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自传》章节试读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3
ISBN:9787544745062
作者:(瑞士)卡尔·古斯塔夫·荣格
页数:448页

《荣格自传》的笔记-第149页

我常常看到有人由于满足于对人生问题作出片面或错误的回答而成了精神病患者的。他们寻求地位、高攀的婚姻、名誉、外表的成功和金钱,这些人甚至即使获得了他们所寻求的一切,可却仍然不幸福并患上了精神病。这种人通常局限于一个极为狭窄的精神生活的范围之内。他们的生活缺乏充实的内容和充实的意义。如果他们能够发展成为眼界更为宽阔的人,他们的精神病一般来说便会消失。

《荣格自传》的笔记-序 言 - 序 言

我的一生是一个潜意识自我充分发挥的故事。潜意识里的一切竭力做出种种的外在性表现,而人格也强烈要求逐渐从其潜意识状态中成长起来并作为一个整体来体验自身。我无法用科学的语言来追溯我自己的这一成长过程,因为我无法把自己作为一个科学问题来加以体验。
对于我们内在的想象力,我们是怎么个样子,人从永恒方面看来又是怎么的一个样子,那可只能通过神话的方式来加以表达。神话是富于个人性的并可比科学还要精确地表现生活。科学以平均性的概念来进行工作,这样的概念太过于普通化,因而无法给个人生活上主观的五花八门性作出公正的决断。
这样,在我八十三岁高龄之时,我便承担起了讲述我那个人神话的责任了。我只能作些直接的表述,只能「讲讲故事」。这些故事是「真的」还是假的并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惟一的问题是我所讲的是否是我的寓言,我的神话。
自传的写作实在难得很,原因是我们并没有什么标准,也没有客观的基础,可以据之以对自己作出判断。确实没有什么可供进行比较的合适的任何基础。我知道,在许多事情上我是与其他人有所不同的,但是我并不知道我到底是何等样人。人是无法拿他自己来与任何别的生物进行比较的;他并不是猴子,不是牛,不是树木。我是一个人。但是人又是怎么回事呢?像每一种别的存在那样,我是无穷的神性的一小片,但是我不能把自己与任何动物、任何植物或任何石头进行对比。只有神话性的存在才有着比人的更大的活动范围。那么,一个人是如何形成有关他本人的任何确定的看法的呢?
我们是一种我们所无法控制的或只是部分地有能力加以引导的精神过程。因此,对于我们自己或我们的生命,我们无法拥有任何终极性的判断。我们要是拥有,那我们就会无所不知了——但这最多只不过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借口而已。在心底处,我们是绝不会知道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的。一个人的生命的故事始于某处,始于某个我们碰巧记得的特定的某一点;而且甚至就在那时,它就已经是高度复杂的了。我们并不知道生命的结果将会是什么。因此,这个故事是没有开头的,而其结局也就只能含含糊糊地加以暗示而已。
人生是一种令人怀疑的实验。它只有在数字上才是一种极大的现象,从个人来说,生命是如此地稍纵即逝,如此地不充裕,因此,它竟然能够存在和发展,这实在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这一事实很早以前,即在我作为医科大学的学生时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我竟逃过了早夭这一关,这在我看来实在是奇迹性的。
我向来觉得,生命就像以根茎来维持住生命的植物。它真正的生命是看不见的,是深藏于根茎处的。露出地面的那一部分生命只能延续一个夏季。然后,它便凋谢了——真是一个短命鬼。当我们想到生命和文明那永无休止的生长和衰败时,我们实在无法不怀有绝对的人生如梦之感。然而,我却从来不失去在那永恒的流动中有生存着并永不消逝的某种东西的意识。我们所看见的是花,它是会消逝的。但根茎,却仍然在。
到了最后,在我一生中惟一值得讲述的事件,是那永远不会毁灭的世界闯进了这个转变性的世界的那些事件。这就是何以我主要谈些内心体验的原因,这其中便包括了我的各种梦及幻觉。这些东西构成了我的科学研究的主要材料。它们是火红的岩浆,要加工的石头便在其中被赋予了形状。
与这些内心事件相比,所有其他的回忆如旅行、遇见过的人及我的环境便显得相对失色。许多人参加进了我们时代的这个故事并写到过它;读者如想知道这方面的事情,他们可以读这种东西或叫某个人跟他们讲一下即可。我一生的外在性事件的记忆大都模糊了或且干脆就踪影全无了。但是我所遇到的「另一种」现实,我与潜意识的较量,却无法消除地刻在了我的记忆里。在这个王国里,总是存在着丰富的宝藏,与之一比,其他的一切便失去其重要性了。
与此相似,其他人只有在他们的名字从一开始便写进了我的卷轴的,才会不是陌生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因此,遇见他们同时便也就等于一种回忆。
内心体验也在我所遇到的外在性事件上打上了印记并在我青年时代及以后一直有着重要性。我很早就已有这样的顿悟:对于生活的各种问题及复杂性,要是从内心里得不到答案,那么它们最终只具有很小的意义。外在性的事根本无法代替内心体验。因此,我的一生在外在性事件方面是无独有偶地贫乏的。对于它们我没有多少话可以说,因为它们会使我觉得空洞和不具体。我只能据内心里发生的事来理解自己。正是这些事件,才形成了我独一无二的一生,而我这本自传所写的,也正是它们。

《荣格自传》的笔记-第315页 - 十 幻象

  在我接近通向巨石入口的台阶时,一种奇怪现象出现:我觉得一切都正在消遁;我所注视的、希求的、料想的一切,地球存在的全部幻影,都已消失,或者离我而去,这是一个极为痛苦的过程。然而,也有一些东西留存了下来,似乎我还保存着我所经历过或者做过的一切,我周围发生的一切。我也可以说:这一切与我同在,我就是这一切。可以说,我就是由这一切组成的。我由我自己的历史构成,我的的确确感觉到:我就是这样。“我是一切存在过、一切业已完成的事物的总和。”
  这个感受令我觉得极为贫乏,同时又感觉到十分充实。我已别无他求。我存在于客观的形式之中,我就是我的过去和我的经历。起初占上风的是毁灭感,遭到掠夺或抢劫感;但是,突然之间,这一感觉化为乌有。一切都似乎成为过去;而仅存的又是既成的事实,与往昔的一切毫无关系。对于所丧失、所拿走的东西不再惋惜。恰恰相反,我有我过去感受过的一切,这就是一切。

《荣格自传》的笔记-第十章 - 第十章

在我接近通向巨石入口的台阶时,一种奇怪现象出现,我觉得一切都正在消遁,我所注视的、希求的、料想的一切,地球存在的全部幻影,都已消失,或者离我而去,这是一个极为痛苦的过程。然而向,也订些东西留存了下来,似乎我还保存着我所经历过或者作过的一切,我周围发生的一切。我也可以说:这一切与我同在,我就是这一切。可以说,我就是由这一切组成的。我由我自己的历史构成,我的的确确感觉到。我就是这样。“我是一切存在过、一切业已完成的事物的总和。”
一切都似乎成为过去;而仅存的又是既成的事实,与往昔的一切毫无关系。对于所丧失、所拿走的东西不再惋惜。恰恰相反,我有我过去感受过的一切,这就是一切。
还有一事引我注目,接近寺庙时我确信我要进入一间光明的大厅,会在那里遇见我在现实中的同侪。我最终会理解 ——也是确定无疑的 —— 我或者我的生命适合于列入哪个历史环节。我将会知道,在我之前存在过什么,我为什么存在,我的生命流向哪里。我所经历的生活对我来说常常象是个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的故事。我觉得我是一个历史片断,对它来言兑上文和下文都已全付阙如。我的生活似乎是从一长串事件中剪取出来的,有许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回答。它为什么要择取这一过程呢?我为什么会带来了这些特殊的承诺呢?我把它们变成了什么?以后会怎么样?我觉得一旦我进入这座石庙,我就会得到对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在那里我台知道为什么一切原是如此而非其他。在那里我会遇到知道以前如何、以后如何这个问题咎案的人。
我从来没有想象到竟会有这般的经历。这不是想象的产物。幻象和体验都是完全真实的,毫无主观臆测之处,反而具有一种绝对客观的品质。
我们避而不用“永恒”一语,但是,我可以把这一经验描述成为一种非时间状态的狂喜,因为现在、过去和未来都已合而为一。凡是当时出现的事物都已被置入一个具体的整体之中。一切都没有被扩散到时间之外,一切都不能用时间概念度量。这种经验最多能用一种感觉状态来形容,但是却不能用想象再现。我怎么能够想象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同时存在状况呢?有尚未开始的事物,有无疑现存的事物,有已经完成的事物,但是这一切都是一个统一体。感觉所能捕获的唯一事物是一种总体,一种有光泽的整体,同时包含有对于某种起始的期待,对于正在发生的事物的惊奇感,对于已经发生的事物结果的满足或失望。人被卷入了一种不可形容的整体之中,又以完整的客观态度去观察它。
在这个梦中和其他幻象中我所感受到的客观存在是业已完成的个性化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脱离各种评价,脱离我们所说的感情纽带。一般地说,感情纽带对人类是重要的。但是,这种纽带仍然包含着某些投射,重要的是抽出这些投射现象,以期达到自我的客观存在。感情关系是欲望的关系,沾染了强迫与束缚,是对另外个人的某种期望;正是这一点,令他和我们不能自由。客观地认识藏匿在感情关系的吸引力,似乎是中心的秘密。只有通过客观的认识才能达到可能的真正的结合。

《荣格自传》的笔记-第344页

我是否是我这些祖先的生命的结合体呢?我是否又把这些生命体现出来了呢?过去我是否以特殊的人格生活过,我在那一生中是否取得长足的进步,今天才能够寻求解决办法呢?

《荣格自传》的笔记-第368页

在原始人那里,需要有故弄玄虚的秘密有着至关生死存亡的重大意义,因为那为众人所分享的秘密起着维系整个部落的凝聚力的作用。在部落中,秘密很起作用地补偿了个人个性中所缺乏的黏合力,这种个性不断地复归回这个群体其他成员那最初的潜意识的同一性里。

《荣格自传》的笔记-第207页

特别是在这个时候,也就是我正在深思这些幻觉的含义时,我十分需要在“这个世界”有个支撑点,而我可以说,我的家庭和我的职业工作便是我的这个支撑点。在这个现实世界里过着一种正常的生活并以此来抗衡那个奇异的内心世界,对我来说实在至为重要。......潜意识的内容本来会把我弄得失去理智。......这些实实在在的存在对我提出了种种要求并再三再四地向我证实,我确确实实存在着,我并不像尼采那样是一张白纸,在精神的强风中到处翻飞。尼采失去了其立脚的根基,原因就在于他除了他思想里的内心世界外便一无所有——应该说,他的内心世界拥有他要比他拥有前者更甚。......因为说到底,我是以今生今世作宗旨的。无论我是如何执著或如何洋洋自得,我总是懂得,我正在经验到的一切,最终总是归结到我的这种现实的生活的。我决意要履行生活的职责并使生活的意义更臻完美。

《荣格自传》的笔记-第142页

梦境,说到底,就是对意识态度的补偿。

《荣格自传》的笔记-第二章《中学时代》 - 第二章《中学时代》

大约在同一个时候,我还有一段重要的经历。我从我们居住的克莱恩-亨宁金那儿上学的路出发,前往巴塞尔,途中刹那间我获得一种势不可挡的印象,觉得自己刚从浓密的云层中探出头来。我立即明白了一切:现在我是我自己了!就好像有一堵雾墙在我的身后,而在那堵墙后尚无一个“我”字。但在这个时刻,我碰见了我自己。在此以前我也存在着,但只是一切发生在我身上,而现在则是我发生在我身上了。现在我知道,我现在是我自己,现在我存在着。在此之前我是按照别人的意志去做这做那,现在我是按照我的意志去做。在我看来,这个经历极其重要新颖:在我身上有了“权威”。

《荣格自传》的笔记-第383页

一个人要是比别人懂得多,他就变得孤独起来。但孤独并不一定有害于友谊,因为再没有比孤独的人对友谊更敏感的了,而友谊则只有在每个个人均记住了自己的个性并不使自己混同于他人时才能与日俱增。

《荣格自传》的笔记-第114页

对于每一件事,他都报之以令人莫测高深的微微一笑,这种微笑不禁使我想到了埃伊纳岛的希腊雕像。他有一种高人一等的神气,然而在这种神气之下,他却往往显得手足无措并且在任何情景下均很不相协调。这是否是一种愚蠢呢?但我却从未能证明他是。有关他的唯一确实的事是,他给了我他有着几乎是偏执狂式的野心的印象,这一野心使他除了纯粹的事实外对任何事情均不感兴趣。几年之后,他成了个精神分裂症患者。
(。TTдTT。)

《荣格自传》的笔记-第140页

到了今天,我们可以比以前任何时候看得更清楚,威胁着我们所有人的那种灾难,并非来自大自然,而是来自人类,来自那个人的和大众的心灵。人的精神的失常就是这一危险的所在。一切取决于我们的精神是否能正常地起作用了。

《荣格自传》的笔记-第57页

我本来希望,这一段能谈到给我带来了这许多麻烦的上帝的阴暗面的某些东西:他的喜欢报复性、他那给人带来灾难的愤怒、对利用其全知全能来创造的造物的不可理解的行为;由于他那全知全能,其造物的种种缺陷他一定也是深有所知的,但他却以把他们引入歧途为乐,或至少是以考验他们为乐,尽管他早已知道他所作的考验的结果了。的确,上帝的个性是什么呢?有这种行为的一个人我们该怎样说呢?我实在不敢把这个问题一直想到底。

《荣格自传》的笔记-第165页 - 五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在维也纳进行过第二次交谈之后,我还了解了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权力假说,我对这一假说直到目前还很少加以注意。像很多当儿子的人一样,阿德勒所干的,不是从其“父亲”的言,而是从其行,来加以仿效。转瞬之间,爱(厄洛斯)和权力像铅那样沉重地压在了我心上。弗洛伊德亲自告诉过我说,他从未读过尼采的著作;可以说,现在我却把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看作是向理智的历史的一种巧妙的靠拢,是对尼采的权力原则的神话的补充。这个问题显然得改写为“弗洛伊德对尼采”,而不是“弗洛伊德对阿德勒”了。因此,我觉得,这远非是在精神病理学范畴内的一场国内之争了。我突然恍然大悟,觉得厄洛斯和权力驱动力可能在某种意义上有似同一个父亲的两个意见相左的儿子,或像一个单一的促动性精神力量的两种产物,这一精神力量用相对抗的形势以经验性的方式来表现自己,一如正负电子那样,其中厄洛斯为被动的一方,权力驱动力则为主动的一方,或反过来,厄洛斯对权力驱动力有很大要求,而后者对前者亦然。没有了另一个,哪里还能有那一种驱动力呢?一方面,人屈从于驱动力;另一方面,人又企图驾驭它。弗洛伊德表明了客体如何屈从于这种驱动力,而阿德勒这表明了人又如何利用这种驱动力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客体之上。尼采由于无法支配自己的命运,便只好给自己创造一个“超人”。我的结论是,弗洛伊德本人一定是深受厄洛斯的权力的影响,因而他实际上便希望把它提高到一种教条的地步——像宗教的守护神那样的永恒精灵。“查拉图斯特拉”是一种福音的宣布者,这已根本不是什么秘密了,而弗洛伊德在这里也企图超过教会并把一种理论神圣化。可以肯定的是,他这样干时并不怎么大吹大擂;相反,他倒怀疑我想成为一个先知。他提出了他那灾难性的要求,但同时却又把它放弃掉。人们对于神秘的东西,其行为往往就是这样,而且有道理这样做,因为它们一方面是真实的,另一方面却又是不真实的。神秘的体验可以与崇高和卑微同时并存。弗洛伊德要是对性欲是神秘的这种心理真实——既有圣性又有邪恶性——稍为多加考虑,他就不会始终被束缚在生物学观念的范畴了。而尼采要是较为牢固地站在人类的生存基础上,他也就不会因理智的过火而走上极端了。
  什么地方有神秘的体验使精神处于猛烈震荡,那里就会有支撑一个人的重量的绳子可能断掉的危险。这种情况要是发生,有人会掉进绝对肯定的状态,同样也会有人落入绝对否定的状态。超脱(摆脱对立物)是东方人在这方面的解决办法,这我并没有忘记。心理的指针在理智和非理智之间摇摆,而不是在正确与错误之间摆动。神秘之物之所以危险就在于它把人引向极端,因而一种适度的真理便被看作就是真理,而一个次要的错误便等同于致命的大错。一切均会流逝——昨天的真理在今天却是欺骗,而昨天的虚假的推论却可能是明天的启示物。在心理学方面事情更是这样。在这方面,说真的,我们仍然知之甚少。我们仍然远不理解下面这种情况到底意味着什么:除非意识已稍微或极短暂地意识到了它,否则什么都是不存在的。
  我与弗洛伊德的谈话向我表明,他担心他对性的顿悟这一神秘之光会被“泥沼的黑潮”所吞灭。因此一种神话性的情景便产生了:光明和黑暗之间展开了斗争。这解释了其神秘性,还解释了弗洛伊德何以立刻借助其教条,以此作为一种宗教性的辩护手段。我的另一著作《加比多的变化与象征》论述了英雄人物为争取自由而斗争,弗洛伊德对此所作出的反应是古怪的,这促使我进一步对这一原型性的题材及其神话学方面的背景进行研究。一方面受其教条对性的阐释,另一方面受其权力驱动力的影响,那几年便导致我对象征论进行了考虑。研究一下精神的极性和动力学便有了必要。我还开始了对延续好几十年的“神秘论泥沼的黑潮”的研究——也就是说,我竭力想弄明白作为我们当代心理学基础的意识方面的种种历史性假设。注:“神秘论泥沼的黑潮”于英文文献中译作"black tide of mud of occultism"


 荣格自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