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学术入门:犹太教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11
ISBN:9787538253146
作者:(英)诺曼・所罗门
页数:174页

作者简介

当代学术入门(犹太教),ISBN:9787538253146,作者:(英)诺曼·所罗门(Norman Solomon)著;赵晓燕译


 当代学术入门:犹太教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根据约瑟福斯的记载,公元1世纪,犹太教分为四大教一派(sect或哲学派别(Philosophies)。第一个教派是法利赛派(pharisees),约瑟福斯与该派成员联系最为密切。法利赛教派内部成员依照理性,生活很有节制,他们尊重老者,信仰神圣的天意(providence),追求信仰自由和个人的永恒不朽。该派蔽得民众的支持并对民众的宗教生活起到指导作用。第二个教派是撒都该派(Saddueees),这一派拒绝接受死后复生的信条,只接受神圣的天意。第三个教派是艾赛尼派(Essenes),大多数学者认为《死海古卷》(Dead Sea Scrolls)中记述了艾赛尼派的大量活动踪迹,库姆兰社团就属于该派。艾赛尼派主张一切归于上帝和心灵不朽论。该派最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生活模式,他们远离社会、远离圣殿,过着清苦的集体生活,财产公享,终生不婚。也不养奴隶。约瑟福斯自称他曾花费了三年时间师从该派成员之一巴农斯(Banus)。巴农斯生活在沙漠中,只用几片树叶来遮盖身体,生活自给自足。第四大教派是奋锐派(Zealots,约瑟福斯同该派几乎没有联系。该派的宗教观点同法利赛派基本保持一致,但该派属于较为激进的左翼派别,具有极强的战斗性,为了捍卫上帝赋予犹太人的自由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因此我们说,在公元1世纪中期,基督教还只是犹太教中一个较小的派别,而在罗马帝国境内,犹太教自身也只是一个宗教少数派。通过历史记载我们知道:基督教作为犹太教的一个少数派,从犹太教的“母体”中分离出来,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和发展,最后终于摆脱了过去异端的地位,成为欧洲居主导地位的宗教。法利赛派的学说则逐渐演进成为拉比犹太教的学说。从公元7世纪开始,伊斯兰教兴起,伊斯兰教吸收了犹太教关于上帝和社会的大量学说,并迅速把它传播到亚洲和非洲。在《使徒行传》中我们还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公元1世纪中叶,耶稣的追随者们已自成一派,他们反对耶路撒冷的犹太教领袖,同时,他们也遭到犹太教领袖们的反对。耶路撒冷的其他反对派,例如死海派(Dead Sea sect),该派脱离耶路撒冷的领袖,但却没有最终发展成一种新宗教。那么为什么只有基督教振会最终发展成为一种新宗教呢?把耶稣称为救世主弥塞亚,这本身不足以用来解释犹太教和墓怪教分裂的原因。在耶稣之前,还有许多教派从自身利益出发,自称是救世主降临,但却远远没有耶稣降临影响深远。尽管如此,在一个团休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该团体宜称已死去的人作为弥塞亚转世;对所有的人来说,当罗马人的压迫明显比以往更加严重、而预期的和平年代并未到来之时,宣称弥塞亚已经到来是一种自相矛盾的事情。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教义的差异,以及社会因素和外部环境诸因素独一无二的结合,这些因素的合力最终促使基督教派脱离犹太教成为一种崭新的宗教。公元1世纪70年代,罗马帝国的统治者烧毁了耶路撤冷的犹太殿堂,这一事件加剧了犹太教和基督教分化。基督徒认为烧毁殿堂一事表明上帝对犹太教徒的放弃和对基督教教义的坚振。犹太教徒则认为:这是上帝对犹太人罪(sin)的惩罚而不是对他们的放弃,就像严父惩罚他的孩子一样。紧接着耶路撒冷事件,罗马帝国皇帝维兹培占(Vespasian)又向所有的犹太人征收一项特殊的税收—犹太印花税(fiscul Judaicus)有强烈地物质动机可以证明犹太教同罗马帝国结为联盟的距离已经拉大了,这一政策把犹太人打入了底层。公元1世纪70年代以后,犹太教和基督教当然不可能再回到过去。当基督教和犹太教对各自的宗教作出界定时,信条的不同加深了双方的对立,他们都把对方摆在同自己对立的位置上,而且基督教发展形成了一整套关于对犹太人的“歧视学说”(teaching of contempt)。这一学说导致了以后犹太人一幕幕悲剧和一起又一起流血事件的发生,这已经完全背离了基督徒的立场,纳粹屠犹把这一学说发展到了极至。公元1世纪70年代以后,犹太教和基督教开始著书立说来界定自己。他们相信对今世和来世的什么呢?他们又是如何构建自己的组织及采取何种祈祷形式,并规定各自的宗教节日和宗教仪式的呢?耶稣墓督被看作中心,基督徒花费巨大的精力来明确信仰。三位一体(Trinity)卯的概念存在争议,反对这一概念的人常常被诽谤为叛教者并受到惩罚。由于犹太教徒拒绝接受基督徒要求接受的耶稣,他们得到一个特殊的、污辱性的名称“基督的敌人”(enemies of Christ)。犹太教也因此被基督徒斥责为一种陈腐的、不守信用的宗教。基督教会的教士在布道中宣扬仁爱(Love),却在公开场合表达对犹太人和犹太教的僧恨,而这种做法增加了反犹主义的广度和范围,偶尔,在非基督徒(pagan)的经典作家中也能发现一些反犹主义色彩;犹太人“杀害了基督”。而犹太教拉比却很少用心对自己的信仰作出一个正确的界定。认为信仰上帝是自明的信条,上帝的天启(Revelation)贯穿《托拉》,把犹太人视为上帝的选民;他们根据神圣的诫律(mitzvot)来界定自己的宗教,其范围不过是从“爱你的邻人像爱自己一样”(《利未记》)19:18,“爱你的上帝”(《申命记》6:5)等教义到一些细小的宗教仪式。犹太史料对基督教始终保持沉默。总体而言,犹太拉比认为基督教不存在,他们的职责仅仅在于阐述《托拉》及其诫律。你仔细读一下拉比们的著作就会发现,对于基督徒所说的一切,他们并没有作出任何回应。通过彼此间的态度来评判早期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关系是不公正的,因为双方都.没有把彼此间的关系列入他们的首要议事日程。然而,直到今天,历史所遗留下来的不信任和相互仇视依然束缚着我们。仅仅是在最近的时间,基督徒才开始认识到他们信仰中阴暗的一面以及由此引起的悲伤和苦难。特别是自纳梓屠犹以后,便开始了基督一犹太对话,尽管双方早已打下了对话的基础。由此双方走向言和,也使基督教从传统的态度和理论上重新修正对犹太人和犹太教的认识。1391年(基督教)圣灰星期三(Ash Wednesday),在西班牙的塞维利亚(Seville)发生反犹骚乱,犹太社区被捣毁,许多犹太人被打死,其余的犹太人被强迫接受洗礼。西班牙犹太人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取而代之的是西班牙当局对犹太人的压迫、惩罚和排挤。自1391年以来,许多犹太人被迫皈依基任教,其他犹太人则只能秘密信奉犹太教。许多皈依基价教的犹太人在教会曾占据了像主教、红衣主教这样的高位。宗教异端裁判所(The Inquisition),其建立是为了在基督徒中间搜索异端(heresy)。宗教异端裁判所被遨请秘密接近“新基督教徒”(New Chiristian),新基督徒是对那些被迫皈依基督教的犹太人的称呼〔许多人今天仍使用“马兰内”(Marranos)来称新基督教徒。Marranos是西班牙文,其书面意思是“猪”,这种称呼今天应该避免〕诬告是容易地,而且经常被认为是充分真实的;通过严刑拷打逼供导致最后的判决,判决一般是把犯人烧死在火刑柱上。(教会今天仍然声称它从没有在火刑柱上烧过任何人。而那是真的。教会经常在公共场合严刑拷打那些受害者,然后再把这些受害者交给世俗的权力机构,由这些世俗的权力机构对受害者实施纹刑和火刑。)不幸的是我们再也不能回到由摩西接受并传下去的“纯洁和具有权威性的托拉”时代。犹太教传统和基督教传统都相信曾有一个纯洁教派,而犹太教传统则确信通过拉比会把犹太教的真谛保持下去。最终,这是一个信仰问题。现在,已没有任何人能够再建立起摩西时代的《托拉》那样具有神圣权威的经文;任何历史学家都不能确切的告诉我们在什么年代,一个团结和坚如磐石犹太教作为一种真实的宗教被全体犹太人毫无怀疑地接受和信仰。在本书的第二章我们已经了解到:当我们去探究犹太教和基督教分裂的原因时,我们会知道,甚至在1世纪时,犹太教同时存在几种形式,而每个都自称是真实托拉的拥有者,当轮到基督教时,他们也声称耶稣是托拉的实践者,基督徒是“真正的以色列人”。中世纪(Middle Age)是什么?中世纪是一个“信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们坚信同一个信仰、遵从同一个权威吗?对中世纪的这种扒识是天真的。中世纪实际上是一个充满权威和压迫的社会;如果你的观点同当权者相左、那你最好保持沉默;如果你不能保持沉默,那你就得小心;你所表达的观点最好用神秘的语言加以掩饰并借助于“一个真正隐藏的传统”(Hermetic Tradition)。公众所认同的许多东西,其深层往往隐含着许多疑问。在中世纪,犹太教内部产生和发展的惟一教派—卡拉派(the Karaites,无需说,卡拉派认为“拉比法学派(Rabbanites)仅仅是犹太教的一个教派。只有自己的宗教信条才是真实的,是犹太教的起源)。通过事后的认识,我们现在能够辨明,这个异端派留下的许多足迹说明:卡拉派并没有真正获得一个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在西方基督教世界(Christendom) ,罗马教会进行精神统治并情愿使用“世俗的军队”—也就是说,世俗的权威和军队是用来巩固和加强人们对基督教的信条和实践的遵从。教会先判定“异端”,然后便用世俗力量进行严厉镇压。最典型的例子是教皇英诺森三世(Pape Innocent III)派十字军远征,野蛮镇压阿尔比派( the Albigenses)并使法国南部变成一片荒凉。①(①阿尔比派是法国南部天主教的一+异端派,1世纪到1世纪是该派的兴盛时期。)犹太人没有自己的教皇,也没有自已的军队,毫无例外,对于残酷的体惩和外部世界长期以来的习俗所形成的偏见,犹太人毫无救助。基督教世界把犹太人宣判为宗教“异端”,对此,犹太人缺乏足够的警惕。教会领袖实施他们的权力不仅通过肉体的压迫而且通过单方面宣布在三十天内重新恢复已被禁止的“革除教籍”(excommunication)的特权。在过去.“革除教籍”’必须确保在民法、刑事法及宗教法三方共同作用下才能生效。宣布革除犹太人教籍,对犹太人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严重后果,因为被革除教籍的犹太人同时也被从社区内驭逐,他们不属于任何地方,这使他们失去了生计,也失去了社会地位。随着隔都围堵的侧塌(14世纪欧洲各国的统治者开始对犹太人实施强制隔离的做法,15世纪强制隔离做法巳边布整个欧洲:1555年,教皇保罗四世发布命令,宜布在罗马和罗马教皇统治的国家内限制犹太人居住的范圈,建立犹太隔都(ghetto)并用高墙围住。18世纪末对隔都的严格管侧开始放松,到19世纪中叶,西欧和东欧的犹太隔都已基本上被废止。),教会对犹太人的限制(或压迫)体系也随之瓦解。早在18世纪中叶,犹太人中的有识之士就已经开始接受民权思想,这使犹太拉比在社区内的权利开始受到挑战,传统的长辈和拉比已失去对犹太民众生活方式的控制权,异议和不同观点已不再遭到压制。犹太人很快已接受了启蒙思想,开始认同民权自由、宽容和个人主义,并把蔑视“迷信主义”(Superistition)作为一种时尚。许多犹太人已认识到:传统的犹太社区以及它的许多教条都属于蒙昧主义,是过时的和迷信的东西。犹太人如何在基督教社会生存和发展,关于这一问题,在18世纪末的西欧,尤其是德国和法国,犹太人基本上持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主张犹太人同基督教完全同化,同化方式就是接受洗礼,放弃犹太认同。第二种观点是退缩,保持他们传统不变的模式,拒绝接受启蒙运动,尽管这将使犹太社区内部的异化更加扩大,尽管这将使他们失去不易获得的公民权。第三种观点认为:要使犹太教存在和发展下去,仍然存在一种可能性是对犹太教自身必须要进行改革,清除其迷信和过时的成分(毕竟当时的基督教内部也在试图如此行事),只有这样,犹太教才能被社会接受并不放弃犹太认同。犹太教改革派正是源自第三种观点。一开始,改革派的目的并不是要发动一场分裂运动,当他们的改革观点遭到正统派拒绝和反对时,改革运动作为一场突出的运动才诞生,那些自我标傍为正统派的犹太人属于反对激进改革的一派。进人2O世纪后,几乎所有的宗教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科学的发现和历史批评主义不断对神圣教条的真理与可靠性提出问题;西方世俗政府的发展,也在不断削弱宗教领袖的力量。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已不再看重人种、肤色、性别和宗教的差异,而把追求平等和广泛的人权看作至关重要。追求正确的信条被认为既不重要也毫无意义;人们按自己的方式来追求个人自由,个人自由即使是在两性关系方面也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被逐步认可了。大多数人放弃了有组织的宗教生活。一部分人是因为他们发现宗教经不起科学的推敲;还有一部分人发现宗教生活使他们的情感得不到满足;而更多的人则是因为宗教生活使他们的个人自由受到了限制,而他们把个人自由看作是最基本的人权。如果说西方的基督教受到了最大冲击,那么西方犹太教所受到的冲击仅次于基督教,因为孕育了现代主义和启蒙运动的土地是西方基督教徒和犹太教徒的共同家园。同其他宗教一样,犹太教也被迫屈从于某些压力。这些压力主要来自科学知识、社会和道德,并被迫采取同其他宗教一样的措施。然而。在20世纪的两大事件中,犹太人发现他们处在事件的中心和焦点,而这些事件又反过来对犹太人产生了独一无二的影响。第一个事件是纳粹屠犹—这是一次种族歧视和种族灭绝事件,从1933年到1944年,大约有六百万中欧犹太人被杀。第二个事件是以色列国的成立。在纳粹屠犹中殉难的一些正统派人士怀着一种强烈的意识:犹太民族所遭受的巨大苦难暗示着救世主弥塞亚即将来临和随后赎罪日的到来;随着战争的结束和以色列的建国,这种意识在正统派中间变得愈来愈强烈。宗教锡安主义(Religions Zionists)认为纳粹屠犹和以色列国家的最后建立是“弥塞亚降临前的痛苦”。附录A犹太教的十三条信仰条款由摩西·迈蒙尼德(Moses Mainonides)在《密西拿》评注中第一次归纳,时间是公元1160年。我坚信完美无瑕的信条,它们是:1.创造主创造一切并管理一切;2.十创造主是独一无二真神;超出一切;永恒存在;3.创造主无形无体无相,是不可比拟的;4.创造主是最先的。也是最后的;5.创造主是独一可敬拜之主,此外别无他物;6.先知向世人所传达创造主的一切话语皆真实无误;7.先知摩西是真实的,康西是先知之父,是最伟大的先知;8.犹太律法是神向摩西所传,不能更改;9.犹太律法水不改变,也不会被取代;10.创造主洞察人的一切行为和思想;11.创造主向遵守他律法的人施与奖赏;向践踏他律法的人施与惩罚;12.弥塞亚必将降临,要每日期盼,永不懈怠;13.相信死后复生。附录B改革派犹太教的《费城宣言》(Philadelphia Platform)费城大会于1869年11月3一6日在美国的费城召开。原则声明1.救世主弥塞亚降临以色列的目的,不是为了重新恢复大卫王后代的犹太国,并再次卷入地球上的国土纷争和民族纠纷;弥塞亚降临是为了团结上帝的所有子民,使他们宣明上帝独一的信仰,并最终实现全人类的团结,唤起他价对道德的尊崇。2.有人把犹太第二帝国的毁灭看作是上帝对犹太人所犯罪孽的惩罚,我们反对这种解释并认为,第二帝国的毁灭正是上帝向亚伯拉罕传达神圣启示的开始,这一神圣启示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已变得愈来愈清晰:犹太人的神圣使命是让全人类真正了解和认识上帝的真理并尊崇上帝,为了实现这一神圣使命,犹太人目前已散居到世界的各个角落。3.亚伦的(Aaronic)祭祀制度和摩西的(Mosaic)牺牲礼拜是整个人类真正信仰的前奏,这种信仰始于散居到世界各地犹太人;同时也是真诚奉献和道德圣洁的献身精神的前奏。这是惟一愉悦并为上帝所接受的精神。这些制度作为更高层次信仰的准备。随着第二圣殿的毁坏而永远属于过去,只是在这种意义下—作为过去一种有教育意义的影响—它们将在我们的祈祷词中提到。4.亚伦的后代(Aaronides)及犹太人的其他后代,无论在宗教仪式和宗教义务上,他们之间的任何差别和不同,在宗教崇拜和社会生活中都将是不许可的。5.以色列人是上帝的选民,是人类最高理想的持信人,无论在过去、现代和将来。我们都要始终强调这一点。这样做很重要,因为它使犹太人时时牢记所担负的神圣使命并坚信上帝对他子民的爱。6.相信肉体死后复生是没有任何宗教基础和宗教依据的;“十三条信仰原则”中的第十三条所说的“死后复生”仅仅是指“灵魂”的不朽和永存。7.加强犹太人对希伯莱语的修养是必要的和迫切的,因为神圣的启示是用希伯莱语下传的;几乎影响了所有文明国家的拉比文学,也是用希伯莱语写成并流传下来的。对我们来说,加强希伯莱语的修养,应成为我们在履行神圣使命过程中的始终愿望。然而,现在我们的大多数同信者已不能理解希伯莱语,因此,在现存的环境条件下,我们必须要让他们用一种他们可以理解的语言进行祈祷。如果对祈祷语言不理解.那么,祈祷将变成空洞的、没有灵魂的形式主义。另外,大会还通过了婚姻法,并接受了确认犹太身份和地位的“母系原则”(the matrilineal principle。这一原则进一步强调:只要孩子的母亲是犹太人,那么孩子就应看作是犹太人,即使男孩没有实施割礼。
  •     虽然一般的句子都基本通顺,但很多基本的人名都有误译(如伏尔泰Voltaire译作沃特瓦、乌尔比安Ulpian译作阿潘,等等),更有将people of the book(圣书之民)译作“书中所提到的人”这样的骇人之谬。可见译者学术涵养尚有很大欠缺。
  •     只有薄薄180页的书,1个小时内可以读完。但是内容翔实条理清晰。最好的是人名书名等意第绪拼音留在文中,可以帮助记忆和理解。1-33页非常有用,含序言和第一二三章。短短三十页,简述了怎样界定犹太人,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分离,犹太教的发展等等重要的问题。而一般这些问题会陷入史料和教义的纷争混战中看不清原始面目。结尾处有本书作者推荐书目和译名对照索引,也很实用。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挺好读的小书,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犹太教的大致框架。基督教历史中对犹太教的敌视仇恨,基督教是如何从犹太教中“分化”出来,犹太教的主要节日,犹太教在20世纪的发展等等。
  •     就当知识而度,翻了一半,对犹太教实在没啥兴趣,就作罢吧。其实犹太教一直在欧洲受到歧视,纳粹屠犹,只是最近最严重的。
  •     犹太教和基督教从诞生、分离、纷争、到和解的绵延上千年的历史,其实是人性由阴暗狭隘走向宽容博爱的文明历程。
  •     比国内山东大学那帮人写的好了太多
  •     虽然一般的句子都基本通顺,但很多基本的人名都有误译(如伏尔泰Voltaire译作沃特瓦、乌尔比安Ulpian译作阿潘,等等),更有将people of the book(圣书之民)译作“书中所提到的人”这样的骇人之谬。可见译者学术涵养尚有很大欠缺。
  •     入门级别读着省心啊。
  •     为我的论文提供了很好的帮助
  •     翻译很差,校对马虎,即便从原作来说,一些基本概念也没能讲清楚,不推荐
  •     简明扼要,深入浅出。
  •     简单而且粗略。完全不能入门,培养一下基本兴趣还可以。
  •     句子還算通順。專業術語翻譯挺坑,幸好有英文附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