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之年非玩不可的1001款游戏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1
ISBN:9787511718716
作者:【英国】托尼•莫特(Tony Mott)主编
页数:960页

内容概要

本书主编托尼•莫特(Tony Mott)作为业界圣经级电玩杂志《Edge》的多年首席主编,有着长达三十年的电子游戏经验,其中十五年是在游戏产业打拼,对电子游戏自1962年作为娱乐形式诞生起至今的发展历程有着深刻的认识与了解。

书籍目录


引言
游戏名称索引
1970年代
1980年代
1990年代
2000年代
2010年代
撰稿人
游戏开发商索引
图片来源
致谢

作者简介

本书豆列:http://www.douban.com/doulist/2602718/
作为持续热卖的“1001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有生之年非玩不可的1001款游戏》将为你献上一份详尽的游戏指南,带你领略史上最伟大的电子游戏的风采。从早期经典到最新热门大作,本书汇集了各类兼具人气与评论盛赞的作品、冷门佳作,以及曾经改变游戏发展历史的里程碑式经典。
中文版 根据英文第2版制作,收录了截至2013年的1001款值得你了解与尝试的游戏佳作,其中包括《太空侵略者》(Space Invaders)、《爆破彗星》(Asteroids)、《吃豆人》(Pac-Man)等最早将电子游戏推向世界的街机经典,让雅达利、Sinclair、Commodore等品牌家喻户晓的电脑游戏,以及《光晕》(Halo)、《侠盗猎车》(Grand Theft Auto)、《生化危机》(Resident Evil)等早已成为流行文化符号的主机平台大作。
电子游戏是世界上最具动感活力的娱乐方式之一,《有生之年非玩不可的1001款游戏》不仅为读者奉上这一娱乐方式的终极攻略,更是骨灰级玩家和游戏菜鸟不容错过的佳作。本书中的每个条目都配有该游戏的实际操作截图,附上详尽的发售日期与游戏平台介绍;更有知名游戏评论权威解说,详细点评每款游戏的操作、艺术水准及对相应游戏类型的突出贡献。
“不管你身在何方,不论任何性别年龄,你都不能说这世上没有对你胃口的游戏。在这精心挑选的1001款游戏中总有一款适合你,希望这些游戏能够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正如它们影响了我与游戏结缘的一生。”
——彼得•莫利纽克斯(Peter Molyneux),游戏开发设计师,本书序言作者
“本书撰稿人中有很多是我所钟爱的。即使我还没有拿到这本书,我都可以向你保证它绝对是本值得拥有的佳作。”
——摘自知名综合性博客BoingBoing.net
“《有生之年非玩不可的1001款电子游戏》由来自全世界的专业电玩评论家团队编写,以时间顺序编排,完整地呈现了电子游戏自20世纪70年代发展至今的辉煌历程。”
——摘自国外知名游戏博客Kotaku.com


 有生之年非玩不可的1001款游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游戏是大部分经过少年时代的70后80后90后回忆中不能抹去的一丝记忆。不管是PC游戏,手机游戏还是PS游戏,都是起源于红白机那一方小小的盒子。这个盒子寄托了童年对于世界童心未泯的想象和好奇。曾记起有那么多时刻,那一个小小的盒子似乎就像带有魔法一样的让小孩子欲罢不能,并且最终渗透为生命中美好的印记。而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对于游戏的态度即使不说是人人喊打,但至少是抱着不鼓励的态度。玩物丧志就是一个常年以来对于热衷于游戏的人群的一个定义。但是在欧美对于游戏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最早的游戏出现于欧美,随着载体的发展欧美的游戏产业也不断发展,最终成为成熟的文化产业的一个环节。而在近年来更是与电影行业,互联网行业相互融合,创造出了更大的收益。而游戏的制作水准也是水涨船高,不断的创下一个个新的里程碑。现在当我们讨论游戏,似乎不只是讨论游戏,而是讨论一种文化现象了。当谈到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游戏,我们不但会体会到游戏的娱乐性,甚至还能够从游戏中体会到它的文化内涵和美学趣味。因此在欧美出现了这么一本有关游戏历史的书,让游戏能够在大雅之堂登堂入室就不足为怪了。有生之年非玩不可,并不是指用现在的眼光玩仍然会觉得饶有趣味。实际上有的游戏现在已经很难再互联网上找到下载来源,也早就退出了流通市场。但是他们在资深玩家中的印象却可能久久都不会被抹去。游戏存在相互承继的关系,没有看起来十分拙劣的一代,就不会更加精美的二代三代。因此我们看到在书中一些早期游戏虽然看起来画面不够好看,但是不能够忽略这些游戏在当时出现的新锐性。一款好的游戏的出现,除了优秀的程序员实现编程以外,还需要完善的文学脚本和人物设定,游戏的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这本书带领我们回溯的这些游戏,就是一个个在系统工程开发下实现的综合体。游戏不只是玩物丧志的代名词。有生之年并不是非玩不可书中列出的游戏,但是看看书里面精美的图片和精准的介绍,这样一个游戏向你的邀约,要拒绝还真不容易。
  •     当受邀为本书作序时,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这不仅仅是因为本书集结了游戏评论界的一批翘楚,更是因为在我眼中,这是世界上最令人兴奋的一次娱乐狂欢。在我心目中,电子游戏一直都是打发时间的最佳选择,这一观念的产生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70年代。当时我在一家电器店的电视机和烤面包机之间发现一台《打乒乓》(Pong)游戏机。这款由雅达利(Atari)制作的游戏极其简单,无非是伴着“哔哔”的音效来回击打一个方形的乒乓球。但我立刻就爱上了它,我告诉自己这玩意儿我一定要买一台。于是我把这台游戏机抱回了家,连上家里的小型黑白电视……可半小时不到我就已经无聊得趴下了。十分钟后我把这台游戏机给拆了,只想看看这东西是怎么运作的——这台游戏机从此报废。      但我对电子游戏制作的痴迷丝毫不输给玩游戏的疯狂。进入80年代后,电子游戏开始风靡全球,我也开始频繁泡吧,倒不是为了喝酒,而是看中了每个酒吧角落里都必不可少的街机。我光顾电影院也不再是为了坐下来看一场最新上映的大片,而是为了玩一把摆在大厅里面的街机。当然游戏机厅里更是少不了我的身影。现如今许多游戏机厅——如果它们还在的话——都被冠以“龙蛇混杂”的恶名,但在当年,游戏机厅简直就是片魔法之地。《太空侵略者》(Space Invaders)、《爆破彗星》(Asteroids)、《防卫者》(Defender)等经典大作接二连三地出现,我常常置身这些黑暗的空间,沉浸于操纵街机屏幕上移动的外星飞船而数小时不能自拔。我体育不好,学习成绩又烂,但在这里我却找到了一技之长,并且可以把我的名字缩写输入每一轮的高分排行榜中。电子游戏成了我的生活,我决定做一款属于自己的游戏。      1980年,我有了第一台属于自己的电脑。那是一台古老的Acorn Atom。我迫不及待地编写出我的第一个程序:一个在屏幕上移动的点。任务完成后我在电视上运行这个程序,然后它出现了——一个自由移动的像素!那一刻,整个世界似乎都明亮起来,仿佛上帝从天堂降临人间。这种感觉就好像第一次听披头士,你会迫不及待想要去和每个人分享这份快感。自从我沉溺于电子游戏制作,电视也开始和电影一样成了对我毫无吸引力可言的存在。我买下了成堆带有输入式游戏程序【译注:type-in game,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在家用电脑上流行的一种游戏形式,把印在电脑杂志或书籍上的电脑程序列表输入电脑,然后才能运行游戏】的杂志,但这些游戏要么玩不了,要么和它所宣传的效果和配图相差十万八千里。起初我非常失望,但这也激励我在自己的游戏上发奋努力,这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了,从那时起我对游戏开发的热情就不曾有丝毫衰减,更别说我对玩游戏的痴迷了。      当我拿到这1001款游戏的单子时,我很高兴看到不少我的私人最爱榜上有名:《创世纪》(Ultima)、《地下城主》(Dungeon Master)、《沙丘2》(Dune II)、《命令与征服》(Command & Conque)、《超级马里奥64》(Super Mario 64)、《古墓丽影》(Tomb Raider)、《古堡迷踪》(Ico)、《永恒黑暗》(Eternal Darkness)、《合金装备》(Metal Gear Solid)、《半条命》(Half-Life)、《塞尔达传说:时之笛》(The Legend Of Zelda: Ocarina Of Time)、《光晕》(Halo)和《神秘海域2》(Uncharted 2)。岁月无情地在这些老游戏身上留下了痕迹,但即使是最老土的游戏中也包含着对游戏进化史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主题与设定,对于真正抱着严肃态度看待游戏的读者来说,本书向你呈现的是从70年代的襁褓时期至今,电子游戏令人感动的完整发展历程。      你可以把本书看成是一份你有生之年必须玩完的电子游戏清单,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展示这个社会和文化变革的一个过程。世界在电子游戏出现之前是一个样子,在电子游戏出现以后又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存在。游戏所带来的变革是巨大的,正是它们使得普通人能在分秒之间直观地感受那些极其复杂的尖端技术。在技术传播方面,电子游戏比任何一种电子媒体都做得更好(相较于掌握制作电子表格或学会使用文字处理器而言)。在当今世界,电子游戏的影响力无处不在。   电子游戏将继续改变世界。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游戏界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想想Facebook社交游戏产生的影响,玩家自制内容带来的冲击,独立游戏制作者面临的机遇,下载包的多样化选择(很久很久以前,要想拿到一款新游戏,在游戏发售和游戏上架之间可得等上一段时间;而现在你每天都可以下载不同的游戏资料包到你的电脑里)。任天堂的NDS和Wii主机为拓展游戏魅力做出了巨大贡献,而近年来微软和索尼也在这一点上迈起了大步。尤其是微软的体感设备,抛弃了传统的游戏控制器,代表着游戏历史上一次质的飞跃。这些变革让我们这些游戏设计者倍感压力,但对我们来说也是令人兴奋的挑战。      如今的世界变化之大是当年把《打乒乓》游戏机抱回家的我无法想象到的。不管你身在何方,不论任何性别年龄,你都不能说这世上没有对你胃口的游戏。在这精心挑选的1001款游戏中总有一款适合你,希望这些游戏能够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正如它们影响了我与游戏结缘的一生。    (彼得•莫利纽克斯(Peter Molyneux),游戏开发设计师 于英国吉尔福德)
  •     拿到这本字典一样的厚书时感觉十分诡异,这山寨的名字,金闪闪的扉页,罗列式的介绍文,怎么看怎么像一本前网络时代的恶俗粗糙指南。结果从序开始一篇篇翻完,天光已经大亮,累得手眼酸疼,却找回了年少时把一夜夜生命燃烧在游戏里的满足感。那时从来不会为第二天课堂上注定的困倦沮丧,似乎每次通关带来的满足感和余味都足慰平生。这根本就是本回忆之书,从魂斗罗到拳皇到暗黑到实况,每个男孩子(以及个别女孩子,她们该是多么招人喜欢)总有超过一半的业余时间奉献给了这些像素化的荡气回肠,让人惊讶于后来他们的人生路程仍能有机会千差万别。书中的介绍大多出自国外权威游戏撰稿人之手,大多故作冷静而稍带小聪明。其实一张截图加一个年份就足以让人神游天外。想用一段话概括星际、CS或GTA的发家史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它让我想起第一次买盗版碟时的“波螺油子”,那沿山地旋转而下的石条路数年前已经被高架桥击毁,无命可借。那个兼卖游戏光盘的馄饨摊下全是花花绿绿的碟皮,我花十块钱买回游戏最多的一张合辑,却没有一个能打到第三局。我一直保留着这张试玩版游戏乱炖,它给混沌无比的青春期带来一种有始无终的感觉。想起书中西方的观察员们涉猎不到的那些东方山寨式奇迹,想起初玩业界传奇《仙剑奇侠传》时居然不懂存盘,夜夜重玩,夜夜死在客栈外的窘境。想起NBA9X里棱角分别的篮筐和篮球,近二十年过去,一起忍受着BUG互相蹂躏的弟兄只要没去美国,还是会见面手痒。想起为评测盗版游戏合集殚精竭虑,几乎阅遍杰作与垃圾——所以书中PC时代大作竟然大半曾经上手。后来碟商干脆发信表示敬佩,期期寄来新作求评。也想起自己第一篇发表在杂志上的文章居然是长达几页图文并茂的关于游戏中服饰文化演进史的探讨。编辑说总编虽看不懂,但认为偶然发之能够提升杂志档次。想起学校里次数不多水平不高的正式实况对战中,自己固执地选择毫无优势的荷兰队。足球游戏玩家总做着同一个梦——带领自己不入流的球队完成制霸天下的伟业。这么多年过去了,似乎足球带来的伤痛仍然只能在游戏中化解。想起终于在网络游戏时代自斩伸向游戏的手。在我看来,游戏的真人社交化增添了可玩度与刺激性,却使质朴而隐秘的乐趣渐渐远离玩家。当然,那些学校电脑室里全班喊着号子对战《三国群英传》或者红警的记忆倒值得永不删档。这些也许是不再需要攻略书、密技集的时代出版一本伪百科全书的唯一理由。是不是该拿着它找当年的玩伴在并肩作战过的那页按个手印留念?虽然明知道不可能再为了任何一款游戏把大拇指磨红出茧(上一个通关的游戏好像还是《值物大战僵尸》),但还是忍不住打开仍然存在的游侠网,往迅雷里加入了一个庞大的进程。为了一切忍受和忍受不了的诱惑。

精彩短评 (总计30条)

  •     游戏辞典,翻此书就是为了回忆。我玩游戏犹如在白日梦里大哭一场,酣畅淋漓,醒来后看星空浩淼或日光灼人,形神恍惚,很久很久之后,会突然问自己那些梦还在吗?山穷水复“已”无路呀,人到三十不少年。
  •     补
  •     配图太差,内容写得话普通,入选的游戏也是偏欧美的口味(废话),游戏的百科全书自然算不上,不过给想真真正正了解游戏的初学者入门,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吧。反正里面提到的我也没全玩过,估计也就玩过四分之一左右的水平。
  •     别被封面和标题骗到,这书就差直接做成编年史了,Peter Molyneux的序言:『对于真正抱着严肃态度看待游戏的读者来说,本书向你呈现的是70年代襁褓时期至今电子游戏令人感动的完整发展历程』。篇幅虽然短小但涉及信息很广,稿源都来自资深评论人,而且不是随意分配
  •     想起来就看一页,买来一年之后终于看完了= =其实觉得介绍得有点不到位,尤其是后半本对每个游戏提供的必要信息太少,读过后对作品本身依旧没什么了解。倒是深刻意识到西方那边是真爱车枪球类型啊……
  •     没意思。没文化没背景,只有简短的介绍文,可惜了游戏。不过拿来做编年史整理一下游戏文化的发展还是可以的。
  •     蒙奇奇们要全部玩!
  •     补刀。神一样的中央编译总是能出大部头的好玩的书啊。大多数游戏都好古老,当历史词典翻翻
  •     好吧,大部分只是听过
  •     青春都J8玩儿没了
  •     (学校图书馆)游戏的发展已经超乎想象了,未来会一直关注!
  •     1
  •     和电子游戏世界脱节太久了,很多都已经不知道了·
  •     video game's life sucks
  •     看这种年鉴类的东西,本来是用来沉浸式怀旧的,偏偏撰稿人都写的挺不错,看开心了。
  •     培根有云,读史使人明智,所以大概浏览了一遍,算是游戏界的历史书吧。
  •     很西方的视角 可以随便看看 ps看到了很多回忆 @三联韬奋
  •     英国人的观点,自然少了很多大东亚玩家喜欢的游戏,比如三国系列,信长系列。赛车游戏过于多,策略游戏里居然没有提及铁血联盟2!
  •     无聊之时的游戏寻觅指南,目前攻略进度尚未到五分之一……
  •     畅销全球的“1001系列”之一,收录1001款经典游戏,领略史上最伟大电子游戏的终极指南。
  •     可以
  •     游戏还是偏重欧美口味,中国人爱玩的现有介绍,比如大富翁、仙剑、麻将等。不过看看也算回顾了游戏发展史。书制作还是不错的,内封的土豪金太亮眼了,十分喜欢不错。
  •     极难得
  •     肯定要玩!
  •     在书店里翻过。红白机部分的图片分辨率比较低,全是马赛克,不管什么原因吧,总之很遗憾。
  •     图片和黑体字
  •     编辑
  •     没有尾行差评,以及,图渣。
  •     游戏大典!要读一辈子也读不完的书~ 重点就是一直在读…
  •     读过原版。kindle阅读效果不佳(黑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