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逃避的智慧》书评

出版社:心靈工坊
出版日期:2005年11月07日
ISBN:9789867574558
作者:佩瑪‧丘卓
页数:224页

将人生当成一场实验

将人生当成一场实验本文见《金融实务》2011年第2期 出版日期2011年02月14日 http://magazine.caijing.com.cn/2011-02-14/110640884.html陈寿文生命是一个艰辛的历程,既要具备生存的能力,又需要精明的智慧。尤其是在现代社会,缺乏知识技能,不能抱持积极的态度,生命就无从开展。所以知识和意志是缔造幸福人生的物质基础。不过,人并非仅靠聪明和坚毅就能获得幸福,因为后现代社会包含了太多的诱惑、冲突和纠葛,缺乏看清楚的智慧,就容易失衡。生活的智慧,简单说,就是凡事看清楚,面对真实的世界,真诚地去生活,从内到外都不被虚假所困。看清本末,珍惜生命,而不去纵欲、追逐和占有,这就是智慧。生活本来“如是”,每个人注定要依自己的条件,来实现其生活;随自己的根性因缘,走他的人生路。每一个人都是唯一的、独特的,都值得肯定。但大部分的人,不愿意接纳自己、实现自己,反而要把自己变成别人的样子,抄袭别人的生活。放弃了自己,背叛了自己的生活,怎么可能活得幸福?现代人的欲望受到过分的刺激,汲汲于争夺和占有,发展出如饥似渴的追求态度,疲于奔命,而使生活变得枯燥、厌倦和沮丧。生活失真是现代人苦难的根源,抑郁、空虚和颓废正是现代人的心病。我们往往抱着既有的成见来看待生活,错误与偏见蒙住了双眼,于是看错了方向,陷入僵局,喜乐和幸福渐渐被痛苦吞噬。无惧的智慧传承佩玛·丘卓1936年诞生于纽约市,出家前人生阅历颇为丰富,她结过婚,育有二子,后来因先生外遇而离异。1972年佩玛与她的根本上师创巴仁波切初次相会,自此与仁波切展开了长达十四年的师徒共修情谊。1984年,创巴仁波切在加拿大东岸新斯科夏省远离尘烟的一座小岛上,建立了气质素朴的甘波修道院,并指派佩玛·丘卓为首任院长,这是北美第一所为西方人建立的藏密修行寺院。佩玛·丘卓的几本著作使她成为西方世界少数受人尊崇的女性佛教导师,《当生命陷落时》是其中最受读者喜爱的一本演讲集。佩玛凭着女性特有的细腻体察,以信手拈来、才华横溢的宏法风格,将藏密大手印的立断智慧,融合西方心理学对内心现象的诠释技法,帮助现代人在日常生活中以激进、慈悲而又充满幽默的无求之智,勇敢面对生命陷落时的悲苦与困窘。每当佩玛授课之前,总是先带领大家许下慈悲宏愿,希望大家都能将佛法运用在日常生活中,并因此而解脱自己跟他人的痛苦。佩玛鼓励观众闻法时保持开放的心胸,就像孩子一样,以毫无成见的惊喜之心来看待世界。禅宗大师铃木大拙曾经说过:“初学者的心中有各种可能性,专家心中的可能性却寥寥无几。”课程结束时,佩玛通常将功德回向给所有众生。这种向宇宙表达友爱的举动曾经被比喻成一滴泉水。如果我们将它放在烈日照射的岩石上,它很快就被蒸发了。然而把它滴到大海中,它却永远不会失落。我们的愿望乃是将佛法用来裨益众生,而非占为己有。此宏愿反映了所谓的三项高尚的准则:一开始便是良善的,中途保持良善,结尾也还是良善的。这样的准则可以应用在所有的日常活动中。无论是一天的开始、吃饭前或开会之前,我们都发愿敞开心胸,活出慈心与善性。接下来我们就可以进入一种追根究底的探索,诚如创巴仁波切所言:“将你的人生当成一场实验。”勇士菩萨之道所谓的菩萨,指的就是发愿从觉醒的本心采取行动的人。按照香巴拉的教诲,此即勇士之道。为了结合这两种观念,佩玛比较喜欢采用“勇士菩萨”这个词汇,因为它暗示着一股鲜活而勇往直前的能量,以及甘愿为众生的利益而受苦的心量。这样的行动还涉及到克服自欺,克服自我防卫以及试图让自己安全的所有惯性反应──由概念形成的监狱。温柔而精确地突破自我的障碍,我们将直接体验到内在的菩提心。心灵觉醒经常被描述成一趟登山陟岭之旅。我们舍弃了对世俗的执著,缓步迈向山顶。到达顶峰时,我们已经转化了所有的痛苦。这个比喻只有一个问题:其他人似乎被我们置之度外了。他们的苦难还是延续着,不会因为我们的出离而得到纾解。勇士菩萨之道则是朝着山下行进的,似乎山顶的方向是在地面而非天空。与其超越众生的苦难,我们反过来尽量深入于内心的骚乱和困惑。我们探索危险和痛苦的真相及其不可预料的本质,而不企图将它们推开。就算花上一辈子的岁月,也在所不惜。我们本着自己的节奏,不急不慌地朝着山下一步一步地行进。到达山脚时,我们发现了水源──菩提心泉。菩提心就是我们那颗柔软易感而受创的心。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发现了永不消逝的爱。它是平和而温暖的;它是清彻而灵敏的;它是开放而宽大的。不论我们有多么无情、自私或贪婪,真诚的菩提心永远也不会丧失。它就在众生的身上,从未毁损,一向完整无缺。我们误以为自我是坚实存在的,而自己和他人是分离的,这样的概念的限制性真是令人痛惜。我们绝对有可能穿透生活中的剧情,不再坚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我们往往把自己看得太严重,且认为自己太重要了,这才是问题所在。我们总是合理化自己的烦恼,甚至合理化自己对自己的中伤,或是总感觉自己比别人聪明。自我重要感其实会伤到自己,把自己局限在好恶的狭窄世界中,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对自己和周遭的世界感到乏味透顶,永远也得不到满足了。根据佛法,训练自己保持开放和好奇,是最能善用人生的一种方式。一旦学会觉醒菩提心,就是在滋养心灵的韧性了。“无我”乃是一种富有伸缩性的存在感,它往往显示出好奇、适应力、幽默感和游戏三昧。那是一种对未知感到放松的能力,它并不想把每一件事都弄明白,也完全不确定自己是谁,或者别人是谁。我们往往认为无我就是巨大的失落,其实无我是一种获得。承认无我-我们的自然状态-就像视力失而复得,就像听力失而复返。无我好似太阳的幅射线,太阳并不是一个固体,但是太阳的光线总是向外辐射。同理,当我们不再只是关心自己,觉醒很自然就会照射出来。无我相当于本善或佛性,那是一种无条件的存在。这种存在我们本自具足,从来不曾失去。自我遮蔽了我们当下的经验,使我们无法与自己当下的经验产生联结。无我就是对世界的神圣性怀着最彻底的信心的一种心态。那是一种无属性的幸福感,它可以包容各种不同的经验,而又能处在无条件的喜悦中。


 不逃避的智慧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