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8-1
ISBN:9787560841144
作者:[加] 怀特(Rodney R.White)
页数:235页

章节摘录

插图:1.1  作为西方社会象征的城市在本书中,“城市”是现代工业社会的象征,它建立在对自然系统不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之上。词语“生态城市”对某些读者而言可能是陌生的,看上去像是华而不实的姜饼屋(gingerbread house)——某种可食用的、短暂的,甚至是离奇的事物。然而,如果将生态城市定义为“一种不耗竭人类所依赖的生态系统,且不破坏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为人类居住者提供可接受的生活标准的城市”,那么它就是人类所能建造的最持久的居住地类型。这听上去像是一个极其理想的人类努力的目标,而你或许也希望我们一直以来都在为这个目标奋斗着。事实上,人们可能立刻同意“生态城市”远不只是一种象征,因为它定义了一个重要的人类目标。毕竟,以耗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方式建设城市是没有意义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从前偏偏还要那样做呢?简而言之,那是因为我们做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正如我们甚至至今还继续安心地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一样。1.1.1  四个假设与一个命题首先,本书假定气候变化是一个真正的威胁。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作者越来越相信气候变化所牵涉的问题很重要,并且认为我们正处于一个向更温暖世界转变的长期过程的初期阶段。其次,本书还假定全球水危机将更加严重。气候变化的出现是因为人类活动扰乱了全球碳循环。类似地,可以将水危机视为人类对地球水循环的一种扰动。第三,本书的关键假设之一,是各国政府与国际组织将很难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第四,一个平衡性的假设是城市社区(urbancommunities,包括政府和市民)同时拥有能大力推动人们对气候变化和其他环境问题作出响应的手段与动机。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城市手中已掌握着某些技术手段,而由于城市极易因环境变化和水危机受损,所以城市也拥有动机。

前言

人类资源使用和残留物处置中最常见的问题是二者之间严重缺乏平衡。人类为了更快地达到某个目的而互不相让,其间的竞争是如此激烈,竟然导致每年有数以千计的同类遭到屠杀。由于缺乏清洁的水和足够的食物,每年有数百万的婴儿死亡;为了占用越来越少的资源,人类常常在战争中故意杀死成千上万的人。在过去的50年里,我们愈发清醒地意识到:人类对于“更多的”(more)病态追求已经导致土地、水和空气受到污染。我们正在改变大气的构成,我们正在降低人类生存所依赖的生物多样性水平。通过人均占有较小的空间、谨慎地使用资源、仔细地处理残留物这些举措,城市具有使我们的居住地与生物圈之间形成一种和谐状态的可能性。然而,迄今为止,我们并没有充分挖掘城市的这种可能性。相反,现代城市却依赖于技术——这些技术在使用资源和处理不必要产生的残留物方面显得非常轻率。如果现代城市是一个纪念碑,那么,这个纪念碑只能是纪念人类在生态上的低效和无能。在钢铁、混凝土形成的光鲜的、自大的建筑表象的背后,我们已经使人类的居住地陷入灾难的境地——从最富裕到最贫穷的城市,它们的生态系统皆是如此。在家庭层面,人们普遍认为成功的象征是拥有小汽车,即使小汽车已经造成了街道拥塞、空气污浊,即使小汽车已经让富有阶层的驾车者罹患了“道路狂暴综合征”(road rage)——一种由交通拥堵而引致的具有原始性和堕落性特征的暴力行为。古代城市进化和发展所形成的人居环境是人类文明交汇的场所和民主的基础。然而在现代城市,我们看到了富人阶层和穷人阶层之间的鸿沟逐渐扩大。经济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资源被使用,而贫困人口也越来越多。现代城市系统另一个显而易见的弊病是锈迹斑斑的被抛弃的废车和已经被污染的空气。一些城市距优美的山峦并不远,但因为城市空气浑浊、能见度下降,人们在城市中无法看到山的轮廓线。

内容概要

作者:(加拿大)怀特(Rodney R.White) 译者:沈清基 吴斐琼Rodney R.white,多伦多大学地理系教授,环境研究所所长,基础设施规划师。1965年获英国牛津大学学士学位,1967年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科学硕士学位,1971年获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有着丰富海外工作经验,为世界银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加拿大国际发展署、美国国际开发暑、阿特金斯(W.S.Atkins)公司(作为咨询工程师)、加拿大SNC-兰万灵(SNC-Lavalin)公司(作为咨询工程师)和ARA管理咨询公司工作。受聘于美国西北大学,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和尼日利亚依巴丹大学,并在塞内加尔、马拉维和越南执教短期课程。译者简介沈清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城市规划学刊)副主编,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中国生态学会会员,国际景观生态学会(IALE)会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生态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署有(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吴斐琼,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注册规划师,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硕士。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部分 绪论
1 新千年的城市
1.1 作为西方社会象征的城市
1.2 城市环境与人类健康
1.3 城市管理的挑战
1.4 如何使用本书
1.5 网址
1.6 进一步阅读文献
第二部分 新陈代谢:城市生态系统是如何运转的?
2 直到你浪费它,它才是废物
2.1 土地使用和城市新陈代谢
2.2 固体废弃物的来源与类型
2.3 收集和处理手段
2.4 改善固体废物流管理
2.5 结论
2.6 网址
2.7 进一步阅读文献
3 能源与大气排放物
3.1 大气排放物
3.2 城市与能源
3.3 气团与空气运动
3.4 能源
3.5 能源使用
3.6 能源使用者
3.7 结论
3.8 网址
3.9 进一步阅读文献
4 城市与水循环
4.1 水循环
4.2 城市化与用水
4.3 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
4.4 城市化与水管理
4.5 气候、气候变化与水供应
4.6 结论
4.7 网址
4.8 进一步阅读文献
第三部分 病理:出了什么问题?
5 城市土地:资产或是债务
5.1 偿还过去
5.2 受污染的土地与城市衰败
5.3 垃圾填埋——昨日的解决方法
5.4 有问题的建筑材料
5.5 地下存储罐
5.6 沉降
5.7 结论
5.8 网址
5.9 进一步阅读文献
6 我们呼吸的空气与我们正在改变的气候
6.1 问题与影响
6.2 健康受损带来的日益上涨的成本
6.3 空气质量管理
6.4 区域与平流层影响
6.5 变化中的气候
6.6 在高温下生活
6.7 极端气象事件
6.8 减少城市温室气体排放
6.9 结论
6.10 网址
6.11 进一步阅读文献
7 我们使用和滥用的水
7.1 水管理的新挑战
7.2 水短缺
7.3 流域洪灾
7.4 城市洪灾
7.5 健康与水质量
7.6 气候变化的影响
7.7 结论
7.8 网址
7.9 进一步阅读文献
第四部分 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
8 恢复城市土地的有效使用
8.1 减少我们的生态足迹
8.2 减少通过量
8.3 密度、可接近性和多样性
8.4 改善交通结构
8.5 对棕地进行再利用和再开发
8.6 来自垃圾和生物质的能源
8.7 使城市系统自然化
8.8 历史建筑和历史地区保护
8.9 结论
8.10 网址
8.11 进一步阅读文献
9 净化空气
9.1 一条整合性的路径
9.2 节约能源
9.3 燃料转换
9.4 交通运输的挑战
9.5 结论
9.6 网址
9.7 进一步阅读文献
10 水——我们最宝贵的资源
10.1 综合的流域规划
10.2 应对气候变化的规划
10.3 应对城市洪水
10.4 水供应和能源利用
10.5 水处理
10.6 需求管理
10.7 结论
10.8 网址
10.9 进一步阅读文献
第五部分 结论
11 国际性议题
11.1 人类影响的全球性问题
11.2 健康和气候变化
11.3 终止化石燃料发展模式的意义
11.4 城市示范的潜力
11.5 国际性的城市合作
11.6 排污权交易——诱惑与危险
11.7 结论
11.8 网址
11.9 进一步阅读文献
12 我们是否拥有建设生态城市的手段?
12.1 “生态城市”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12.2 从最近的极端气候事件中吸取教训的城市
12.3 案例研究:处于危险中的美国城市
12.4 哪些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12.5 改变机制,或在另外的层面上展开工作
12.6 克服困难
12.7 结论
12.8 网址
12.9 进一步阅读文献
附录
附录1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欧洲城镇宪章(奥尔堡宪章)
附录2 名古屋最终宣言
附件3 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的“附件1”国家
参考文献
索引

编辑推荐

《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描述了我们应如何去建设那些能为居民提供可以接受的生活标准,同时又不损耗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城市的途径和方法。如果说现代城市是一座纪念碑,那它就是一座人类生态低效的纪念碑。我们的城市受到多种困扰,包括自然资源耗竭、环境破坏、交通拥堵及居民生活质量下降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样的生活并不是我们需要的生活。《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对以服务市民、造福环境为宗旨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的完善作出了贡献。李蒙  建设生态文明维护国家安全曲格平  加快构筑国家生态安全防护体系罗勇  气象变化与生态安全刘宗超  全球生态文明观与生态安全黄仁伟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宋魁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国际合作

作者简介

本书以城市新陈代谢的理念为基础进行内容的组织和安排,而城市代谢理念的显著特征是将城市描述为一系列联系空气、土地和水的物质流的互联系统。本书的各章节致力于探讨废弃物的产生和管理、能源利用和废气排放、水供应和水管理、城市土地利用以及空气质量等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气候变化的宏观背景下,作者探讨并提出了一系列恢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的实用性策略,包括改善城市土地的有效使用,改善空气质量,更好地利用水资源等。

图书封面


 生态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国内生态城市研究的东西很少,勉强读一下吧。
  •     这本书很好,对做城市规划工作的人帮助很大,有前瞻性。
  •     考博参考书
  •     本书有一明确主线,更像一本博士论文,创新性和专业性偏强。
  •     生态城市 有几类比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