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108047705
作者:【英】凯伦·阿姆斯特朗 著
页数:219页

内容概要

《佛陀》是英国最具盛名的宗教学者、评论家凯伦•阿姆斯特朗女士的经典名作。透过感性的文字加上专业的历史考证,作者以巴利文佛教“三藏”为基础勾勒出了佛陀的生平样貌,同时兼及佛教起源的历史文化背景,并介绍了基本的佛学观念及修行次第。关于佛陀生平中的神话部分,她则从神话学及心理学的角度,试图给现代读者提供一些更为合理的解释。
《纽约时报书评》评论凯伦•阿姆斯特朗的著作“富有洞察力、可读性强又不乏预见性”。她对释迦牟尼形象的描画结合了其神其人的两个方面,在描述释迦牟尼放弃世俗生活追求真理的同时思考他在人类精神探索历史上的地位,以及对信仰没落的现代社会的启示 。传记、宗教、历史和哲学,在这本传记里浑然交融。

书籍目录

前言
出走
求道
证悟
佛法
传道
般涅槃
注释
词汇
译后记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众图书出版商企鹅集团出版的人物传记系列之一。
凯伦·阿姆斯特朗 (Karen Armstrong),英国最负盛名的宗教评论家、作家,现居伦敦。曾在罗马天主教修道院修行七年之久,后到牛津大学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1981年出版了处女作《穿过窄门》,记录了自己的修女生活,此书出版后风靡一时。随后,她创作了一系列畅销书,如《神的历史》、《耶路撒冷》、《万物初始》、《伊斯兰简史》、《佛陀》等。其中《神的历史》被译成三十多种语言,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榜上久居不下。而《佛陀》一书销量超过三百万册,是全球最畅销的图书之一。


 佛陀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佛陀认为人世生老病死都是苦,这是极为悲观主义的一面,但是佛又认为可以通过涅槃超脱所有的苦,给了人们一个最终的解决方案,而且是超脱六道轮回的解决方案,这是佛极为乐观主义的一面。佛陀证道之后已经了无牵挂,但却生出大慈悲心,住留人世超度大众,这是已经离开,与如来之间的矛盾。佛陀探索的是究竟法门,在传法时采取的却是务实主义,不作本体论的纠缠,直接切入内容。最后佛陀老境,虽然写的非常简单,寥寥数语也能读出其中悲酸,佛对人世的理解,也许就是对的。
  •     还没有什么太多的思考,先把摘抄整理一下P2新生儿自 出走P3耶稣也是这么认为 “如果要跟随他,就必须离开(家庭)”P7乔达摩离家是为了寻找烦恼和痛苦的对治方法P10西方人常说印度思想是消极和虚无主义的,但其实是极乐观的P11轴心时代,只在中国,伊朗,地中海东部(印度人,犹太人,希腊人)三个核心地区。以上都有精神抑郁-因为印欧游牧民族的入侵。P12苏格拉底在遭受国家的高雅审判时保持何等睿智和镇静。P31他很难期待家人理解。P32只有当人们意识到痛苦是不可逃避的现实时,他们才能开始成为完全的人,因为未觉醒的人都试图否认生命的痛苦,并假装痛苦和他们没有关系,这种幻想窒息了他们的精神发展。P36只有当他找到内心平静的庇护所,生命似乎重会从新变得有意义和有价值。P42哲学家——通过信仰提高国家的精神健康。P44佛教希望放弃贪爱——但若放弃贪爱和由贪爱产生的业,国家就会停滞不前。P45在印度,对宗教知识有个判别标准,它是对人有用?是否能转化个人,缓解痛苦,带来平安的最终解脱。P54他会使过去的自我死亡,以唤醒真实的神我。P67无论苦修如何精进,他的身体还是受苦与贪欲和渴爱。P77(※)他在正念中检视自己每个时刻的行为,他观察到他的情绪和感觉的欺负,以及意识的流动。每当感官的欲望生起时,他不是去压制它,而是观察它生成的原因和多久之后消失(洞察人性)他观察感官和思想如何与外在世界互动,并且意识到自己的每个身体动作他观察念头如何在他心里生灭,以及欲望和愤怒的潜流如何困扰他短短的办个钟头。乔达摩把自己的人性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自己的人性。P100-101我们不用从字面上去理解P106他把佛法带到尘世来,开启了人性的新时代,使人们知晓正确生活之道。
  •     “愿所有众生皆得安乐,不论强大弱小、地位高下、渺小伟大、可不可见、距离亲近、已生未生,皆完全自在安稳。愿众生互不欺骗或鄙视,不因嗔恨而伤害;愿我们珍爱一切,犹如母亲看护孩子;愿我们的慈心遍及十方世界,对整个世界充满无限的善意,断除憎恨和敌意。”——《佛陀》利用下午的时间看完了《佛陀》,是英国的一位宗教学家写的关于佛陀生平的书。既是生平,少不了从生到死的套路。最后一章“般涅槃”,讲的是佛陀之死。看完,不免心生伤感之情,涕泪俱下。一个觉者的陨落勾起了心中太多情绪。佛陀也会老,佛陀也会死,佛陀死时也会感伤。临终时,他的黑暗自我魔罗再次出现:“请如来入般涅槃。”佛陀赶走了魔罗,他要完成他的传道工作,他才会般涅槃。佛陀,并不能出离生死。佛陀,只是觉醒的人。然而,他有超凡的智慧、脱俗的勇气、无边的悲悯、持久的定力,他通过一生彻底的自我舍弃,为我们践行了一条道路,让我们可以追求崇高的慈悲的人性。人生真苦,无明是最大的苦。当你能真正认识到苦的时候,才不那么苦。对佛教的接触来自于人生的不自足,追寻然后破灭,再追寻然后再破灭。敏感的人更脆弱,更容易体会情绪千回百转的苦楚。苦,就想着不苦。佛说,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诸漏皆苦。苦是因为情绪,情绪是因为觉得有恒常的自我,但其实一切都是因缘和合,缘聚则聚,缘散则散。一切追求永恒的发心、对易逝事物的渴望和贪着就是错的。佛陀告诉我们的这些,是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的结果。悉达多本是迦毗罗卫国的王子,自小锦衣玉食,不问世上生老病死。传说中,受了天神的点化,离开宫殿,踏上了寻佛之路。求师,苦行,终在菩提树下证得涅槃。历史真相不可考,但留下的事迹和经文千百年来早已普渡众生无数。他教人勿信权威,务必亲身试法。在他眼里,因某人的权威而接受他的学说是“不善”的做法,无法使人证悟,因为这放弃了个人责任。他教人放下我执,亲证无我。自我的观念不仅会产生“我及我所”的不善思维,也会刺激自私的贪欲,自我受到威胁的时候,则会有暴力和毁坏他人的倾向。他教人四圣谛八正道,原来修佛之路从来就不是坦途,它是一条唯有智慧、坚忍、自制且能一以贯之坚持的人才能踏足的路。数千年来我佛信众万千,佛理变化万千,数亿人都能吟诵几句“当下屠刀、立地成佛”,相信彼岸之佛陀早可以坐而涅槃。然而一切只是我之臆测,佛陀早已经验那一种寂灭:“犹如强风吹飞火,不入火数焰灭没。牟尼名身之解脱,不入识数而灭没。”作为未能证得涅槃的信徒,我只能和阿难一样,在书的结尾,看到佛陀涅槃的时候悲痛不已,在常常困惑与世事时默念“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似电,应作如是观”,并永远记得“以自作洲,自作归依,勿归依他人”勇敢的寻找属于我自己的救赎。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这是是一本好书,完全可以当作佛教出现前后印度哲学小史来看,建立了坐标系后,佛陀的位置也更形重要。装帧不错,就是纸张有一股酸味。
  •     更加明确的认识了释迦摩尼和他的一生
  •     佛教的兴起与轴心时代人类精神的需要有关,更宏大的是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作用。理解一个人为什么相信比了解他相信什么更重要,这点很人类学啊~书中说“信仰意味着相信涅槃的存在并决定去证明它。” 嗯,相信,行动,证明。
  •     佛陀悟道的根本是自我舍弃,是内省的平和寂静。但是如今的佛教,在家弟子却多以佛祖为庇佑,实现自我扩张与欲望满足。诚然,如若人人都灭除内心欲求,社会也将难以延续,但这又与佛教寻求解脱的方式相违背。是否佛教也在寻求能调和当下社会信徒内心欲望与矛盾的最新解读?轴心时代人类精神与世界观的大转折,许依旧以经济变革催生新阶级有关,由此,我将展开轴心时代这一命题的进一步阅读。
  •     佛陀像耶稣、穆罕默德和苏格拉底一样,教导男人和女人如何超越尘世和尘世中的苦,如何超越人的卑劣和私心,发现绝对的价值。这些人全都试图要让人类更加认识自己,唤醒他们全部的潜能。只有当人们意识到痛苦是不可逃避的现实时,他们才能开始成为完全的人。未觉醒的人都试图否认生命的痛苦,并假装痛苦和他们没有关系。这种否认不仅是徒劳无益的(因为没有人能免除痛苦,这些生命的事实总会出现),而且是危险的,因为它把人囚禁在幻相里,从而窒息了他们的精神发展。 只有当他找到内心平静的庇护所,生命似乎才会重新变得有意义和有价值。乔答摩甘愿痛苦侵扰他的生命,分裂他的世界。他已砸破我们为了远离痛苦而藏身其中的硬壳,但是当他让痛苦进来,才真正开始求道的旅程。
  •     以自作洲,自作归依,勿归依他人。以法为洲,以法为归依而住,勿归依他人。佛陀所讲的佛法,在现今,连佛教自己都离真谛相去甚远,更不要说这个世界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走卒贩夫功利化庸俗化异化的认识和理解了。另外,这个世界,能真的行善积德都已经是殊为难得,至于真正放下我执直抵心灵的涅槃寂乐,那路几乎是难以寻觅了。所以,两千多年前的佛陀做到的,更令人钦佩,他是人类真正的大师。
  •     深入浅出,故事性强,很好看(easy to read,I mean),但比起思考研究,似乎仅仅更适合消遣。无愧为一本优秀的“畅销书”。
  •     每个对佛教好奇的人都应该读这本书
  •     传记内容全部依靠历史典籍,没有感情臆想文学塑造,这点非常好。
  •     佛教基本上是心理学上的宗教
  •     读完了,开始撰写读书笔记和读书报告。
  •     從尼泊爾回來以後把這本書讀了兩遍,很多疑問找到了答案。作者的闡述似乎沒有宗教色彩,從西方學者的角度描寫佛陀的生平和教義。主要參考和引用巴利文佛典。
  •     压制本我,扩大超我。
  •     与我执作艰难又漫长的斗争,大概这便是尘世之中修行的真谛。
  •     作者本人对东西宗教都有很好修养,更重要的是拥有七年修道经历,这份深切的亲身体认恐怕是读多少书也无法替代的,虽然她是天主教徒,但对轴心时代人类普遍精神困境的分析达到了超越所有宗教的透彻。让人受益良多的小册子。
  •     黑塞的《悉达多》之后读到的最好的一本佛传,作者是英国宗教学者,取材于巴利原典,不同于黑塞作文学化加工,平实叙述,既有轴心时代不同精神作参照,也加入了心理分析、神话学阐释,深入浅出,没有神棍般故弄玄虚,是很好的入门读物。
  •     内容挺不错,就是翻译的痕迹有点不忍直视…感觉三联的品质也下滑了…
  •     是本好书,佛教信仰者或对佛教有兴趣的都可以读一下,文笔流畅,一个下午就可以读完,可以从不同角度观看人生,愿三年后再看有不同领悟。
  •     阅读本书的时候时常会想起黑塞,小说家笔下的悉达多历经了各种人生际遇,最终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凯伦·阿姆斯特朗的传记则展现了一副古印度宗教生活的画卷,在此之中,除了佛陀个人的生平,或许能够更为容易地窥见佛教作为宗教兴起的背景和历程。
  •     读此书前,我对于佛教的理解只限于家里供奉的观音像和家人寄予逆转困境的求祷。我始终认为她们并不懂佛,不过是为脆弱的内心寻求某种释放解脱的力量。读完此书,仍是不懂的状态,但开始尝试以佛之寻道法看待生活。
  •     所有的智者都有传承和延续,一个看破红尘、大彻大悟的人,但不是神。
  •     佛陀最大的浪漫是无我,最大的谎言是我不是人
  •     2015-1-20 好书
  •     南无阿弥陀佛
  •     应该是简体中文版里最好的佛传了。四个特点。一,在整个轴心时代人类意识变迁的宏大背景下观照佛教的创立。二,佛陀的主要行迹采自巴利原典,尽可能平实可靠。三,参以大乘经典的记载时,基本上是用神话学和心理分析的方法来解读后期佛教对佛陀的神化。四,特别强调瑜伽实修在获取正念上的重要性,因为这样才能达到"直接谛观智见"而非仅只是推论式地理解。
  •     打算周末读黑塞的《悉达多》,于是先读这本以作对比。从纯文学角度来说还不错,但说实话我不习惯西方人解读宗教的思维方式,以“有漏”来解“无漏”,本来就是班门弄斧,何况作者看上去并没有真正了解“佛教”(佛陀的教育)精髓,始终还停留在肤浅的心理层面,没有get到境和意
  •     这本书让我想到《故道白云》,文字大多朴实,通读下来却另有收获。 头脑中某个地方的陀螺仿似又转了一下。诸法皆由因缘和合而生,随因缘和合而灭。无我 无人 无众生寿者 皆无为法 如露 如电 如梦幻泡影 应如是观。
  •     要不是这本书,作为佛法小白还不知道佛的世界的清静;要不是这本书,还不知道去观察起起伏伏的情感及细微的情绪,也不会对渴爱之痛苦有自觉的反思与放弃。 感谢朋友的推荐,感谢这本轻巧清香(是真的好香)的书陪我渡着一段充满求不得之苦涩的时光。 还会再将“证道”“佛法”两章再读一次。
  •     以理性的思维,重点介绍了佛陀在世时印度的社会状况和思想状况,佛陀悟道的心路历程,以及佛陀的思想精髓,视角不够宏大和壮观。严格说,不能算一部“传记”,更像一部论文。至于书中的观点和论述,有待判断和检验。末法时代,佛教多与佛陀思想大相径庭。
  •     这本写的好
  •     难以言喻的共振。文字极美,逻辑、故事、寓意都是上乘。读这本传记,既能明理,更能感获智慧和悲悯。
  •     这本书里佛陀生命的两头是人中间是神 还是两头好看
  •     读着很舒服。
  •     有趣的论点被淹没在虚胖的身体里,似乎删除任意连续20页都不影响阅读。
  •     哲学家,行者。
  •     了解佛教的入门书
  •     《佛陀》出自英作家凯伦阿姆斯特朗,她在历史考证基础上勾勒出佛陀的生平样貌。文字幽默通俗,例如解读“涅槃之感”时,以“大病初愈的清凉感”释之;解说轴心时代各僧伽说法,众百姓询问之景,以“球迷谈论心爱球队”喻之。不可捉摸神乎其神飘忽莫测,不是佛教的本义,关照内心,言行一致,方得始终。
  •     感动
  •     九月計劃,諸事煩擾拖到秋天都快過完了。宣城來回的長途車上,床邊睡前等洗衣機轟鳴轉動的沙發上,都在看它。
  •     仅通过二手传记领略其风采、沐浴其光辉便已令我战栗不已。想对其顶礼膜拜却被告知莫向外求,须向内求。精进地不断向内求,有朝一日我们也可与他一样获致永恒的安宁。
  •     断我执者,可证等正觉
  •     如何放弃我执,寻得解脱,只要利益众生才能得到。释迦牟尼,是有史以来人类依靠自我力量寻得路径最伟大的导师
  •     必恭必敬
  •     在理性的层面上认识这位伟大的觉者,被他的慈悲,清净所深深打动。
  •     一晚上读完了。宗教还真是古老的心理学
  •     不只讲生平,更有佛教思想评论和其历史起源,是佛陀传记佳作!
  •     非常优美的作品,适合背诵。
  •     难得地深入浅出!语言也很凝练。佛学扫盲佳作!
  •     印象最深的三个细节:黄袍代表反叛,吃下明明知道被下毒的旃檀耳,和妻子永远无法原谅他的眼神。
  •     简单明了的主轴线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乔达摩悉达多变成佛祖的过程,同时耐心的解释了佛教诞生的起因和佛教兴盛的理由。从第三者的角度,学术、历史的角度阐述了佛教和它的灵魂人物。是入门者必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