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章节试读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1
ISBN:9787535464217
作者:王小波
页数:196页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39页 - 知识分子的不幸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对信念的看法是:人活在世上,自会形成信念。…………到目前为止,我还看不出自己有要死的迹象,所以不想最终皈依什么——这快地方我给自己留着,它将是我一生事业的终结之处,我的精神墓地。不断地学习和追求,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啊,要把这件趣事从生活生活中去掉,倒不如把我给阉了……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3页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40页

花剌子模信史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57页 - 跳出手掌心

由此得到一个结论,那就是在文学艺术的领域,外国人可以做超越人类的事业,中国人却不能。
在文学 艺术及其他人文的领域之内,国人的确是在使用一种双重标准,那就是对外国人的作品,用艺术或科学的标准来审评;而对中国人的作品,则是用道德的标准来审评。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14页 - 沉默的大多数

如今我也挤进了话语圈子。这只能说明一件事:这个圈子已经分崩离析。基于这种不幸的现实,可以听到各种要求振奋的话语:让我们来重建中国的精神结构,等等。作为从另一个圈子里来的人,我对新圈子里的朋友有个建议:让我们来检查一下自己,看看傻不傻,疯不疯?有各种各样的镜子可供检查自己之用:中国的传统是一面镜子,外国文化是另一面镜子。还有一面更大的镜子,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沉默的大多数。这些议论当然是有感而发的。几年前,我刚刚走出沉默,写了一本书,送给长者看。他不喜欢这本书,认为书不能这样来写。照他看来,写书应该能教育人民,提升人的灵魂。这真是金玉良言。但是在这世界上的一切人之中,我最希望予以提升的一个,就是我自己。这话很卑鄙,很自私,也很诚实。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5页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84页 - “行货感”与文化相对主义

戴宗说,宋江是一件降价处理品,而他自己则是以货主自居。
行货感——这种感觉最悲惨的,并不是自己被降价处理,而是成为货物这一不幸的事实。最能说明你是一件货物的事就是:人家拿你干了什么或对你有任何一种评价,都无须向你解释或征得你的同意。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12页 - 沉默的大多数(五)

话语捐税。我认为,可以在话语的世界里分出两极。一极是圣贤的话语,这些话是自愿的捐献。另一极是沉默者的话语,这些话是强征来的税金。在这两极之间的话,全都暧昧难明:既是捐献,又是税金。在那些说话的人心里都有一个税吏。中国的读书人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就是交纳税金,做一个好的纳税人—这是难听的说法。好听的说法就是以天下为己任。
我曾是个沉默的人,这就是说,我不喜欢在各种会议上发言,也不喜欢写稿子。这一点最近已经发生了改变,参加会议时也会发言,有时也写点稿。对这种改变我有种强烈的感受,有如丧失了童贞。这就意味着我违背了多年的积习,不再属于沉默的大多数了。我还不至于为此感到痛苦,但也有一点轻微的失落感。开口说话并不意味着恢复了交纳税金的责任感,假设我真是这么想,大家就会见到一个最大的废话篓子。我有的是另一种责任感。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6页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130页 - 人性的逆转

现在有种说法,以为民族的和传统的就是崇高的。我知道它的论据:因为反民族和反传统的人很不崇高。但这种论点吓不倒我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7页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128页 - 人性的逆转

主要的因素是情感问题。西方人以为,人的主要情感源于自身,所以就重视解决肉体的痛苦。中国人以为,人的主要情感是亲亲敬长,就不重视这种问题。这两种想法哪种更对?当然是前者。现在还有人说,西方人纲常败坏,过着痛苦的生活——这种说法是昧良心的。西方生活我见过,东方的生活我也见过。西方人儿女可能会吸毒,婚姻可能会破裂,总不会早上吃两片白薯干,晚上再吃两片白薯干,就去挑一天担子,推一天的重车!从孔孟到如今,中国的哲学家从来不挑担、不推车,所以他们的智慧从不考虑降低肉体的痛苦,专门营造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理论。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5页

话语教给我们很多,但善恶还是可以自明。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74页 - 道德保守主义及其他

在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弄明白是在干什么,然后再决定是不是需要积极和振奋。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32页 - 知识分子的不幸

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所谓不理智的年代,就是伽利略低头认罪,承认地球不转的时代,也是拉瓦锡上断头台的时代;是茨威格服毒自杀的年代,也是老舍跳进太平湖的年代。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3页

从那些话里我还知道了一亩地可以产三十万斤粮,然后我们就饿得要死。总而言之,从小我对讲出来的话就不大相信,越是声色俱厉,嗓门高亢,我越是不信。这种怀疑态度起源于我饥饿的肚肠。和任何话语相比,饥饿都是更大的真理。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13页 - 沉默的大多数(六)

我现在写的东西大体属于文学的范畴。所谓文学,在我看来就是:先把文章写好看了再说,别的就管他妈的。除了文学,我想不到有什么地方可以接受我这些古怪的想法。赖在文学上,可以给自己在圈子中找到一个立脚点,就可以攻击这个圈子,攻击整个阳的世界。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8页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1页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2页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1页

人要永远做小孩子虽办不到,但想要保持沉默是能办到的。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32页 - 知识分子的不幸

什么是知识分子最害怕的事?知识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知识分子的长处只是会以理服人,假如不讲理,他就没有长处,只有短处,活着没意思,不如死掉。丹麦王子哈姆雷特说:活着呢,还是死去,这是问题。
下一个问题是:我们所说的不理智,到底是因何而起?对此我有个答案,但不愿为此打赌,主要是怕对方输了赖账:此种不理智,总是起源于价值观或信仰的领域。
狂信会导致偏执和不理智。
当然,信仰并不是总要导致狂信,他也不总是导致不理智。全无信仰的人往往不堪信任,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无信仰无价值的人正在给社会制造麻烦,谁也不能视而不见。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125页 - 对中国文化的布罗代尔式考证

中国文化对于物质生活的困苦,提倡了一种消极忍耐的态度,不提倡用脑子想,提倡用肩膀扛;结果不但是人,连驴和猪都深受其害。假设一切现实生活中的不满意、不方便,都能成为严重的问题,使大家十分关注,恐怕也不至于搞成这个样子,因为我们毕竟是聪明人。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16页

我承认,我在抵御这种痛苦方面的确是不够坚强,但我绝不是最差的一个。举例言之,罗素先生在五岁时,感到寂寞而凄凉,就想道:假如我能活到七十岁,那么我这不幸的一生才度过了十四分之一!但是等他稍大一点,接触到智者的思想的火花,就改变了想法。假设他被派去插队,很可能就要自杀了。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4页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16页

P16——这种痛苦的顶点不是被拘押在旅馆里没有书看、没有合格的谈话伙伴,而是被放在了外面,感到天地之间同样寂寞,面对和你一样痛苦的同伴。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50页 - 积极的结论(三)

据我所见,我们这里年轻人没有幽默感,中老年倒有。在各种讨论会上,时常有些头顶秃光光的人,面露蒙娜丽莎式的微笑,轻飘飘地抛出几句,让大家忍俊不禁。假如我理解正确的话,这种幽默感是老奸巨猾的一种,本身带有消极的成分。不要问我这些人是谁,我不是告密者;反正不是我,我头顶不秃。我现在年登不惑,总算有了近于正常的理性;因为无病无灾,又有了幽默感,所以遇到了可信和不可信的事,都能应付自如。不过,在我年轻的时候,既没有健全的理性,有没有幽默感,那么是怎么混过来的,实在是个大疑问。和同龄人交流,他们说,自己或则从众,或则听凭朴素的感情的驱动。这种状态,或者可以叫做虔诚。
………哎,我既不理性,也无幽默感,所以才无法搞明白这个社会。还是那些老人有经历,够理性,还幽默,始终无法斗得过他们。

《沉默的大多数》的笔记-第133页 - 弗洛伊德和受虐狂

所谓歇斯底里,就是按不下心头一股无名火,行为失范。


 沉默的大多数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