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如一部小说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532153274
作者:(法)达尼埃尔·佩纳克
页数:188页

内容概要

达尼埃尔•佩纳克(Daniel Pennac,1944- ),法国当代著名作家,出生于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生涯对他简直就是灾难,但差生遇上了教导有方的恩师,使他最终完成学业并当上了教师和作家。佩纳克至今已出版二十余部作品,大多是为青少年写的小说、随笔。他于1989年写的《卖散文的女孩》以及1992年出版的《宛如一部小说》,都曾高居袖珍本畅销书的榜首,一度被法国《读书》杂志称为“佩纳克现象”。

书籍目录

一 炼丹术士的诞生
二 必须阅读(教条)
三 激发阅读欲望
四 众议(或读者不失效的权利)

作者简介

《宛如一部小说》是一本关于阅读的随笔集。达尼埃尔•佩纳克曾经是中学教师,许多学生不愿意阅读,他非常了解其中的原因,强制他们阅读是没有用的,但他找到了某些方法,如任由学生跳读,让他们自由地享受阅读的乐趣,而不是要求他们得出什么结果。佩纳克以一篇篇随笔的形式,告诉我们读者的权利:1、不读的权利;2、跳读的权利;3、不读完的权利;4、重读的权利;5、读任何书的权利……


 宛如一部小说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法国作家的书,达尼埃尔•佩纳克,没有听说过,只是在24小时图书馆上随便借的一本,果然有点读不下去。硬着头皮读了一大半,只有几句话值得记录,有点启发。可能我们一家都爱读书,我的儿子又是一个书迷,所有我从来没有要培养他阅读习惯的烦恼,反而生怕他读得太多、累坏眼睛呢。当孩子比不上别人时,不要着急,正像书中所说:“太懒?难道就是因为懒?不是的,他有他自己的节奏,这就是答案,他的节奏不一定非得是另一个人的节奏,也不一定非要和生活的节奏保持一致,他有他自己学习阅读的节奏,他知道自己进步了,也知道在哪里又突然退步了,他清楚自己是什么时候求知欲过剩,在午睡中久睡不醒,那时他在消化,她也渴望进步,他也害怕失望……只有我们这些“教育家”是东敲西逼的高利贷者,知识的占有者,我们出借知识是为了拿利息,必须有所回报。快给我们看收益啊!否则,我们就要疑神疑鬼。”——这一段颇有启发,我们对待孩子,常常都是这样急功近利。“不过,最家常的乐趣,是在大雨滂沱的天气里手捧书本,忘记了世界;是在地铁的隆隆声里埋首一场无声的精彩;是把小说偷偷藏在写字台的抽屉里;是老师趁学生们在黑板上演算时的片刻阅读;是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不声不响地徜徉书海,他早就打算交白卷了……”——这一段描写读书之乐,甚是有趣。
  •     题目是模仿DP的书名,所谓《宛如一部小说》,我猜大概就是说,好像这本书是小说,其实又不是,它只是在探讨该如何教孩子读书。也许这些年我们都犯了错误,重点不是让学生阅读,而是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比如,上学期间,你觉得某位老师好,因为她可以教你取得高分,但多年之后你反而会怨恨她;同样,有些老师,她才不管什么体制、考试,和你一起阅读,谈各种有意思的问题,你当时觉得她怎么可以这样“不务正业”啊,但现在你对她就是感激加内疚。先摘录几个句子吧:P11 “当我们没有教学之忧时,我们便成了伟大的教育家!”唉,一言难尽啊!P26 “骨肉间的亲密荡然无存……在这失眠的夜晚,我们又想起了那仪式般的阅读,那时他还小,每天晚上,我们待在他的床尾——固定的时间,永远不变的姿势——有点类似祈祷。那沉默的时刻,是白天喧嚣后的暂时休战,是摒弃所有琐碎之后的重归于好,是故事开始前的沉心静气,那才是我们真正的声音,故事的篇章也像礼拜仪式一样日复一日地延续……是的,每天晚上阅读故事起到了起到最美好的功效,它最无私、最不需要思辨,而且只关注人类:所有冒犯都可以在此时得到赦免。我们不作任何忏悔,我们不强迫自己去追求永恒,这是我们之间心照神交的一刻,文本让我们独立于世,那座唯一值得追求的天堂——亲密——又回归到了我们身上。也许我们没有意识到,但我们发现了故事最主要的功能,广泛地说,即艺术的功能,给战斗的人类颁发休战书。爱在这一刻得到了重生。而且是无偿的。”嘿,你有没有小时候缠着父母讲故事的经历呢?以前真没发觉这种睡前故事竟有这么神奇的功效?之后的年月里,为什么父母孩子之间缺乏沟通,也许只是少了这些契机吧。P45 “太懒?难道就是因为太懒?不是的,他有他自己的节奏,这就是答案,他的节奏不一定非得是另一个人的节奏,也不一定非要和生活的节奏保持一致,他有他自己学习阅读的节奏,他知道自己进步了,也知道在哪里又突然退步了,他清楚自己什么时候求知欲过剩,在午睡中久睡不醒,那是他在消化,他也渴望进步,他也害怕失望……只有我们这些“教育家”是东敲西逼的高利贷者,知识的占有者,我们出借知识是为了拿利息,必须有所回报。快给我们看收益啊!否则,我们就要疑神疑鬼。”是啊,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那些不擅长读书的孩子如果没有遇到理解他的父母老师,简直太不幸了。我们从小就被教导凡事一定要有所回报,可是真是这样吗?为什么不能让孩子随心所欲做喜欢的事呢?社会不允许。唉,这个社会!P52“他是一位苛刻的好听众。”入戏之后,他依旧会是一位好读者,只要他周围的大人能继续供给他这种热情,而不是考验他的能力;能刺激他学习的欲望,而不是急着要给他布置复习作业;在他学习的过程中能继续陪伴他,而不仅仅是在拐角等他;愿意浪费几个晚上的时间,而不是拼命争取时间;让他在现时的努力中充满动力,而不是拿他将来的出路危言耸听。不要让原本的快乐成为负担,为他维系这种快乐吧,直到它被学校拿来当成作业,这时,以任何一种无偿的文化知识为基,让他们自己在作业中重新体验到无偿的快乐。end唉,多少家长、老师能做到?阅读的快乐变成负担,我现在准备论文就是这种感觉。P125 “小说的真正乐趣整是系于发现这种矛盾的亲密感:作者和我……文字的孤独需要我通过自己内心孤独的声音帮它复活。老师只不过是这一过程的媒介。当时机成熟了,他就会踮着脚尖悄悄离开。”有些作者能够唤醒你,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比如莫迪亚诺。我接下来写的只是看完了这本书后想到的几位老师,与DP的这本书基本没什么关系。不用看。Oh captain, my captain. Oh hero, my hero!当得知罗宾·威廉姆斯去世的消息时,我和室友第一个想到的句子,我们一起吟诵了它。我忘记在《死亡诗社》里,他是在什么情况下朗读了这首惠特曼的诗,站在课桌的那一刻吗?还是在山洞里的那次?电影又叫《春风化雨》,是因为这样一位优秀的老师影响了很多学生。其实片子是高中看的,而且看着看着我睡着了,所以我对情节真的记不得多少了。但是罗宾·威廉姆斯饰演的角色却成了经典。而本书作者,Daniel Pennac,小时候淘气厌学,写过《上学的烦恼》的他,就是在学习生涯中遇到了一位这样的好老师,后来走上了写作之路。看这本书,他谈阅读,我想起了我的语文老师们。教过我语文的老师屈指可数,每一个都记得,风格也各不相同,对待阅读更是如此。小学1到3年纪的启蒙老师,直到今天我依然对她充满感激,也许下次我在路上见到她,会礼貌地跟她打个招呼吧,甚至我也想,跟她好好聊聊,告诉她,谢谢你!她字写得漂亮,事实上,我所有的语文老师字都好看,每天中午,她都会带着我们一起练字,评选写得最好看的。我只能记得几个字,我,的,小,时,候,夜,夜这个字我是第一个被划圈的。关于读书,我记不得太多了,但我记得她会让我们背诵一些句子,段落,有一句我到现在都记得“红的像火,黄的似金,白的如雪,紫的犹如茄,一丛丛,一簇簇,开得到处都是”,在当时那么小的年纪,若是能写出这样的句子应该是太棒了吧。当时她还组织了一个“红读小组”,题目什么意思我现在不知道了,组织过谚语,歇后语的比赛,谚语我得了第一名,因为我有一本日历,里面全是谚语;歇后语好像没有结果,因为凉皮有一本歇后语词典,在那个还没有网络、没有百度的年代,还挺怀念的!最感动的是,在我小小的年纪里,她没有扼杀我的好奇心,我总是有奇奇怪怪的问题,有一次学《瓦特和蒸汽机》,周五打扫卫生擦玻璃的时候,我问她,祖母的反义词是什么啊?祖母没有反义词!哦,不是所有的名词都有反义词的。4到6年纪,新的语文老师,挺后悔的,她当时规定我们每天要读书,要做记录,要家长签字。就像书里说的,是因为太强制了,还是自己那个时候太不懂事了,总之我从来没有认真地、好好读过书。那个时候我在书店里买了高尔基的《母亲》,狄更斯的《雾都孤儿》,和谁写的什么《神秘的花园》,我每天就开始瞎编读了50页,搞笑,我哪里读得懂?我那会还天真地以为高尔基是个中国人,我好奇为什么有些书就是名著,拜托,你读的都是缩译本啊!但那时,我迷上了杨红樱的马小跳全集,当时真的是10几本追得叫一个认真啊,还有《女生贾梅》、《男生贾里》,然后六年级暑假我还自己开始写小说,好伟大啊!每天中午,她还会让我们背诵优美段落,然后我买了一本好词好句好段大全,从中摘录,呵呵,应该不止我干过这种事吧,总之,如果我将来有小孩,我一定不会让他这么做的!!!初一到初三,男老师,从此陷入了读作文的怪圈,事实上,这也是我最悔恨的3年。中考无压力,完全可以好好利用多读点书,没有后悔药。那个时候,开始订作文选,写出来的东西没有感情,基本上都是抄袭,初二暑假迷上了百家讲坛,易中天讲的三国,还要什么康震品李白,品苏轼啊,但我从来没有好好读过他们写的诗和词。初一,开始追哈利波特,第一部一个晚上读完,第二部2个晚上,爸妈让我早点睡,我就偷偷躲在床下面熬夜看,书都是从一捆草同学那里借的,事实上,我们那会也读名著,他特别爱买一个系列,他说要集齐那个系列的名著,100多本呢,事实上,当我现在学了法语,知道译本有好坏之分的时候,我好想奉劝他断了这个念头,因为那个系列是缩译,而且以我现在的眼光我不喜欢。别的女同学疯狂地看言情小说,我竟然不为所动,就连初中我看过的唯一一本不是很有名的言情小说,还是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的,我真的是个奇葩吗?高中3年,我遇到了一位影响很大的语文老师,上师大毕业,她选择回到那个屯子,刚开学,她就给我们班买了好多书,我选的第一本好像是汪曾祺的小说选,之后还读过三毛,路遥,张爱玲,事实上这些作者我真的是从高中才知道的。还要被我们班翻烂了的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落落《年华是无效信》。她对我影响深,倒不是说我在那3年里读了多少书,其实我没读什么,忙着应付高考,每天找她最多的也是分析试卷,而是她培养了我对于阅读的热爱。就像作者在书里提到的,不是教你阅读,而是教你喜欢阅读,兴趣才是最好的导师。当我现在每天埋头在书籍的海洋里,我总会想到她,也有很久没有见她了,下次见面,我不确定是不是还有共同话题,毕竟我局限在法语文学的世界里太久了。还有她培养起我们对时事的关注,对社会现状的注意,慢慢地,在高三,我觉得,我总算摆脱了背作文、看作文书的怪圈,从李白、杜甫中跳了出来。不过有一阵,我好像陷入了唯美主义的陷阱里,读安意如,现在也不喜欢了。那会,还从政治老师那里借图书证去顶楼的图书馆里借书,从开始的什么迟子建、谁写的《余震》,到后来开始借练习题、语法书,唉!高三暑假,我看了《何以笙箫默》,言情小说的经典,留给我的影响也是至深啊!提这一句话是因为最近在播电视剧啊!大学,与其谈论教我一个学期大学语文那门科目的老师,不如谈谈我的法语老师吧。几年前我对自己说,如果有一天,我一定不会把你放在各位里面,因为你就是我最感激的老师。懵懵懂懂开始学法语,却从来没有兴趣掀开法语文学的大门一瞅究竟,直到大一下,新老师。那一年的世界读书日,她向我们推荐了一本书,金龙格老师译的《青春咖啡馆》。但我猜,我们班没有一个人去图书馆借这本书,都当耳旁风过去了。之后几节课,她讲语法,会引用书里的句子。一次是开头,咖啡馆有两扇门,一扇宽的,一扇窄的,而她总爱从那扇窄的门经过。还有一次讲imparfait,引用了一段列车经过的描写。她喜欢找人朗读,包括这学期修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她也是如此。最开始,我挺奇怪的,都大三了,课程又这么紧张,为什么要念书啊?所以每次,轮到我念的时候,我都是糊弄的心态随便念念。直到,我在这本书里似乎找到了答案,有的时候你未必能够看得进去一本书,你觉得它又厚又难又艰涩,但是当你高声朗读的时候,似乎发现没有那么可怕,而且还有些美呢。我猜她应该很喜欢听有声书,她曾经还发给我过《chagrin d’école》的音频,可惜我没听,过了这么久,我才慢慢理解她。她还教大三的精读课,会和学生一起看书,很遗憾,我没有听过,这学期,他们一起学习了Camus《l’étranger》, Modiano《Dans le café de la jeunesse perdue》,Reza《“Art”》。我知道是斜体不是书名号。我想象他们一起朗读的场景,年复一年,那些学生未必能懂她的良苦用心?总之,她将我带领进了法国文学的世界,因为她,我认识了Modiano, Reza, Romain Gary,这学期,我对《旧制度与大革命》也有了新的认识。谈到作家DP,上翻译课,她引用过几个他的句子,因为那会她在翻他的一本大玩文字游戏的一本书,这是个病句。期中考试,她还出了DP写的一段致读者,可我脑残地翻译成了通知,然后这就成为我和Noemie的一个梗,以至于我对DP的印象真的不好,恨屋及乌,要不是这本书还有他本身的经历,我会对DP一直厌恶下去吧。以上是昨晚写的,写不下去了,最后,说一句,谢谢你们!

精彩短评 (总计20条)

  •     师姐译的应该,这个系列的都不错,对DP瞬间转粉,也找到法文版的了,还有上学的烦恼,抽空看下,这本书会带给你思考!
  •     最后一章提到的十条关于阅读者的权利很有参考价值。
  •     我真的不知道这本书想说什么……
  •     “阅读为我们照亮生命之美的矛盾,也为我们揭示悲剧生活的荒诞。我们阅读的理由就跟我们活着的理由一样离奇。”
  •     很牛啊。教育孩子阅读的借鉴意义很大
  •     我首先漫不經心的注意到被規矩攤放在展臺的書 開本很小 我看清毫無特色的封面仍然不記得作者的全名 隨意翻來第二頁 正中間寫著數字2 讀到動詞的“讀” 和問句“為什麼讀” 因為閱讀或是生活還是習慣 最後有好多的因素我被吸引 讀到第100頁捨不得放下 又要繼續重蹈覆轍的回到現實去了
  •     很好读,关于父母给小朋友讲故事的部分我很喜欢,可惜他提到的那些大作家的作品我都没有读过。
  •     教育题材难得写的讨人喜欢
  •     赞同作者的观点 一口气读完 非常舒爽 中国学生应该是没时间阅读吧。自我感觉。没有被逼迫阅读只有做题。后面很有共鸣。
  •     坚持读下去,小呼呼的阅读教育
  •     一部讨论阅读的随笔。为何很多人不喜欢阅读呢?小时候,爱听故事,看连环画,后来到学校学习语文,开始划段落,归纳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否则零分。教条、命令式读书扼杀了阅读乐趣,让人厌恶阅读。作者试图通过此书唤醒阅读欲望。与其作者在讨论阅读,不如说在讨论教育。
  •     作者如死亡书社里的魅力教师。
  •     如何让孩子爱上阅读
  •     不习惯这样的小说吧
  •     我想如果我有孩子的话,我一定会念给他听的。改变了我对读书的很多看法
  •     “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 阅读是一份礼物”
  •     傻傻的以为这是一部小说呢,结果是以随笔的形式讨论了读书的问题。。。
  •     审视了自己阅读的目的,看完后对阅读的心理负担减轻了很多呢。
  •     閱讀的理由和活著的理由一樣離奇。
  •     关于阅读的随笔,写到了儿童对于读书的兴趣以及读者的权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