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点金术(第3版)

出版日期:2015-3
ISBN:9787550216204
作者:[美]琳达·西格(Linda Seger)
页数:248页

内容概要

琳达·西格(Linda Seger),好莱坞资深编剧顾问,从1981年起为2000多部剧本和100多部电影担任了策划咨询工作,并在三十多个国家教授剧本写作。与她合作过的影人和电影公司为数众多,如导演彼得·杰克逊、朗·霍华德,ABC、CBS、NBC电视台,以及迪士尼公司等。她同时还是美国电影学会、美国导演协会、美国编剧协会、美国电视艺术与科学学院、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会员。因剧本咨询方面的成就,她获得了Redemptive Film Festival终身成就奖及Moondance等其他电影节多项大奖。更多信息请参见www.lindaseger.com。
曹怡平,先后就读于西南政法大学、中国艺术研究院,获经济法学士学位、民商法硕士学位和影视美学博士学位。现居重庆,任教于西南大学文学院戏剧影视文学系。已出版译著《电影制片人融资指南》,专著《从剪刀手到守夜人》,发表论文80余篇。

书籍目录

推荐语
前言
导论
第1章 整合创意
第2章 三幕剧——为何需要?如何运用?
第3章 次要情节有什么用?
第4章 第二幕——如何保持故事前进
第5章 建立视点
第6章 建立场景
第7章 创造结构紧密的剧本
第8章 让剧本商业化
第9章 平衡影像和对白
第10章 从动机到目标:找到角色的核心
第11章 找到冲突
第12章 创造多维度、可转换的角色
第13章 角色功能
第14章 案例研究:编剧保罗•哈吉斯自述
出版后记

作者简介

朗·霍华德最推崇的资深剧本顾问
风靡好莱坞三十年的经典剧作指南
【编辑推荐】
如果你初出茅庐,《编剧点金术》将会帮你提升技巧,讲出曲折动人的故事。
如果你是个老手,《编剧点金术》将帮你熟练地掌握那些依靠直觉习得的技能。
如果你正深陷剧本修改之苦,《编剧点金术》将帮你让故事柳暗花明。
【内容简介】
本书是琳达·西格多年剧本咨询与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自1987年初版以来便广获好评,是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剧作书之一。从整合创意到设置视点、创造场景、撰写对白、制造冲突,全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让读者产生亲历编剧课堂之感。同时,作者特别细心地点出新人编剧易犯的错误所在,并给出创作思路方面的建议。全书最后更附有好莱坞著名编剧保罗·哈吉斯的个人创作谈,以获得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的《撞车》、获得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改编剧本奖的《007:大战皇家赌场》为例,与书中提到的创作理念形成了有效互动。
书中还具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一批经典剧本,如《阳光小美女》的人物出场方式、《回到未来》的伏笔、《蝙蝠侠:黑暗骑士》的“时钟装置”等,帮助读者最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剧作技巧。而每章末尾精心设计的课后思考题,则便于读者对所学知识点进行回顾与自测。无论对电影、电视编剧或商业广告等文创人员,本书论述的讲故事的技巧都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
【推荐语】
我发现《编剧点金术》太有用了,尤其是关于剧本核心问题和创造场景段落的章节。自从《阿波罗13号》时起,我就一直按照书中的观念来拍电影。
——朗·霍华德,《阿波罗13号》《美丽心灵》《达·芬奇密码》导演
《编剧点金术》不仅能帮你理解写出卓越作品的惯用技巧,它还会帮你掌握这些技巧、打破惯例,并强迫你对自己提出富有挑战的问题——没有这一自我磨砺的过程,剧本就会迷失方向。对有抱负的编剧以及职业老手而言,这是一本必读的书。
——波比·莫雷斯科,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撞车》联合编剧
琳达的书对我的帮助非常之大。所有有抱负、正在从事编剧工作的人都应该研究她在书中关于剧本结构、人物发展的论述。
——斯图尔特·贝亚蒂耶,《借刀杀人》编剧、《加勒比海盗》联合编剧


 编剧点金术(第3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文/暖暖蓝田《编剧点金术》是我读的第一本编剧专业类书籍,才疏学浅的我唯一看过的剧本是三毛的《滚滚红尘》,想当年高中时的青葱少女也是不折不扣的三毛迷,于是攒钱从新华书店抱回一套三毛全集,也因此得以第一次正儿八经读了一本原汁原味的剧本。不过好歹我也算是个伪文艺女青年,所以小说电影倒是看过一些,因此在看这本书的时候,在作者的引导下,我不禁联想起看过的小说和电影,发现小说作者和电影编剧两种工作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发现小说创作和电影编剧的技巧不容小觑,此时的你,无论是立志要成为小说家还是编剧,都可以在书中受到启发。以前我一直以为电影和小说都是一种单纯的艺术表现形式,看完书后,发觉原来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剧本,都不是纯粹的艺术,而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体,只不过有的结合是天衣无缝浑然一体的,而有的结合却是伤痕累累千疮百孔。而本书作者在书中不遗余力传授了许多剧本写作技术,有了它,富有艺术才华的编剧们将如虎添翼,所向无敌。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合上书,从外行人升级为“半内行人”的我心中顿时生出这些年,看过的电影都白看了的感觉。本书的作者琳达•西格是好莱坞资深编剧顾问,从1981年起为2000多部剧本和100多部电影担任了策划咨询工作,并在三十多个国家教授剧本写作工作。从作者的工作经历不难看出,她是奋战在编剧行业的前线工作者,接触过大量剧本,有丰富实践经验,而同时担任教学工作的她也有足够的理论知识储备,好了,我们知道,当熟知理论的人同时勤于实践,那么毋庸置疑,她的专业素养水平不说登峰造极,至少出凡入胜。而本书正是作者多年工作教学的成果结晶,从1987年第一版面世以来便好评如潮,书籍也是不断再版,而为了与时俱进,作者也是不厌其烦对书进行修改润色,此次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第三版。人们对它毫不吝惜赞美之词,《神探阿蒙》的编剧费尔•菲尔德说:“对于初学者而言,” 琳达•西格修订过的《编剧点金术》是非常有价值的工具书,对资深专业人士也是必备手册。我准备随时带它出门。” 《证人》编剧威廉姆•凯利说:“琳达•西格所著的编剧教程是我所读过的最才华横溢、最有帮助的。”书籍的优秀,从这些赞美词中可见一斑。作者带领我们开启了剧本写作的旅程,从如何寻找创作灵感开始,讨论如何整合你的创意,如何构筑剧本结构,如何安排次要情节,不同视点的利弊,画外音的运用,场景的运用,如何使剧本结构紧密,怎样让剧本商业化,平衡影像和对白的奥秘,抓住角色核心,找到冲突,到谈论角色功能的定位。剧本写作的历程就这样完完整整展现在我们面前,一览无余。在剧本创作中,你能想到的所有问题,作者都一一叙述,娓娓道来,不厌其烦。甚至你没想到的问题,作者也帮你想到了,并且给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比如第一章《整合创意》,依我拙见,若想当编剧,肯定得先有相关创意,不然怎么创造剧本。作者却非常贴心不厌其烦的传授创意技巧,提醒我们,身边朝夕相处的人们可以成为故事的源泉,教我们通过自我提问的方式训练自己的想象力(如“假如我和他跑到非洲,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获得创意,从而酝酿出剧本故事雏形。而在第十二章,作者建议我们创造多维度、可转换的角色。很多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角色个性平庸、一成不变,放在人群中会迅速被人群淹没。实际上,我们是可以创造出个性鲜明鹤立鸡群的角色的,比如描述角色时不仅仅介绍外貌,而是加入表演元素,让演员有事可做。比如为角色设置合情合理的人生观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呈现。比如为角色设计恰到好处的动作等。不得不提的是,作者在讲述理论传授剧本创作技巧的时候,不是空洞的罗列理论,而是将理论和有血有肉的电影紧密联系起来,以大家耳熟能详的电影为例,条分缕析,使枯燥乏味的理论灵动活泼起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带给读者阅读激情。作者将一部部电影拿来,游刃有余的解剖开来,再向我们一一讲解。如此一来,优秀经典电影的精髓和奥妙毫无保留呈现在我们大家面前,会让我们不由自主萌生出把看过的电影都解剖一遍的冲动。若你和我一样是门外汉,读完书,你会忍不住回首,因为你会发现作者牵着你的手带你经历了一段奇妙有趣富有挑战性的旅程,这旅程是那样精彩纷呈让人恋恋不舍,你恨不得原路返回再走一遍。若你是专业编剧,读完书,你会发现自己像《聊斋志异》里周生的弟弟那样惊奇不已。因为,从此以后,你是个点石成金的编剧了!是的,看完书,连我这个门外汉都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跃跃欲试摩拳擦掌想体验一下编剧的工作呢!(附:“周生之弟一日,早至斋,见案头有函书,缄封甚固,签题“仲氏启”,审之为兄迹。开视,则虚无所有,只见抓甲一枚,长二指许。心怪之,以甲置砚上,出问家人所自来,并无知者。回视,则砚石粲粲,化为黄金。大惊,以试铜铁,皆然。”——《聊斋志异》之《成仙》)
  •     我一直认为,要评价一本书的好坏,首先要弄清楚这本书是写给谁看的。如果你是一个编剧小白的话,看这本书应该是过于超前了,就好像还没下水游过泳,就已经在思考自己的泳姿是否漂亮;或者网球底线技术还不过关,就已经操练起各种组合战术了。也就是说,这本书不适合业余的电影爱好者看,而适合对编剧有了一定基础的专业人士。比如说,刚刚完成一部剧本的编剧想要检验剧本有没有大毛病;制片人想知道一部剧本是否符合市场要求;导演有了一个创意,想知道编剧能否实现……对于目标读者的说明,在这本书的前面就已经讲解地很明确了。但是,即使对于专业人员来讲,如果没有读过麦基的《故事》这本书,我也不太建议一上来就先看《编剧点金术》。麦基的《故事》是一本经典的编剧教科书,它的主旨是要帮助你搭建一个故事的完整架构。而《编剧点金术》则更多的是帮助你检验一个剧本是否符合规范。我们把编剧比喻成盖房子的话,《故事》是教你成为一个结构工程师,通过合理的梁——柱——板体系把房子盖得坚实好用。而《编剧点金术》则是教你当监理,给盖好的房子挑毛病,并且指出问题出在哪儿了、需要做些什么才能把房子修得更结实。你可别小看了工地上的监理,他们掌握着房子是否能够投入使用的生杀大权。有太多的故事就是因为缺乏监理挑毛病、改错误这个环节,最终白白浪费了投资人的金钱。这本《编剧点金术》是对麦基的《故事》的很好的补充。我们以如何描写人物来举例。《故事》告诉我们人物对于一个故事的结构到底应该起什么样的作用,作者指出,一个有意义的故事并不是在描写人物的状态,而是要表现人物在两难抉择中所进行的选择,以及他做出选择以后面临的种种挑战和最终的变化。而《编剧点金术》假设我们已经很清楚我们的人物在面临选择时都做了些什么,它要告诉我们的是,在整个故事里人物是不是过多?主要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次要人物起到了什么作用?每一个人物是不是都让人印象深刻?如果没有达到上述要求,我们就应该缩减故事中的人物数量,给每一个人物设定截然不同的形象和特征,使所有的这些人物构成一个非常完整丰富立体的格局。所以,在这两本书里,对于人物这件事所讲解的侧重点是完全不同的。另外,给你一些提示。看这本书需要你对经典电影有很广泛的涉猎,因为在每一个章节中,都会以大量的例子来说明作者的观点,包括一些早期电影和七八十年代的我们根本没有听说过名字的电影。如果没有看过这些电影,阅读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另外,看这本书之前一定要看几遍奥斯卡获奖影片《阳光美少女》,这部电影在这本书里被反复举例分析,甚至于有个别独立的章节是专门来分析这部电影的某一个方面的。所以,看这本书要做好拉片儿的充分准备。
  •     在我没有读此书之前,我对编剧一无所知。我觉得拍电影就是讲故事,编剧就是写故事,写故事谁不会写啊!现在铺天盖地的都是好文章,永远不缺素材。但是我错了,一个原创故事,如果你不能把它写成小说或剧本的话,它就只是一个只有你自己欣赏的内心独白,没有被大众认识的途径,也不会有商业机会。我最近在后浪微信公众号上看新书介绍,这本介绍好莱坞著名导演罗伯特·奥特曼的书的名字,一下子吸引了我——《不要给我讲故事,我需要的是人物》。连大师都需要人物,可见一个鲜明的有故事可雕琢的人物形象是多么的重要。好的,卖座的电影,几乎都是刻画人的,比如《钢铁侠》、《加勒比海盗》,这两部影片。你看过后,可能会记住打斗的场面、可能会记住经典的台词,时间一长,你可能记不住故事发生在什么年代,什么背景下,但是你可能会对杰克船长的兰花指——他的标志性动作记忆犹新,亦或是,你只是还记得杰克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海盗而已,而你甚至不记得电影的名字,这就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性。如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故事的话,故事是有限的,如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人物的话,他可以随时发生许多新的故事。创意的源泉会围绕着这一经典人物不停地涌现出来,你或剧作家都可以为他设计出新的场景、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滑稽的举动、经典的台词。虽然观众在买票时,并不会期待谁精心安排了哪些场面,只会期待杰克带给他们精彩的表现。但是有人会期待,那就是呈现这部作品给观众的制作团队,它通常是由作家、编剧、制片、执行制片、剧本顾问、导演和演员们组成的。在剧本创作初期,你可以是孤独的,但是你需要一个好的老师来指导,指导你,一个剧本,从创意到初稿、到修改、到销售、再到修改的过程中,每一步,你应该做的事和注意的事是什么;你可以运用哪些工具帮助创作或修改?;什么样的剧本是好剧本,什么样的作品只能将之束之高阁;为什么有些录音中即使并没有被提取出些许有用的话语或灵感,也不要将之删除;在创作中,为什么只有艺术不行,还必须学习和使用技术?;如何成功地让剧本商业化?;在写作的各个阶段中(写作前、写作中和写作后),初出茅庐的编剧与经验丰富的编剧的差别是什么?。关于这些问题,你都可以在《编剧点金术》里找到答案。比如,最后一个问题,他们的差别主要是:初出茅庐的编剧的主要挑战是要完成剧本,他是在写完剧本后,再下功夫对故事进行加工和润色,而经验丰富的编剧则是在写作前,就对故事和角色进行了精心地揣摩,这样写出来的剧本一气呵成。其实我觉得这就好像是人生,有的人着急的踏上旅途,一切随缘,走完全程后,再回过头来修修补补或是评价定论一番。有的人是出发前就琢磨好,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以及应该怎样过活,后一种人,当然会有更多的精彩和更少的悔恨。比如,我在做自我介绍时,如果是普通作文,我会这样描述我的爱好:“我喜欢看书”。——这太平常了,不管是爱看的,还是不爱看的,都可能会这样表达,这是一个定式,毫无新意可言。可是,如果我运用书中介绍的剧本写作的技巧,把这句话体现在场景之中,可能会是这样的:“我从小就喜欢看书。在我四岁时,有一次和姥姥出门路过书店,我坚持要进去看看。我对每一本书都很好奇,东摸摸西看看,最终选中了最厚的那本大书,非让姥姥买给我。那时候的大人们,一个月才挣一百多元钱,吃饭都是将把口,哪里肯花半个月的工资给一个还不识字的小屁孩买一本不能当饭吃的书呢?可我就是犟,从小就犟,非要买,非买不可。不买我就不走了!姥姥开始训斥我,好说歹说,讲遍了道理,就是不行。我哼哼唧唧的磨,一副就得买的模样,惹得旁人们好不开心!”。再比如,“我爸爸是个书呆子”,这句话,我把它融合到场景中,就变成了这样:“我爸爸是个书呆子,成天就知道在家看书。有一天,好不容易心血来潮领我去公园玩一趟,给我买了个气球,红红的气球,惹得我好不喜欢!哪儿知道,回来时,都到家门口了,忘了把气球拉下来,还一个劲的往里走,结果气球刮在门洞上,砰的一声破了,我大哭起来……”再举个例子,“我喜欢唱歌”。这句话加入背景和对比后会是这样:“我天生胆小,害怕独处,但只要让我放肆地唱歌,我便期待起独处来”。通过这样的表达,你会发现,即使是很琐碎的事情,只要把它融入到场景之中,也会很好玩,很耐看,而且,更加突出了人物的性格。我在第一个例子中,加入了买与不买的冲突,使情节更加有趣,也使我喜欢书和脾气倔强的性格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并且,设定了场景,使之更容易在镜头前表现出来。第二、三个例子也是如此。如果你只说:“我爱看书、我爱唱歌、我爸爸是个书呆子”这三句话的话,导演该如何将之表现出来呢?所以必须要将它加入具体的场景中,才能表现出来。不好拍的剧本,导演是不会买账的。书中还提到,我们看到的电影里的很多精彩的情节,居然是次要情节!次要情节通常最感人、最有趣、最难忘。如果你的剧本需要大量的纠葛和转折,那么你就需要编写大量的次要情节。相反,如果你希望主要情节得到更多的发展,那么就尽量少用次要情节,因为次要情节越多,就越会分走讲述主要故事的大量时间,而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主要情节,次要情节就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效果。其实,人生就如一出戏。如何达成你的梦想就是主要情节,而家庭的温暖、爱情的甜蜜可能会更加难忘,但它们不是人生的主线。一些糟糕的事情,同样有可能会发生,但它们同样也不是主线。很多人之所以穷其一生也没有达到终点,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并没有规划出一条清晰的主线来。他们一生,都生活在次要情节中,被各种情绪起伏、琐事和压力所淹没。读完这本书后,即使你不想立刻去创作一个卖座的剧本,我也希望你能立刻去创作一个自己人生的剧本,并且自导自演。切忌,不要让次要情节占据了主要时间并牵扯太多的精力。你的生活,不要被次要情节所淹没,因为你要到达的目的地,在主要情节的大结局中。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除非真的要当编剧,可以当做入门书看一看,否则还是算了吧。
  •     场景那节挺实用,除此之外都是些废话,不过就这一节就值4个星
  •     已经十分详尽了,可以当基础入门教科书。
  •     好用啊,打算自备一本!
  •     一般 基础
  •     比较细
  •     剧本医生
  •     其实是解析麦基那一套,看看就好,编剧还是要靠练的,你不练,咋整都没用。
  •     不仅仅是剧本创作,写作里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适用的
  •     也没说什么新东西,这类书以后还是少买。浪费。
  •     似乎在帮你解决心理问题,浅!
  •     犹豫了一下还是给五星吧,人物那一章讲得挺好挺细。
  •     可以当作Checkbox...
  •     后浪电影学院073-《编剧点金术:剧本写作与修改指南(第3版)》——朗·霍华德最推崇的资深剧本顾问,风靡好莱坞三十年的经典剧作指南!
  •     有大用,案头书之一
  •     无新鲜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