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光客的凝視

出版社: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7
ISBN:9789574452057
作者:John Urry
页数:304页

内容概要

英國蘭開斯特大學教授,曾任該校社會學系主任(1983-1989)、社會科學院院長(1989-1994)、研究部部長(1994-1998),以及英國高等教育補助審議會(HEFCE)科學研究評估計畫社會學小組主席(1996、2001)。John Urry的研究領域相當廣泛,其中關於觀光研究的編著有《消費場所》(Consuming Places)、《觀光的各種文化》(Touring Cultures)、《觀光移動性》(Tourism Mobilities)、《展演觀光場所》(Performing Tourist Places)等,相關領域的著作更是豐碩而多元。

作者简介

對現代人來說,趁著假期結伴出遊,或到國外旅遊,是不可或缺的經驗。拿著數位相機,頻頻捕捉風景名勝,或到著名景點消費,買一點紀念品,似乎才證明了自己曾經到此一遊。然而,在這些形形色色的異地風光中,我們「看到」了什麼,而真正「被看」到的又是什麼,「看」與「被看」之間又產生什麼關係?
英國社會學教授John Urry在《觀光客的凝視》中,帶領我們省視觀光這種社會行為的歷史發展及重大轉變。 何謂「觀光客的凝視」?簡單來說,就是觀光客帶著慾望消費觀光景點的符碼。觀光客的凝視是社會建構而成,自成完整的體系。John Urry指出視覺經驗是觀光旅遊的重要面向,更強調「凝視主體」和「凝視對象」之間社會權力關係的操作與展演。觀光經驗的建構來自符號的消費與收集,觀光客的凝視是符號化的凝視,是浪漫的,是集體的,更是多元而流動的。
這本探討現代觀光文化的重要著作,勾勒出觀光旅遊在過去幾世紀以來的演變流程,從大眾觀光旅遊(mass tourism)在歐洲和北美洲開始流行,到逐漸蔓延至世界大部份地區的整個歷史進程。除了社會學的思考之外,對文學想像與美感經驗分析,更為台灣的跨領域研究提供了另類視角。


 觀光客的凝視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在旅行中看什麼書?這是每次出發前一個重要的儀式。於我,一些想讀又未讀的小說通常是首選,反常的是今次跟我啟程與回程的都不是小說,而是兩本關於旅行的書。李展鵬的《旅程瞬間》與John Urry的《觀光客的凝視》當然不是吃喝指南或喪玩攻略,用另一本書的名字來形容是「愈旅行愈自己」。經歷、觀看台灣劇場、電影導演及詩人鴻鴻將劇場與旅行作了一個有趣的比較,他說劇場是封閉在一個黑盒子裡,而旅行卻是要離開黑盒去海闊天空,兩者的共通點則是「看」,進劇場是要「在觀看中經歷」,去旅行則是「在經歷中觀看」,不過我們很明白,兩者最終還是要「回到原來的世界」。劇場與電影院都是一個要觀眾在黑盒子裡用觀看來經歷的空間,愛看電影的李展鵬,似乎也藉著一種看電影的方式,重看他那些旅程的瞬間,彷彿要透過對旅程中的人物的觀察,來經歷一個內在的「自己」。也是鴻鴻說的:「當劇場運用旅行的形式時,總會把外在旅程轉化為內在的冒險」。於是他可以在異國街頭上踏單車,跟印度滿街的騙徒交手,更可以在沒有吹風機把髮型弄好的情況下出街......。這一切發生在他的旅途上。如果你也跟我一樣,在很多年前就認識展鵬,你知道他的的確確在這些旅行中進行著一連串「內在的冒險」。隨團旅行往往忙於被帶領,在不停的上車下車中疲於奔命,難怪Urry在他的書裡面強調「觀光」和「旅行」的分別,如果在旅行中留不到空間跟內在的自己好好對話,那算不算一次旅行?在閱讀的過程中,腦裡面一般都聽到自己的聲音在讀,然而,在《旅程瞬間》中,我聽到了展鵬的聲音。大多數人認識李展鵬這個名字,都從他的電影文章開始,近年他又開始從不同的角度去寫城市空間的文化與政治,由於最近他也在電視節目中討論社會時事,讀者也可以在閱讀這本書時想像他的聲音,不過,我說的「聲音」不是這些。對我而言,即使他分析電影和談城市空間的文章有多好,可是在《旅程瞬間》中我才可以聽到他用最直接的聲音來跟我說他的內在旅程,正如他自己所說,旅行文章中的,才是他最真實的自己。我在飛機下降到桃園機場前將他的這部關於旅行的書讀完,正式開始了○七年最後一次旅行,我問:今次算不算是一次旅程?旅行的意義從某種角度而言,出版一部如《旅程瞬間》這樣的書,不多不少顯示了澳門出版界的市場觸角。只要看看書店裡的新書欄,「旅行」差不多是最熱門的一個題目,教人到不同地方作觀光消費的書當然不可少,而關於文學的、建築的、環境的、藝術的、設計的,都輕易地掛上了「旅行」的招牌;再看看我自己的書架上,原來這幾年也多了很多關於旅行的書,翻過與未翻過的都叫我驚嚇了一跳。這些旅行書,大多數教你如何在旅程中消費,有很大一部份用來販賣作者的才氣,也有好一部份屬於知性較強的,從旅行這回事裡看到更多關於我們的世界、人們的行為,和我們自己。很不幸地,我在旅程裡買了一本叫《觀光客的凝視》的書同行。作者John Urry不停告訴我「觀光旅行」的歷史、類別、特點、影響與例子。他說:觀光旅行涉及到「一種有限度地擺脫那些日常生活習以為常的慣例與行事作風」。而「觀光、度假以及旅行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其實比大部份的評論家所想象的還要重要。」觀光是一種讓人「偏離常軌」,尤其讓我們的觀看對象偏離日常生活,專門在「觀光凝視」努力蒐集異國的、日常似乎無法得見的風光,「好讓我們的感官投入一連串與生活上的『平凡無奇』形成強烈對比的刺激。」如果研究「偏差行為」可以揭露我們對所謂「正常」社會的看法,那麼進一步思索觀光客的凝視對象,則更易瞭解「正常社會」的運作,也就可以看清作為對立於旅行的「正常」生活模式的面貌。在旅行中閱讀一本關於旅行的書,剛好不能達到作者認為的「觀光客」的忘我境界,一邊閱讀書中的內容,一邊感到在旅程的所有決定和舉動都在作者的觀察與分析當中。我還時時自問,作為一個不得不旅行的人,我的「正常」生活,是否真的如此需要「偏離常軌」?作為一個依靠觀光客的城市,澳門如何讓被觀光客凝視?如何迎合這些凝視?如何提供人們一個可以縱容自己有「偏差行為」的空間?在旅行中閱讀一本這樣子研究旅行的書,太讓人不能「偏離常軌」吧?大娛樂場「一次過讓你盡覽澳門中西文化交融特色,一次過讓你體驗澳門幾百年的殖民歷史!」我不知道有沒有旅行社在宣傳中這樣介紹過。即使澳門是個很小的地方,但幾百年的殖民歷史與文化不是一次過可以穿越的,然而,在無數為旅客的目光而塑造出來的都市景觀,正正希望將原來具厚度的文化歷史用力壓縮,以不斷重製的符號,如葡式石仔路或無中生有的南歐風情,令旅客隨時用最快的速度飽嘗澳門幾百年的殖民歷史,造就一種即食的快感。圓型鬥獸場=羅馬、葡式石仔+南歐廣場=殖民歷史、葡撻+豬扒包=中西文化薈萃;無處不在的「觀光符號」,將「想像」的空間關係,取代地理上的實際空間關係,所以對很多認為自己來過澳門的觀光客而言,其實大多數只踏足過噴水池、官也街、威尼斯人或漁人碼頭這些將實際空間高度壓縮的「想像」空間裡。澳門這個小地方,也不要觀光客多花一點點時間來遊歷,一下子就讓人將我們的歷史文化感受完畢,剩下來的時間怎麼辦?賭場大概可以為閣下效勞。正如在漁人碼頭中,我們可以與羅馬鬥獸場、埃及金字塔、希臘廣場、中國古建築,以至活火山一次過相遇般,整個澳門彷彿被塑造成一個用葡式石仔串連所有景點的「主題公園」,而這些景點正有逐漸擴散和增加的趨勢。在《觀光客的凝視》一書中,作者John Urry 指出「由於觀光旅遊走向全球化,各式各樣的地方(幾乎是每個地方)都把自己建構為觀光凝視的對象。換句話說,它們不要當成生產中心或權力象徵,而是要當娛樂場所。」在「吸引遊客」的經濟神話下,澳門舊區重建似乎十分著重兼顧被觀光的可能性,三盞燈生果街行人專用區據說也要舖上葡國石,這會不會又是一種純粹以觀光客目光出發的「想象」?Urry認為消費主導的城市發展,地景設計力求迎合消費者的需求,觀光景點的「與別不同」往往就是要能符合觀光客的慾望,而這種「迎合」必包括對當地原有景觀的「創造、篩選與排除」,生果街的葡國石將為這個富本土氣息的地區「創造、篩選與排除」了些什麼?符號學家 Urry 在《觀光客的凝視》一書中,有很多令人感到驚訝,又似乎是情理之內的數據,例如「在任何時刻,飛行於美國上空的旅客人數有30萬,相當於一個城市的人口。而每天在美國搭乘飛機的旅客有200萬人,另外,每一年有50萬間全新的旅館客房竣工,同時在全球各地有31,00萬的難民。」注意這只是作者在2001年時的資料,這幾年來如果數據持續上升的話,這幾年的澳門自然是當中最有力的推手之一。而全球環境也因為這樣的人口流動而付出龐大的代價,「因為三分之一的二氧化碳排放乃出自於旅遊所需的交通運輸。而更令人震驚的是,全球的汽車旅遊預計在1990至2050年間增加到三倍之多。」因觀光旅遊而衍生環境問題,這個只要留意澳門旅客與本地居民用水量的比例,馬上就很清楚。作者以倫敦的科芬園(Convent Garden)為例,歷史建築被保護下來了,更讓它變化非常受歡迎的觀光景點,然而,「也因此而擁擠不堪、物價飊漲且垃圾堆積如山」。當一個地區變成一個迎合觀光客凝視的景點,並依賴觀光消費所帶來的效益的話,會否令自己再難掌握自身的價值和面貌?  Urry將觀光客形容為「符號學家」,「一旦我們披上觀光客的外衣來『凝視』時,我們看到的是五花八門的符號與觀光噱頭」,觀光客都在追尋和輕易地解讀這些符號,看見一個玫瑰花圈放在小屋的門上,那就是「古老的英格蘭」,看見大片地面鋪上葡式石仔,那就是「澳門幾百年的殖民歷史」。這些符號很多時是從某些旅遊廣告照片、明信片中給定格下來的,為了讓觀光客更輕易去找到和解讀這些符號,我們的城市多年來很落力地將那些明信片中的符號,大量複製到城市每個角落,用作者的話,就是「把一件事情的某個特點、效果或起因拿來充當該事情的本身。」觀光客看到的大部份是複製的符號,而不是歷史文化的本真,更重要的是,連我們的下一代也將信以為真,或跟觀光客一樣,不太追究符號背後的原有意義,我們不但生產符號,也為生產一批未來的「符號學家」。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感觉自己被架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不知是不是一件好事
  •     精彩~
  •     读了大部分的章节 可是图书馆催着要还了
  •     闡述觀光歷史脈絡,及解析觀光客介入性的演變。
  •     鸣谢:左左星
  •     在台湾,观光的意思和旅游是一样的,与其说这本书是社会学作品,不如说是人类学的。
  •     “后观光主义者”这一小节真是写到心坎儿上去。很有意思的书,台湾货,值得一翻。
  •     你站在景点看符号,造符号的人在楼上看你。符号装饰了你的梦,你装饰了别人的人民币
  •     不好讀 但確實為觀光學中的重要讀本
  •     怎么觉得这么没意思。。。
  •     URRY的凝视理论。nice!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