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巧不成书

出版社:有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5
ISBN:9789832812081
作者:黎紫书
页数:210页

内容概要

黎紫書,本名林寶玲。1971年生於馬來西亞,畢業於霹靂女子中學。
曾獲大馬星洲日報「花蹤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小說推薦獎、世界華文小說首獎;南大全國微型小說比賽首獎;台灣「聯合報文學獎」短篇小說首獎、評審獎;「時報文學獎」短篇小說評審獎等。
已出版著作包括微型小說集《微型黎紫書》;短篇小說集《天國之門》、《山瘟》、《出走的樂園》,以及編著花蹤回憶錄《花海無涯》。


 无巧不成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英国作家Zadie Smith曾说:“我化了很长时间才懂得,短篇小说并不需要包括其主角的整个人生。”她说假如长篇是全景,那么短篇小说便是特写。那么微型小说呢?是放大镜下的生活切片么?黎紫书的答案是:未必。未必,是因为她相信微型小说还可以用来处理大题材,比如生与死,因为“生命中有过大痛,以后再遇上许多曾经会激起大想法的事,居然都只是心里如蚁蛰般痛一痛的时候多。”所以她能以极度的克制几乎轻描淡写地讲述那些生死故事。比如《这一生》。(P79) 故事以“我”雨天为孩子送伞开始,第6段公公去世,第9段公公婆婆一并上了神台,第13段则已经要给孩子他爸扫墓了;而到了故事结尾,儿子已然成家,生命在短短千字里蹉跎,黄泥路变了柏油路,惟有雨还在继续下。时间在段落的空隙里不动声色地流逝,生命的大痛都被埋葬在文字背后,感伤气氛却反而愈加浓重。同样的时间魔法还出现在《失去的童年》、《哭与烙印》、《人寰》和《雨天》等几篇中,在“轮回”的观念下,黎紫书着意刻划的是时间的流转之下,人们身份的嬗变与角色更替。同样写死亡,《死了一个理发师》呈现的是一种迥然不同的样貌。都市生活中人际关系的疏离经由一位理发师的死亡被放大被思索,“为何人们如此逼近,却又十分陌生”(P167),而这生活惯性的断裂亦使她明白了“这城里原来有一个和她相干的人,已经死了”。(P169)一样是城市题材,《日复一日》(P12)走的是另一条路线。故事开头先设下悬念:每天,“他”总被夹在两人中间到达轻快铁站,究竟有什么阴谋呢?然而故事的发展却出人意料,迷团竟然只是生活中的巧合与惯性,而最后,“他”决意让自己“掉队”。要理解这个故事,读者必须从向外寻求侦探小说式的解答,转而向内寻找寓言式的诠释。而寓言,恰恰又是一个轻重之间的转换器。微不足道的生活断片,藉由寓言,获得了份量。《无巧不成书》的题材虽涉及家庭、情爱、童年、受虐、传统等多个面向,但归根结底写的还是人性。人性的善与恶、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和疏离每每被推至生与死的极限考量,所谓患难见真情,亦见了真的人性。当然,《无巧不成书》最特别的还是黎紫书独特的叙事声音,这种叙事声音贯穿始终,成为一种特别的“黎紫书式的调调”(tone)。这调调,或许在她的短篇小说中更为明显易见,但在《无巧不成书》的某些篇章中仍可清晰地察觉(尽管在有限的篇幅里,她已将炫技式的因素减至最低)。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春药》和《双城·鸟》也许是很好的例子。文中的“你”既是故事里的角色,也是叙述者“我”的倾诉对象,口语化的句子呈现了书信般的节奏感,读者很容易代入角色从而更在乎小说人物。在第二人称叙述的《唇语》里,“我”退隐幕后,但那种对话般娓娓道来的口吻依旧存在。而在充满娱乐性、互文性和元小说技巧的三篇《我所知道的阿里》、《阿里所知道的我》和《阿里和我所不知道的》(P84-95)里,黎紫书摇身一变为身为记者的林宝玲,以一种戏谑的口吻嘻笑怒骂,让人惊觉她揶揄起人来也相当了得。(与死相比,被她在小说里揶揄一下或许还算是不错的结局。)作为马华小说的掌门人,黎紫书并未在《无巧不成书》里刻意添加过多的南洋风味,但她也坚持把菜市场写成“巴刹”——虽然是个微不足道的细节,但我们仍不妨将之视为黎紫书在语言上的坚持,或幸免于“离散”(diaspora)焦虑的有力证据。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很馬華.
  •     异国
  •     喜欢这样的结尾。
  •     这本绝对是要推荐的,我是因为这本而喜欢黎紫书。
  •     发现黎紫书的小说很惊喜。
  •     btr君! 又一次冇介紹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