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

出版日期:2016-3-1
ISBN:9787532158462
作者:巴里·丹顿 (Barry Dainton)
页数:258页

内容概要

巴里·丹顿,是英国利物浦大学的哲学教授。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形而上学和心智哲学,深受当前及预计的科技发展的影响。他还著有《现象自我》(The Phenomenal Self)、《意识之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时间与空间》(Time and Space)。

书籍目录

1致谢
1序幕
13第1章梦和终点
25第2章通往现代灵魂之路
48第3章自我的解放
69第4章现象的与心理的
88第5章自我、力量和主体
114第6章纵身一跃
141第7章重要的东西(和其他东西)
176第8章心智在世界中的位置
217第9章未来的自我
252尾声:论被时间移动(或不被移动)

作者简介

关于自我本质的讨论是人类自古就一直存在并延续至今的,永远充满魅力的谜题。历史上类似“我是谁?”一样富有争议,或者难以回答的问题,为数不多。
《“地铁上的哲学”丛书:自我》作者以“空间传送”可能性的探讨作为贯穿始终的索引,为我们梳理了自笛卡尔开始,历史上各个阶段关于自我不同的哲学观点。作者在解析哲学观点的过程中列举引用了大量我们耳熟能详的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使读者不知不觉中经历了一场关于自我的冒险之旅。


 自我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0条)

  •     所以老库电影的里的黑碑石 是意识还是时间?
  •     材料新、好(引了詹姆斯、威廉姆斯、帕菲特、查尔默斯等,还没忘罗素(中立一元论roughly很像自然主义(谓词)二元论嘛不知为何似乎不受重视(未涉及利科那一系的)、编排合理顺畅(古代、中世纪到近代思想的演变梳理提纲挈领),提出了简明有力的continuous potential for experience理论,还有些有趣的未来学式的脑洞,译本缺文献列表。有些反驳不很充分,比如(其他的忘了)说姜士敦的Protean自我(空间传送后自我是否存活取决于我们的想法和感觉)不行,原因是我们关切的事实本来就是确保同一性的事实,而这基本算不上是个反驳。我觉得在帕菲特注意到人格同一性不见得是重要的事情之后,姜士敦的观点已然是明显的:相比探求忒修斯之船的同一性标准,可能更重要的是给出选取某些特定标准的理由。
  •     物质的连续性,经验的连续性,心理的连续性……主要还是哲学梳理——科幻迷表示这些脑洞都不算啥^_^
  •     在当代技术的可能性上对“自我”再做形而上的探析(笛卡尔—洛克—帕菲特—C系统),关于空间旅行的一连串假想非常有意思。作者所提出的意识系统(C-系统)也的确是颇为激进的,它只考虑自我是否持存的问题,而暂不顾虑任何伦理的问题(包括使持存成为可能的技术的伦理),只要“我”还是“我”就可以(了吗)。
  •     梳理的观点夹缠很多,有种炒冷饭的尴尬。还不如读一本舍勒的专著,吃得更透。
  •     刷新了对于自我的认知。
  •     比脑洞,是干不过哲学家的
  •     解答了很多对于“我”的疑问,又带了更多关于自我的思考,特别有意思的一本书。
  •     有极大的可能我们生活在虚构的世界中。领会到这一点,或许意味着“自我”纯真时代的结束。但如果人们渐次觉醒,会发生什么?依然怀着深深的疑惑被困在这段时间中。
  •     关于自我意识的艰难历程: 从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到洛克的心智连续性,再到作者提出的“连续的经验潜能” . 这不是轻松的阅读, 考验智力和耐心…
  •     流暢精采。譯本可惜未附上參考書目。
  •     虽然和我看到书名时设想的内容完全不一样,但是带我的内容也是超出体验的,基本除了传统意义上自我,各种意义上的都探讨了。对于一个科学知识薄弱的读者我来说,涨了很多知识。对未来的畅想让我想到三体的可能合理性,有点可怕。
  •     讨论了很多观点,结论就是:“我们本质上是经验主体:我们唯一的本质属性就是具备经验的能力。“ 面对未来的模拟技术和AI,”自我“很可能以多种形式存在,人类的”纯真时代“一去不返。。。
  •     16年讀過的書中印象最深刻的的一本。最近看《西部世界》的時候經常想起這本書。本來是要給五星的,因為作者沒有用晦澀艱深的語言來進行一系列的探討,在一種平易近人的口吻下我很自然地進入了主題;扣掉一星純粹是覺得像我這樣的人讀過容易陷入虛無主義。
  •     英美哲学对心身问题的研究,我一直不喜欢。此书倒是着实有趣。入门书。
  •     讨论了从看致命魔术就开始困惑的问题 作者快去看攻壳机动队啊 里面素材一大把
  •     一本短小精悍的好书,对业余哲学爱好者来说特别友好,理论知识占的篇幅不多,把哲学这种形而上的东西同现代神经科学结合起来,从最容易理解和引发的笛卡尔二元论开始讨论自我的物质性or非物质性。明明是本哲学书,但读完之后,除了一些哲学知识的汲取,我倒还感觉到一种宗教狂徒的自我洗脑…
  •     没有细读全篇,主要研读了前三章。对于多重人格和缸中之脑及本体与位格之前也有所思考,无奈哲学这堵墙着实有些坚硬,更何况还有堵哲学永远无法越过去的高墙,那便是死亡
  •     在看完《西部世界》和《你的名字》之后,自我这个概念真是非常有趣,连续性存在的自我,本格#看十分钟就睡着的我,已经靠这本书助眠一个月了#
  •     对“自我”的狂想和剖析,彻底颠覆传统自我观
  •     现代科技对自我认知的影响不可忽视,尤其是信息时代下一切都可以一串数码表示,尤为珍贵的生命也不过是一串DNA编码所反映的蛋白质等物质的特性,那么我到底是什么?当意识流在多年之后也被生物科学以科学的方式所解释,那时候我又是什么?
  •     极富启发性的脑洞学术。
  •     企鹅做的地铁哲学这系列看了两本,内容和上海文艺请的翻译都很见功力,好读也有深度。
  •     除了哲学层面的理论梳理以及未来科技预测,还对星际穿梭等宇宙科幻片的脑洞做了分析,关于自我c系统持续留存问题完全解决了恐怖游轮和彗星来一夜里的,我为什么看见另一个我会有那样的态度甚至杀心
  •     时空穿梭的脑洞来辨析物质组成和自我意识的关系实在有趣,预言了未来增强现实技术及存在的科学伦理问题,很应景。只可惜中部被一定量的概念、代称、图示困扰,作为地铁读物还是略显艰深。收尾部分算是总结,多维空间的演示很明晰。Self的答案并不出乎预料,人类的实体和精神不可分离相互联系制动,充分感受到作者对人类本身神奇的机制运作,尤其是智慧的部分的敬意。
  •     关于我们生活在现实还是虚拟中,已有不少电影做了讨论;而关于我们何以为人,至今尚未明了。是经验?是意识?还是一个纯粹物质的存在?作者列举了笛卡尔、查尔默斯、罗素,为我们呈现出一个多种可能的精神(也可能是物质)世界。
  •     简短的篇幅里批驳了帕菲特的自我理论,并自己建立了一个足够清晰稳健和符合常人直觉的理论,很见功力。
  •     开脑洞
  •     早先就想过长生不老的方案,结合着帝王般的古老野心与现代科技,生化电子人可能是最佳出路。齐泽克在解释佛教信仰时顺带批评了生化人的主体道德问题,如果单纯地转移肉身或意志,可能会泯灭主体的责任感,由此冷漠会导致主体彻底的堕落。
  •     popular science book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