 一、生理意义上的快感 二、审美中的生理意味 三、美感与快感的区别 第四节审美的辅助功能 一、审美活动与科学认识 二、审美活动与伦理实践 三、审美活动与人格完善 第二章审美的发生 第一节审美的生成条件 一、审美潜能 二、审美环境 三、审美命名 四、心理距离 第二节审美活动的心理要素 一、认知 二、意志 三、想象 第三节审美情感的发展过程 一、感兴阶段 二、定向阶段 三、高潮阶段 四、回味阶段 第三章审美的类型 第一节和谐的情感类型 一、优美 二、壮美 第二节不和谐的情感类型 一、滑稽 二、崇高 第三节反和谐的情感类型 一、荒诞 二、丑陋 第四章审美与自然 第一节自然美的形成 一、自然美的呈现 二、自然美的根源 三、自然美的特点 第二节自然美的分类 一、自然物象 二、自然景观 三、自然环境 第三节自然美的欣赏 一、分离模式 二、参与模式 三、象征模式 第五章审美与社会 第一节社会美的形成 一、社会美的呈现 二、社会美的来源 三、社会美的特点 第二节社会美的分类 一、物象 二、环境 三、行为 四、语言 第三节社会美的实践 一、审美风尚 二、审美交往 三、审美生存 第六章审美与艺术 第一节艺术的现象与本质 一、艺术现象 二、艺术目的 三、艺术能力 四、艺术媒介 五、艺术源泉 第二节艺术的再现与表现 一、客观再现 二、主观表现 三、主客关系 第三节艺术的情感与符号 一、有意味的形式 二、可传递的情感 三、超符号的功能 第七章美育的功能 第一节审美感知力的培养 一、审美感知的特点 二、审美感知的发生 三、审美感知力的培养 第二节想象能力的开发 一、完形能力的提高 二、联想能力的培养 三、变形能力的拓展 第三节情感能力的丰富 一、补偿与宣泄 二、协调与陶冶 三、净化与升华

编辑推荐

《美学》不仅观点新颖,而且条理清晰、文字流畅,并配有辅助教学的数字化资源,可方便教师授课和学生自学使用。为高等院校中文、哲学学科适用的美学教材,也可供新闻、对外汉语等专业的学生使用。

作者简介

《美学》围绕美学的根本问题,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类艺术中的情感问题等方面展开论述,系统地阐释了什么是美学、审美的本质、审美的发生、审美的类型、审美与自然、审美与社会、审美与艺术、美育的功能等问题,着重揭示了人类情感的发生机制、情感的主要类型及其呈现形式,以及审美和艺术对于丰富人类情感、开发人类情商的特殊意义。


 美学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