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化解中的治理优化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
ISBN:9787511717719
作者:姚尚建
页数:220页

内容概要

姚尚建,1970年生,江苏连云港人,法学(政治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华东政法大学政府理论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政府理论研究。主持并完成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上海市人大常委会项目和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等8项课题,著有《责任政党政府研究》、《流动的公共性——区域政府研究》等,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

书籍目录

导 论
第一章 社会怨恨的蔓延
第一节 农业帝国的秩序理想
一、农业社会的治理停滞
二、儒家社会的秩序理想
三、秩序背后的政治怨恨
第二节 过渡社会中的风险形成与社会不满
一、过渡社会的双重权威丧失
二、现代社会分化中的风险形成
三、社会整合中的风险恶化
第三节 社会转型中的怨恨蔓延
一、价值差异导致的认识差异
二、社会怨恨的形成
三、社会怨恨的结构:差异比较、隐忍和单项作用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过密治理中的社会突围
第一节 国家控制与过密治理的制度基础
一、国家的家庭属性:中国政治叙事的独特视角
二、古代社会对于国家的依附:脆性社会的产生
三、现代中国对于过密治理的强化
第二节 社会生长与过密治理的制度危机
一、中国政府过密治理的制度延伸
二、中国政府过密型治理的制度困境
三、过度治理中的过分纠正
第三节 过密治理的消解与社会突围
一、社会冲突对于过密治理的消解
二、社会运动背后的力量形成
三、社会力量的平衡、规范与控制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社会暴力的触发
第一节 社会焦虑的内部形成
一、社会焦虑的个体属性
二、社会焦虑的集体连接
第二节 社会暴力的发生环境
一、暴力产生的政治环境
二、暴力扩散的认知环境
三、暴力深化的空间环境
四、暴力延续的经济环境
第三节 社会暴力的边缘触发
一、国家社会冲突的边缘地带
二、整合的社会与治理的碎片
三、边缘暴力的社会表达管道破坏及后果
第四节 社会暴力的基本类型
一、从个体暴力到社会暴力
二、中国社会暴力的历史演变
三、中国社会暴力的当代分类
第五节 社会暴力的基本结构
一、社会暴力的主体
二、社会暴力的客体
三、社会暴力的过程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社会暴力的极化与控制
第一节 社会暴力的极化路径
一、社会暴力的区域极化
二、社会暴力的家族极化
三、社会暴力的阶层极化
四、社会暴力的心理极化
第二节 社会暴力的边界控制
一、从社会暴力到社会犯罪:三个视角
二、社会暴力的边界控制
第三节 社会暴力治理的技术批判
一、社会暴力治理的技术崇拜
二、社会暴力治理的技术局限
第四节 社会暴力治理的结构批判
一、社会暴力化解的主体批判
二、社会暴力化解的逻辑批判
三、社会暴力化解的路径批判
四、社会暴力化解中的结果批判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社会暴力化解中的治理重建
第一节 治理价值的分歧与批判
一、政府价值的实现:理想的政府
二、政府价值的分歧:政府的理想与理想的政府
三、社会的一致:多重利益与共同目标
四、政府的分立:单边治理与多重指向
第二节 社会暴力下的治理演化
一、社会暴力产生的逻辑辩护
二、双重压力下的地方政府
三、暴力化解中的政策持续
四、暴力化解中的关系型塑
第三节 全面治理中的价值重建
一、公共生活中的公共理想
二、政治宽容与政府理性
三、以社会重建政府:目标、价值与资本
第四节 全面治理中的制度修复
一、权力异化中的治理无效
二、临时制度的信任缺乏
三、治理拼接的制度危机
四、被建构的制度及其生长
本章小结

作者简介

在中国传统的社会治理中,社会由于依附于国家而显得弱小分散,国家通过严密的制度来维持对于社会及其个体的秩序控制。但是,市场经济催生了领域的分离,国家与社会的张力在社会成长的制度性约束中趋于紧张。在政府管制不能松绑的情况下,社会可能以非制度化的形式突破现有的治理结构。
同时,在一致行动中,一个强大的社会正在形成。由于治理手段的贫乏,暴力可能在社会运动中得到鼓舞,并在社会与国家的边缘地带触发,继而形成整体性的社会对于碎片化的地方政府的巨大压力。以暴抗暴与以暴制暴互为前提、互为结果,既恶化了中国社会生长的环境,也阻碍了中国治理转型的进程。因此,理想的公共治理必须建立在理性之上,既建立在社会的理性生长之上,也建立在政府的理性回归之中。


 风险化解中的治理优化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