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余饭后话桐城

出版日期:2012
ISBN:978972979667X
作者:吴业申
页数:423页

内容概要

吴业申,民俗研究和古代文化研究者。

作者简介

自  序

我自幼爱读书,但从未想过要写一本书,至少四年前是这样。直到前几年亲历了一个朋友宗族修谱的全过程,才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读书笔记整理出来,告诉身边的人,发生在桐城的历史。
生于桐城,近得桐城文化之瑰宝,是桐城人的幸福。我所感受到家的氛围是——我家五代人都在读书,再往前追溯是庐江的吴氏和茂林的吴氏,文风之盛,不逊于古文都。我的曾祖母是桂林方氏之女,祖母是北乡唐氏之女,均出自知名的教育之家,在我的记忆当中,她们没有过高的学识,但她们的思维和行为,却充满了文化底蕴。
我对古代桐城的了解最初来自于祖辈丰富地讲述,来自于我家破旧的小书柜。祖母说,我家的书柜曾经放置在最不雅的角落,书在我们家待遇这么差,是因为特别的历史时期我们家的宗谱捆在柴薪之中都没保住,家人总结教训把书柜放在粮仓里、木材中、粪桶旁,不论外界空气是否平静,我家的小书柜们总是顽强地存在着,我儿时的记忆已经没有文革的印象,所以我成了这些橱柜的主人之一。回想起来,脑子里有记忆的只是不完整的《三字经》、曾经能够部分背诵的《孙子集注》、桐城孔城人写的《戴南山集》、有趣的《洗冤录》、偶尔翻阅插图的硬皮《石头记》……这些竖排的文字,没有直接给《茶余饭后话桐城》添加素材,却使我读四库、读县志时有了回归感。
在我混沌初开的时候,祖父枕头下有一本“天书”,就是《易》,我经常在祖父席前翻弄上面的怪图,一天祖父拿出另外一本黑色硬皮的旧本《辞源》,找到卦爻分配到一年四时、十二月、二十四节、逐天、逐时的内容给我讲解。我上小学时已经是改革开放多年了,所以我知道了那不是迷信,是一种中国古代一种权威的计算方法,是一种文化,也是一种哲学。祖父说那只是旧时训练人脑思维的一种学问,如今新社会有了新的教育方法代替它了。这些知识给我解读古文化打下了基础。
多数朋友说起桐城的人或事,总是要说起桐城文派,两者分不开。桐城就是这个环境。《茶余饭后话桐城》不是宣讲正统的桐城文派或者桐城文化,但不管是否存在争议,我想,还是要成书的。
我有读野史、记笔记的习惯,因为正史我没有资格去抄录它,而野史却包含大量信息,有玩味,如果固执地认同野史必然得罪学正史的人们。至于民间传说,也是发展变化的,弃之可惜,而录入又乏严谨,思之再三,还是粗线条的收集一些。
我喜欢读各种宗谱,从朋友们那儿得到不少影印资料,对本乡宗谱也最感兴趣,因为可以与身边的朋友们热烈地讨论。桐城的宗谱很多,这也是文化兴盛的表现,有不少家族认为这是不可示人的,列入当代的隐私,只是每逢大年三十,供在堂屋里。宗谱的真实性比较高,但大多存在的问题是只记功,不记过,不管怎样,宗谱的研究价值界于野史与正史之间,甚至更高。
桐城文化突出的是历史、文作、家法、乡歌、戏曲、诗赋,而这些又是相互揉合的,单独观之,深入不了。桐城在每一次改朝换代中都被洗劫一次,留下的古迹文字记录并不多,尤其是对人物事迹的记载,来源仅限于官志和宗谱,旧事写成文字并传下来的只有书籍,故笔者收集为主,挖掘为辅。
外地友人来了,都对桐城的人文历史非常感兴趣,这本《茶余饭后话桐城》,作为书,如此粗糙,拿不出手,作为故事,友人们都爱听,故而勉强付印,能凑合成一曲新时代的“下里巴人”,就满足了。
由于笔记整理成文之后地方口味太浓,桐城的特点又是古文多,需要加入大量注释,工作量增大。我是个无理想无追求的人,雅称淡定,实则迟钝,没有预见能力,又是田坎上栽芋头——外行,所以,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学者指正读者批评。


 茶余饭后话桐城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