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台湾

出版日期:2015-5-1
ISBN:9787532768864
作者:刘克襄
页数:132页

内容概要

刘克襄,台湾自然书写领航者,漫游达人,生态保育工作者。习惯摊开地图,寻找富有创意的漫游路线,或者尝试推翻旧有的思维,摸索出一种率性和单纯的满足。年轻气盛时,经常骑着“野狼125”驰骋四方。那时山刀、望远镜、相机、画簿和笔记本之类配备,几乎样样俱全。走访之地多是岛上的 湿地和山林,旅行心境很接近十九世纪博物学者深入异地,充满探险的乐趣,崇拜的也都是这类勇于奔赴异地的人物。得子后因孩孺的牵绊,开始探索住家附近的闲置野地。囿于一小方天地,仍有万般发现,总是急忙记录和绘图,不减狂热的心志。当孩子渐长,带他们访野地、溯小溪、眺大海、搭火车、逛小镇……旅行的视野除了自然,逐渐增添生活的气息,晚近菜市场更是走访乡镇必逛之处。现在继续背着背包,不停地走路,看山水风物,看台湾的内里,也照见自己。

书籍目录

百年地景
高雄只有一座柴山
永远的台南府城
阿里山花事掠影
红茶照明潭
站在台中最高点
流浪之外的淡水
还好,还有阳明山
不一样的太鲁阁
三角形的花莲
知本重游
小镇流光
迷路的垦丁大街
35 路的旗津半岛
南鲲对面的小渔村
意面、蜂炮之外的盐水
东石的青蚵生息
别在集集下车
台湾第一镇,员林
和犁头店一起老去
内湾的美丽与哀愁
走路到九份
平溪线的缓慢
采采一方
不存在般的小琉球
回到过往的左营湿地
北港火车回来时
偏远的大城
桃米生态村
桐花下的挑炭古道
朝阳渔港的下午
七星潭的太平洋
小站旁的五味屋
遇见美好的池上小镇
走过阿朗壹古道

作者简介

在台湾旅行,从不会生腻、乏味。不必担心保存期限,更不会过期。台湾各小镇小城的没落、挣扎,或者它们的热 闹、温暖,此回,都想经由“里”的亲密漫游,跟大家一起分享。- 刘克襄
不论行走百年地景、小村小镇,或是采采乡野,他都一直在寻找一个最贴近当地的角度,烙印这片土地的铭记。赏鸟时,它是候鸟交会的驿站。倘若漫游台南府城,那是五个圆环,以此为核心一层一层包围,不仅蕴蓄了古都的街景美学,台南人的生活巧思也镶嵌其中。又如流连淡水老街,则是一家面包店、一间二手书屋,让淡水继续吐露憧憬。或者在东石,密密麻麻的蚵架像方形图阵的诡异密码,仿佛搭乘航天飞机驶抵未来的某一星球国度;而当你轻咬当地的小吃蚵仔包,澎湃十足的海洋风味,又将你拉回现实,蚵田蚵海蚵屋蚵的人生尽在其中…
全书以“百年地景”为起头,发掘台南府城、淡水、阳明山等经典地标的另一面;接续是“小镇流光”,从垦丁到九份,一路向北,于风情小镇的旧时光中溯游;最后由“采采一方”压轴,走访偏远渔港,车站,离岛… “里”是此次行旅的关键词,近乎“亲密”之意。可以和现今蔚成风潮的轻、慢、小,更进一步对话,激荡更多生活的趣味和巧思。这一切淬炼成这本私房旅行手札。以对岛屿的关怀之心,由生态、乐活、环保、社区营造、城市规划等角度切入,一步一步用脚走出风景,一笔一画绘出有温度的漫游记忆。


 里台湾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提到台湾,那总是我想去的地方。在那些看过的台湾小清新影视中,对台湾的印象是如明信片般的静美。它是《海角七号》中恒春的海滨和风吹沙观星草原,白色小房子和蓝色大海,蕴含着浓浓南台湾风情的山海渔村;它是《练习曲》里骑车环台湾岛的沿途风景和途中形形色色的台湾居民,记载着当地人对家园纯朴的热爱;它是《夏天协奏曲》中金门的候鸟、高粱酒、沙滩的海风和夏日青春纯美的记忆;它是《台北飘雪》中诗意盎然一眼宁静的菁桐古镇;它是《这里发现爱》中诸如阿里山、日月潭、垦丁的著名风景区和大街小巷的特色美食。读到刘克蘘的《里台湾》,便起念想带着这本介绍台湾风景的书,去台湾旅行。刘克蘘先生的称谓较多,漫游达人、自然诗人、旅行作家。在这本书中,我见到的,是一个有着温静的心,抒写着台湾地景的记录者。他写“里”便是想把眼中的台湾,心中的台湾,写到里面去,写到那些难以洞彻的美好里面去。这本书是安静内敛的,连它的用词用语都不讨喜不华丽,但却能在这种平淡中,看到一束摆放在时光角落的光影,任由人随时随地,取之回忆,想念。《里台湾》里,每写到一个地方,都有几张专属于那个地方的风景照片,更有 “百年地景”印章的明信片。明信片上那些短短的只言片语小心情小情怀,让每地每景都被写满遇见中的每一丝小小的美好。“阳明山是一座诗的山,也是最多水手流浪的地方。”“真幸福,我在旗后燈塔観看,大船出港。”“快過年了,员林的小朋友也出来逛街。” 刘克蘘传递出来的这种赤诚欣赏心,是一种开怀拥抱每一处风景的可爱心境。然这本书正文描写叙述地景的文字,作者却是很少带用自己心情去写作的。他都是在尽力还原当地最真实的面貌形象来记录,是那种多次踏足顿足或生活在那里的人才有的陌生熟悉。因此《里台湾》中的台湾,是热闹的,是清静的,是温暖的,是期待被人发现的。“曾经喧嚣,曾经寂静。在小村小镇游荡,随性邂逅人情世俗,感受岁月流转。偶然一个转弯,或有灵光乍现的风景,让心思好好地沉淀,在此领悟这片土地的定位。”台湾的小镇流光,书中的日出日落,古色古香的民宿老街,穿梭在小镇郊区的火车,都让台湾地景蕴藏着满是文艺的灵光,难怪《千与千寻》的布景灵感也是来自于台湾。看了《里台湾》,我更加向往与台湾有一次漫长的亲密相遇。“不会生腻、乏味,不必担心保存期限”,台湾,我也想,亲见到,你的里!
  •     文|秋风江上在《里台湾》中,在台湾生活了近六十年的漫游达人刘克襄像一个好客的老友,向读者介绍台湾每一处风景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特色小吃,及人文风貌。娓娓道来,有喜悦,有自豪,有惋惜,有伤痛,毫不隐晦。品读此书,读者在欣赏坦诚美妙文字的同时,亦能触到作者质朴的情感。1957年出生于台湾的自然写作者刘克襄,关心鸟类、生态、动物、环保等。身为“自然观察解说员”,他从事自然观察、历史旅行与旧路探勘数十年。台湾是刘克襄的家乡。他在那里生活了近一个甲子。他热爱旅游,每个年代都会绕行台湾两三回。在他看来,在台湾“ 旅行一如腌渍的瓮里乾坤”。游得越多,感味就越浓。因而,他对台湾的了解是“里”的,而非“表”的。这种“里”是一种质朴的热爱。也因此,刘克襄的游记散文不同于文人骚客般的多情,也非历史学家般的考究, 更不像那些走马观花的游客那般轻浮。他用朴实筋道的文字,描写叙述风景的个人感受。一座山,一湾水,一个小镇,一种小吃。时而沉醉其中,时而清醒地看待。因为熟悉,在《里台湾》中,才会有“在府城并不适合搭乘任何交通工具,最适合的方法就是走路”的直白,才会有 “走这段猫兰山,若不涉猎这段红茶的起落,仿佛进入森林,不见各种鸟兽”的感触,才会有“每次去台南,都会去吃肉燥饭,假如没有吃着,那一回等于没去”的断言。因为喜爱,才会有“马路和马路斜角的交会,巷弄和巷弄迂回的相遇,或者大街与小巷的萦绕邂逅,不仅蕴蓄了台南古都的街景美学,台南人的生活巧思似乎也由此应运而出”的诗意,才会有“这一诡异的热带植物,又名雷公枪,平时是看不到的。唯有春日雨水渐丰,滂沱大落时,平日深隐于地下的根茎,才以发芽的状态,自然间快速地冒出地面神奇地长出一两米的花株”的精致。因为惋惜,才会有“一切为观光产业,环境永续摆一旁。混乱而失序的政策,要把日月潭的自然美景破坏殆尽,形成负面的旅游教材”的埋怨(《红茶照明潭》),才会有“百年来,我们的接触着重于自然山水的壮丽,却疏忽对此地群族的关怀”的悲悯(《不一样的太鲁阁》),才会有“在老街日益商业化的内涵下,这家面包店的异质存在,无疑很具启发性又或者如小小的独立书店,有河book的出现”的欣喜和期待。刘克襄漫游台湾,绝不是在消费风景,而是在感受人与风景的和谐,感受时代的步伐。这是对美好家园、秀丽景色的自觉维护,温暖而深沉。尽管时代变迁, 使得台湾不少小镇小城在没落、挣扎, 而经济利益的驱使,使得不少美丽的景色失色,作者对故土流露出一种熟悉而又陌生的情感。 但他并没有失望,尽管有所怨言。他对故乡的爱,对希望这片土地拥有更好的未来,文字之间,真情流露。因而,他说:“ 在台湾旅行,从不会生腻、乏味。不必担心保存期限,更不会过期。 ”
  •     游记一向少看,有这些时间看游记,不如背包游行。山川大海,高山海洋,又有哪里不能去?因为,带着一颗骄傲的心,不看游记,只写属于自己的故事。《里台湾》是第N本拿起的游记,却是唯一一本看完的游记。初见这本书,便被封面美到。读点东西的人,都会被他的封面美到。线装装帧,古朴、典雅的封面,编辑在这本书上倾注了很多心血,一页一页翻去,书香满溢,香气怡人。这是一本作者珍爱、编辑喜爱的书,我甚至有点嫉妒,人不如书,真的不如书。世人常见与萌物争宠之人,我这种与美书争宠的,倒是独一份儿。扯远了。初遇刘克襄,却不是《里台湾》。记得不久之前,翻过他的一本小札记《十三颗小行星》,被文字感动。午夜无睡意,竟看了一个通宵,看完了整本书,之后念念不忘里面的亲情、感情、台湾情。刘克襄是个真心爱台湾的人,他的爱,都倾注在了他的文字里。“伫立茶改场最宜眺望日出,似乎也看到一个产业和风景的新希望。再往前行,山势略陡,锡兰橄榄老树夹道巍然林立。登顶处海拔逾千,远远几座著名大山,诸如九份二山、集集大山,庞然高耸,由此鸟目更是心旷神怡。”《里台湾》便是如此,随笔寥寥,登山、赏樱、观花、望川,我随刘克襄走遍了里台湾,不觉得累、不觉得乏,但觉心旷神怡,浑身通透。他的文字似有魔力,吸引着你与他同步前往。他在看,你也在看;他在笑,你也在笑;他在吃,你仿佛吃的人是你。电影中,常有虚影手法,表现人在灵在的状态,而我看书的感觉,便是如此诗情画意,怡然自得。仿佛我就是那个虚影,随主人之意行走。若《里台湾》仅仅是这样一本游记,也就不值得我说些什么了。好在,它不是。刘克襄对于城市历史、市政环保,是心心念念的。初看《里台湾》,是游记;次看《里台湾》,是历史演义;三看《里台湾》,是环保主义者的环保手记。“在毫无节制的观光建议下,生态环境遂遭到大肆破坏。最直接的危害,应该是每天载着观光客奔驰的游艇。原本无浪的日月潭,不断出现浪潮侵蚀岸边。一些建筑边坡长期遭受侵蚀,崩塌愈发严重。每天挤入上千人的新型豪华旅馆,不少暗管污水直接排入谭区,更是潜在的环境威胁。”大陆人写游记,记录的心情,刘克襄写游记,记录的却是自然。作为环保主义者,他心心念念的是老城市的保护、自然环境的安然。我联想到的是云南。至今未去,却听归来的朋友诉说那里的情形,一听便知,那里也被旅游开发搞得乌烟瘴气,商业意味浓厚,却再也不见古朴的风景和安静的山间小道了。有时候,不禁觉得矛盾,究竟旅游拯救了我们的经济,还是旅游毁掉了我们未来的生活环境?我从不觉得这是一个矛盾。只要轻轻地来,轻轻地走,带走自然的气息,不留下太多人为的印记便可。刘克襄在书里,那些淡淡的担心,我都感受到了。他是轻描淡写的,但在我心里,却留下了烙印。曾去台湾,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但书呆子到了台湾,一没去吃小吃,二没去观海、看山、看水,却泡在台北的小书店里,一泡五天,及至要走,默默可惜。或许以后再有了机会,我还能再去一次台湾,这一次我要去台中、台南走一走,带着好心情,带着刘克襄的《里台湾》。

精彩短评 (总计25条)

  •     比《少年绿皮书》好,然保育启蒙者角色甚重,不自觉中常有优越之感,是其可憎一面。
  •     台湾的自然之美,风土人情,都值得纪念书写。
  •     如果当初去台湾时看到了这本书该多好,不过没关系,可以带着《里台湾》再去!
  •     装帧很别致,内容很一般。
  •     台湾本来就该这样游。从里到外,而非从景点到景点。
  •     看景不如听景
  •     在刘克襄笔下,仿佛看到了我游过的台湾,每一处的描绘都很贴切,情感也真实得令人心疼。
  •     看完都不想去了 太平淡了
  •     还可以吧,但感觉思路比较发散
  •     没有讲景点,也没有写耳熟能详的地方,只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节奏晃悠。但是文字比较差,读起来索然无味,比不上之前初读铁道旅行的清晰逻辑,和饱满的文字及感情
  •     平淡无奇的一本书,或许如黑白照般有韵味,但是乍读下来并不引人入胜,暂且搁笔,待旅途归来,自己会有怎样的故事
  •     很多很难去到的有趣角落。生态、环保、城市建设,不止风景。是真正在地人的关怀。想再去台湾了,还有那么多地方没有走过。
  •     时有金句的旅行手账,然而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吃货,去台南竟然不吃虾仁饭,哼哼。(更喜欢《少年绿皮书》)
  •     没读完,觉得有点无聊。
  •     不如舒国治写的好
  •     图书馆浏览
  •     备战GMAT的时候在图书馆看见的,因为书脊特别好看所以心心念念等考完了GMAT借来看。唔但是看完还是有一点点失望的吧,虽然文笔很好,书的设计很好,但是可能是因为写的东西很平实,总让我觉得读了之后没有一种强烈的触动,也没有想去台湾旅游的特别强的愿望。另外,可能因为作者自己本身职业的原因吧,总是在谈环保啊现代与传统啊,如果只是一两篇真的还好,但如果每一篇都在结尾的时候讲这个,读起来真的会疲倦。
  •     笔墨重心不在小吃,不在线路,不在景观,甚至不在历史,只是与阿里山门口这一株经年老樱花树谈论她这些年的花色;步道与观鸟台,还是太游客视角了……高雄只有一座柴山。(弹幕:如何开发,真是可以从这本书里得到经世致用之处)。念兹在兹,没法当游记看。刘作家对徒步、野趣的推崇里,是几十载过往的念想乌托邦。书的设计,清淡文字,手工地图,明信片上手写体带了拙意的句子(插图),配上陈明章的曲子《流浪到淡水》,翻到内页老照片花莲的公正包子店(N载未变的模样,上一次站在门口排队,然后坐下来吃早饭),就完全缴械在这种幽幽的回味里了。但,对读者(过客)而言,窗外一阵风过来,仿佛来自随处可以停靠的一只船上的帆裹过的各种风。如果台湾自助游,这本书加上纪录片《打拼》,不妨作为个人自动配置。
  •     刘克襄是纪录片《鸟瞰台湾》的撰稿人,是在地人的视角,关注生态、自然、环保,同时又有台湾文人的文艺与温柔,做导引不错,但对每个问题都是浮光掠影,不深入,散文的通病
  •     没去过台湾。却为台湾感到庆幸,有这么些人用心发现她的美,并竭尽全力去保护。
  •     这么贵,是有几好???
  •     想去台湾了。
  •     文字华美而不失简练,景点虽多而各具特色,阅读中仿佛身临其境,一个富有人文色彩的台湾栩栩如生地映在了脑海里。比余秋雨之流的泛泛游记不知好了多少。
  •     提到许多去过的地方。台湾是一个难忘的地方。
  •     脚步也好,镜头也好,重要的永远是正在行走正在观看的那个人;在这本书里,时光变得很慢,很慢,很慢,慢得让人向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