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山孩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2
ISBN:9787020096039
作者:戴明贤
页数:325页

章节摘录

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三十四岁。    纪事:在郡修《遵义府志》。    民谚“冬冷皮,春冷骨”,子尹自来营养不足,又好静不好动,因之体质单薄。有一天向晚没加衣裳,就受了风寒,睡不好,听了一夜淅淅沥沥的春雨,在心里对书院学生讲话:    穷人乃富骨,春服三重棉,一刻偶不戒,遂为风所缘。故知终日间。    违己即生患,老氏云无身,此语或未然。(《病夜听雨不寐示诸生    四首其一》)    未病时倦作,病中念徒多。可动尚如此。或死将奈何。所以贵有    我,手足岂得过。静言思百年,已往悔复那。(《其二》)    春雨如有情,隔檐一夕语。病骨负尔多,不共耕者苦。明日我山    前,泥浆满黄牯。呻吟亦良慰,卧看锸灯鼠。(《其三》)    我年二十时,终年不识床。对书见日落,忽复窗已光。今日万不    如,坐看汝辈强。奈何惜精力,徜徜而徉徉。(《其四》)    穷人生了富贵命,春天还要穿厚棉衣。稍微疏忽,就被寒风盯上了。所以从早到晚都应当注意身体的感觉,稍为疏忽就会出问题。《老子》说“无身即无患”,这话不一定对。“有身’’已是事实,改变不了。    没病的时候什么都懒怠做,生起病来又想着做这做那。手脚灵便的年纪尚且这样,以后老了怎么办?所以正要珍重这“有我”,手勤脚快,不可得过且过。静中回忆逝去的日子,多少事情悔不转来。    春雨有情,隔着屋檐,向我絮絮叨叨了一夜;可惜我病骨支离,不能同农友们一起下田耕作,辜负她了。一个人躺着,眼睛瞅着老鼠偷灯油,心里想象明天田坝里热闹非常,牛们浑身稀泥拉着犁铧的情景,虽在病中,也觉欣慰欢喜。    我二十来岁的时候,一年到头不知道床有何用。太阳落山时在读书,天亮了还在读书。而今万事不如人了,只能坐着看你们身强体健,干这干那。可一定要爱惜青春,及时努力,不可因循荒废了啊。    子尹此时才三十三岁,可是早已多次在诗中伤老嗟衰了。这是他体质荏弱、营养匮缺、处境蹇困、性情善感这四个因素引发的“综合症”。    但是,他虽时有萧飒之感,却从没患上自闭症或忧郁症,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是牵挂的对象:    佳人一别一岁余,遣二茅龙为致书。古宅嵩阳渠好在,东溪明月近    何如?未知前面路犹几,止觉今年头易梳。寒食清明将到了,可来    共吃桃花鱼。(《桃花二首其一》)    不见你这位美人(桃花)一年多了,我派两条茅龙给你送这封信去。嵩阳古宅别来无恙罢,东溪明月近来如何呢?我不知道还有多少年好活,只发现今年头发更稀少了。清明节快到了,请来尝尝我们这里的桃花鱼罢。    桃花李花历乱开,一日吟此一万回。燕子不情竟无信,黄莺无故亦    不来。时时清昼独此酌,兀兀醉眼临高台。锦绣江山想仙去,茂陵    刘郎真蠢才。(《其二》)    桃花李花开得热闹,引得我每天来观赏一万次,吟哦一万次。无情的燕子一点音信没有,黄莺也无缘无故不来了。不去管它们,我独酌独饮,独醉独赏。人间这样美丽,那位埋在茂陵的汉武帝刘策居然想做神仙,真是个蠢人!    只要面对自然美景,子尹就变成了另一个人:开朗、风趣、兴致勃勃。盼桃花早开、怨燕子迟来、整日流连花树之间。想象力也超越自然:遣茅龙送信、邀桃花吃鱼。用李白诗:“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尤其第二首,逸兴遄飞,妙手偶得。    “桃花鱼”是黔北桐梓新站溪的一种鱼,头上红斑宛如桃花瓣,因此得名。子尹由桃花联想到桃花鱼。    立夏这天,子尹在郡署园子里散步,发生在荷塘的一个小景,撼动了他的心弦:    绿荷扶夏出,嫩立如婴儿。春风欲舍去。尽日抱之吹。对此伤我    心,泪下如缏縻。天岂欲我穷?天岂欲我衰?日月自见多。大化谁    能持!栏边秃尾雀,摧老看众嬉。微物亦有然,聊复酒一卮。(《春    尽日》)    绿色的荷苞随夏气长出水面,像一个嫩生生的婴儿。不知为什么,春风像是定要把它灭掉,整天对着它狂吹。这景象叫我伤心,眼泪成串地掉下来。难道上天是在暗示:我就像这株小荷,天意要我贫困、要我衰老吗?转念一想,不是天意,而是日月积累叫人渐渐向老,这个过程谁也遏止不住。这时又见池栏上站着只老家雀,老得尾巴都秃了,它望着小雀们蹦跳嬉戏,神态坦然。你看,连这种小东西也知道顺应运行之理,我伤感什么呢,再去喝一杯罢。    ……    P127-129

前言

一个诗人的存在和发现    邵燕祥    郑珍,生卒于一八0六至一八六四年间,是十九世纪上半叶的一代诗家,更是中国诗史上一个巨大的存在。然而这位生于偏远的贵州山乡,曾短期出任小官却大半生穷愁潦倒的诗人,虽为乡邦文献所记载,也只获少数文史钜公给以青睐,而对于现代一般的新旧文学爱好者,他几乎是从没听说过的陌生人。    这正像一颗行星,就其体量看是一个巨大的存在,然而高悬天边,寂然悄然,泯然于众星之间,等待着发现。    我之知有郑子尹,是一九八二年一个偶然的机遇,来贵阳和遵义旁听黎庶昌国际研讨会,才了解到郑子尹和莫友芝与黎庶昌同为“沙滩文化”的代表人物,但那一次除了弄清遵义市区子尹路命名的由来以外,于其人其诗仍是一无所知。    本书的作者戴明贤,据他在自序中说,对这位乡先贤也是从懵然不知,经人点拨,在十年动乱中偷暇精读,乃得成其知音。戴明贤对遥远天际这颗诗星的发现,并著为此书,带领我,也将启发众多今天与尔后的读者感知这颗星的存在,接受这颗星光芒的牵引。    套一句熟语,如果子尹先生在地下或天上有知,也该会感谢戴明贤为他写这卷“诗传”的劳绩。让更多后人走近这位寂寞百年的诗人及其诗作,也让这些心血浇溉的生命史、社会史不致湮没于岁月尘沙。说来可怜,我刚打开书稿时,竟不知道郑珍是郑子尹的本名,子午山是他家乡的山,别署“子午诗孩”则寄托着他对慈母的孺慕之情。待读到最后一页,这位陌生的诗人,已经成为我声息相闻的近邻,忘年相交的契友,可以月下同游,可以花前对饮,可以雨夜联床,甚至是结伴奔波在逃难路上,可以互相倾诉共同的忧患与各自的悲欢,而不问是十九世纪还是二十一世纪了。    戴序中介绍了晚清以来诸家对郑诗的崇高评价,皆是有所据而云然,并非溢美之词。人们将他置于唐宋以来的大家、名家之间加以论列,多是从他与各家风格的异同来突出他的优长。这是学者之言。在像我这样的诗歌爱好者,或多或少读过一些传统诗作,且各有偏好,自会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有所欣赏,有所品鉴,不必拘泥于论者的排名,也可以说,读诗,读好诗快我胸襟,斯为得之,又岂在为诗人排座次哉!    不过,从接受心理来看,一个读诗的人总有更容易引起共鸣的题材和风调。读郑子尹写自己亲历的穷愁坎坷,写周围的民间疾苦,总使我想到杜甫、白居易以至皮日休,偶写乡居闲情,又使我想起储光羲、范成大,而诗人主体,更使我想起黄仲则、龚自珍。然而这只是某些近似而已。郑珍就是郑珍。这部“诗传”的好处,正在戴明贤创为“以人驭诗,以诗证人,因人及诗,人诗共见”的体例,避免了单纯的传记“见人不见诗”(往往需要另找诗集合参)和单纯的诗集“见诗不见人”(往往需要另找有关诗人的史料),为读者节省了翻检之劳,也更利于知人论世~不但有助于读者了解了历史的大背景,而且交代了诗人的具体处境,乃知一词一语,都自有心路历程,不是无病呻吟了。    戴明贤这样的写法,也许不是学术论著的取径,却十分适合向一般读者“普及”一位诗人诗作,犹如陪同游客进入一条花径,一片丛林,随引随行,即景指点,远胜遥对着草木花树,空泛地说花有多么香多么好看,树为什么有的曲有的直了。    我之知远在贵州的戴明贤,比我之知郑子尹早十来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拜读了他写的历史小说《金缕曲》,心向往之。文革后的文学界不断发现被不正常年代埋没的人,也发现了戴明贤,《金缕曲》选载于《小说选刊》。后来1992年我在贵阳见到了他,这是我们缔交之始,于今也有二十年了。二十年来,读到他默默地写的好几本书,例如关于安顺,他口数家珍,我从他的笔下,真正感到了一个作家对家乡热土的感情,与对这片土地上的文化遗存和风土人情的熟悉是分不开的,也是做不得假的。戴明贤如此,一二百年前的郑子尹也是如此。读了戴明贤这部写郑珍的“诗传”,读了经他精心摘引、解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串讲”,而是融入了自己的心会)的郑诗,贵州这片曾经多灾多难、边鄙贫瘠的土地,变得于我亲切起来,诗人郑子尹的身影,也在他的亲人、乡邻、挚友和学生之间,像浮雕一样突现出来。    我相信,郑珍——子尹先生和他的诗的巨大存在,一经这次的发现,将永远不会被中国人忘记或忽略。    2012年12月25日

名人推荐

多年来,明贤兄不仅对贵州历史文化的开掘与书写,不遗余力,而且每有新作,必要进行学术文体、叙述文体的自觉试验,从《一个人的安顺》,到《物之物语》,再到这部集编年、纪事、译述、注解与评议为一体的复调文本《子午山孩:郑珍人与诗》,一步一个台阶,显示了不竭的创造活力。——钱理群二十年来,读到戴明贤默默地写的好几本书,例如关于安顺,他如数家珍,我从他的笔下,真正感到了一个作家对家乡热土的感情,与对这片土地上的文化遗存和风土人情的熟悉是分不开的,也是做不得假的。戴明贤如此,一二百年前的郑子尹也是如此。读了戴明贤这部写郑珍的“诗传”,读了经他精心摘引、解读的郑诗,贵州这片曾经多灾多难、边鄙贫瘠的土地,变得于我亲切起来,诗人郑子尹的身影,也在他的亲人、乡邻、挚友和学生之间,像浮雕一样突现出来。——邵燕祥尼采说他只爱“用血写成的书”,郑珍的诗真正是用血写成,具有极大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戴明贤

媒体关注与评论

多年来,明贤兄不仅对贵州历史文化的开掘与书写,不遗余力,而且每有新作,必要进行学术文体、叙述文体的自觉试验,从《一个人的安顺》,到《物之物语》,再到这部集编年、纪事、译述、注解与评议为一体的复调文本《子午山孩:郑珍人与诗》,一步一个台阶,显示了不竭的创造活力。    ——钱理群        二十年来,读到戴明贤默默地写的好几本书,例如关于安顺,他如数家珍,我从他的笔下,真正感到了一个作家对家乡热土的感情,与对这片土地上的文化遗存和风土人情的熟悉是分不开的,也是做不得假的。戴明贤如此,一二百年前的郑子尹也是如此。读了戴明贤这部写郑珍的“诗传”,读了经他精心摘引、解读的郑诗,贵州这片曾经多灾多难、边鄙贫瘠的土地,变得于我亲切起来,诗人郑子尹的身影,也在他的亲人、乡邻、挚友和学生之间,像浮雕一样突现出来。    ——邵燕祥        尼采说他只爱“用血写成的书”,郑珍的诗真正是用血写成,具有极大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后记

郑珍的《巢经巢集》,我小时候就从父亲的书橱里看得眼熟,但只记住了这个怪怪的书名,内容一句没读过。初中以后自己选诗读了,多年里只知道那些名声显赫的大诗人,其余不屑一顾,很有点势利眼。文化大革命闹起来时,我已与四十位同仁一起,在此前的“四清”运动中,从供职的省广播电台下放到大方县百纳中学教书,躲开了城市里的红色恐怖。学校经常停课,教师空闲很多,有的学中草医,有的学剪裁缝纫,有的终日清谈,各行其是。我知道写小说不能碰了,就拾起了丢荒多年的儿时爱好:刻印临帖;同时起意学做旧体诗词,抱着杜甫和苏东坡的五古七古恶补。一九七三年初回到贵阳,与春茗词人陈恒安前辈恢复了联系,他看了我的两首习作,欣慰于有人不忘此道,鼓励了一番,并郑重地说:我们贵州人学五七古有“不二法门”,就是巢经巢。不久,父执志斋吴晓耕先生从安顺专程来贵阳探视卧病的先父,我陪他去省博看陈先生,两位老诗人谈得很开心。分别后互赠七律,陈诗说“别集共尊三不惑,汉亭惟仰一且同”,上句说的是他俩的老师杨覃生(诗文集名《三不惑集》),下旬即指郑子尹(别号之一日且同亭长,且念居音)。于是我知道郑诗非读不可。    但那时找不到。连陈先生自己的一部,也在此前送给从苏州回贵阳探亲的老友谢孝思先生了。几年后,“文革”结束了,文艺创作又合法了,我出差上海,在旧书店发现一部《巢经巢集》:中华书局聚珍版,小开本,连史纸精印四册,品相极好,一时间心跳怦然,惊为艳遇。要问定价几何?定价一元六角,合四毛钱一册。携去拜望陈先生,他爱不释手,但我寻觅多年方得如愿,也实在难以割舍。如今,我已藏有郑集数种,包括珍贵的家刻本(五之堂主人舒奇峰君搜获两部,慨然分赐),而陈师谢世已近三十年了。    得了郑诗,赶快补课。他是学者兼诗人,诗作风格多样,其中典故多多的一类,我从白文本读得云山雾沼;另一类以白描手法写乡居生活的诗,则如话如画,非常可爱。后来获读学者的注释本,才把“生涩奥衍”的那一类诗,大致弄明白了,发现有很多是弥足珍贵的“诗史”。渐渐由诗及人,觉得与这位乡前辈非常亲近,种种情怀,感同身受。于是产生了写他的念头。最初试写的两段,钱理群兄见了,觉得这种写法有趣,此后几年,他每与杜应国兄通电话,总不忘让应国向我问问进展,使我不好半途而废。竟不妨说,这本小书有一半是他催出来的。    初稿拉出来,十分粗糙,很无自信。先后恳请挚友袁本良、王尧礼、杨宛、龚勤舟诸君分别认真审读,除校对电脑误植外,对复述不惬之处,也多有指导。尧礼正疵尤多。勤舟并为手绘郑珍行旅地图。在此稽首致谢。虽然如此,但郑诗理解难度大,谬误仍然难免,敬候高明指教。特别感谢诗人邵燕祥先生赐序。还要感谢责任编辑杜丽女士不弃这种逆时尚而动的文字,这本书已是她与我的第三次愉快合作了。    黔中戴明贤    2012年8月28日谨叙于适斋

内容概要

编辑推荐
二十年来,读到戴明贤默默地写的好几本书,例如关于安顺,他如数家珍,邵燕祥从他的笔下,真正感到了一个作家对家乡热土的感情,与对这片土地上的文化遗存和风土人情的熟悉是分不开的,也是做不得假的。戴明贤如此,一二百年前的郑子尹也是如此。读了戴明贤《子午山孩(郑珍人与诗)》这部写郑珍的“诗传”,读了经他精心摘引、解读的郑诗,贵州这片曾经多灾多难、边鄙贫瘠的土地,变得于他亲切起来,诗人郑子尹的身影,也在他的亲人、乡邻、挚友和学生之间,像浮雕一样突现出来。
名人推荐
多年来,明贤兄不仅对贵州历史文化的开掘与书写,不遗余力,而且每有新作,必要进行学术文体、叙述文体的自觉试验,从《一个人的安顺》,到《物之物语》,再到这部集编年、纪事、译述、注解与评议为一体的复调文本《子午山孩:郑珍人与诗》,一步一个台阶,显示了不竭的创造活力。
——钱理群
二十年来,读到戴明贤默默地写的好几本书,例如关于安顺,他如数家珍,我从他的笔下,真正感到了一个作家对家乡热土的感情,与对这片土地上的文化遗存和风土人情的熟悉是分不开的,也是做不得假的。戴明贤如此,一二百年前的郑子尹也是如此。读了戴明贤这部写郑珍的“诗传”,读了经他精心摘引、解读的郑诗,贵州这片曾经多灾多难、边鄙贫瘠的土地,变得于我亲切起来,诗人郑子尹的身影,也在他的亲人、乡邻、挚友和学生之间,像浮雕一样突现出来。
——邵燕祥
尼采说他只爱“用血写成的书”,郑珍的诗真正是用血写成,具有极大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戴明贤

书籍目录

自序郑珍家世子午山孩  _郑珍:人与诗  后记

编辑推荐

二十年来,读到戴明贤默默地写的好几本书,例如关于安顺,他如数家珍,邵燕祥从他的笔下,真正感到了一个作家对家乡热土的感情,与对这片土地上的文化遗存和风土人情的熟悉是分不开的,也是做不得假的。戴明贤如此,一二百年前的郑子尹也是如此。读了戴明贤《子午山孩(郑珍人与诗)》这部写郑珍的“诗传”,读了经他精心摘引、解读的郑诗,贵州这片曾经多灾多难、边鄙贫瘠的土地,变得于他亲切起来,诗人郑子尹的身影,也在他的亲人、乡邻、挚友和学生之间,像浮雕一样突现出来。

作者简介

贵州建省晚,僻处西南一角,较少受先进地区、主流文化的青眼。在中国进入近代历史的分娩阵痛期,贵州遵义出了一位被清诗学者誉为“清诗冠冕”的诗人兼经学大师郑珍(字子尹)。
郑珍生性淡泊,人生愿景是乡居奉母、读书著述,却被贫穷逼着一再跨进八股考场;他与世无争,战乱却弄得他家破人亡。他的诗犹如日记,是他生活历程和心路历程的实录,是这个万方多难的历史时期的一部极其生动的诗史。田园、母亲、读书和友情,苦旅、游观、民瘼和战乱,在诗集中交织成一个强大的气场。
作者耗数年时间,写成这部“人诗互证”、体裁独特的诗传,以表达对这位乡先贤的心仪和敬慕。此系作者“贵州往事系列”的第三部(前两部为《安顺旧事:一种城记》和《物之物语》)。


 子午山孩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普及读物,略翻一过
  •     吾乡人郑子尹,其诗岂可不读。前有彩色插图。扉页写着:纪念贵州建省六百周年。后一页写着: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     翻译成白话都这么感人。。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