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入佳境

出版社:王炜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12-09出版)
ISBN:9787541050916

章节摘录

和睦大家庭    版画系当年是全院有名的和睦大家庭。教师阵容强大,有李桦、古元、彦涵、王琦、黄永玉、陈晓南、夏同光、周令钊、洪波、伍必端、靳尚谊、顾同奋、谭权书、梁栋、李宏仁、庞涛、杨先让、宋源文、张作民、张佩仪等,以李桦为首的版画老、中、青三代,对学生和蔼可亲,和谐相处,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开玩笑,幽默有趣。    我们版画系这届同学只有七位,两个女生,五个男生。女生是孙荃、周秀芬,男生是沈尧伊、沈延祥、王天任、吴毅和我,而吴毅中途退学转到北京汽车制造厂,雕塑系的金连经后来到了版画系,因此,这一届毕业生仍然是七位。    版画系后设四个工作室,实行画室主任教师负责制。第一画室是古元,第二画室是黄永玉,第三画室是李桦,第四画室是王琦,这四个画室各有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都有—个共同点,那就是这几个主任教师都是全身心地把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从不懈怠,他们与同学们打成一片,和谐相处,生动活泼。    记得我在四画室就看见过王琦先生带领同学们在课间高唱《延安颂》,由他指挥,这种与学生打成一片的情景在当时的画室里比比皆是。有时在晚间,同学们三五成群结伴到教师家中夜访,聆听教诲。    版画系这些画室的主任教师都是在鲁迅的感召下投身版画事业的,他们的血液中流淌着鲁迅的精神,为中国版画艺术教育呕心沥血,无私奉献。    版画系这几位老先生,不仅是版画界德高望重的元老,而且还是新中国美术事业的奠基人。他们的艺术修养、理论水平与他们的创作实践是同步前行的,尤其在艺术理论上对全国美术界都具有指导意义。    当年版画系在周末举行的艺术讲座吸引了其他系的同学前来聆听,大教室内座无虚席。其中讲座最多的有李桦、王琦、古元、黄永玉,他们讲演的风格各不相同,但他们的学识和人品却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并以这些老师为榜样,继承了版画系这一优良传统:能写、能说、又能画。    文化课最吸引人的是文怀沙的古文课,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小老头,上讲台都要由史军(教务处的一位女老师)来搀扶。他在讲台上侃侃而谈,那抑扬顿挫的朗诵情景至今仍不能淡忘。而今,这位老者经常出没于展览、笔会之中,每当我遇见他,总要对他谈起当年我对他的印象。而他那红光满面的神情依旧,还调侃地称他和我同是跨世纪的幸运儿。    高端的艺术交流    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国际艺术交流很频繁。我记得除了苏联绘画艺术展外,东欧各国的美术展也相当多,还有南美国家,如智利、墨西哥也有许多高水平的画作来华展览。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苏联的造型艺术展,画展中有萨哈罗夫的《巴库石油工》和《海浪》,从造型到色彩都很到位,没有案头功夫,没有照相写实的痕迹,人物充满生命的活力。1956年《墨西哥现代版画展》和《墨西哥现代绘画作品展》在美术界引起了很大震动,展出中有一幅西凯罗斯巨幅绘画作品,石头脑袋的巨人,迎面伸出一双巨手,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力。    我站在这幅巨作前,深深地感到一个艺术家的社会责任感,虽然他改变不了什么,但他却能让人们思考人的命运该由谁来决定?    当年东欧画展中我最喜欢罗马尼亚油画家巴巴,在五十年代,罗马尼亚两位版画家,曾经到过五老胡同访问过我父亲,在家中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这两位版画家一位是伊万琴柯,一位是萨波。一位豪爽得使人惊讶,一位内向得使人难以捉摸;一个热情健谈,一个沉默寡言。伊万琴柯属于前者,他向我们全家叙述了他学画的经历,他走向绘画这条路是由于他的妻子,在他们订婚之前,这位姑娘向他提出一个要求,一定要让他学绘画,否则不嫁给他。伊万琴柯为了娶这位姑娘,发奋学习绘画,从此走向了这条不归之路,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版画家。沉默的萨波虽然很少说话,脸上却总露出善意的微笑,有时也十分幽默地说一两句开心的话。临别时伊万琴柯紧握着我的手,他把我的手捏得微微发痛,让我永远记住了他那双热情的手。    P84-86

前言

侯  军    (一)    人生是一部大书,而回忆录则是从这部大书中采撷下来的吉光片羽。这些吉光片羽的精彩程度,一方面取决于作者记忆的清晰度和文字表现的精确度;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则取决于作者本身的这本人生大书,是否具有折射时代的典型性和迥异于常人的独特性。    从这个意义上说,王炜先生《渐入佳境》,在这两方面都堪称典范。王炜先生出身于艺术世家,可谓身世不凡。其父王琦先生是鲁迅先生所倡导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早期参与者和开拓者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史论家。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不仅见证了中国当代美术发展的诸多关键性事件,晚年还临危受命,主持中国美协的全面工作,度过了一段复杂动荡的非凡岁月。王炜生长于这样一个艺术之家,耳濡目染,沉浸其间,气质和眼界自然非比寻常。而们数十年来政治风云的波诡云谲相同步,与他的家庭在时代大潮中的颠蹶变迁相并行——国之兴衰,关乎家之聚散;家之聚散,关乎人之沉浮。王炜先生以超强的记忆力和朴实无华的语言,真实记录了自己在近七十年天翻地覆、沧海桑田般的社会大动荡大变局中的亲历亲闻,展现了一幕幕或平实、或惊险、或怪诞、或悲凉的人生戏剧。这部书,既是一个艺术家的个人成长史和奋斗史,更是一个时代画家群体的剪影和素描。书中不仅折射着一代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也昭示着在那些飘逝不远的岁月里,一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是何等紧密地契合在一起。    (二)    王炜先生以自己七十年的人生阅历,在书中不动声色地向人们阐释着一些看似简单实则深刻的人生哲理,譬如,出身于艺术之家,这是他莫大的幸运,同时也是他此后种种人生不幸的肇始;而他所经历的所谓不幸,往往又是成就其艺术事业的培养基和能量源——福祸相倚,本是人生之常态;幸与不幸,同样可在生命前行中随时逆转。当身处顺境时要学会安之若素,而当身处逆境时又要学会坚忍进取。这些道理,在王炜先生平静舒缓的叙述中若隐若现,细心的读者掩卷而思,会心一笑,不经意间,豁然而悟。    回忆录是一种极富个性色彩的文体。王炜先生的这部回忆录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时空跨越,视角独特。作品的大结构看似松散,实则繁简适宜,章法有序。先从朦胧的童年记忆起笔,巧妙地把自己的家族背景铺陈开来,宛如一部大型交响乐的序曲,轻松而明快;接下来,“从重庆飞往南京”、“香港的记忆”、“在上海‘行知艺术学校’的日子”、“定居北京”……单看这些小标题,就可以想见作者的少年时代是何等五彩缤纷迥异于人。尤其是写到“定居北京”之后,作者的记忆力已渐清晰,自主意识开始萌醒,其记叙也生动活泼起来,不乏令人难忘的细节,如五老胡同、西总布胡同以及卧佛寺等章节,都写得趣味盎然。青年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期,也标志着作者命运的跌宕起伏开始了。从“附中三年”直至“宣化坝上的日子”,我认为是全书最有光彩、也最具史料价值的部分。从附中到美院的那些年,本是充满阳光的青春岁月,然而风云巨变,作者的人生命运如过山车一样从巅峰瞬间跌入谷底,作者一度困惑彷徨、惊恐无助,而他对周遭人鬼颠倒、天堂地狱般急剧变换的人生场景的描述,读来令人愁肠百转,惊心动魄。大凡上了一点年纪的人,对那些场景和故事并不陌生,但王炜以版画家刻刀一般的笔触,偏锋直取,刀刀见骨,状物记人,神形毕现。从“八年军旅生涯”到进入《红旗》杂志担任美编,作者已步入中年。这一时期,生活视野进一步扩大,对生活和艺术的领悟逐渐加深,同时也在社会舞台上成功担负起自己作为艺术家兼编辑家的双重角色。这是作者艺术创造力特别旺盛的时期,创作的作品很多,编辑的作品更多。随之而来的,是作者的理性思考日益深邃,对现实和未来艺术走向的思考融入字里行间,有反思也有内省。而走出国门赴日办刊的独特经历,则使作者的视野更加开阔,艺术也更加成熟。作者的生命能量开始出现强大的辐射力,在艺术界的影响力也日渐增大。而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家族命运的转变,也在这个时期得以实现。一个艺术家在经历了半生奋争动荡之后,能够在耳顺之年迎来一个相对平静安逸的人生阶段,不啻是莫大的欣慰。作者以散淡的心态,书写退休以后进山幽居的境况,盘点自己艺术创作的成败得失,并对前辈艺术大师的人品画品做出要言不烦的点评。这是作者最重要的艺术收获期和精神悟道期。山野静寂,云烟供养,历经沧海,气定神闲,正所谓云淡风轻,人书俱老。这部分文字,清新闲逸,澹定冲融,带有浓浓的禅意。我并不讳言对全书最后几个章节的偏爱,读之如饮浓茶淡酒,余味绵绵。    (三)    王炜先生是画家。画家的文字自然带有鲜明的画面感和镜头感。文字在作者手里,似乎更像是表现其画面感和镜头感的工具。王炜先生又是版画家出身,木刻版画以黑白鲜明、线条简洁而著称,因而他的文风也是干净利索,不事雕琢,全凭着自己的直觉铺陈描写点染勾勒,亦如画家在经营位置,书家在布局童法。不过,文字虽然朴实无华,但其表现的却是极富传奇色彩的情节和人物,故而读来不光有滋有味,而且有声有色,留在脑海中的一些场景和画面,宛若电影特写镜头一般清晰而深刻,如作者写到美院附中同学合拍那张“裸体大卫群像”的情形;以及军旅生涯中与陈小鲁等战友意重情深的故事,等等。与此相得益彰的是,书中还附有上百张珍贵的历史照片和绘画作品,更使这些富于画面感的文字平添了几分视觉的冲击力,读文以鉴图,读图以明史。而王炜特殊的家庭背景则给了他特殊的机遇,使他有条件拍出许多旁人难以企及的名人照片和历史图景,这些第一手图像资料无疑会增加读者的阅读美感,同时也使这本仅有七万字的回忆录,具有了不可替代的艺术性和史料性。    王炜先生本身具有浓厚的诗人气质,尤其在他写景抒情的时候,这种诗人气质表现得愈发充分。他写新疆的风情景物,一支妙笔,有诗有画,触景生情,摇曳多姿;写埃及的异域风貌,则以诗笔夹杂史笔,思绪远驰于千年之前,仿若与埃及法老们对面叙谈;写到自己的家人则情真意切,作者的笔触顿时变得细腻而温柔,彷佛把木刻刀换成了羊毫笔,对耄耋双亲,对老妻爱女,对手足弟妹,感恩与愧疚交织,挚爱与怜惜并重;而当写道自己的山居别墅时,作者的笔法立时变得悠然飘逸起来,盈窗环绕绿树红花,满眼皆是诗情画意。在这样的心境中作画,画中的诗意油然而生;在这样的心境中著文,文中的禅境也会不期而至。    读其文而观其画,我不由得想起孔老夫子的那旬名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艺术而言之。年届七十的王炜先生,无论作画为文还是挥毫书法,均已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然而,王炜本人似乎更喜欢另外一个说法,叫做“渐入佳境”——这一说法不惟更带几分谦逊的意蕴,而且昭示着在王炜的内心深处,还蕴藏着一个更加高远的愿景——前路漫漫,正期待着求索者那瘦削的身影呢!    (四)    2008年初夏时节,我曾有幸应王炜先生之邀,前往他的九龙山石屋做过半日盘桓,观山景,听流泉,赏画品茗,坐忘尘嚣。尤其是观其近作的数幅残荷图,枯枝瘦劲,水墨淋漓,堪称神完气足之作,我不禁联想到画家本人的形神与风骨,进而悟到,王炜先生之所以自号“禅荷山人”,盖因其与禅与荷“性相近”也。    从石屋归来,心生感慨,遂秉笔为文,作《禅荷铭》一阙,聊抒心曲。今蒙王炜先生错爱,嘱我为此书作序,特不揣浅薄,略陈读后之感想,并将这篇《禅荷铭》附于卷末,以就教于王炜先生及大方之家,其文日:    掸荷之渊源,一何涿也!建花座上,咬少谛传奇;莲辩飘洒,法雨无声。盖田田荷叶,盈盈莲子,管成佛兆幻像:水光倒影。萦枯代谢,尽显世事无常。    以莲喻佛,自吉已然;以祥名荷,肇始何年?禅以朔悟之一心观世,启迪世人之帧悟;荷¨枯寂之形现身,幻化万物之枯寂。禅以弓厶毅苦修,期破壁之超然;荷以高洁品性,出涝泥而不染。枝繁花妍,固荷之常态;叶败茄垂。富禅之机锋。芳华易逝,慨叹似水流年;生死看破,远禹颠倒梦想。    祥荷山人耆,居山中,远尘嚣,每目以慧眼观荷。慧心悟禅,兴至则信笔挥亳,水墨油彩刻刀,随心所欲:光影韵律节奏。融会贯通。心于相会,画由心生。不知何者为荷何耆为禅,盖禅荷融于山人一身矣。因以自号禅荷。非大彻大悟大慈大悲耆。何能为此?故感佩之余。铭而寄之。    是为序    2012年5月16~17日于深圳寄荃斋中    (作者:资深报刊人,艺术评论家、文化学者)

后记

作为一个画家,与生俱来习惯于形象的思维,我的《七十年艺术人生》实际上是一本形象的写真集;以图为主,文字为辅,尤其是那些珍贵的老图片,是我父母的珍藏,也是我的挚爱,他记录了我生命成长的过程,到了七十我的生命才渐入佳境。    我愿把这美好的记忆和这真实的图像奉献给我的读者,共同分享我回忆的快乐!我的《七十年艺术人生》若留下什么遗憾,哪只能期待《八十年艺术人生》再去作弥补。    作者

书籍目录

序渐入佳境·艺术人生七十年第一章  童年的记忆  云儿的出生  朦胧的记忆  我的外婆  母亲韦贤  家族的裂变  从重庆飞往南京  香港的记忆  在上海“行知艺术学校”的日子里  定居北京——南衣袍胡同第二章  艺术的成长  五老胡同16号院  西总布胡同51号院  卧佛寺的钟声永不消失  附中的三年  美院前三年的流金岁月  朦胧的初恋情结  啊,马栏!  和睦大家庭  高端的艺术交流  美院的图书馆  经典的熏陶  版画系的活宝  诗的魅力  在宣化坝上的日子  八年的军旅生活  野营拉练的日日夜夜  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父亲的来信  《红旗》杂志五年的美编工作  红色经典第三章  渐入佳境  版画盛会  转型的画坛  与诗人艾青的对话  木刻的高产期  1984年的新疆之行  大凉山的苦荞麦,坨坨肉  广交朋友,广结善缘  东渡扶桑,编辑《日本》杂志  与佐渡岛版画同道的交流  置身岛国,神游东西方  “中心”的初创时期  在北京饭店3107室工作的日子里  个展联展频频亮相  98中国版画艺术研讨会的召开  六位版画元老  山居生活  老伴与女儿  王氏兄妹  六十艺术研讨会  采风活动  埃及、约旦之行  欧洲浪漫之旅  父亲的捐赠  繁忙的2007年  “二王”南巡展  聆听经典音乐的快乐  山人七十,渐入佳境  荷塘之恋大有大无王炜君我的战友王炜后记

编辑推荐

王炜先生出身于艺术世家,可谓身世不凡。其父王琦先生是鲁迅先生所倡导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早期参与者和开拓者之一,同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艺术史论家。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不仅见证了中国当代美术发展的诸多关键性事件,晚年还临危受命,主持中国美协的全面工作,度过了一段复杂动荡的非凡岁月。王炜生长于这样一个艺术之家,耳濡目染,沉浸其间,气质和眼界自然非比寻常。而们数十年来政治风云的波诡云谲相同步,与他的家庭在时代大潮中的颠蹶变迁相并行——国之兴衰,关乎家之聚散;家之聚散,关乎人之沉浮。王炜先生以超强的记忆力和朴实无华的语言,真实记录了自己在近七十年天翻地覆、沧海桑田般的社会大动荡大变局中的亲历亲闻,展现了一幕幕或平实、或惊险、或怪诞、或悲凉的人生戏剧。《渐入佳境:艺术人生七十年》这部书,既是一个艺术家的个人成长史和奋斗史,更是一个时代画家群体的剪影和素描。书中不仅折射着一代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也昭示着在那些飘逝不远的岁月里,一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是何等紧密地契合在一起。


 渐入佳境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