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电视剧观

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8
ISBN:9787810853798
作者:曾庆瑞
页数:237页

章节摘录

书摘躬逢北广建校50周年华诞,同仁共襄盛举,推出《北广学者文库》首批24种。我有幸忝列其间。    选目既定,自然要有一篇序言之类的文字放到一卷之首。于是,我写了底下的几千字,对这部《自选集》做一点必要的说明。    我想说说我的“电视剧观”和“电视剧学科论”。这可以说明10年来我在这个领域里所作的一番理性思考,以及对这种理性思考所作的学理性的文字表述。现在,学界业已认可,我的相关的理性思考及其学理性的文字表述,属于“原创”。我以为,只有“原创”,自己才算无愧于我们这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民族,无愧于我们这个充满活力鼓励奋进的时代,当然,也无愧于我为之奉献了近40年的“北广”的教育事业,无愧于这套意义不凡的《文库》。    我想起了五年前的一件小事。那是在北广首次招收博士生的复试考场上,一位中年考生带着异样的神态点着我和我师弟高鑫还有好友张凤铸的名字说,“都是老一代的学者了……”为了区别于我们这一代人,这位中年学者后来拿电视剧做学问,是从“洋人”那里拿来了“解构”和“后解构”的一堆什么主义和方法,浅入深出地加以排列而后显示了自己的“新派理论”色彩的。当时,我就想,自己被这班“新锐”们列为“落伍者”之一,大概缘于我在1997年出版的《电视剧原理》的第一卷的一些电视剧的观念,还有我在1998年发表的那篇演讲《冲出怪圈  走向辉煌》对中国电视剧的现状所作的尖锐的批评,以及对改变现状、解决问题的热切的呼唤。那篇演讲辞,从北京到地方,先后有多家刊物发表,好像知音不少,反映不错,自然,也有大摇其头,颇不以为然者。    也是在那一年,南方一家杂志两位素不相识的朋友真心实意地向我约稿,我就顺势跑出了京城,借人家一块宝地,试探性地发表了当时在京城一些报刊并不容易发表的长篇史论文字《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就整个20世纪90年代里后现代主义思潮对中国电视剧艺术事业的“偷袭”和对中国电视剧艺术理论的“侵蚀”现象及相关问题,挑战了我们京城里几位颇有一点名气的中青年学者和批评家及媒体工作者。果然,不久,另一位中年学者找上门来“兴师问罪”了。在京城一家号称“核心期刊”的杂志上发表的一篇长文里,我和我那篇《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被这位中年学者“点名”为,持“文化保守主义的批判主义立场对电视剧市场化所带来的结果几乎作了完全否定,以一种‘激进’的‘反市场化’的姿态代表了相当部分知识分子对包括通俗电视剧在内的大众文化现状的一种忧虑”。“9·11”过后,2001年隆冬时节,眼看大乱之后国际航班飞行较为安全了,我便提前结束学术假休假,从美国回来。上班头一天,我的博士生们就把这个消息告诉给我,还将那篇长文复印下来送给了我。我在博士生的《广播电视艺术学前沿》课堂上提到了这场论争,阐释了我的意见。随后,我在本院学报《现代传播》上发表了那篇题为《艺术事业、文化产业与大众文化的混沌和迷失》的长篇应对文字。    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依我做人和做学问的个性而言,“落伍”也罢,“保守”也罢,都不会动摇我,改变我,相反,只会使我更加坚定,更加自信,还有,就是更加勤奋治学,更加追求真理,更加致力于学术原创,更加维护学术的尊严。这样,几年下来,我坚定守望,辛勤耕耘,春华秋实,多有新作就教与世人,社会上,电视剧业内,学术界,学校同事和学生里,还有媒体,支持我、激励我的声音也就日渐多了起来了。比如,集结我近年的一部分电视剧理论和批评文字的《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一书出版后,《文艺报》、《中国文化报》、《中国艺术报》、《中国教育报》及《中国建材报?文艺副刊》等报纸都作了报道,发表了书评。《文艺报》还在7个月内先后两次发表长文评论这部文集。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先行“发表”一个“声明”了。下面,我要抄录下来一些支持我、激励我的文字。这样做,我无意于炫耀自己。眼看都年近古稀的人了,功名利禄什么的,我敢说,被那位中年学者所指认为“落伍”的我们,曾庆瑞、高鑫、张凤铸等等的这一代人,真的看得很淡很淡了。我以“傻吃酣睡、没心没肺”为快乐人生的戒律,就是证明。现在,我要记下这些文字,是想用它们来标举一种学说、一种精神的胜利,并且纪念一种人品、一种文品的辉煌,同时,还继续书写这一代中华民族的文化人如何老骥伏枥还要志在千里的境界和情趣。而所有的这一切的胜利、辉煌和境界、情趣,都不属于我一个人,它绝对是我们这一代人共同拥有的一座美丽的精神家园。    评论者说,《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一书给与读者的最大感受和启示”是,“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在中国迈向现代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共同守望”一种“‘作为人类精神瑰宝’的艺术精神”。这种艺术精神“是对艺术超越性、独创性、典型性的追求,是对艺术真善美的认同,是理性不是非理性,是审美不是审丑,是创造不是复制,是情理的升华不是欲望替代性的满足”。还有评论者说,“将厚重的一册《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打开,你很快就会发现”一种“令人起敬的精神光泽,感受到在当下语境中几近荒芜了的心灵震撼”。那种“令人起敬的精神光泽”便是,“它所代表的人文知识分子的坚定立场”,“而独立、尖锐、社会批判责任,则是这一文化定位的闪光标志。”再就是,当本书“以其卓越的批判精神直面骨弱气傲的电视剧批评界时,不难想见这是中国电视剧史上一件令人鼓舞的幸事”。有青年学者说,这部书,“从方法论研究,到文本结构体系研究,再到价值结构体系分析和批评尺度的认定,一个电视剧理论大厦的宏观构架已经初步展示在读者面前了。”有中年学者说,这部书,“是一次满载意义的电视文化拓荒,是电视剧艺术学学科体系的奠基,也是中国媒介学者充满尊严的文化出场的宣言”。更令人感动的是,年逾古稀德高望重的江苏社科院研究员陈辽先生,特地在《文艺报》上发表《电视剧艺术学的积极探索》一文,赞誉这部书“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电视剧艺术学学科的一部奠基之作”。“曾庆瑞所要建立的电视剧艺术学学科,既不是照抄照搬外国的电视剧艺术学,也不脱离世界电视剧艺术学的普遍规律,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电视剧艺术学科。”文章摘引了书中我对别人讥讽我“左”的回应文字。那文字是:“说实话,我不喜欢‘左’、‘右’的价值评判。我只崇尚科学,其中,包括历史科学,包括艺术科学,更包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崇尚一个人文社会科学家的应有的人品和文品。”对此,陈辽先生说:“我欣赏这样的艺术襟怀!”    还要特别说到的是,高鑫、吴秋雅合著的《20世纪中国电视剧史论》一书,在说到电视剧理论建设时,指出,我在1993年以后设计并启动的《电视剧艺术丛书》,“标志着对‘电视剧艺术’的研究,开始真正纳入‘学问’和‘学理’的层面”,“由社会学的、文学的研究向着电视剧艺术文本的研究深入发展,而显示出研究的理论性;由电视剧艺术的孤立的研究向着多学科相互滲透的研究深入发展,而显示出研究的综合性;由零散的、局部的研究向着全方位的、整体的研究发展,而显示出研究的体系性;由传统课题的研究向着现代化课题研究的深入发展,而显示出研究的前沿性。”这种“新的高度”“使电视剧这一门艺术开始拥有一门独立的学科,获得不容置疑的重大理论意义”。    除此之外,对于我在这些年所作的电视剧研究方法、电视剧批评方法的研究和理论阐释,以及电视剧批评实践中表现出来的“特立独行的批评精神”,《文艺报》、《电视研究》等报刊上也有中青年学者著文予以肯定和称赞。最新出刊的《中国电视》2004年第3期上,王卫平的《影视批评的贫乏与丰富》一文,在说到当今的“学者批评”时,还说到黄会林、我和高鑫等人的“影视艺术批评与研究,成就卓著,影响良好,他们不仅为影视艺术专业的学科建设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影视艺术的文化建设、艺术建设提升了品位和档次。”    好了,有朋友会问了,你究竟提出了一些什么样的观点和论说,居然引发了如此这般的不同的议论呢?我想,这部《自选集》里收的文章所标举出来的自己近十年来在电视剧和电视剧学科方面的见解,大致上可以简单地作如下的概括。    就“电视剧观念”而言,我在《电视剧原理》的《总论》和全书第一卷《本质论》的《绪论》、《余论》里,还有别的一些文字里,说到,电视剧,在它本原的意义上,乃是一种特殊的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精神文化现象,新兴的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的一个品种。就其在本原特征基础之上的艺术领域内的种属性的、类型化的特征而言,电视剧乃是一种在电视屏幕上演剧的艺术,是通过电视屏幕上演剧去进行审美的艺术。其艺术语言,或者说演剧载体,则是电子技术化了的声像符号系统组成的画面和画面的组合。电视剧艺术的发生学的基因是它的文学特性。其审美性体征是它的文化蕴含。原始生命力则来源于电视意识。    在《怎样研究电视剧作品的艺术文本》等篇文字里,我还界定,电视剧作品的整体构成,及全部电视剧现象的存在状态和运动过程,是以它一系列的特定内容和某种特定方式存在于特定的形态之中的。这种作品的整体构成,是电视剧艺术唯一真实的存在。这种状态和过程,乃是“现实世界”经由“表现世界”幻化为“虚构世界”而至于创造“价值世界”。这使得电视剧具有了虚构性、审美性和流动性的特征。这“虚构世界”就是可以相对独立的电视剧的艺术文本。其组成,一是形象内容系统,二是语言形式系统。    如同《电视剧价值的规范及其体系创造》等篇文字里写下来的,电视剧艺术的创作活动,其实就是一种创造审美价值的活动,即创价活动。电视剧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在于,电视剧的创作者们立足于对生活的某种独特感受、独特发现这个基础,出于某种情感的、思想的需要,通过艺术的想象,用画面讲故事,在画面讲述的故事中对世界进行一种审美的再创造,即,将现实的生活世界幻化为虚构的艺术世界,使这个艺术世界中的艺术形象或艺术形象系列,艺术地显现出某种精神指向来,用以引导和评估人的某种社会实践和认识,为人服务,为社会服务。这种创价活动,也就是作品的社会功能得以实现的过程。其价值体系则是真、善、美的综合价值体系。    现在要说到我的“电视剧学科论”。    《自选集》里的《电视剧艺术学学理论体系建设刍议》一文是由原来的好几篇文章整合而成的。它是我的学科论的一份“纲领”。    我提出了一个名为《电视剧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的课题。这里的几个关键词的释义是:“电视剧艺术学”,是要就电视剧艺术事业及其相关的文化产业建立一门相对独立的艺术学的分支学科;“学科理论”,是指,要在“学科”的高级的层面和级次上而不是别的什么较为低级的层面和级次上,建立对于电视剧现象作面面观的“原理式”的或者说“学理性”的“理论”阐释;“体系”,则是说,要在“系统”的意义上或者说“谱系”的意义上建设这个分支学科的学科理论。当然,随着电视剧艺术事业及其相关的文化产业的继续发展,这个“体系”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    在说到建设这个理论体系的必要性的时候,除了谈到现实的需要,我还特别请出了一位尊神黑格尔。黑格尔在他的《美学》第三卷的《序论》里说:“每一门艺术都要求一门独立的科学,随着对艺术知识的爱好不断增长,各门艺术科学的范围也就愈来愈丰富,愈广阔,……每一门艺术乃至其中每一各别小部门也就愈需要有它自己的很详尽的专门的研究。”这种强烈的学科意识,完全适合于我们中国的电视剧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建设工作。从人类社会生活和文化现象来讲,没有这每一门的独立的科学,人们便无法确定这每一门的艺术在世界精神的总体系中的地位、面貌和作用。事实上,任何一门艺术,在她走向成熟的时候,创作和人们对于创作的理性思考,总是携手并进的。因此,有独立的艺术存在,就应该有相应的独立的艺术科学存在,电视剧艺术也是如此。不仅在学科建设意义上,就是从电视剧艺术作品的创作、传播、接受、鉴赏及批评来看,从电视剧艺术事业的决策、管理、宣传及跨文化交流工作来看,从电视剧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高等教育事业来看,建设我们的中国特色的电视剧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又提出了本课题研究的应有基本思路。即,本课题的研究定位于具有新世纪新学科前沿性或前沿色彩的基本理论的研究,也定位于成体系的研究,还是重大理论问题的研究,也是重在实践应用的研究,还追求在整个学科体系意义上广泛而又深刻的原始性创新的研究。    研究方法上则应该注意做到强化学科意识、方法论意识,用系统论思想对电视剧艺术作面面观,注意学科的体系性,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并吸取和借鉴多学科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强化创新意识。在体系上,内容上乃至观念、著述模式、著述风范上体现出创新的色彩,是一系列新的艺术科学的发现和新的艺术理论的创造,构建的是一个由新知识、新思考方式和实验手段以及新话语、新言说风貌相结合的新的艺术科学理论的学术体系,一个新的、分支性的艺术学科,一套包蕴丰厚、底蕴札实、深沉凝重而又生机勃勃的艺术科学的学理。    我对这个理论体系设计了比较完备的课题谱系。这个谱系有电视剧艺术学学科建设、电视剧艺术的外部社会关联、电视剧艺术的原理、电视剧艺术文本构成元素、电视剧艺术文本类型或文体、电视剧的题材、电视剧艺术的创作元素、电视剧艺术的接受、电视剧艺术发展史、电视剧的地域文化及流派、电视剧比较研究等支系。其中,比如《电视剧艺术哲学》、《电视剧艺术与法》及《电视剧策划艺术论》、《中国电视剧叙事学》等大量的子课题都属于新创。    对于电视剧艺术学学科理论建设,我还在电视剧艺术史和电视剧艺术研究方法的问题上有过专门的论述。尤其是方法,在学界,这也是第一个。一个“史”,一个“论”,再一个“方法论”,这正是支撑一门学科的鼎立的“三足”。    就学科的基本组成而言,在“史”、“论”之外还有一个“批评”。    关于“批评”,我专门写过一篇《电视剧艺术评论是什么》。我无比地执着于俄国诗人普希金的一个很有名的论断:“批评是科学。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这些年,除了对作为一门科学的“电视剧艺术批评”本身做出了一系列的学理性的阐释,我特别致力于批评实践,以期用实践来演绎“究竟什么是电视剧艺术批评?”    为此,我选进了几篇批评文字,意在通过自己对于《三国演义》、《太平天国》、《大宅门》的批评表明我的电视剧批评观和方法论。这里边,还有一种特别的批评,就是我对大众文化造成的一大批“商业电视剧”在总体上的媚俗、低俗、恶俗、卑俗的倾向所持有的毫不留情的批判。用作补充的是两篇关于《太平天国》批评的批评。我想说明的是电视剧批评自身的建设。    最后,我也要很遗憾地说明,由于字数的限制,还有很多文章无法收进这部《自选集》了。那些文章,也都是我这些年走过的学术道路上的一点足迹。比如,我在《文艺报》上发表的《感应伟大的时代,追随着民族的腾飞!》、《电视剧要以塑造真善美的民族文化形象为己任》、《必须重视国家文化安全》、《刹一刹亵渎文学名著和经典的歪风》,在《中国电视》、《电视研究》、《当代电视》、《电视艺术》、《电影文学》上发表的一些剧评文字。其中,有一些,还颇有影响。我对2002年和2003年的电视剧作品及电视剧批评的综述,另有视角,获得好评。大量的剧评文字还说明,我很重视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艺术本体特征并举的评论规则。这些东西虽然这次不能辑入了,好在,目前,除了一些科研立项的项目内的著作,我正在编选《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的第二辑,希望不久能够问世。还有,那篇《必须重视国家文化安全》算是说出了我的一种忧虑。也许,我们这一代知识分子里,有太多的人永远都有一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结,实在难以释怀了。    话说远了,这篇《序言》也该打住了。编选这样一部《自选集》,不管怎么说,总有一点“一个阶段又过去”的意味。不过,一生为人为文,我总以宋代诗人楼钥的名句“相期更看水流处,步履未倦夸轻翩”自勉。此番校庆庆祝活动中,还有一部书出版,就是《北广名师治学录》。那里边,有我一篇《但付年华予笔墨》,说到了我的心志。为了电视剧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的事业,我会矢志不移地去实践这种心志的。    2004年4月24日于京西昆玉河畔寓中

书籍目录

我的“电视剧观”和“电视剧学科论”——《自选集》序电视剧原理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电视剧原理》总论怎样揭示电视剧的本质特征?——《电视剧原理》第一卷《本质论·绪论》电视剧究竟是什么?——《电视剧原理》第一卷《本质论·余论》电视剧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刍议——《电视剧艺术学学科论·绪论》电视剧艺术研究呼唤科学的研究方法——《电视剧艺术研究方法论纲·绪论》怎样研究电视剧作品的艺术文本?——《电视剧原理》第二卷《作品论·绪论》电视剧价值的规范及其体系创造——《电视剧原理》第一卷《本质论》增订本之一章电视剧艺术评论是什么?——《电视剧评论丛书》总序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回眸20世纪90年代一场电视剧文化的较量寄厚望于“长江后浪推前浪”——《自选集》后记

编辑推荐

宋人楼钥有两句诗说:“相期理看水流处,步履未倦夸经翩。”那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和梦幻,更是一种人生的观念和心态。我,尽付毕生年华,孜孜以求。    1937年9月6日,被母亲孕育了十个多月的我,出生在武汉市武昌八铺街附近的一段江堤上。那时,漫过了低洼的江堤的伏汛大水还没有退下去。搭在大树下的一个凉棚,就是“产房”。呱呱坠地的哭声中,我母亲和二姐发现,我的头上已经爬满了蚂蚁。后来,家人都说,像是命里注定,我这一生,会在不断的历练中变得坚毅起来。    这,也许就是我的学术生命的源泉之一。

作者简介

宋人楼钥有两句诗说:“相期理看水流处,步履未倦夸经翩。”那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和梦幻,更是一种人生的观念和心态。我,尽付毕生年华,孜孜以求。
1937年9月6日,被母亲孕育了十个多月的我,出生在武汉市武昌八铺街附近的一段江堤上。那时,漫过了低洼的江堤的伏汛大水还没有退下去。搭在大树下的一个凉棚,就是“产房”。呱呱坠地的哭声中,我母亲和二姐发现,我的头上已经爬满了蚂蚁。后来,家人都说,像是命里注定,我这一生,会在不断的历练中变得坚毅起来。
这,也许就是我的学术生命的源泉之一。


 我的电视剧观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nothing at all just shit theory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